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老照片:福利待遇優越的國家,科威特1965年


科威特國,通稱科威特,是一個位於西亞地區阿拉伯半島東北部、波斯灣西北部的君主制國家。在南部與沙特阿拉伯、北部與伊拉克分別接壤。同伊朗隔海相望,歷史上曾是英國的殖民地,於1961年6月19日獨立。該國首都科威特城與該國名稱同名。

科威特城是科威特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重要港口;也是波斯灣海上貿易的國際通道。位於波斯灣西岸,風光明媚、絢麗多姿,是阿拉伯半島一顆明珠。年最高氣溫55℃,最低8℃居民信奉伊斯蘭教,其中70%以上屬遜尼派。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通用英語。科威特城工業有石油化工、化肥、建築材料、肥皂、海水淡化、電力、食品加工和飲料等。

公元前4世紀,古希臘馬其頓王的艦隊東征後由印度洋經波斯灣回國,在現在科威特城的西岸建築了一些小城堡,這就是最初的科威特。18世紀中葉,科威特城從一個荒涼的村莊發展成有各種船隻往來的海港。1938年科威特發現石油,1946年開始開採。日益繁榮的石油經濟使國家面貌煥然一新,首都科威特城也得以迅速發展。


20世紀50年代科威特城已初步成為一個現代化城市。1961年6月19日,科威特宣佈獨立,成立了科威特國,並正式將科威特城定為首都。但伊拉克薩達姆政府對科威特獨立不予承認,堅持認為科威特是伊拉克領土的一部分。為此1991年爆發了“海灣戰爭”,最終美國領導的盟軍打敗了伊拉克,並且在科威特和周圍六個阿拉伯國家獲得了合法的駐軍基地。

科威特95%的人都信仰伊斯蘭教,宰牲節自然是穆斯林心中最神聖的節日。這期間,一般要放四五天長假,如同中國春節放假一樣。3月5日清晨5時左右,當科威特大清真寺傳出第一聲召喚信徒入寺祈禱的莊嚴肅穆的音樂後,全國大小清真寺的擴音器先後響起音樂聲。

科威特石油和天然氣儲量豐富,現已探明的石油儲量佔世界原油總儲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國民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57%,佔出口收入的95%。藉助石油、天然氣產業,科威特積累了大量財富,人均GDP為近5萬美元,屬於發達國家水平。


魚是科威特人的重要生活食用品,祖貝德魚最受他們的歡迎,並被認為是世界上味道最美的魚種之一。在科威特,許多家的牆上都掛有祖貝德魚的畫片,他們常以此來引為驕傲。他們很喜歡吃中餐。他們把中餐視為世界上最好的飯菜。他們用餐習慣席地而坐,用手抓飯吃。但近年來受外界的影響,很多人也使用起飯桌和椅子來。

科威特公民在自己的國家中竟是“少數民族”,這些外僑大多是移民來的勞工,主要來自來自埃及的阿拉伯人。在科威特,許多賓館飯店都僱傭菲律賓姑娘做服務員,商店裡的售貨員多為印度、敘利亞、黎巴嫩、希臘和亞美尼亞等國的人,而從事建築工作的則多為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人。

科威特婦女一向很注重穿著,在不同場合穿不同衣服。女子隨年齡變化衣著也有變化。科威特人的經濟收入相當豐厚,可排在世界富國的最前列。科威特婦女家務活不多,因為每家至少有一個保姆。據科威特《火炬報》報道,整容已變成最普通的外科手術,被全社會所接受。---【科威特城,1965年。攝影:布魯諾·巴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