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4 河曲縣長任鴻賓調研生態修復整溝治理

河曲縣長任鴻賓調研生態修復整溝治理

河曲縣長任鴻賓調研生態修復整溝治理

他強調,全縣上下要堅持系統思維和品牌意識,先謀後動,靶向施策,推進整村搬遷後續生態修復,確保增綠與增收共贏。

6月13日上午,河曲縣長任鴻賓就推進落實生態修復整溝治理工作進行調研。他強調,全縣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以整溝治理為突破口,推進整村搬遷後續生態修復工作,走出生態扶貧新路子,探索出空間結構、生態修復、綠色轉型、土地治理、產權治理、鄉村治理、多元發展、價值提升的整溝治理新模式,確保增綠與增收共贏,實現生態修復、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脫貧三個目標的有機統一。副縣長張秀文,政府辦主任王軍參加調研。

任鴻賓先後深入到蚰蜒峁林業觀光園、樓子營鎮李家峁林場、沙坪鄉陸家寨村人工造林作業點、巡鎮田巨峁村整村搬遷植樹造林作業點,實地查看種植規模、品種,聽取相關人員情況介紹,詳細瞭解林業管護、經營、效益等情況,重點就如何做好生態修復整溝治理這篇大文章與大家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交流。

任鴻賓指出,全縣上下要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在加快推進全縣森林覆蓋率年均增加一個百分點的同時,重點推進生態修復整溝治理工程,緊盯“投入、產權、經營、收益”四個關鍵要素,實現增綠與增收兩不誤,確保在一個戰場打好打贏脫貧攻堅與生態治理兩個攻堅戰。

任鴻賓強調,生態修復整溝治理並不像傳統意義上的小流域治理那樣,只治物不治人,而是在治物的基礎上,既治村又治人。我們要按照我縣生態脆弱區的實際,探索實行“多元化投入、全資源利用、全方位管理”模式。一要創新投入機制,通過政策槓桿,撬動社會資本和民間投資參與整溝治理,鼓勵支持大企業大集團履行社會責任,探索建立企業綠色食品基地,形成全社會多元化投入格局。二要繼續深化集體林權制度改革,推進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做到產權清晰、責權明確,提高治理積極性。三要理順管理經營機制,對整溝治理的區域實施“造、封、管、育”全方位管控,大力推行“龍頭企業+農戶”或“龍頭企業+經濟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發展模式,匯聚多方力量,因地制宜,宜造則造、宜撫則撫、宜補則補、宜種則種。四要在保護為先的基礎上,充分利用已有資源發展林下經濟、旅遊觀光、生態文化等產業,依託林地林木造林造地等各方面要素,增加財產性、經營性、勞務性收益,助力農民持續增收致富。

任鴻賓指出,生態修復整溝治理不等於簡單的退耕還林,不等於簡單的整村搬遷,而是一項系統工程。我們要堅持系統思維,先謀後動,先摸底後治理,以溝為載體,納入鄉村振興規劃,著眼體系規劃、空間佈局,統籌實施。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群眾意願的基礎上,大力推進水利設施建設,讓土地治理提檔升級,優先發展經濟林,科學營造公益林,在農業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精細化方面下功夫。要堅持品牌意識,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政治優勢,堅持要做就做到最好的理念,傳承接續,重塑特色品牌。要實行項目化推進,以整溝治理打造項目,探索出最佳盈利模式。要堅持集中連片、規模發展,繼續做好沿線、沿路、沿河等重點部位的植樹造林工作,集中打造一批精品工程,為河曲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幸福作出我們這一代人最大的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