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手藝人楊黑姑

閆建軍

手藝人楊黑姑,至今我都記憶猶新,現在想起她,仍是歷歷在目。

楊黑姑個頭不高,皮膚黑黑的,長相平平,性格開朗,短頭髮,像個假小子,直言直語,說一不二。也許是長相不好,或許是沒有正式工作的緣故吧,始終找不到對象,她也不知愁,整天地忙來忙去。她究竟大名叫什麼,大概很少有人知道。有來掛馬掌的了,就站在前院大喊一聲楊黑姑——北堂屋裡就聽到了她爽快的應聲,然後她就從北屋裡跑了出來。

每次都是這樣,週而復始,一日復一日,她始終就是這個性格。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東北山區運輸全靠馬車,大街小巷到處可見馬車在拉運貨物。特別是冬天,要早早給馬掛好馬蹄掌,這是為保護馬蹄子和防止馬在冰雪路面上打滑給馬穿上的“釘子鞋”,就是在馬的四隻蹄子上打上鐵釘,保護馬蹄子,防止滑倒。

楊黑姑就是給馬掛掌的手藝人。女人能給馬掛掌?能。而且楊黑姑是楊家馬掌的第三代掌門人。當時,城裡有三家馬掌鋪,唯有坐落在城東門的楊家馬掌鋪熱鬧,馬車、驢車和牛車都到楊家馬掌鋪去掛掌,就是農村進城的馬車到大車店後,也是卸了馬牽著去城東找楊家馬掌鋪去掛馬掌。其實,大車店的對門就有兩家馬掌鋪,可馬車老闆子們還是捨近求遠地跑到東門的楊家馬掌鋪去掛馬掌,可見楊家馬掌鋪多有名望了。

據楊黑姑講,楊家馬掌在晚清時期就很有名望了,那時是她的太爺掌門,楊家馬掌就以釘小堅硬耐磨而出名,尤其是一些大宅門的馬車也都來楊家掛馬掌,楊家馬掌的名氣就一天天大了起來,生意也一天天紅火起來。後來傳給了爺爺,據說爺爺還給東北抗聯戰士們掛過馬掌呢,那時形勢緊張,爺爺一看馬掌,就知道是深山裡的馬,知道是抗聯的馬,都心照不宣而已。走時,爺爺會偷偷送一些藥品和乾糧給他們。再後來馬掌技術就傳到了父親手裡。在父親那輩,楊家馬掌進一步提升了標記,用掌釘蘸火的辦法,有意掛上了青藍色,青藍色自然均勻,泛泛發光,成了當時小縣城馬掌界的獨特品牌。上世紀70年代初期,楊黑姑的父親感覺身體一天不如一天了,就決定提前培養繼承人,原本是要傳授給楊黑姑的哥哥楊大黑的,可偏偏楊大黑在秋天得了一場腦膜炎,好了後就變成智障人了。楊黑姑的父親無奈,給楊黑姑長髮剪掉,剃了小子頭,把家業傳給了楊黑姑。據說,那時祖傳技術都是傳男不傳女的,可楊家馬掌還是傳給了年僅二十歲的假小子楊黑姑了。

楊黑姑很鑽研,學得也快,在老父親健在的頭一年,就已經掌錘了。她燒的馬掌釘稜角分明,顏色純正,過火不軟不硬,恰到好處,尤其是掌上功夫更是過硬,一錘一釘,不深不淺,不傷蹄肉,不穿幫。

在談起手藝時,楊黑姑說,馬蹄掌這手藝在公元前五世紀遊牧部落時就有了,特別是在唐宋時期,騎兵們為提高戰鬥力、防止馬滑倒,都要用馬蹄掌的。那時的馬掌粗燥,鐵質不好,經常斷裂、甩掛。現在的手藝提高了,掛馬蹄掌不僅僅是騎馬防滑倒了,更多的是配合車使用的。而為了恰到好處、耐用,馬蹄掌要根據多種環境和馬蹄大小來確定尺寸,大了不行,會穿幫,掛不住,馬蹄子一用力就會甩掛。小了也不行,會傷蹄肉,馬走起來不便。尤其是釘頭,要耐磨,這就需要火候掌握的手藝了。蘸火大了不行,釘尖會太硬,不好盤彎,盤不上彎,馬掌鐵會不結實。蘸火小了也不行,釘頭會太軟,不吃硬,幾天就會被路上的砂石磨禿,蹄子就會打滑。所以,楊家馬掌在設計上很講究,因馬而異,多種選擇。普通型的馬掌釘頭部分是呈扁方箭頭形,下部分似錐子尖狀,約5釐米長,馬掌鐵呈U形,這個就有分寸了,要分大、中、小號,上邊分佈6至8個馬掌釘眼,供隨意選配。

我見過楊黑姑掛馬掌的手藝,那時我還是個十歲的孩子,放學後就去馬掌鋪撿廢棄的馬掌釘玩,那時孩子們沒什麼娛樂的玩具,女孩子跳口袋,男孩子就玩馬掌釘,玩法也很簡單,就是幾個孩子在地上畫兩道三米多的線,把馬掌釘擺放在一斷線上,用腳使勁一劃,看誰的馬掌釘接近對面的線就贏了,所有的馬掌釘就歸贏家了。所以,一放學我們就都跑向馬掌鋪撿廢棄的馬掌釘,有時正趕上掛馬掌,我們就會蹲在旁邊耐心等新拔下來的舊馬掌釘,看著楊黑姑掛馬掌。她掛馬掌很麻利,動作特別熟練,兩隻胳膊粗壯有力,先是麻利地把馬用繩子綁在架子上,用繩子把蹄子吊起來,揚起蹄掌看看,就知道用多大的馬掌鐵了。然後,用燒紅的烙鐵在馬掌上一烙,呲啦一聲,馬蹄子烙出的燒焦味四溢,趁熱,馬上用刀把上邊烙軟的蹄甲削下去,然後,把選好的馬掌鐵靠在已經用刀削平的馬掌上,抓一把馬掌釘,依次把馬掌釘打進馬掌鐵的眼裡去,楊黑姑打掌錘子很有準,她把馬掌釘稍微向外傾斜地往裡打,這樣就不能直接打進馬蹄子肉裡,一錘子下去,釘尖就會很準確地在馬掌的厚甲外邊沿竄出來,再用特定工具把釘尖盤彎打靠,馬掌就打完了。一匹馬四個掌,十幾分鍾,楊黑姑就完成了。

一次,一位六十多歲的老漢趕著單匹毛驢子車來掛掌。楊黑姑到毛驢子前一看,說,不能掛。老漢問咋?楊黑姑說,驢子揣駒子了。那咋?老漢又問。不掛!楊黑姑聲音高了,還問,你有心嗎?不該讓它幹活了!老漢嘆氣,是啊,我知道,我也不想讓它幹活了,可是,不幹咋整啊!我無兒無女,老伴還在住院,後天又要開藥了……楊黑姑看了看老漢,沒吱聲,從懷裡掏出二十元錢給了他,問,夠不?老漢連連說,夠了夠了,可我哪能收你的錢啊!楊黑姑將錢塞給他,說,別讓它幹活了。老漢眼含著熱淚手裡攥著錢,站在那裡許久都沒動。

楊黑姑心善,幹活麻溜,手藝又高,每天來掛馬掌的人很多,她的名聲也越傳越響了。其實,真的是名不虛傳,楊黑姑掛的馬掌得卻是又快又好,馬也不疼不鬧。其他幾個馬掌鋪掛得不好,馬掌釘沒有準確地打進馬蹄子的厚厚掌甲裡,而是打進馬掌的肉裡,馬總是疼,不老實,走起路來也是一瘸一拐的,用不上力。所以,大家都紛紛到楊家馬掌來掛掌了,成了楊家的馬掌客戶了,不久,那幾家馬掌鋪就黃了。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城裡的馬車少了,汽車多了起來,楊家馬掌被冷落了。直到進入80年代末期,馬車就悄然退出了市場,楊家馬掌鋪也就黃了,這一古老的馬掌技術就這樣銷聲匿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