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6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一個人的一生,是需要點什麼東西的。

這個東西可以是現實,也可以是理想。

不需要,也不被需要,一個人吶,也就失去了活著的內在動力。

人之所以為人,就在於他明白自己的內在需求。

有所欲求,並能夠準確得加以表達。

創作出《紅與黑》的司湯達,其墓誌銘上刻著:

法文 Il a vécu, il a écrit, il a aimé

英文 He lived, he loved, he wrote

中文 活過,愛過,寫過

司湯達的心理訴求,是愛其所欲愛,寫其所欲寫。

所以,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坦然得說:我全心全意得愛過,我也盡心盡力得創作過,我這一生,真正得活過。

讓我們說到今天的人物,納蘭容若。

納蘭的一生,是矛盾的一生。

也是無法表達自己的訴求的一生。

白落梅說:納蘭容若生在王公貴胄之家,高貴的血液鑄就了此生無上尊榮。本是烈火烹油、繁花著錦,可他偏思冰雪天地、三秋落葉。他擁有富貴奢華,卻渴慕布衣清歡;他處紅牆綠瓦,卻思竹籬茅舍;他食海味山珍,卻思粗茶淡飯。

我們很難想象,這人世間啊,怎麼存在過這樣一個人。

一個生於錦繡繁華之地,長於歌舞昇平之所,卻依舊感嘆自己“別有根芽,不是人間富貴花”的人。

一個“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的人。

一個所有心事藏諸眉間、止於唇舌,無法宣之於口的人。

一個看似什麼都得到了,卻還是不開心的人。

《臨江仙·寒柳》

飛絮飛花何處是,層冰積雪摧殘,疏疏一樹五更寒。愛他明月好,憔悴也相關。

最是繁絲搖落後,轉教人憶春山。湔裙夢斷續應難。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納蘭,把他的所有心事,都藏在眉彎。

一句“西風多少恨,吹不散眉彎”,概括了他所有思緒。

不管西風緊,北雁飛,多少悵恨風吹去,他依舊做他的納蘭,“深坐顰蛾眉”。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1、翩翩公子月色濃

納蘭這一生,是有過章臺走馬,放蕩不羈愛自由的日子的。

相國公子,天資卓越,出入豪奢,才華豔發。

《清稗類鈔》中記載:

納蘭容若,名成德,明珠子也。十七為諸生,十八舉鄉試,十九成進士,二十二授侍衛,天姿英絕,蕭然若寒素。擁書數萬卷,彈琴歌曲,評書畫以自娛,書學褚河南。幼善騎射,自入環衛,益便習,發無不中。扈蹕塞垣,琱弓牙箭,環列罽帳,以意制器,多巧倕所不能到。

“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

可以說,就天賦而言,納蘭屬於佼佼者。

一年之內,從舉人到進士,這跳躍式的進程為世人所不敢想,不能想。

未滿二十加冠,納蘭就已經做到了許多人一生汲汲營營,殫精竭慮而不可得之事。

納蘭,可謂是站在了紫禁之巔,笑看蒼生。

然而,身為康熙身邊的一等侍衛的納蘭,並沒有絲毫歡喜。

做侍衛,和他的人生抱負大相徑庭。

身為相國公子,貴族之後,納蘭所接觸的盡是社會的上層人士,其所受的教育更是精英教育。

相國公子的驕傲讓納蘭把自己的理想抱負抬的很高。

他渴望像自己的父親納蘭明珠一樣,身居高位,救濟蒼生。

所以,他認真讀書,希冀在不接受家族的蔭庇之下,像一般的讀書人一樣,通過科舉取仕,登堂入室。

十九歲中了進士。

他非常開心,以為自己的抱負就快要有實現的契機了。

然而,帝王一紙詔書,他被迫列席侍衛之列。

從那一刻起,納蘭知道,自己的用世之志再也不能實現了。

也許,他早該明白的。

“勇略震主者身危,功蓋天下者不賞。”(《史記•淮陰侯列傳》)

納蘭容若的父親,納蘭明珠,字端範,滿洲正黃旗人,康熙朝重臣,歷任內務府總管、刑部尚書、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學士、太子太傅等要職,後娶英親王阿濟格之女,論輩分成為康熙皇帝的堂姑父。

有一個功高震主的父親,帝王不會允許納蘭家再出一個重權在握的兒子。

相國公子的身份,給納蘭提供了精英教育,上層人脈,富貴生活。

可是,在同時,相國公子這個身份又讓納蘭失去了成為一介名臣的機會。

可謂是,成也相國,敗也相國。

從相國公子,到御前侍衛,納蘭容若,一介翩翩濁世佳公子,他心目中的月亮再也不曾明朗過。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2、多情最是別離後

納蘭這一生,仕途不順,他將所有的人生期許投諸於愛情。

然而,納蘭的愛情總是晚一步。

第一個在納蘭心中留下深刻印記的女子,是他的表妹。

表妹是父親明珠的親侄女。

納蘭和表妹二人相逢於最美好的少年時光。

“清風明月,轍思玄度。”

當年執子之手,以為可以與子偕老。

稚嫩的願望太天真。

沒人有料到,花前月下盟誓,互許終身之後,等待二人的不是鴛鴦合巹,比翼連枝。

而是,“一入侯門深如海,從此蕭郎是路人。”

表妹入宮,而自己,卻只能望著深深牆苑,重重宮闕,徘徊良久。

終於,時光不負,讓納蘭等到了相見的機會。

《清稗類鈔》中記載:

納蘭容若飾喇嘛入宮納蘭容若,名性德,一名成德,為康熙朝相國明珠之子。嘗眷一女,絕色也,有婚約,此女旋入宮,容若誓必一見。會遭國喪,故事,喇嘛每日應入宮唪經。容若賄喇嘛,披袈裟,雜其儔以入,果得見。而宮禁森嚴,始終無由通辭,悵悵而出。

披上袈裟,我來見你。

見彼一面,終我一生。

心灰意冷的納蘭,在父親的安排下,娶了妻子盧氏。

夫人盧氏,奉天人,其先永平人也。毓瑞醫閭,形勝桃花之島,溯源營室,家聲孤竹之城。父興祖,總督兩廣、兵部右侍郎、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樹節五羊、申威百粵,珠江波靜,冠賜高蟬,銅柱勳崇,門施行馬。傳唯禮義,城南韋杜之家;訓有詩書,江右潘楊之族。夫人生而婉孌,性本端莊,貞氣天情,恭容禮典。明璫佩月,即如淑女之章;曉鏡臨春,自有夫人之法。幼承母訓,嫻彼七襄;長讀父書,佐其四德。高門妙揀,首聞敬仲之佔;快婿難求,獨坦右軍之腹。年十八,歸餘同年生成德,姓納臘氏,字容若。烏衣門巷,百兩迎歸;龍藻文章,三星並詠。——《清納臘室盧氏墓誌銘》

在二人婚姻之初,納蘭和盧氏只是被稱為夫妻的兩個人而已。

由於二人的婚姻並不是基於兩相情願,情投意合。

加之,彼時的納蘭,正沉浸在對錶妹的追思之中。

妻子盧氏在納蘭的心裡,僅僅是:時候到了,我需要一位妻子,就你了吧。

兩人過了很長一段相敬如賓的日子後,納蘭逐漸發現了盧氏身上溫婉端莊之氣質。

夫妻二人感情漸篤。

納蘭容若,一個看花花濺淚,觀鳥鳥驚心的人

被酒莫驚春睡重,賭書消得潑茶香。《浣溪沙》

紅袖添香之際,頗多情趣。

然而,生活從未眷顧納蘭。

就在二人互通心志後不久,盧氏因病去世。

彼時,二人約為婚姻不足四年。

後來啊,納蘭回想起盧氏,總是肝腸寸斷。

他寫《豔歌》四首回憶盧氏:

紅燭迎人翠袖垂,相逢常在二更時,

情深不向橫陳盡,見面消魂去後思。

歡盡三更短夢休,一宵才得半風流。

霜濃月落開簾去,暗觸玎玲碧玉鉤。

細語回延似屬絲,月明書院可相思。

牆頭無限新開桂,不為兒家折一枝。

洛神風格麗娟肌,不是盧郎年少時。

無限深情為郎盡,一身才易數篇詩。

他說,“一生一代一雙人,爭教兩處銷魂?相思相望不相親,天為誰春! ”

他說,“腸斷月明紅豆蔻,月似當時,人似當時否?”

他說,“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

後來啊,納蘭把自己詞作編纂成集,一為《側帽集》,一為《飲水詞》。

飲水飲水,取自《五燈會元》裡道明禪師答盧行者語,“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榆園木《納蘭詞評》:容若詞一種悽忱處,令人不能卒讀,人言愁,我始欲愁。

朱孝臧題雲:“蘭錡貴,肯作稱家兒?解道紅羅亭上讀,人間寧獨小山詞?冷暖自家知。”(《彊村語業》卷三)

《賭棋山莊詞話》說:納蘭容若成德深於情者也。固不必刻劃花問,俎豆蘭畹,而一聲河滿,輒令人悵惘欲涕。

納蘭容若,詩一樣的名字,詞一樣的人。

他的一生都在錯過。

錯過濟時救世,錯過人間愛情。

他欲求功名而不可得,欲求白頭而無可得。

“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人知?”

“我是人間惆悵客,斷腸聲裡憶平生,知君何事淚縱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