03.02 殲-15為什麼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系列?

利刃號


首先要說明一點,殲15並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根據一般的定義,重型戰鬥機是指最大起飛重量超過30噸的戰鬥機。按照這個標準,重型艦載機還有俄羅斯的蘇33、美國的F-35C以及F/A-18EF超級大黃蜂。

目前世界上服役的重型戰鬥機種類偏少的原因是適合重型戰鬥機運作的重型航母偏少。根據艦機適配原則,中型航母搭載中型戰鬥機,比如法國戴高樂航母搭載陣風、印度的超日王搭載米格29K,重型航母搭載重型艦載機,比如尼米茲航母搭載超級大黃蜂、遼寧艦搭載殲15、庫茲涅佐夫搭載蘇33.垂直起降型艦載機由於其特殊的運作方式,不在這個規律之內。

前一陣由某飛機研究所發表的《艦載戰鬥機現狀與發展趨勢》一文在軍迷引起熱議。該文最核心的觀點就是中型艦載戰鬥機是目前的主流和未來的趨勢。而事實恰恰相反,航母艦載機的發展歷程恰恰是越來越重。實際上,所有的作戰飛機的發展趨勢都是越來越重。

以使用航母經驗最豐富的美國為例,其主力航母艦載機的噸位是越來越重的。從F-8“十字軍戰士”、F-4“鬼怪”到F-14“雄貓”,其噸位由10噸到20噸、再到30噸。這篇文章以F/A-18取代F-14來說明中型機取代重型機的趨勢是居心叵測的誤導。F-14於2006年退役,美國用F/A-18家族統一了航母甲板,原因並不是中型機優於重型機,而是因為蘇聯解體後美國在大洋上沒有了夠格的對手,用F/A-18足以滿足冷戰後的海上制空任務。而且,美國也研究過F-14的替代機型,就是在上個實際80年代後期的N-ATF計劃,該計劃將是一款類似於F-22的重型隱身戰鬥機。蘇聯解體後,該計劃就終止了。

N-ATF的方案之一,基本就是一個採用變後掠翼的F-22。

況且,美國海軍在使用F/A-18“大黃蜂”的過程中發現其存在著載荷航程性能偏弱、帶彈著艦性能不佳的缺點,在其基礎上放大尺寸,發展了“超級大黃蜂”作為主力艦載戰鬥機。而“超級大黃蜂”的最大起飛重量超過了30噸,與典型的重型艦載機蘇33差不多。

超級大黃蜂與經典大黃蜂尺寸對比。

美國最新的F-35C隱身戰鬥機雖然是單發,但是最大起飛重量高達31.8噸,是不折不扣的重型戰鬥機。而且,美國海軍還對F-35C頗有微詞,接收速度很慢,空軍型的F-35A和海軍陸戰隊型的F-35B已經形成初始戰鬥力,而F-35C還在慢悠悠的測試,預計2019年才能形成初始戰鬥力。美國海軍是全球最早提出要研製六代機的空中力量,根據網絡上流出的效果圖,美國海軍的第六代艦載戰鬥機是重型機無疑。

美國海軍六代機的方案之一,妥妥的雙發重型機,有點殲20的影子。

中國航母的發展路線已經明確無誤的確定為美國式的重型航母方案,重型航母配重型機是最基本的特徵。如果我們搞了8萬噸的重型航母,再搭配中型艦載機,那將是巨大的浪費和倒退。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15並不是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除殲15之外俄羅斯蘇33、美國F35C也算是重型戰鬥機,美國F18E/F超級大黃蜂算是中型機,但是某些指數也能達到重型機標準。

至於重型機的定義不能只看最大起飛重量一個數據,空重和發動機也要考慮進去。關於一般界定最大起飛重量30噸以上為重型機,20-30噸位重型機。空重12噸以上為重型機、8-12噸為中型機。配置雙大推力發動機為重型機、雙中推力發動機或單大推力發動機為中型機。

蘇33是俄羅斯海軍現役的重型艦載戰鬥機,目前服役於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參加過最近的敘利亞衝突,被認為是殲15戰鬥機的原型機。蘇33機長21.9米,翼展14.7米,空重18.4噸,最大起飛重量33噸,配備2臺12.5噸推力的AL31F發動機。從參數上看,蘇33無論怎麼看都滿足重型戰鬥機的標準。

F35C艦載戰鬥機,可能有些人覺得這個單發的小傢伙怎麼可能是重型戰鬥機,其實是大家小瞧了F35C的F135發動機。F35C機長15.7米,翼展13.11米,空重達到15.79噸,最大起飛重量31.75噸,配備1臺推力18噸的F135發動機。雖然從尺寸上看,F35C確實不大,但是得益於F135發動機的超大推力,F135量產型最大推力達到19.5噸,最近的改進型F135增推型推力更是達到22噸。所以F35戰鬥機用一臺發動機達到了重型機的水平,這樣等到F35C大規模服役後,美國海軍艦載機又會重返30噸水平,上一代30噸級艦載機是F14雄貓戰鬥機。

F18E/F超級大黃蜂,這款戰機可以算是中型機,也勉強算是重型機。超級大黃蜂本身是F18C/D大黃蜂的改進型,尺寸有所放大,配備了推力更大的F414-400發動機。超級大黃蜂機長18.31米,翼展13.62米,空重13.9噸,最大起飛重量29.9噸,配備2臺推力9.98噸的F414-GE-400發動機。從重量來看,超級大黃蜂空中超過12噸達到13.9噸,最大起飛重量接近30噸,發動機推力將近10噸,嚴格意義上說屬於中型機,但是實際參數非常接近重型機。

不過世界上現役的艦載機就那麼幾種,拋掉上面那幾個就是美國F18C/D、法國陣風、俄羅斯米格29K、可能還有一部分海鷂在服役。大部分航母都是輕型航母和中型航母,沒有足夠的空間安裝阻攔,所以一般很少用重型戰鬥機。能用重型機的航母一般都不小,比如美國11艘核動力航母,俄羅斯庫茲涅佐夫和中國遼寧。


雛菊西瓜Peterpan


殲-15戰鬥機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戰鬥機,這個答案不奇怪,因為除了殲-15戰鬥機之外世界上還有一款重型航母艦載機,這就是俄羅斯蘇霍伊研製的蘇-33戰鬥機。俄羅斯目前只有一艘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這艘航空母艦與中國海軍的遼寧號航空母艦擁有一樣的尺寸,這是因為這兩艘船都是在一個造船廠建造的,這個就是現在的烏克蘭黑海造船廠。


在航母固定翼艦載機的研製上,中國沒有任何經驗可言,最後把目光瞄準了蘇-33的原型機上。蘇-33原型機對於中國研製殲-15艦載機有了一個非常好的參考作用。由於庫茲涅佐夫的機庫和飛行甲板與遼寧號一致,所以對於艦載機的配置上就沒有多大的差距了。
目前世界上裝備數量最多的艦載機就是美國的F/A-18E/F戰鬥機,該艦載機最大起飛重量29噸,與蘇-33或者殲-15的33噸還有不小的差距。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不僅僅裝備了美國海軍,也被澳大利亞空軍和科威特空軍所採用。



目前印度海軍和俄羅斯海軍也把米格-29K作為航母艦載機使用,這款短腿王的艦載機從起飛重量上看完全沒法和殲-15相比,最大起飛重量只有24.5噸。

其實出了上述的F/A-18E/F,米格-29K,蘇-33之外還有法國海軍的陣風M戰鬥機,不過最大起飛重量也只有24.5噸而已。

從數據上看蘇-33和殲-15是並列的最重艦載機,不過由於蘇-33的生產線早就關閉,所以俄羅斯只能使用米格-29來充當自己的艦載機了。這樣在不久的將來等蘇-33全部退役之後最大起飛重量達33噸的殲-15將榮登最重艦載機的寶座。


DS軍美


然而,殲-15並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和殲-15噸位相同的有蘇-33艦載戰鬥機,該機至今仍在俄羅斯海航中服役,並在接受SVP-24航電升級,具有了精確轟炸能力,看起來還要繼續服役很久後才能被米格-29KR取代。蘇-33戰鬥機的陸地最大起飛重量是33噸。

雖然伊朗沒有航母,但伊朗伊斯蘭空軍的F-14A“雄貓”戰鬥機仍是一種重型艦載戰鬥機。該機雖然裝備伊朗空軍,但保留了艦載機的所有裝備,如重型起落架、尾鉤、前起落架彈射掛鉤等,具備上艦能力。F-14的最大起飛重量達33.7噸,高於殲-15。

美國海軍現役的兩種戰鬥機也屬於重型艦載戰鬥機。其中第一種是F/A-18E/F“超級大黃蜂”,該機脫胎於F/A-18C/D“大黃蜂”中型戰鬥機,尺寸經過放大後成為一種具有600海里武力投射半徑的重型艦載戰鬥機,最大起飛重量為29938千克,接近F-15C/D的30800千克,是名副其實的重型機。

第二種就是F-35C“閃電II”隱身戰鬥機了,雖然這是一種單發戰鬥機,但為了在達到600海里作戰半徑的同時,彈艙內置兩枚907千克級彈藥和兩枚AIM-120空空導彈的作戰要求,該機的載油係數達0.33,機內燃油8891千克,致使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1800千克,同屬於重型戰鬥機之列。

綜合分析下來,殲-15並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也不是最重的艦載戰鬥機。


新防務觀察


這個題目本身是不正確的。殲15並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除了殲15,至少還有蘇33,f/a-18“超級大黃蜂”等重型艦載戰鬥機。即使是跟殲15很像的蘇33,二者本質上還是有比較大的區別的,不能簡單的劃為同一款。
殲15從遼寧艦上起飛

示意圖

從戰鬥力上來說,殲15也不是最強大的。雖然殲15可以看作是俄羅斯的蘇33的升級版,但本身蘇系戰機的性能在世界上就不是頂尖的。無論是F/A-18"超級大黃蜂"還是陣風等知名艦載戰鬥機,蘇33都沒有必勝的把握,更別說美國最新的f35型隱形艦載機。再者,殲15或者蘇33都是在常規動力航母上使用,受制於滑躍起飛模式對戰機重量的限制,殲15和蘇33都無法實現滿載起飛,這讓他們在面對彈射起飛的大黃蜂或者陣風時,天生就有一定的劣勢。
美國f35型艦載戰鬥機

殲15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戰鬥機,本身具有航程遠,載彈量大等優點,但都被滑躍起飛限制住了,可以說,無論是遼寧艦上使用的殲15,還是002型航母上的殲15改進型,都不是殲15作為一款重型艦載戰鬥機的巔峰狀態。只有在彈射起飛航母上,殲15的戰力才能得到最大提升。而這個任務估計需要到003型航母上才能實現。
中國未來003型航空母艦
想象圖


兵者詭道也


首先,這個問題應該從以下的角度來分析:1.各個國家戰機體系是否完備2.輕中重各型戰機的優劣3.艦載機的特殊性。下面由本人來做一些回答,歡迎討論,不同意見請心平氣和地提出,謝謝!

1.各個國家戰機體系

眾所周知,現在各國都掀起了一陣航母熱潮,現在已經擁有在役航母的國家有:美國,法國,英國,印度,俄羅斯,中國(日本直升機航母暫不考慮)。而其中使用本國自造艦載機的(哪怕仿的也算)有美國,法國,俄羅斯和中國。

從上面就可以看出,航母的擁有者就是五常加一個印度,而自造艦載機的也就是現在還在獨立研發戰機的美俄中法這四個國家。

詳細分析我們不難看出,法國達索就是做中輕中型戰機起家的,而且法國的國防預算以及國際環境也不能和不必支撐一個包含輕中重完善的生產體系,中型的陣風對於法國已經足夠了。

俄羅斯比較尷尬了,我們知道,俄羅斯軍工體系幾乎在同時設計研發試驗了蘇33和米格29K,原本是打算採用蘇33來給庫茲涅佐夫級和烏里陽諾夫斯克級航空母艦,但是蘇聯散夥了!然後,冤大頭印度來買航母了,然後就是世紀大單的送航母賣艦載機了。而送的航母是改裝的基輔級,太小!不適合重型機,所以就救活了米格而坑了蘇33。

美國就比較任性了,冷戰結束後,主要是本著省錢的目的把熊貓這個很棒的重型艦載機退役了。取而代之的是F/A-18E/F。

中國這個大家也都知道,先有再說!以後再掂兌!

2.各型戰機的特點

輕中重三型戰機的區別還是挺大的。

輕型機,由於掛載航油等因素,一般承擔的是國土防空截擊任務,利用其反應速度快,靈活性好,廉價,維護相對簡單便宜等特點,多為第三世界國家的國土防空軍所採用,機型多為二代機及少數升級了的準三代機。比如米格21/殲7,FC17和LCA。

中型機,相對性價比更高,更高的掛載以及更豐富的航彈使其能承擔更豐富的任務。但是,我們不得不說,有些中型機並不是看上去那麼美好,由於要兼顧航程和掛載,就對飛機本身的設計和發動機的性能提出了一定要求,如果設計得不好,甚至會產生中型機航程將將持平輕型機的悲劇。

重型機,大國空軍的利器,有極高的航程和多用途打擊能力。但是相對高昂的價格以及維護費用也註定了這不是一般國家能玩得起的。所以,即便是在空軍中,重型機也一般都是作為王牌部隊以及尖刀來使用的。

3.艦載機的特殊性

艦載機,作為與航空母艦配套的機種,是航母作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艦載機承擔的任務也是相當繁重的:首先是航母編隊最外圍的防空任務,這一項要求艦載機對抗敵方的艦載機或陸基戰鬥機,這一般需要在航母編隊艦艇的防空火力外完成,所以要求飛機有較遠的航程和續航力,所以註定了輕型機不合適。其次,艦載機還需要完成對陸對海的打擊任務,這也對飛機的掛載提出了很高要求。還有,航母上空間畢竟有限,儘可能多帶飛機也是設計者要考量的因素。綜上所述,只有高航程高掛載的中型和重型戰機才能勝任艦載機的任務,而在掛載和航程相差不多或要求不嚴苛時,中型機可能更有優勢。

回到現實,各個國家都是基於各自考量才採用不同的艦載機方案。簡單概括一下,印度是因為船小,俄羅斯是借雞下蛋所以不能挑食,法國是隻有一個所以要物盡其用,美國呢,純粹是想用啥就用啥而且就能用啥,那麼能省點是點,反正現在我老大。中國呢,則是有一個就行以後再看。這些巧合與必然造成了現在艦載機世界的格局。

個人建議,歡迎討論,不喜勿噴,請注意網絡禮貌,十分感謝。


董梓煜1


首先殲15不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機,因為還有俄羅斯蘇33和美國F/A18E/F戰鬥機,但是世界上的重型戰鬥機也確實不多。



印度超日王就不能操作重型戰鬥機。

原因有以下幾點,第一是因為世界上有大型航母的國家不多,只有美俄中英四家有,分別是美國尼米茲級,俄羅斯庫茲涅佐夫級,英國伊麗莎白女王級,和中國的遼寧艦與在大連建造的002型。只有大型航母才能操作重型戰鬥機,但是不是所有的大型航母都有重型艦載機操作能力。因為重型艦載機尺寸大,噸位大,除非重型航母,否則甲板和機庫都不能容納許多艦載機,如果數量太少,就不如去搭載中型飛機了。

第二個問題,即便是重型航母也不一定能操作重型戰鬥機。例子就是英國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他只能操作垂直起降型F35B戰鬥機,這種飛機是F35系列裡作戰性能最差的,它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專用型飛機,伊麗莎白女王號如此選擇的原因主要是從經濟和作戰任務上考慮,作戰任務上說,伊麗莎白女王以後主要用於對地進攻作戰,制空權交給北約盟國奪取,所以選擇空戰較差,而保留進攻能力的F35B。



俄羅斯1143.5庫茲涅佐夫號可以操作蘇33重型艦載機 。

最後一個原因是重型戰鬥機研發難度太大了。重型飛機需要的製作技術和大推力發動機技術很多國家沒有,比如目前的英法兩國就缺乏重型戰鬥機研發技術,雖然他們歷史上有過重型作戰飛機,但更多是戰鬥轟炸機,而不是真正的重型殲擊機,所以導致世界上重型艦載機少的情況。



未來中國大型彈射航母設想圖。

回答者:張浩,亞太智庫研究員,《艦載武器》雜誌評論員,在《兵器》、《艦載武器》等多家軍事期刊發表《現代山地戰怎麼打》、《共和國炮艇小傳》、《奪灘奇兵》等文章30餘篇,在海軍作戰理論和海上作戰武器裝備等領域有獨特見解,著有《預警機、電子戰機》一書,獲得軍迷群體一致好評。


海事先鋒


殲-15並不是世界上唯一的重型艦載戰鬥機。

美國海軍現役的AF-18E/F超級大黃蜂也是重型艦載戰鬥機。F-18A/B/C/D大黃蜂屬於中型艦載戰鬥機。發動機也有原來的兩臺F-404變成兩臺F-414-400。

機體在大黃蜂基礎上做了不改變氣動佈局原型放大。滿載起飛從原有的22噸變成30噸。在超級大黃蜂基礎上波音公司還發展了F-18G超級大黃蜂電戰型,和F-18I先進沉默超級大黃蜂。

超級大黃蜂的改進,是迫於美國海軍急需。大黃蜂戰機在F-14退役之後無法讓美國海軍很好擔負作戰任務。

美國海軍急需一款重型戰鬥機,波音應海軍和國防部要求對F-18做了重新設計。放大版大黃蜂擁有更大載荷,更大推力發動機。航程更遠,中國殲-15與超級大黃蜂戰力在同一層面。


核子獵潛艇


在蘇33退役前,中國的J15不能說是唯一的重型艦載機。

至於為何現在僅存蘇33和J15是重型艦載機這很簡單。世界上本來能生產艦載機的國家就5個,五大流氓。而這5個裡面,歐洲的倆一直就沒有研發重型機的能力,法國嘗試過研發的幻影4000重型機因為沒有市場安然下馬,而且能搭載重型艦載機的航母必須是6W噸以上的重型航母,所以只剩美中俄這三家有上重型艦載機的能力。而美國因為冷戰的結束頭20年海軍面對的威脅幾乎為零,無地於天下,艦載重型戰鬥機更方面成本高,沒有了對手的情況下F18就可以挑大樑。所以美帝自廢武功,砍掉了海軍自己的5代重型艦載機項目,退役了F14。這就是國會無敵的優越,至於海軍自己的內心陰影,我這裡就不描述了。

最後要提醒一下大家,雖然F35C的尺寸是中型機的,但是得益於肥厚的機身設計,F35C的起飛重量一點也不“中型”,如果按起飛重量來劃分它也算重型機。


制導小龍蝦


目前看來,30噸以上的艦載機除了中國的殲15,還有俄羅斯的蘇33艦載機,雖然兩者有親緣關係,但不能說他們同屬於一種艦載機,所以,目前世界上30噸以上的艦載機有兩種。

就以往的歷史看,30噸級以上的艦載機,美國曾經有過一款,那就是F-14雄貓系列戰鬥機。相信不少人看過美國大片《壯志凌雲》,影星湯姆 克魯斯的精彩演技令人痴迷,但其中的明星戰機便是F-14雄貓戰鬥機,它也是美國當時的主力重型戰鬥機,其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2噸以上,實際上這也基本是美國航母蒸汽彈射器C-13系列的上限。

格魯曼公司F-14戰機中的A型戰鬥機採用AWG-9火控雷達,並配屬AIM-54不死鳥遠程空空導彈,再加上不死鳥的變後掠翼機翼,使其成為70-90年代間最吸引人眼球的著名艦載戰鬥機,需要指出的是F14戰鬥機採用了雙垂尾佈置,這也是美國首次在主力艦載戰鬥機採用此種氣動佈局,同時,雄貓戰鬥機還採用了全動平尾佈局,需要指出的是雄貓戰鬥機的變後掠翼機翼飛行中機翼後掠角的變化範圍為20°~68°,由機載設備根據飛行狀態自動調節,最大變化速度為7°/秒。也可以由駕駛員手動調節,在當時很多變後掠翼戰機自動化程度不高的情況下,雄貓能實現高度自動化,也是一個高光的亮點。

在F14的後期改型D型上,美國將原先問題不斷的普惠公司TF30系列換裝為通用電氣的F-110-GE-400發動機,並改進了雷達和電子設備。

應該這樣說,雄貓戰鬥機是當時最好的重型戰鬥機,但之後由於冷戰的結束,美國財政的收縮,出於統一後勤備件,降低開支考慮,美國放棄了雄貓戰鬥機;取而代之的是,美國將F/A-18C/D大黃蜂戰鬥機放大並加以修改,研製出了F/A-18E/F超級大黃蜂戰鬥機,其起飛重量也增加到28噸以上,應該說超級大黃蜂戰鬥機是美國最大的艦載戰鬥機,它僅次於中國和俄羅斯的海側衛&飛鯊戰鬥機(即殲15和蘇33);但未來,隨著F35C艦載戰鬥機的服役,美國的艦載戰鬥機也會重新進入30噸以上重型艦載戰鬥機俱樂部!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