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 蘇俊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蘇俊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蘇俊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簡齋 陳樂平書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蘇俊選評 林琍整理


虞美人·湖山信是東南美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評曰:

東坡詩以學力為筋骨,語多拗折。詞則出於天才,不假雕飾。“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聲情諧婉。下片“沙河塘裡燈初上,水調誰家唱?”寫熱鬧之景;“夜闌風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則寫熱鬧過後,清寂之景。絢麗而歸於平淡,正人生之高境也。即以寫景而論,筆墨之間,亦可見其落落襟懷也。


虞美人·持杯遙勸天邊月

持杯搖勸天邊月。願月圓無缺。持杯復更勸花枝。且願花枝長在、莫離披。

持杯月下花前醉。休問榮枯事。此歡能有幾人知。對酒逢花不飲、待何時。

評曰:

清人陳維崧有同調學蘇之作。詞曰:

無聊笑捻花枝說,處處鵑啼血。好花須映好樓臺,休傍秦關蜀棧戰場開。

倚樓極目深愁緒,更對東風語。好風休簸戰旗紅,早送鰣魚如雪過江東。

蘇詞先分而後總,陳詞則分而述之,可謂善學。


一斛珠·洛城春晚

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小池輕浪紋如篆。燭下花前,曾醉離歌宴。

自惜風流雲雨散。關山有限情無限。待君重見尋芳伴。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

評曰:

東坡詞選韻絕妙。“洛城春晚。垂楊亂掩紅樓半。”一個“半”字,廢盡天下機杼。“為說相思、目斷西樓燕。”西樓而著一“燕”字,則春心不可掩矣!


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夜飲東坡醒復醉,歸來彷彿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評曰:

東坡作此詞,世傳其死,以“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語也。東坡固有此願耳,非真逝也。觀“何時忘卻”語可知矣!


蝶戀花·春景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牆裡鞦韆牆外道。牆外行人,牆裡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評曰:

東坡詞選韻頗有特色。此詞上片“小、繞、少、草。”皆上聲,正常而言,略少變化。而東坡此處獨選上聲,未必無因。蓋上聲柔婉,更宜表現春景之纏綿旖旎耳。“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語氣舒緩,聲口絕佳。“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先抑後揚,最見作意。東坡詞總能予人光明、希望,以其胸襟之開闊、志行之高潔也。下片以少女語笑益覺春意沁腑,生機滿抱。“多情卻被無情惱”之惱,貌似嗔怨,實則詞人心情輕快,此段小插曲頗值回味也。同時王安國詩“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干。”庶幾近之矣!


蝶戀花·送春

雨後春容清更麗。只有離人,幽恨終難洗。北固山前三面水。碧瓊梳擁青螺髻。

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白首送春拼一醉。東風吹破千行淚。

評曰:

借送春而寄鄉愁,情景剴切。“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個成歸計。”情真意切,大有老杜“我已無家尋弟妹,君今何處訪庭闈。”之遺意。


蝶戀花·暮春

簌簌無風花自嚲。寂寞園林,柳老櫻桃過。落日有情還照坐,山青一點橫雲破。

路盡河回人轉柁。繫纜漁村,月暗孤燈火。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

評曰:

“簌簌”之聲,即寂寞之懷也。結拍“憑仗飛魂招楚些,我思君處君思我。”亦“微斯人,吾誰與歸?”之意,復關合“寂寞”之題旨也。


蝶戀花·密州上元

燈火錢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帳底吹笙香吐麝。更無一點塵隨馬。

寂寞山城人老也。擊鼓吹簫,乍入農桑社。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

評曰:

上片不食人間煙火語。“明月如霜,照見人如畫。”人月雙清,故能引起“香吐麝”、“馬過無塵”之絕俗情景。下片則人世滄桑語。“乍入農桑社”者,坡公思歸也。結拍“火冷燈稀霜露下,昏昏雪意雲垂野。”以言歸路之渺茫,正切“寂寞山城”之心境也。


蝶戀花.蝶懶鶯慵春過半

蝶懶鶯慵春過半。花落狂風,小院殘紅滿。午醉未醒紅日晚,黃昏簾幕無人卷。

雲鬢鬅鬆眉黛淺。總是愁媒,欲訴誰消遣。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

評曰:

東坡詞亦有學馮正中處,得其妍妙。前六不減正中神貌,結拍“未信此情難系絆,楊花猶有東風管。”則為自家聲口也。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公舊序雲: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餘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評曰:

東坡詞以剛健清新為主,此詞堪稱代表。“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世上擾攘,何有於我!且吟且嘯,直道孤行也。“竹杖芒鞋輕勝馬”,輕為詞眼,以言心情之輕快。芒鞋勝馬,雖則安步當車之意,而未經人道,讀來神旺。“一簑煙雨任平生”七言道盡一東坡矣!結拍“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蕭瑟一詞舉重若輕,東坡屢遭貶謫,飽歷千難萬險,幾於死者不知凡幾,而於坡公眼中不過“蕭瑟"而已!必有第一等人格,方能有第一等文字也!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常羨人間琢玉郎,天應乞與點酥娘。盡道清歌傳皓齒,風起,雪飛炎海變清涼。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

評曰:

寫寓娘即以自況耳。“炎海變清涼”者,東坡蘇世獨立、清節自持也。“此心安處是吾鄉”者,東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高懷也。


行香子·冬思

攜手江村。梅雪飄裙。情何限、處處消魂。故人不見,舊曲重聞。向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

尋常行處,題詩千首,繡羅衫、與拂紅塵。別來相憶,知是何人。有湖中月,江邊柳,隴頭雲。

評曰:

“處處消魂”者,“望湖樓、孤山寺、湧金門。”也。結拍想落天外,湖月、江柳、隴雲盡皆有情矣!


行香子·過七里灘

一葉舟輕,雙槳鴻驚。水天清、影湛波平。魚翻藻鑑,鷺點菸汀。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畫,曲曲如屏。算當年、虛老嚴陵。君臣一夢,今古虛名。但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評曰:

行香子一調兩結最難,易成窠臼。東坡此作以輕快之筆一氣拖過,尚不板滯。後之學者未免弄巧成拙,故云其難也。


青玉案·和賀方回韻送伯固歸吳中故居

三年枕上吳中路。遣黃耳、隨君去。若到松江呼小渡。莫驚鷗鷺。四橋盡是,老子經行處。

《輞川圖》上看春暮。常記高人右丞句。作個歸期天已許,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

評曰:

送人之作,兼述舊遊,故能親切。坡公筆下情多,於斯可見。“莫驚鷗鷺”者,愛物之情也。“春衫猶是,小蠻針線,曾溼西湖雨。”者,愛人之情也。


天仙子·走馬探花花發未

走馬探花花發未?人與化工俱不易。千回來繞百回看,蜂作婢。鶯為使。穀雨清明空屈指。

白髮盧郎情未已。一夜翦刀收玉蕊。尊前還對斷腸紅,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

評曰:

東坡具博愛之懷,故詞多悲憫之音。“人與化工俱不易”,以天地為心也。“千回來繞百回看”以萬物為心也。“人有淚。花無意。明日酒醒應滿地。”以悲憫為心也。


江城子·孤山竹閣送述古

翠蛾羞黛怯人看。掩霜紈。淚偷彈。且盡一尊,收淚唱《陽關》。漫道帝城天樣遠,天易見,見君難。

畫堂新構近孤山。曲欄幹。為誰安。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

評曰:

送客感懷,棖觸無端。“飛絮落花,春色屬明年。”明年春可重來,人定重來否?“欲棹小舟尋舊事,無處問,水連天。”悵惘之懷遍滿於水天之間矣!


江神子·江景 

鳳凰山下雨初晴,水風清,晚霞明。一朵芙蕖,開過尚盈盈。何處飛來雙白鷺,如有意,慕娉婷。

忽聞江上弄哀箏,苦含情,遣誰聽。煙斂雲收,依約是湘靈。欲待曲終尋問取,人不見,數峰青。

評曰:

“盈盈”一詞直攝芙蓉之神。上片情景如繪,動靜得宜。下片則錢起《湘靈鼓瑟》,聲情幽婉。


江城子·獵詞

老夫聊發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為報傾城隨太守,親射虎,看孫郎。

酒酣胸膽尚開張,鬢微霜,又何妨,持節雲中,何日遣馮唐?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

評曰:

東坡令詞少有如此豪放者。上片大書其“狂”,左手黃犬,右臂蒼鷹,帥千騎而追風,招百姓以觀獵。場面闊大,聲勢浩蕩。“親射虎,看孫郎。”以江東孫郎自許,適見其“狂”也。下片則抒衛國之懷,“馮唐白首,不墜青雲之志。”也。全詞慷慨豪雄,畋獵之作,古今第一,雖摩詰“草枯雪盡”之妙莫能抗手也。


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里孤墳,無處話淒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評曰:

悼亡之作,壓倒元九。起拍即沉痛,“十年生死兩茫茫”,死者不能返,存者何以生?“兩茫茫”三字當得千言萬語。“不思量,自難忘。”畢生之痛,雖死不忘,何待思量也。歇拍既痛逝者,亦自傷也,益增哀痛。下片則白樂天“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俱不見。”,一種深哀託諸魂夢,真神筆也。“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鶼鰈情深,“此時無聲勝有聲”也。一曲悲歌,博盡千古情淚!讀之腸斷,思之魂消,此之謂偉作也!


洞仙歌·詠柳

江南臘盡,早梅花開後。分付新春與垂柳。細腰肢、自有入格風流,仍更是,骨體清英雅秀。

永豐坊那畔,盡日無人,誰見金絲弄晴晝。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又莫是、東風逐君來,便吹散眉間、一點春皺。

評曰:

聲口柔婉,深得此調體氣。以輕靈之筆摹垂柳之姿,亦為得題。柳者,任人攀折,古人多以為賤。東坡則一反常例,以“才人”目之。“分付新春與垂柳”、“入格風流”、“清英雅秀”皆是也。下片“斷腸是、飛絮時,綠葉成陰,無個事、一成消瘦。”則更憐其失路,美人香草之意存焉。結拍“東風”者,以言君恩也。


洞仙歌·玉骨冰肌

自序:僕七歲時見眉山老尼姓朱,忘其名,年九十餘,自言:嘗隨其師入蜀主孟昶宮中。一日大熱,蜀主與花蕊夫人夜起避暑摩訶池上,作一詞。朱具能記之。今四十年,朱已死,人無知此詞者。但記其首兩句,暇日尋味,豈洞仙歌令乎,乃為足之。

冰肌玉骨,自清涼無汗。水殿風來暗香滿。繡簾開、一點明月窺人,人未寢,倚枕釵橫鬢亂。

起來攜素手,庭戶無聲,時見疏星渡河漢。試問夜如何,夜已三更,金波淡,玉繩低轉。但屈指、西風幾時來,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換。

評曰:

此東坡借花蕊之名,寄託絕塵之理想耳。上片極言美人之仙姿雅態,下片則抒時世遷流、美人遲暮之感嘆。全詞寄意幽窈,望之若近,即之則遠,唯覺香霧空濛,霓裳宛在;雲和斷續,步虛聲杳耳。

蘇俊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蘇俊,號石頭齋主,甲寅年生,粵人。現為中國楹聯學會對聯文化研究院評論部主任、中國新社藝術導師。平生以飲酒、讀書自娛。有著述多種。

蘇俊 ‖《宋十八家詞精華選評·蘇軾卷中》

林琍,女,八零後,閩籍,長居粵。現為中國新社秘書長、江門市吟誦學會會長。曾多次榮獲全國詩詞大賽獎項。

本期審核:小樓聽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