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假如劉備讓子龍守荊州不讓關羽守荊州,劉備會不會完成大一統?

abcdefgl


劉備篡奪了劉璋益州巴蜀之地,實力達到鼎盛,跨越荊益,大約有今天四川重慶湖北之全部,雲南貴州陝西湖南之一部,擁有五個省的地盤,下轄十五萬左右大軍。武將有關羽、張飛、馬超、魏延,文官諸葛亮、法正、劉巴、許菁等為其出謀劃策。

荊州是魏蜀吳三家必爭之地,劉備也是劉備的可靠的根據地,是他壓箱底的本錢。那劉備為什麼要叫關羽鎮守荊州呢?因為荊州只能讓關羽留守,如今有人說可以讓趙雲守,也有其他人說讓諸葛亮或其他人守,但當時劉備集團中唯有關羽才可守荊州。

第一關羽,資歷夠老,是劉備起家的老將。並且在魏國、吳國都有威望,而趙雲就缺乏這兩點。他名聲大,他羽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深得軍心,而趙雲一直統領中軍做護衛工作,沒有指揮大兵團的經驗,說不好聽的,趙雲和陳到屬於親兵隊長之類,一般帶的都是少數量的精銳部隊,而且只負責打仗保護君主。

第二,我們知道荊州是南方,當年劉表在的時候大部分也是水軍,水軍作戰那是必須的,而劉備收編了很多劉表的水軍,水域縱橫。關羽會帶水兵,在赤壁之戰中,有水軍統帥經驗:從先主就劉表。表卒,曹公定荊州,先主自樊將南渡江,別遣羽乘船數百艘會江陵。曹公追至當陽長阪,先主斜趣漢津,適與羽船相值,共至夏口。

如果讓趙雲統帥,可能荊州丟的更快,趙雲最大一次指揮是諸葛北伐,和鄧芝帶著一萬人左右做疑兵,吸引魏國主力。試想一個只能帶一萬人的將軍何以統帥諾達一個荊州?況且趙雲資歷不夠,是公孫瓚的部下投靠而來,君主難免對其有所保留。


佈雷桑秀策醬


用歷史唯物論的觀點來說,劉備無論用什麼策略,都不可能復興漢室,因為他是倒退。再加上他的政策不如曹魏,曹魏實行屯田保證軍隊糧食,同時也減輕勞動人民負擔。實行“唯才是舉”,廣攬人才,為後期儲備人才。本身曹魏佔據長江以北廣大地區,這些地區本身就是當時的發達地區,人才濟濟,兵員充足,物產豐富,能夠持續用兵。而劉備僅有長江上游及其以南地區,只可守,當時的南方缺少教化,不歸王化,川蜀地區地域狹小,諸葛亮幾齣祁山後,人民負擔太重,曾有人說不宜再出祁山,勞民傷財,百姓負擔太重。

歷史上在川蜀建國的朝代,有誰能統一中國?

總之無論何時劉備不可能復興漢室,


仲夏67612880


《隆中對》中諸葛亮把荊州和益州作為目標,以這兩個地方為蜀漢發展的根基,事實上荊州的地理位置並不適合作為根據地,荊州經歷戰亂後,已經沒有之前的富饒,而且日趨走向沒落。

荊州的發展有很大限制,主要是軍事和地理位置。荊州雖然大部分地區歸劉備集團佔據,但是事實上荊州的北面和東面是曹魏和東吳,兩方勢力對荊州也是垂涎已久,荊州西面是三峽,地利上並不足以支撐整個戰略性,荊州其實是“飛地”。

關於鎮守的人員問題,這個就實際而言,當時最合適的人選就是關羽,雖然關羽有其性格的缺陷但是就蜀漢集團而已,他確實是最合適的人選,於公於私,關羽留守也是有其原因的。至於關羽治下的荊州為何最後被東吳端了老窩,這也是長期以來,劉備集團與孫權集團沒有確認好荊州的歸屬權導致,表面上看是談判後來是武力,事實上卻是政治博弈。

荊州丟失是必然的。首先,荊州鎮守軍隊不足,後續部隊不足;其次,關羽治下的荊州,統治基礎薄弱,沒有太多群眾基礎;再次,荊州來自益州的支援很不及時,基本上沒有,地利限制是不可排除的;最後,劉備和諸葛亮一直以來把東吳當做盟友,對東吳缺乏真實性的認識,就形勢而言,錯誤的估計帶來的損失是不可估量的。

而關於趙雲的鎮守的話,由於趙雲在小說裡形象太高大,這裡也不說別的了,實際上趙雲本身並不是一個能鎮守一方,獨當一面的將領,他一直擔任的職務並不是某某太守,而是護衛類的職務,趙雲並不能鎮守荊州。由此可見,荊州的丟失是必然的,換誰都一樣


源稚生


歷史沒有假如,不過,我們可以假象一下。子龍在演義中很少有單獨帶兵的,他屬於將軍一類,就是你給他任務,他能很好的完成,但是讓他當元帥,在戰略戰術上指揮全局,可能能力稍有欠缺。

但硬要他帶,也不是不行。最起碼他不會和東吳鬧得那麼僵,也不會和糜芳,傅士仁結仇,讓他們倆投降東吳,會一直做好守城之責。不會像關羽那樣,威震華夏,水淹七軍,擒于禁,殺龐德。攻取樊城和襄陽。

而到最後頂多就是守住荊州這五郡。劉備也不大可能統一全國,畢竟實力在那兒擺著。最好的結果就是劉備晚死幾年,蜀漢的國祚可以多延續幾十年吧。


就這樣。


小王日常vlog


這個問題嗎,是關羽窩在荊州十年不發展不動,就是蜀漢政權的失策。得川之前,荊州需一方大帥穩住後方,得川之後,在沒與東吳聯手情況下,單挑曹操,變數太大。;,劉邦滅項羽,也要聯手七八個諸候,朱元璋滅元之前,先清理周身的同是義軍出身的割據王者,三國以後就無三國了


荊州紅星


正史中,趙雲的年齡比劉關張都大不少。關羽失荊州時已五十八歲。假如是趙雲守荊州,年齡上失去了優勢,但趙雲有個優點是能夠從善如流且聽從上級指揮,執行力堅決。一是可以很好地貫徹執行‘’東和孫權,北拒曹操‘’的既定國策,二是可以很好地採納馬良,趙累等荊州留守謀士的意見避免失誤,三是其謹慎謙和的秉性,不會結怨於劉封孟達等可援荊州的這股力量。能做到這三點,雖然吳國遲早會奪回荊州,但不可能那麼快就動手,甚至不會那麼容易成功。但是,守住荊州之後,劉備也不可能統一中國。這是蜀國兩個方面決定了的:國力最弱,人口戶籍最少;人才老化,人才斷層巨大,除關興張苞早夭之外,能徵之人後繼乏人。這在《後出師表》中孔明也有明述。上述這兩點才是不能統一中國的關鍵,甚至關係到不能自保國安而最終亡國。


風從東方來163590821


不存在的事情!首先劉備和諸葛亮不瞎,縱觀整個蜀漢能單獨拉出來坐鎮一方的,除了關羽也只有後期的魏延了!剩下的人當中張飛不能馭下,馬超有政治汙點,黃忠年事太高,趙雲嘛是劉備的小心肝兒,適合坐中軍兼職做劉備的親保鏢。要說統領一方的話,還不如後期的魏延(雖然魏延後期已做到蜀漢軍事第一人,丞相府軍事最高參謀,卻仍不能完全讓劉備和諸葛亮放心),所以這個假設根本無法成立。大部分人對於關張趙馬黃的崇拜,更多的是個人崇拜,憧憬那些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英雄氣概,但真實的歷史和帶兵打仗卻與之截然相反的。趙雲的能力(此處僅說帶兵能力),恐怕還不如曹操手下的五子良將來的靠譜。以上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jason82514159


首先,以荊州的戰略重要位置,必須要有一個至少軍團司令的角色來防禦,趙雲不是!

其次,以荊州複雜的軍情形式,必須要有一個威震曹魏兩家的角色震懾,趙雲不是!

最後,荊州是作為隆中對反攻曹魏的一個橋頭堡,必須有一個即能守得住又能攻出去的人,趙雲不是!

所以不要再問這種毫無意義的問題了,還是那句話,歷史沒有可惜,只有可嘆!


becksdu


用誰守,劉備都不可能統一天下。漢朝氣數已盡,光復漢室江山,只不過是劉備惑取民心的政治口號。三國時期只不過是改朝換代的一個過度期。魏蜀吳爭了幾十年,最終是司馬晉家一統江山。水鏡先生在孔明出山時,就曾斷言:臥龍雖逢其主,不逢其時。


白髮魚潐


只會更糟糕。趙雲屬於猛將,不是帥才。沒有決斷力。從救阿斗時候的被動就知道其缺乏明辨是非的應急處置能力。從勸阻劉備攻吳就可以看到他缺乏對形勢的判斷能力和主帥意圖的理解能力。忠厚長者不足以統兵。缺乏權術。倒是張飛略好一點,但兩人均不及關羽的控制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