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8 黎波經歷的經濟體制改革

玉林廣播網5月28日訊(記者:李英蓉、姚慶良)

《我奮鬥 我幸福》專欄

《我奮鬥 我幸福》專欄今天播出玉林市社科聯主席黎波的故事。

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國的大街小巷裡,“鳳凰”“飛鴿”“永久”等品牌自行車隨處可見。在南方小城廣西玉林,更被稱為“一座騎在自行車上的城市”。 黎波,玉林市社科聯主席,恢復高考後的首屆大學生,他的第一份工作就與自行車生產有關:“第一個工作單位就是玉林市自行車廠,工作一年以後擔任車間主任。那個電鍍車間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電鍍車間。主要產品是自行車的電鍍件,鋼圈車把,踏腳。”

玉林市自行車總廠在當時的玉林,是響噹噹的大型國有企業。它從興旺到改制到後來的破產,經歷了中國很多國有企業走過的路程。在自行車總廠工作的這幾年,黎波既享受到了改革帶來的紅利,也感受到了改革帶來的陣痛。八十年代初,自行車總廠試行承包經營責任制:“企業職工的積極性就爆發了,我當時領56塊錢的工資,但是承包的第一個月,我們每人得了12塊五的獎金。在那個年代一個月12塊五的獎勵,就頂一個工人一半的月工資。”

這種拼設備、輕投入的單純承包責任制逐步顯示出它的不足,產品的質量和生產的持續性得不到有效維持。九十年代,隨著非公有制企業的興起,國有經濟體制改革進入了新階段:“國家不跟民間爭利,就是我們說過去的工廠,百貨公司,國有企業也退出了。1994年玉林棉紡織廠破產案,這是廣西國有企業大中型企業第一個破產案,當時我主持清算工作。”

在工廠和企業、經委和經貿局以及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工作的30多年,黎波深刻感受到了改革開放帶來的鉅變:“玉林改革開放取得的成績就是老百姓富起來,老百姓形成了比較好的商品意識,老百姓願意為自己的幸福生活去奮鬥。改革是一種趨勢,改革開放是社會的潮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