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症狀?

用戶1721439228002




其實新生兒黃疸是大多數寶寶出生後正常的生理現象,是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液中膽紅素水平升高,使皮膚出現泛黃症狀。可分為生理性黃疸與病理性黃疸,寶寶出生後奶爸寶媽們一定注意觀察,精心呵護。

生理性黃疸一般“出現晚消退快”

出生後2-3天開始出現,4-6天達高峰,以後逐漸減輕。期間如果寶寶情況良好,體溫正常,食慾正常,大小便的顏色正常,生長髮育正常,血清膽紅素檢測小於12mg/dl都不用太擔心,正常2周就消退了。



對於生理性黃疸,我個人覺得只要奶爸寶媽們精心呵護和照顧是可以促進自然消退,沒必要照藍光的。當時我家大寶和二寶都出現了黃疸,帶大寶沒經驗啊!出生第3天身上都黃了,不得不去照藍光,孩子遭罪我們也糟心啊!後來二寶有經驗了,第4天最高測得11,也就出院了。下面就跟各位奶爸寶媽們分享下當時我護理二寶的一些經驗。

  • 寶寶出生後一定要“多吃多拉”,促進膽紅素排出。奶粉要按要求兌水充分搖勻,餵飽後下次睡醒就接著喂水(水也要足量),就這樣奶粉和水交差喂,不要怕寶寶吃多難受,寶寶吃飽了自然就不吃了。
  • 出生第二天就可以喂茵梔黃口服液,一天三次每次三分之一瓶,茵梔黃口服液喂後半小時再喂媽咪愛,也是一天三次,每次三分之一包。茵梔黃口服液吃了以後寶寶會拉稀,媽咪愛可以調理腸胃。但奶爸寶媽們要注意如果拉得特別厲害就暫停喂藥。
  • 另外,血清膽紅素檢測小於5mg/dl,才可以接種卡介疫苗。

病理性黃疸一般“出現早消退慢”

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消退時間過晚,持續時間過長,超過正常的消退時間,或黃疸已經消退而又出現,或黃疸在高峰時間後漸退而又進行性加重。血清膽紅素超過12mg/dl,或上升過快,每日上升超過5mg/dl,這個時候就要積極配合醫院檢查和治療了。


宇寶奶爸


新生兒黃疸:

膽紅素在血清中的數量增多而導致鞏膜、皮膚髮黃,在醫學上就稱為疸。

黃疽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由於原因不同,它既可以是生理現象,又可以是一種疾病的表現。

1.生理性黃疸

新生兒出生以後,由於肺呼吸的建立和循環模式的改變,使原來那麼多的紅細胞顯得就多餘了,加之胎兒紅細胞的壽命較短,就造成了出生後短時間內紅細胞過多破壞。紅細胞破壞以後釋出的血紅蛋白分解後就變成了膽紅素,從而使膽紅素產量增加。加之新生兒血清中白蛋白較少,肝功能尚未發

育成熟,不能及時結合和清除多餘的膽紅素,而使新生兒皮膚和黏膜出現黃疸,稱之為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大多數在新生兒出生2~3天出現,程度比較輕,以面、頸及軀幹為主,很少出現在四肢,多於7~10天后消失。嬰兒一般情況好,精神好,吃奶好。新生兒生理性黃疸是新生兒時期的一種正常狀態,一般不需治療即可恢復。也可適當提早餵養,供給糖原,以促進葡萄糖醛酸酶的形成,及早排出胎糞,減少膽紅素的吸收,可以減輕生理性黃疸的程度。

2.病理性黃疸

如新生兒黃疸出現過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現,進展過快,程度較重

或持續時間長,則很有可能是由於某些疾病引起的黃疸,稱之為病理性黃

疸。如不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就有可能導致膽紅素腦病的發生,造成終身殘疾,給孩子帶來終身的傷害,所以應該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視。

引起新生兒病理性黃疸主要原因有以下3種:

溶血性黃疸:多見於母嬰血型不合的新生兒溶血病,其他還有紅細胞形態異常導致的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紅細胞酶的缺陷導致的葡萄糖-6一磷酸脫氫酶缺乏症等疾病。

肝細胞性黃疸:由於肝內酶的活性受抑制,肝細胞攝取和結合膽紅素能力低下所致。常見的有圍產缺氧、感染、藥物以及甲狀腺功能低下和一些少見的先天性遺傳性疾病。

阻塞性黃疸:由於肝細胞排洩障礙或膽管受阻導致膽汁淤積性黃疸,如先天性膽道閉鎖、膽汁黏稠綜合徵等。

總之,引起新生兒黃疸的原因很多,對於新生兒發生的黃疸,父母都應引起重視,密切觀察黃疸的變化;提早餵養誘導建立正常腸道菌群,刺激腸蠕動以利排便,減少膽紅素的腸肝循環;不用對肝臟有損害及可能與引

起溶血及黃疸的藥物,如磺胺類等。如發現黃疸重,持續時間長時應及時帶孩子就醫。


高級育嬰師肖霞


第一種,生理性黃疸

足月新生兒有50%的概率,早產兒80%的概率會有生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的症狀就是,面黃,軀幹和眼白髮黃。出生後3--4天開始出現,10天左右能夠退完。生理性黃疸多吃多拉,抱孩子多曬太陽,少量多次喝葡萄糖水,可自行消退。




第二種,病理性黃疸

一般出生24小時就會出現,除了面部,軀幹和眼白以外,四肢,手心和腳心都會泛黃,起病急,發展快。足月兒兩週不消退,早產兒三週不消退。新生兒溶血癥,新生兒肺炎,膽道畸形,新生兒感染均會引起病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的臨床表現有,小孩嗜睡,吃奶困難,精神萎靡,四肢僵硬或者抽搐等。病理性黃疸需要入院進行治療,家長要注意觀察,不要耽誤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第三種,母乳性黃疸

一般新生兒4---7天開始出現,持續時間長,容易反覆,眼黃,面部黃和軀幹黃,無其他臨床症狀,吃奶,睡覺,增重一切都正常。母乳性黃疸有時候黃疸值會特別高,家長比較擔心分辨不清楚怕是病理性黃疸耽誤治療的時候,可停餵母乳三天,黃疸會明顯下降,之後正常餵奶就行。


大多數新生兒都是生理性黃疸,我家老大也是的,黃疸值最高的時候14.8,吃的茵梔黃,沒有照藍光,10天左右就退了。老二是母乳性黃疸,黃疸最高值有17.5,也沒有照藍光,一個月的時候黃得都不能打疫苗,吃的茵梔黃退了,退了以後沒幾天又反覆了,後來停餵母乳三天就完全退完了,再也沒有反覆了。


猴子窩窩


您好,我是營養師白雪,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也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您!

黃疸是新生兒出生3-4天比較常見的症狀,主要因為胎兒發育期間體內積聚的過多的血紅細胞急劇減少,造成血液裡的黃色素水平升高,寶寶出生後不再需要這些多餘的血細胞,於是血紅細胞開始分解,產生的現象,但是黃疸不一定是壞事兒,因為膽紅素是一種抗氧化劑,能夠幫互助寶寶預防感染。

一般情況下,到了第四天和第五天,寶寶就開始發揮自己的腎臟功能和肝臟功能進行膽紅素的清除,到了第10天左右,寶寶的黃疸就自然消失了。但是媽媽們有時候會擔心自己寶寶太黃了,需要看醫生,所以藉著這個機會也是想跟大家分享一下,什麼時候該擔心。

1.寶寶出生48小時出現黃疸,一般來說,寶寶出生時最常見的顏色是粉色,白色和淺棕色,如果你最初兩天內發現寶寶變黃了,那肯能意味著寶寶膽紅素積聚的有些過快,相比其它小朋友的媽媽,你就需要擔心,並且好好觀察了。

2.出現全身性的黃疸 ,一般黃疸是在寶寶出生後第三天從臉部開始出現,然後在第四天移動感到胸口,第五天肚子這樣過渡,並且此時的寶寶的眼白就會變黃,然後就開始消失模式了,但如果寶寶的黃疸速度擴散非常快,比如第三天和第四天肚子和眼睛甚至大腿就發黃了,那麼就需要看醫生了。

3.越來越嗜睡,不願意進食,寶寶出生後最喜歡的就是吃喝水,但是往後,他們思維清醒了以後,吃奶的興趣會更濃,但是黃疸會讓寶寶嗜睡,不愛吃奶,所以,如果寶寶出現這種狀況,就需要看一下醫生了。


Psycho營養師


你好,根據你提出的問題,史醫生回答你,新生兒黃疸剛開始最明顯的症狀就是臉變黃。

為什麼剛出生的新生兒會出現黃疸?

主要是因為小寶寶的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中膽紅素水平升高,導致出現了以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病症,媽媽們不要太擔心,這是新生兒最為常見的一種現象。

新生兒黃疸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如果是生理性黃疸那麼媽媽們就不要擔心了,但如果是病理性的媽媽們就需要注意及時就醫診治。下面就給大家簡單介紹生理性黃疸應該怎麼區分。

生理性黃疸怎麼區分?

正常足月產的小寶寶,黃疽是在第二到第四天出現的,平均在第四到第五天到達高峰在一週到兩週之內會消失,早產兒黃疸持續時間會較長,但除有輕微食慾不振外,無其他不良症狀。需要注意,黃疸的顏色不能太深,膽色素的數值平均十一到十二mg/dl左右。下附一張膽色素數值對照表:

如何自檢新生兒的黃疸指數是多少?這裡教你一個小竅門,新生兒黃疸大部分是由臉部先開始的,越來越嚴重時才會開始影響到身體與四肢。可以在正常柔和的日光下進行查看(注:日光燈下也是可以進行查看的就是準確度沒日光下好),如果發現身體軀幹部份在黃疸時,黃疸指數大約七至八左右,如果膝蓋以下的皮膚也出現黃疸時,指數就會超過十二至十五mg/dl,建議可就醫治療。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的關於婦產科的問題,請關注史玉雲醫生,30年婦產經驗,分享你想問的產科知識、解答你想了解的婦科疑團。


史玉雲醫生


黃疸是新生兒期最常見的一種臨床表現,一般在出生後2~14天內出現,大多數是生理性黃疸。寶寶出生2~3天出現皮膚黃染,4~5天達到高峰。程度輕的在臉上和頸部出現黃疸,中重度會在軀幹、四肢,甚至手足心出現黃疸,大便色黃,尿不黃,一般沒有什麼症狀,偶爾可能會有輕度嗜睡和食慾差。

正常情況下7~10天黃疸消退。消退順序是先身上後面部。讓寶寶多吃多尿多排,保持充足的光照。

如果寶寶在黃疸發生後出現精神萎靡、嗜睡、吸奶無力、嘔吐等症狀,應該儘早去醫院接受治療。




Mabelmylove


您好!

新生兒黃疸一般分為生理性和病理性!

生理性的一般伴隨著寶寶成長2-6周就會完全退掉,寶寶精神狀態也比較好!

病理性得比較麻煩一點,但是寶寶慢慢得大一點也會慢慢退掉,可能嚴重的需要去醫院輔助治療!

一般出生在醫院的時候就可以檢查到,具體的還要按照醫生得囑咐來!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寶印說奶粉


表現為皮膚、黏膜和鞏膜黃染。

症狀重時全身皮膚明顯黃染,伴有嗜睡、拒奶、甚至肢體抽搐。

生理性黃疸在出生後2~3天出現,可自行消退,足月兒通常不超過2周,早產兒通常不超過4周,新生兒狀況良好。

病理性黃疸可在出生後24小時內出現,黃疸較重,持續時間長,或者黃疸退而復現。


ab徐願


常見的症狀有.病理性黃疸除面部,軀幹外,還可累及四肢,手心,足心均黃染。

還有就是重症黃疸可發生在全身出現症狀,表現厭食,無精神,反應慢,懶得動,容易生氣發脾氣,激動亂喊亂叫,呼吸困難等等。


川妹梳子姐


新生兒黃疸是小孩在出生後,因為膽紅素代謝紊亂,引起分泌過多,皮膚黃染的特徵,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新生兒臨床問題。

它可分為生理性性和病理性黃疸。生理性黃疸是小孩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出現,第七天到第十天就會消失,作用時間比較短。病理性黃疸是在出生後的一天內必須出現黃疸,持續時間比生理性黃疸長。

如果是生理性黃疸。黃疸會自己慢慢消退的。但是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可以用光照治療法,把膽紅素的分泌減少。出現黃疸的原因有很多。生理性黃疸與膽紅素的分泌量有關,分泌了過量的膽紅素,沒有被攝取,相當於“供大於求”,小孩就會出現黃疸在出生後的幾天裡。

病理性黃疸是因為膽紅素的生成太多,未能及時的與血清結合,膽紅素水平就會升高;還與肝細胞攝取膽紅素的能力有關,能力低下,使得膽紅素未能和血清結合。

生理性黃疸的症狀是在出生後的第二第三天全是發黃,但是手心腳心不發黃,黃疸會出現10多天,小孩情況無其他的不適。生理性黃疸病情比較輕,不會影響智力的發展。病理性黃疸的特徵表現是小孩在出生24小時內出現黃疸,持續時間比較長,病情比生理性黃疸嚴重,還會引起其他的疾病,如核黃疸,核黃疸嚴重時會出現抽搐,呼吸困難等症狀,嚴重者還會因為呼吸困難導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指導專家:郭紅枝,副主任醫師,長治市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

從事兒童保健工作近20年,擅長兒童生長髮育檢測,兒童腦癱,運動、言語等發育遲緩的康復干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