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去年的五一檔時,由邱禮濤導演、劉德華與姜武聯手主演的一部主流動作片《拆彈專家》,不僅是獲得了金像獎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男主角等七項提名,且最後由姜皓文這個老戲骨抱回了最佳男配角獎,而內地票房也高達4億,無疑是一部叫好叫座的港片。

如今,邱禮濤執導、吳鎮宇、張智霖等主演的《洩密者》在本週五正式上映,“提前開戰”拉開了今年暑期檔的帷幕,更是將“恐怖事件”升級,帶來一場九十分鐘的過山車般的緊張之旅。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後“速激”時代的緊張追車戲

隨著影片《洩密者》的第一場戲緩緩開始時,筆者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基弗·薩瑟蘭主演的美劇《24小時》的第三季:“鮑小強”傑克·鮑爾帶領著CTU追查一起潛在的病毒危機,在短短的24小時裡經歷了多次的生死關頭,在緊張的劇情、動作戲之間又穿插了不少對人性的描述……

《洩密者》的故事延續了雖然不只是24小時,但在病毒即將大規模的肆虐的背景下,同樣充滿著與時間賽跑的緊張感。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於是,影片開場不久便發生了多起病毒發作事件,再加上世衛組織在記者發佈會上的一番“目前還沒有可行性藥物有效治癒”的描述,短短的幾分鐘就已經架構起事件的嚴重性、時間的緊迫感,以及懸念(是誰在人為的製造了病毒,為何又有一些知情人士就陸續的失蹤甚至“自殺”)……

這些也得益於香港動作片一貫的快節奏:劇情的推敲在其次,更重要的是如何讓觀眾在短短的100分鐘左右裡迅速的投入到影片的娛樂性之中。

美國電影學者大衛·波德維爾在《香港電影的秘密:娛樂的藝術》裡就以“盡皆過火,盡是癲狂”解鎖了港片風靡海內外多年的密碼,並認為,“那些張狂的娛人作品,其實都飽含出色的創意與匠心獨運的技藝,是香港給全球文化最重大的貢獻”。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就說影片裡的幾場緊張的追車動作戲吧。新世紀來好萊塢的《速度與激情》系列,從小混混的街頭飆車不斷的升級為國際化的動作追逐,故事場面都在不斷的升級,而香港電影人在創作資金、條件的限制下如何“匠心獨運”呢?

從香港機場出來的那一段追車戲,是香港警員王大偉(吳鎮宇飾)、秘密潛來香港的彭珍美及神秘殺手的三方你追我趕的戲份,殺手不僅是不斷的衝撞彭珍美所乘坐的車,想要逼停拿到硬盤,也一邊撞擊路上的車輛製造車禍現場而延滯王大偉的救助,不斷的製造出緊張感。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另一段追車戲則是發生在馬來西亞,從市中心穿過大街小巷再到郊外公路,持續了數分鐘。

市中心的多輛警車追逐一輛新聞車時讓人想起了《速度與激情5》的高潮里約街頭飆車戲,極速狂飆的車輛,與面對突如其來的危險時慌張躲閃的小市民,形成了很大的張力;後來車輛發生故障後又製造出另一個懸念:他們要如何逃過馬來西亞警長李永勤(張智霖飾)的追逐。

這兩場地點不同的追車戲,一方面是製造出影片的小高潮,讓人感受到那種生死一線的危機緊張感,另一方面,則折射出創作者的用心:

香港的街頭道路比較狹窄行人也很多,拍攝影片時又受到不少的限制(此前杜琪峰在接受採訪時就多次提到在香港拍片的“不容易”之處),而第二場追車戲安排在馬來西亞,既符合劇情需求,又形成了與第一場的不同對比,及如何在各種限制下創作出更可能的緊張刺激感。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邱禮濤的傳承與改變

如果不是看導演名字,可能會有些觀眾認為這是一部陳木勝作品。但這是不折不扣的邱禮濤作品,他不斷的流行的商業題材裡保持著一定的水準,又能融入自己的特色元素,如當年的《無間道》系列掀起臥底片潮流時,邱禮濤的《黑白道》則是聚焦臥底警員迴歸警察局後的灰色生活,而《葉問:終極一戰》則拍出了晚年葉問的孤獨、悲涼感,何況還有由港劇《學警狙擊》衍生的電影版《Laughing Gor之變節》等。

出生於六十年代初,經歷了六七十年代香港社會的急劇變遷的邱禮濤,儘管也喜歡山口百惠的純美題材作品,但《驚天大陰謀》(Die Unbestechlichen)中的記者更讓他著迷,最初讀浸會大學時便是想主攻新聞當記者,後來入電影行業後對社會的關注度沒有減少:

在他的作品裡,常常都能看到現實的題材故事(《人肉叉燒包》取材於滅門案,《性工作者2:我不賣身我賣子宮》取材於世紀之交時香港的內地女子嫁港伯事件),或者是結合了新聞工作者的認真調查的專業性,如這部《洩密者》,既有十多年前的非典的影子,又借鑑了斯諾登事件等,而貫穿在影片始終、作為劇情的推動力之一的,則是一貫以認真、執著聞名的新聞記者阮嘉嵐(佘詩曼飾)。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邱禮濤也能不斷的將某些演員的“特質”加以發揮,並融入了自己的“惡趣味”,即使不說黃秋生版的葉問截然不同於梁朝偉的葉問,在這部《洩密者》裡,邱禮濤就繼續發揚了吳鎮宇這個演員的“怪咖”性:從剛出場時的外形上的“殺馬特風”,就已經給觀眾不同於一般警察的感覺,後來面對妻子的質問、上司的工作安排時,又是不按常理出牌……

而吳鎮宇扮演的王大偉與妻子的這條暗線,也體現出創作者如何在既定的題材故事上儘可能的融入自己的特色:

既有延續多年的家庭溫情與矛盾,更有出乎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的轉折,尤其是最後兩人的一場對手戲。

類型片是在前人作品的基礎上不斷的形成了一定的類型特色,但又隨著新鮮力量的融入而衍生出新的變化與可能性,這是法國《電影手冊》前主編巴贊讚許的好萊塢的魅力之處,作為“東方好萊塢”的香港電影裡也有不少的範例。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打造新港片

在今年三月份舉行的香港國際影視展上,香港各大電影製片公司推出了自家的項目影片的片單計劃,古天樂憑藉著《掃毒2》、《反貪風暴3:L風暴》等十部再度成為了“勞模哥”,蔡卓妍則借《神探大戰》、《感動我77次》等遙遙領先於其他香港女星,導演方面,邱禮濤則取代了王晶成為了最勤快的,除了《洩密者》預計一年裡還將陸續推出《感動我77次》、《家和萬事驚》、《掃毒2之天地對決》、《拆彈專家2》等。

除了很多人都說過的邱禮濤導演的“快手”、題材類型多元化之外,個人覺得,更重要的一點,則是他能在類型片的背景下,既可以舊瓶裝新酒,又能做到保證一定的水準,打造出新港片。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去年的《拆彈專家》、《常在你左右》、《原諒他77次》便是分別在動作片、驚悚片及愛情片的基礎上發揮創作,《拆彈專家》裡的紅磡隧道危機,渲染出生死一線間的緊迫感,而劉德華與姜武的雙雄對峙、劉德華與吳卓羲的師徒情,也都不斷的擦出了火花,新片《洩密者》也用緊張刺激的追車戲、結合富有香港特色的文戲,打造出純正的港片。

警匪、飆車、懸疑、病毒……這部電影下足功夫,全面提升港片格局

去年五一檔《拆彈專家》共拿下4億票房,為四部國產片之首

這點也值得不少的香港電影人學習借鑑。畢竟在當下的香港電影,十分依賴內地市場,如何打造商業類型片成為眾多電影人所面臨的問題,純粹的跟風粗製濫造,很快就會被挑剔的觀眾拋棄,而保持一定質量的類型片,恐怕才是大部分香港電影人的出路所在。如王晶去年的《追龍》、《降魔傳》,前者憑藉著好的質量在國慶檔最終逆襲成功,叫好叫座,後者很快石沉大海,被詬病不少;又如《拆彈專家》,在當年競爭激烈的五一檔裡成為最大贏家。

而這部在本週五(6月15日)上映的《洩密者》,便以過硬的質量交出了一份能讓不少觀眾看得過癮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