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近日,繼一篇名為《大媽的紅絲巾終於飄進了區塊鏈會場》的文章爆火,中國大媽又一次站到了風口浪尖。

這次是因為一條絲巾,因為一組組照片,因為她們喜歡在鏡頭前揮舞各色絲巾,導致她們受到了來自社會各路的群嘲……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其實不單絲巾,中國大媽的審美能力都早被大眾嘲諷過數次了。

她們似乎特別鍾情鮮豔的顏色,無論是身上穿的還是頭上戴的亦或是手上提的,紅色永遠為首選,若無紅色,玫紅、桃紅或者粉紅亦可,再不濟寶藍也能接受,若連寶藍都沒有?那不好意思,不想要了。什麼,你說黑白兩色經典不過時?對不起,不夠亮,不考慮。

人人都知道她們喜歡鮮豔的顏色,可是究竟為什麼?

專家這樣說:都是年齡惹的禍!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一是生理原因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人上了年齡以後,視神經老化,色彩分辨率會降低,而鮮豔顏色的波長比其他顏色對視神經刺激更強,就像有些畫家晚年作品會大量用鮮豔顏色,尤其是紅色一樣,她們也更容易選擇鮮豔的顏色。除此之外,年長女性的皮膚水分流失嚴重,皮膚老化,膚色變暗,膚質粗糙,在服裝顏色的選擇上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而鮮豔的顏色不僅能顯得她們更加年輕活力,也更能搭配她們的膚色。

二是心理原因

鮮豔的顏色尤其是紅色很搶眼,對於含蓄的年輕東方女性來說,多羞於穿,相比與亮色,她們更喜歡低調有品位的裸色或者黑白色系。但是年長的女性通達世事,再無顧忌,相較於年輕女性,她們更顯輕鬆豪邁,所以更願意選擇這搶眼的紅色,張揚自我,放飛心情

看到這,你是不是恍然大悟了,不過相比於這些屬於中國大媽的自身原因,編者認為社會原因更加重要

放肆的顏色,是她們被壓抑的青春

這群中國大媽們多半出生在建國以後,自小長在紅旗下,受著最正統紅色文化的薰陶,本就對“紅色”的事物有著最深刻的執念。

她們正處於青春期的那個時代,物質文化還比較匱乏,國民生活水平不高,思想水平也不夠開放,除了文工團的姑娘們能享有化妝品和鮮豔飾物的使用權,普通女孩都只能擁有“藍灰綠”的青春。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圖為電影《芳華》裡,揮動著鮮豔絲巾的文工團女孩

求而不得,必成執念。於是,舞臺上飛揚的絲巾、那鮮豔靈動的顏色,就變成了當時女孩們心中對“美”最深刻的記憶,彼時無法擁有的,此時就會想方設法的滿足自己。

現在的她們早已不是當年那個只能在舞臺下默默看著、滿眼羨慕的小女孩,時代開放了,人民富裕了,她們可以輕而易舉的追回那記憶中的美和夢。

再不穿,再不玩,就沒有機會了。

這就是她們最真實的心聲,對她們來說,追求美麗、揮灑活力的時間窗口轉瞬即逝。這正是她們不再顧慮外人的目光,在垂暮之年堅決走向大紅大綠、選擇張揚而豔麗飾物的原因。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她們的一生沉默而壓抑,直到此時,才能將一生對於美的執念集中綻放,又怎能不狠狠的肆意一把?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編者希望,當我們弄清楚中國大媽喜歡鮮豔顏色的深層原因後,可以多些理解和寬容,畢竟,處在不同時代、不同成長背景下的兩代人,想要達到審美的一致性著實太難。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僅僅只是接受並鼓勵她們大膽地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更要主動去理解她們基於過往經歷的獨特審美邏輯。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因為她們對於鮮豔顏色的特殊情結,背後凝聚的不僅是歲月的記憶與風霜,更是一代人的燦爛與芳華!

尊重別人的審美,是一個人最大的教養。

審美很重要,審美自由更重要。

如果您也贊同小年的話,別忘了轉發一下,讓大家都看到~

參考文獻

1、《基於老年人膚色因素的服裝色彩搭配機理研究》 上海工程技術大學

2、為什麼中國大媽拍照時熱愛揮舞絲巾 大象公會

一不小心,中國大媽又“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