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国际|有人在破坏臭氧层!氯氟碳化物剧增 排放源在哪?

台湾环境资讯协会综合外电;姜唯 编译;林大利 审校

英国卫报报导,科学家近日发现,全球禁用多年的臭氧破坏性化学物质氟氯碳化物(CFC)排放量骤升,原因不明。

科学家认为,除非找到肇事者并加以阻止,否则臭氧层的恢复可能会延迟十年。而新排放源已追踪至东亚,但还要进一步调查才能找到更精确的位置。

国际|有人在破坏臭氧层!氯氟碳化物剧增 排放源在哪?

氟氯碳化物排放剧增示意图。图片来源:M.G.N. - Marcel(CC BY-NC-ND 2.0)

氟氯碳化物过去广泛用于制造家具和建筑物用的泡棉、气胶和制冷剂。 20世纪80年代人们发现南极上空的臭氧破洞后,全球透过蒙特娄公约禁用之。 2007年以来,氟氯碳化物中破坏性第二强的CFC-11产量几乎已经查不到。

美国国家海洋大气管理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NOAA)科学家孟兹卡(Stephen Montzka)和负责监测大气中化学物质的同事发现CFC-11排放量上升。 「这行我已经干了27年,这是我见过最惊人的事情。」孟兹卡说。

「我们是大气层侦探团,试图了解大气中发生什么事和背后原因,」孟兹卡说,「当事情不太对劲时,我们就要发出警讯。」

联合国环境署负责人索尔海姆(Erik Solheim)说:「如果排放继续增加,有可能减缓臭氧层的恢复。因此必须确定这些排放的确切原因并采取必要行动。」

禁令生效前已经用于建筑物和电器中使用的氟氯碳化物至今仍然持续泄漏到大气中。排放速度一直在下降,直到2013年,格陵兰到南极的研究站发现下降幅度突然趋缓。科学家开始进行调查,评估大气分散和分解CFC-11的能力是否有变化,但这个因素几乎是被排除了,而最新2017年的资料显示,这个因素似乎完全没有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检视旧材料是否可能释出如此大量、莫约两倍的CFC。 「但我们没有找到有谁用比以前更戏剧化的速度摧毁旧建筑物。」孟兹卡说。

最后,研究团队探讨是否有其他化学制程产生了CFC-11这个副产品。他们也排除了这一点,因为涉及排放量实在太高,全球排放量增加了25%。

「唯一的可能就是,有人正在制造新CFC-11。」

孟兹卡补充说,破坏性比较小的CFC-11替代品,制造成本比较高。 「如果增加的排放量能迅速消失,那么臭氧层恢复时程受到的影响会比较小。但如果没能消失,可能会造成臭氧层恢复延后10年,如果持续增加,延迟得更久。」最后一种情境是可能的,当使用新的CFC-11于泡绵中,短期内只有一小部分会泄漏到大气中,但之后会持续泄漏多年。

科学家将这份研究发表于《自然》期刊。

英国卫报(2018年5月16日),Mysterious rise in banned ozone-destroying chemical shocks scientists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