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2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為什麼“別的同學”混得風生水起,賺錢又多又好像很輕鬆。

自己卻每天累得要死要活,還領著月光的工資?

這現象看似不合理,其實卻蘊藏著經濟運轉的法則。

1.月薪3w的白領 VS 月薪3k的掃地阿姨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有人問,公司裡月入三萬的白領,與月薪三千的保潔阿姨,你覺得誰才更有資格談財富自由?

正常情況下,當然是月入三萬的白領呀!保潔阿姨月薪三千僅僅溫飽,沒了這筆收入,可能生活都成問題。

但如果我告訴你保潔阿姨家裡有兩套拆遷房,每月能收房租一萬多。

白領衣食住行,房貸車貸需要每月消費兩萬多,現在你覺得誰比較擔心自己的財務狀況?

這種情況下,應該就是月入三萬的白領了。

儘管白領的收入比保潔阿姨的工資和房租加在一起還要多,但是不具有可持續性,也就是一旦失業,收入立刻就會降為零;

而保潔阿姨儘管工資收入不高,但房租收入可持續,即使失業,每月也還有一萬多塊保底,照樣能過的很滋潤。

所以高收入並不代表你就有足夠的財富可以支配,能夠帶來財務上的安全感的,應該是你的收入結構。

2.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什麼關係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90%的人都不知道一個真理:實現財富自由和賺多少錢無關。

財富自由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人們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因此對財富自由的定義也是不斷嚴苛化的。

你年薪20w的時候覺得年入百萬是財富自由,你突破了百萬大關之後又覺得年入千萬才是財富自由……再往後,一個億、五個億可能都滿足不了你了。

你如何分配自己的收入,儲蓄多少消費多少;

如何追蹤自己的現金流,收入的大頭來自工資還是資產……

是這些決定了你能否合理處置和駕馭金錢,能否在日常和緊急情況下平衡好資金,能否在永遠相對不完美的收入量級中,獲得最大的效用。

其中有不少人羨慕中了大獎的人,所以買彩票的人很多,大家都希望能成為一位“幸運兒”,可奇怪的是,很多中了大獎的人,並沒有像人們想像的過上好日子。

因為一旦消費習慣已經定型,就會影響到財務結構,支出遠高於收入,可能過得還不如以前。

3.顛覆你賺錢的思考方式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真正需要思考的是財務的結構。

美國國稅局把收入劃分為三種類型,分別是主動收入,被動收入和組合收入。

主動收入最大的特點是要用時間去交換,而一個人的時間是有限的,這就決定了主動收入的有限性。

不管你的月薪或年薪有多高,只要你的收入全部由主動收入構成,就很難實現財務自由。

不但難以實現財富自由,甚至還有一定的風險,因為一旦失去了“用時間換錢”的條件。

比如說生病了,勞動技能過時了,行業衰落了,或者面臨國家重大政策調整(如上世紀90年代國企改革引發的下崗潮),都會讓你失去收入來源。

主動收入與被動收入最大的差別就是:你為錢工作,還是錢為你工作。

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指引的,思想上告訴自己不可能的事情,那是連嘗試都不會去做的;思想上認為可以做到的事情,才會真的付出實際行動去做。

對普通人來說,收入主要來自系統外部的主動收入,而且大部分收入將以消費的形式流出系統。再加上萬一還要還房貸,擴增了負債板塊,而資產板塊總是趨近於零。

網友告訴你

在什麼年紀該有什麼生活水平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所以儘管很多青年人勤勤懇懇地工作,但是財務結構不合理,負債大於資產,支出多餘收入,所以永遠處於被資金支配的被動狀態,難見出頭之日。

而對富人來說,收入的大部分來自被動收入,是系統內部資本增長的結果。

同時,被動收入多於開銷的部分,又可以再次歸入資本板塊,讓它在未來產生更多被動收入,省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來積累資本或者提升生活質量。

為什麼《富爸爸窮爸爸》會說,富人越富,窮人越窮。

財富自由,和你賺多少錢沒關係!

具備富人思維的人,在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如果資金不夠,會想辦法籌資去投資,去增加自己的被動收入;

而具備窮人思維的人,在遇到投資機會的時候,如果資金不夠,會選擇放棄機會,繼續利用更多的時間去換取資金。

所以,實現財富自由的第一步,不是人們認為的加大勞動量努力賺錢,而是立刻調整自己的消費模式和財務結構。

調整思維,永遠比付諸行動更緊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