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在北京,在三環以內生活與在五環以外生活的最大區別是什麼?

韓延雷


做為在北京呆了十幾年的北漂,我還是算比較有發言權。個人感覺,北京未來最大的發展,在五到六環間。

三環以內,因為發展比較早,配套相對齊全,但是人多、車多、路窄、擁堵、熱鬧、房租高,尤其2環內,你很難想象這是北京,到處都是窄窄的馬路,車停的特別牛,反正我是停不進去的,有同事住東直門,每天早晨7點半下去挪車,因為8點交警來貼條。住在三環內,你是真正的城裡人,但甘苦自知,沒有沒有自己的房子,壓力還是非常大的。

相反,生活在五環外,雖然上班路程遠了些,但因為發展晚,有點後發優勢,規劃的比較好,生活節奏稍慢,就拿順義來說,有點像個安逸的小縣城,在郊區,可能周邊工地比較多,會看到一個個大樓拔地而起,感受這塊區域的活力,由於北京人口外遷,政府也會不斷的把教育、醫療資源外遷,導致五環外越來越好,一些新建的大型項目也不會安排在三環內。整體來看,大興、懷柔、順義等都不錯,建議大家可以考慮:)


臉上褶子很迷人


我一95年北京人,媳婦兒90年東北的。我來聊聊有什麼區別。

最初和我現在媳婦兒認識的時候14年夏天,那時候剛高考完。剛高考完對這個社會認知吧,挺少的。講真從小到大南城生活,對北京最熟的也就三環以裡的這個圈兒。上學的時候會去蘇州橋那邊補課;會去亮馬橋工體看球,扯著嗓子罵裁判xx;會去潘家園逛破爛兒;轉一圈兒會回到西站南廣場附近的家。也就是在14年的夏天,還沒有地鐵7號線的時候在西單我遇到了她。

她當時住天通苑一個大廳閣,倆姑娘合住月租900塊。好在房東不是二房東,和她們一起住,我看屋子收拾的還挺乾淨的。但難免在生活中和其他租戶會有一些摩擦。我倆打電話,她會跟我訴說。我上學在良鄉大學城,找她的道路堪比長征。長途車坐到六里橋,六里橋倒地鐵9號線到國圖,國圖坐到西直門倒13號線到立水橋再倒5號線到天通苑。這也算是橫穿北京城了。對天通苑的印象就是一眼望不到邊的社區,零零散散的小門店,還有早上擁擠不堪的地鐵,光排隊進站每天要半個小時。不過吃的是真多!一到晚上成群結夥的推小車的小販會在地鐵口聚集,會跟夜市一樣。還有賣襪子的,小音響的。我記得有一個聾啞人擺的攤子做手抓餅,甭管吃不吃餓不餓,每次只要我去都會來一個。一個雞蛋一根腸兒,要番茄醬和千島醬。週末也沒什麼地方可以去的,就去龍德廣場,約會看電影。有時會直奔城裡去西單王府井。奧對,王府井原來的小吃一條街,有一個大叔賣魚丸米線,還有西單七七街的雞絲涼麵是最好吃的小吃。如今,都找不到了。

後來她換工作了,從某團去了某東。工作地點也隨之改變。當時我倆租住在亦莊的富力尚悅居,房租1900,一居。我們樓後面還有放羊的,到了晚上哪也去不了,四周都是黑的,只能回家。進城的話要坐通28到經海路地鐵站,然後在坐地鐵。我的回家路也就是長途車倒10號線倒亦莊線。週末的話,我們一般坐一輛公交車到通州萬達逛一逛。那段日子,還是挺苦的,最喜歡的是在家倆人用小鍋自己煮火鍋,那是最幸福的,不管怎麼說好歹是生活在一起了。相比之前的相隔北京兩地,天天見到也算一種小幸福。那時我們會覺得同在大北京,感覺是在異地戀。

現在我們結婚了,在西站附近生活。她上班在中關村每天上班不會很辛苦。而我上班在順義,不過好在有車。雖然一樣會起早點兒,但是好歹不會讓我在早晨5點半,登上空曠的北京地鐵,在地鐵四號線的末班,登上人滿為患的車廂。北京這個大城市,是忙碌的,也是孤獨的。承載著太多人的詩和遠方。所有人忙碌一天以後,都要拖著疲軟的身體,長途跋涉,遷徙到所謂的小窩。不加班的人少,更何況住的離單位近的人更少。而天通苑的生活,忙碌的人,擺攤的小販更是這城市中的縮影。很多時候身為一個老北京人,常常沒有在北京的歸屬感。想到這些年,這些歲月,也常常會感到迷茫。將自己置身於CBD的大小街道中,茫茫人海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總是會覺得自己像一葉扁舟一樣在大海中漂泊。

三環和六環,一個是家鄉。

而另一個,是遠方。


老北京人在北京


2001年,我到北京住京廣中心後面的塔樓,現中央電視臺那塊地還是農貿市場,買賣菜賣活雞活貓活鳥衣服啥的都有。而且還有不少外國人興致勃勃地去買東西,感覺外國人很貪便宜挺會過日子的。當時我在甘家口上班,還有康恩專線,每天通勤12塊錢,覺得也是蠻貴的。花在路上3小時,京廣附近周圍飯菜好吃的店很少,購物有藍島大廈,不過年輕人覺得貴而不實,買不起。2005年搬到雙井,感覺到吃飯購物什麼的不方便。2008年,我搬到了百萬莊,才真正感覺到北京人生活優越,購物吃飯超方便,周圍商場好幾個,吃飯店好多好多,首體,動物園,公園,機關,大學環伺,這才是真正成熟的老北京生活圈吧。租的房子還不錯,是工行員工單位分的房子,比較新,因為塔樓,朝向全朝東,空氣比較悶,沒有高樓遮擋視野相當好。然而那陣租房經驗告訴我,大環境好不叫好,房子好才是硬道理,對於愛宅的我來說,要買通透的房子,保證室內呼吸舒暢。不能買全朝一面的房子。現在,我搬到了成壽寺的板樓,城鄉結合部的感覺,回遷戶多,外來人口多,比較亂,交通經常被小販子佔道。晚上在街上溜達,看著年輕人在露天打檯球,恍惚回到1990年的南方小縣城夜市,吃飯往北有新業廣場,不算理想。往南有亦莊,吃飯選擇多但是去一趟還是不方便。據說有很多在國貿上班的人在成壽寺附近租房買房,希望這些高收入的人逐步流入,改善周邊設施,逐漸讓生活圈方便起來。


最美的妞


2015年以前 我一直都住交大東路,西直門外,因為單位在皂君廟,所以上班很近,騎車也就15分鐘最多了。那樣的生活很愜意,雖然房間是跟別人合租的一個半地下室四室,我住的是客廳被房主單獨割成了一個臥室,一進門就是我得房間。都是石膏板,有時候說話聲音大了就被室友聽見估計。小小的房間大概16-17平方,加上一個陽臺,有四平方,因為一層與外面地面相差半個樓層,所以是半地下。每天只有早上陽臺可以曬進一點自然光,9點以後就沒了。夏天由於一樓半地下,比較潮溼,我的兩個腿經常會起溼疹,可能跟我自己也有關係。當時買了抽溼機,一晚上在北京的三伏天,能抽一易拉罐水。不過由於半地下,也到是很涼快。住了兩年多那裡。離單位近每天可以踩著點上班。很愜意的生活,旁邊是交大,沒事可以去交大玩吃周圍好吃的。生活的便利彌補了住房上的缺陷。後來由於工作調動,去了五環外的單位,隨之也就搬到了五環外,工作上的進步漸漸帶來一些收入,可是生活的便利缺讓人很不適宜,可能是因為以前學校周圍都是學生,吃的又好又便宜。北五環剛過去的時候也沒有多少吃飯的地方,感覺上班的時候都是人,下了班整個上地就會空空如也,到了週末更是安靜,房子雖然住的比以前好了一些,但是便利程度依然不如三環裡,但是這幾年的發展依然很快,慢慢的上地這邊就繁華了起來加上五彩城的加持,很多小區周邊的配套,越來越好,可是突然發現,我進城的次數越來越少了。一個人走到哪裡習慣了就會喜歡上一個地方,有他的好,也有他的不好,再後來,我買了自己的車,通勤範圍變大了,就不覺得哪裡遠了,但是依然很少進三環裡面,除非朋友約吃飯。至今,我依然很懷念當時在交大福附近的住所,雖然條件艱苦,但是缺是滿滿的美好回憶。現在已經在旁邊建起了學校,我有時路過還時不時看看周圍的變化,時間就這樣匆匆從指尖流過,留下的全是回憶,因為那裡是我愛情轉折的地方……致敬三環裡的生活,憧憬五環外的未來,送給在北京奮鬥的人們……


底氣職場布鞋


住在三環裡,我的感覺就是幸福。

2004到2006年,我在南禮士路租房,一個老房子,租來的時候是空房間,那會兒我剛大學畢業,僅僅湊了點最簡單的傢俱,就跟男朋友住進去了,那兩年是我感覺工作生活最便利的時光,那會兒交通還沒現在這麼便利,但我覺得已經非常幸福了。我坐地鐵上班,在四惠,男友在安定門上班,他騎自行車。

後來這裡的房子拆遷了,我們住到麗澤橋,因為沒有地鐵,需要步行十幾分鍾到公交站,再公交倒地鐵,上班時間需要很久,非常不方便。

2007年又搬到通州北苑,因為我們買的新房子在附近。離地鐵站步行十分鐘,但因為在五環外,我工作性質又需要經常在市內各個地方跑,覺得還是交通上很辛苦。再後來新房入住,距離梨園地鐵站步行半小時,就更不方便了。

直到2017年,因為孩子上學,為方便老人接送,賣掉通州的兩居加點錢換成石景山的三居,換房子搬到婆婆家附近,距離蘋果園地鐵站步行十五分鐘,算是從東六環附近搬到西五環附近,交通上比之前好一些。好消息是2018年底,六號線開通在小區附近會有一站,步行也就幾分鐘。

我還有一套一居室,距離四惠東地鐵站步行五分鐘,2009年買的,但因為房子小,一直沒有住過,那套房子出租非常好租,就是因為交通便利。

整體來說,就目前北京城市現狀,居住地點,肯定是環數越小越幸福,各種幸福。我們再努努力,爭取搬到三環裡。


健兒348


我2009年在二環雍和宮附近買了一個小房子,小區帶游泳池健身房洗衣房,有底商是大超市,離著車站地鐵醫院都很近。那時候感覺時間是自己的,生活節奏可以放慢一些;2010年我把這個小房子出租了,房租5500,然後我到春秀路去租房子陪兒子上初中,老破小的兩居室,其實是一居室改造的假兩居。馬桶是壞的,油煙機按了一下整體就掉下來了,瓷磚是膠帶紙貼在牆上的,進來後把所有的能換的能修的都換了修了,一住就是三年,期間丟過一輛摩托車,每天夜裡都聽的到豪車在二環上飆車的聲音。2014年賣掉了二環的小房子,搬到了遙遠的六環外,房子變大了許多,兒子也出國了,我們每天奔波在路上,時間變短了,每天早晚都是天黑著,再也不能走著去簋街,遛彎兒去銀座,想去吃滷煮炒肝都正宗的地方了!我大順義現在還是農村,偶爾週末能去趕大集買新鮮的水果蔬菜,其他城裡人的享受都還沒有,天黑了還有些怕怕的。總之在城裡生活是自己的,時間也是自己的;在六環外點個外賣都不方便,上班像奴隸,週末像農民。


老狗愛小貓


先說下自己情況,12年到13年在東三環雙井住了一年多,後來就搬到東五環豆各莊地區一直住到現在,所以有親身體會,分享給大家。

先說下觀點,年輕人還是儘量住城裡。

一,三環內的生活感受

1,交通出行便利,出門就是地鐵站,而且接駁兩條線路,換乘各個方向都方便。即使打車,住在城裡打到車概率都會更高些。

2,生活服務便利,旁邊商場,大型超市,美食,娛樂,離高校,圖書館,都很近了。這些都是年輕人常出現的地方,完全覆蓋各種生活需求。

3,房租,12年的市場價格,一居開間約4500到5000,小區租房鄰居多數是在國貿上班,最低工資也是1.5萬起步,所以也在合理範圍,現在租金多少沒關注過。我是住親戚的房子,所以成本低。

4,很方便的同時也會有負面的東西,熱鬧也就是嘈雜,便利也可能是浮躁不安。看著車水馬龍的三環,總會想自己在這個城市的生存價值,去三里屯太方便可能會沉浸在很多無意義的社交裡。

二,五環外的感受

1,交通很不方便,如果你是公共交通,公交車數量少,很難打到車,通了地鐵,地鐵站距離你4公里。當然這是東南五環,北五環基礎建設好太多。即使自己開車,也是非常容易堵車,進城車多,路少。當然都是相對而言,三環也堵。

2,生活方面,基本的餐飲,銀行等都能滿足,但是選擇不太多,比如好吃點的外賣就2個。離醫院,高校很遠。年輕人很少或者說單身的,基本都是已婚,小區很多小孩以及帶娃娃的家庭主婦或者老人。

3,房租從13年的2700到如今的3700,一居室,我是覺得漲幅不小,但是小區一居室非常少,說明這裡以家庭居住為多,不適合單身狗。

4,在這裡住,你會懶得聚會,出門辦事特遠,所以社交會減少,變得宅了,如果你沉下心學習運動會進步,但是如果玩遊戲就糟糕了。

無論是三環還是五環,選一個適合自己的,即使合租,如果你渴望年輕生活狀態,選擇三環,如果你更注重居住品質,小區環境,五環很多新小區都不錯。

在北京10年,愛這裡。


W141233468


等有了孩子,如果對孩子的教育還有點要求的話,那麼三環內和五環外對你的區別就是天壤之別,不止學校教育,就連課外班都是一樣。

我在二環內住過十幾年,現在住在北三環,北五環外昌平區曾經買過一個房子。可以說現在的二環內是很清淨很乾淨的,超市購物也分地方,金融街附近是不太方便,但西四新街口還是不錯的。教育資源醫療資源這些不用說了。購物娛樂也就幾步路。街道一切都很規整,電線都入地了。

五環外的房子買了幾乎沒有住過,只出租過幾年,每次去那邊,出了地鐵站就頭大,不知道為什麼,人的氣質都跟二環裡非常不同,隨地扔垃圾吐痰的人隨處可見,小廣告也貼的到處都是,市政很差,一下雨就滿地髒水。路上有一些遊商,買的雞蛋灌餅烤冷麵啥的。給人感覺就是挺low的。小區挺新的,但租戶多,還有一些買了房的,父母從外地來幫忙看第三代,可能還沒適應大城市的生活方式,堆垃圾,帶著孫子撿垃圾,甚至會把別人暫放在電錶箱裡的有用的東西據為己有,開著房門大聲聊天,把狗放在樓道里,等等。住在郊區上下班是大問題,高峰時間經常需要等20多分鐘才能進站,然後擠著一路進城。二環邊的地鐵二號線高峰期還有座,北三四環之間的10號線不用排隊,但車裡人多,不過人和人之間還能保持安全距離。

五環外一直屬於城市的郊區,最初也沒想讓人們大量居住,所以垃圾處理場、高壓發電站這些都是建在五環外,異味和輻射看你介意不介意吧。教育資源薄弱,重點學校除了極個別,五環外基本沒有,連學而思這些都少,有也是一些低端班型。所以有了孩子的,只有有北京戶口還想參加國內高考的,只要有條件都會換房進城。

五環外有發展空間,但仍需時日。


supermodo


我是門頭溝出生的,在門頭溝上學一直到三年級左右,那會為了能受到更好的教育,家裡就跟後海那邊買了房,把門頭溝的房租出去了,也轉到了什剎海小學,跟後海那一直生活到了大學畢業,怎麼說呢,三環邊上我不是很清楚,後海那邊基本都是衚衕,印象最清楚的就是第一次在後海過夏天的時候第一次見到超級大的土鱉,當時給我嚇的,衚衕裡確實一到夏天蟲子偏多,啥錢串子,土鱉的一大堆,居住環境也確實不如在門頭溝那會舒適,畢竟平方跟樓房比確實差點,交通很方便,去哪裡坐車坐地鐵都方便的多,生活配套設施,也確實比郊區要強,商場,醫院很多,不過菜市場比較少,剛開始母親老去好像是叫四環菜市場買菜,時間太久了,忘了這菜市場是不是叫這個了,後來衚衕裡有了那種便民的賣菜的才好了很多,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衚衕裡那會都是自己燒煤取暖,很容易出危險,每年都能聽到誰家誰家煤氣中毒了,不過後來進行了煤改電,家家都是裝的電暖氣,階梯電價來收費,不過沒次開開之後我母親總說有種味道弄得頭疼,所以在我家搬回門頭溝之前還是一直燒煤。關於城裡人是不是素質高這點,感覺素質高低還真的跟哪的人沒關係,我們院子就有素質很差的,家裡老北京人了,弄一堆破爛扔院子中間,本來地方就不大,還瞎堆東西,後來我父親實在看不下去了,給人東西全收拾走😂,為此也沒少跟那家吵架。大學畢業以後回了門頭溝住,剛開始回去的時候真的讓我大吃一驚,十年的時間真的變化太大了,尤其修好了阜石路以後,交通方便了很多,進城可以坐快四直達,或者選擇坐地鐵也行,不過學校教育,醫療這兩個方面真的沒法跟城裡比。反正就是總結下來,1-交通,城裡和郊區,不算遠郊的話坐車沒啥區別,開車郊區方便,2-居住環境,有人喜歡衚衕生活有人不喜歡,不好比較,個人更喜歡住郊區3-教育環境,肯定是城裡的優勢大於郊區,好學校成堆 4-醫療,同上也是好醫院扎堆 5-飲食,也沒感覺出有啥差別 連鎖店哪裡都有,特色飲食也都那樣6-人文歷史的話,那城裡是必然勝出了 7生活節奏郊區要慢於城裡,不過住郊區上班在城裡的話,估計也差不多少


嗨嗨皮皮42130198


不請自來,答主之前住柳芳,現在住大興城區,情況恰好符合題主的描述。對答主而言,區別最大的當然是上下班通勤成本和睡眠時間。答主在亮馬橋上班,住柳芳的時候,通勤距離不到4公里,騎車15分鐘或走路半個多小時就到公司,交通完全不花錢,早晚高峰對答主的通勤路線沒什麼影響,大熱天也不用跟別人擠,不用在公司附近搶車位。早十晚六,起床不用趕集,下班回家從容做飯吃飯,之後還能去公園溜達一個小時,自由支配時間很充裕,睡眠質量和時間也有保證。


去年,答主搬到了大興城區,遠在南五環外,通勤距離暴漲到35公里,而且“完美”迎合了早高峰京開高速進城、東三環南向北和晚高峰京開高速出城、東三環北向南的潮汐大隊。

答主不愛打車拼車,上下班有三種路線可選:

  1. 坐公交。全程走主路,不用等紅燈,而且有公交專用道,中途在玉泉營換乘一次,車費刷卡單程4塊錢。但即便如此,算上前後走路和平均等車的時間也要花1.5-1.8小時,畢竟公交專用道只在有探頭的地方才管用。北京的交通執法嘛,不為創收,但也從來不把提高道路通行效率作為手段和目的,同城的人應該都懂的。對了,這還沒考慮第一趟車未必上的去多花的時間。

  2. 地鐵。理論上,地鐵應該是時間最靠譜的交通工具了,而且地鐵站就在答主家樓下。只要不出技術問題,1小時出頭準能到公司,單程6塊錢。但是,但是,這一切都是以我第一趟車能上去為前提的。殘酷的現實是,就以4號線和10號線的客流,要保證電腦不被擠碎,上班至少要等5趟車、下班至少要等10趟車才上的去。更恐怖的是,4號線晚上的出城客流高峰能從5:30一直持續到9:30,就算晚下班一兩個小時都沒用,總不能天天耗到九十點鐘再回家吧。

  3. 開車。早高峰的京開和東三環可以說是噩夢般的存在,最快1小時(均速30km/h),最慢1.5小時,答主自詡開車比較規矩(該快就快,該慢就慢、該讓就讓,併線100%打燈,絕不走應急道),面對路上數不清的加塞狗、強插狗、龜速狗,最後還要拼著人品找車位(有時候交錢都沒地兒停)開著很累心。好處就是免受風吹日曬雨淋——體面、能源不花錢(因為開的是純電動,而且家裡有固定車位和充電樁,一公里用車成本不到1毛錢,比坐地鐵還便宜呢)。

權衡再三,答主還是選擇開車上下班。因為地鐵和公交的客流問題,開車反而是3種方案裡總體上耗時最少的了。不過答主也不愛在路上堵著鬧心,所以每天早上不到五點半就起床,六點之前出門。要知道,此時京開高速新發地一帶就已經有點小堵了。這段路的早高峰可以從6點持續到10點(6-7點送菜車和外地車集中進城;7-9點公交專用道生效,少了一條車道;9點以後外地車再次扎堆進城),但是城裡還是很暢通的,只要四五十分鐘就能到公司,早7點的亮馬橋還是一片清靜之地,公司周邊還有大量免費車位任我隨便挑。停好車就在亮馬河邊跑跑步,然後把從家帶的早飯到公司吃,然後寫寫悟空問答,9點多開始工作。而如果9:30以後到,免費車位早就停滿了,連收費車位都不一定有富餘。

但不管怎麼說,搬到大興之後,每天的通勤時間還是從半個多小時增加到2個多小時。相比住在柳芳,現在每天晚上到家就沒有任何娛樂活動了,要想保證7小時以上的睡眠,做飯吃飯刷碗之後就差不多該洗洗睡了(所以有時候犯懶吃外食了),不然早上三個鬧鐘都不一定起得來。除了自由時間少,人也更焦慮,總怕睡過頭而睡不實。因為早高峰的流量上升之快可以說是分秒必爭,晚出門10分鐘會晚到20分鐘,真心耗不起。

論上下班對幸福感的影響,答主有句感慨不吐不快:近就是一切,遠就是原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