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2 驛站和快遞“踢皮球”《快遞暫行條例》實施的首日碰壁

5月1日是《快遞暫行條例》實施的第一天,其中規定的“快遞員必須把貨物送到約定地點”,是否得到了落實?記者昨日調查後發現,快遞員們在把快件放到驛站或快遞櫃之前,鮮有向收件人徵求意見者。

快遞櫃和菜鳥驛站出現之初,曾獲得一片叫好。但發展至今,原本致力於解決“最後一公里”的快遞末端,反而給消費者造成極大約束。在快遞行業逐漸“阿里獨大”的當下,新規能否使“最後一公里”走得更加順暢?

《條例》實施首日碰壁 快遞員仍“我行我素”

最初,菜鳥驛站和快遞櫃是消費者淘寶網購收貨不便時,可以選擇的代收點,但如今它已經成了消費者的“默認”收貨地址。

驛站和快遞“踢皮球”《快遞暫行條例》實施的首日碰壁

收件人登錄淘寶網或菜鳥裹裹查物流、等待接收取件碼,然後自己去代收點或快遞櫃取件,幾乎已經是末端投遞的固定模式--除順豐和京東,圓通、申通、中通、韻達、全峰等加入了菜鳥網絡的快遞公司,極少再電話通知取件人。這一現象的負面效果是--不僅忽略了收件人的驗視權,還經常產生由收件人買單的“逾期費”.

《快遞暫行條例》關注到了這一痛點,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5月1日是《條例》實施首日,成效如何?當天,記者向多位市民瞭解到,很多快遞員這天依舊沒有電話通知,照舊將快件放在了代收點。

根據物流信息,北徐花園的秦強1日將收到EMS和圓通的兩個快遞。從前,小區的快遞都會送到20號樓的菜鳥驛站,新規實施第一天正值“五一”假期,秦強期待快遞員能來電徵詢自己的需求,將快遞送到家中。但這兩個快遞都像從前一樣,一大早就被直接送到了菜鳥驛站。家住名泉春曉F區的韓燕這天下午同樣直接收到速遞易快遞櫃的取件碼,韻達的快遞員並沒有電話詢問。

御景城的劉女士說,1日上午她到小區的菜鳥驛站諮詢寄件價格,並詢問菜鳥驛站是否知道《條例》的要求,對方表示知情,但稱“只是快遞櫃要求打電話,驛站不用”.而到新龍家園派件的中通快遞員昨日告訴記者,他目前沒有被要求電話通知收件人,所以1日仍然直接將快遞放在了小區內速遞易、日日順的快遞櫃。

末端投遞責任不明 驛站和快遞“踢皮球”

在《快遞暫行條例》出臺前,“最後一公里”不再歸快遞員負責,導致丟件、錯件再也不是給快遞公司打電話就能解決的事,驛站和快遞“踢皮球”成了常態。

家住棋盤小區的王先生告訴記者,4月2日,EMS快遞員在沒有通知自己的情況下,把快遞放到了小區的菜鳥驛站,但前去取件時,快遞已經丟失。快遞員卻表示快遞已經被驛站簽收了,建議王先生找不到的話直接報警。王先生說,當時菜鳥驛站也把責任推給了EMS快遞員,但快遞員查監控證明快遞確實已經被菜鳥驛站簽收,於是此事便不了了之,丟了快遞只能王先生自認倒黴。

驛站和快遞“踢皮球”《快遞暫行條例》實施的首日碰壁

從以前的打開家門就能收件,到如今不得不自己跑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實驛站有義務上門派件。

按照菜鳥驛站官方的規定,快遞員應徵得收件人同意後再把快遞交由驛站代管,且如果消費者不同意自行取貨,還需要驛站工作人員上門送貨,或聯繫快遞員把貨物送到指定位置。“如果被投訴,驛站可以舉證,證明已派送或交給快遞員,才不會被責,但如果確實是驛站的問題,會有相應的處罰。”

然而,記者以加盟為由聯繫上了菜鳥驛站濟南市的一家服務商,這家名為濟南千驥貿易有限公司的工作人員告知“只發短信就行”,表示不需要驛站送件。

律師劉潔表示,直接郵寄到快遞櫃或驛站沒有徵得消費者同意,不光違反相關法律,也違反合同約定。“快遞員應當投遞到該地址,沒有經過消費者同意擅自改變到另外地址,屬於沒有履行合同義務,由此產生的快遞櫃費用也不該由收件人承擔。”劉潔說。

菜鳥驛站被指“店大欺客”“要求送貨”會被“拉黑”

根據菜鳥驛站官網上的介紹,菜鳥驛站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最後一公里”服務。但這“最後一公里”,卻也成為收件人最“麻煩”的一公里。採訪中有市民表示,菜鳥驛站帶來的麻煩,主要體現在快遞公司被整合後,無論哪家快遞都不再送貨上門了。而菜鳥雖然沒有一個快遞員,卻控制了快遞訂單的分發,掌握了核心環節,擁有了不懼怕投訴並能脅迫收件人的“大權”,快遞員則成了只負責運送的“苦力”.

名泉春曉小區的錢先生說,他就因為給了小區東門外的菜鳥驛站差評,就被驛站“拉黑”,再也沒有收到過取件短信。

御景城的劉女士同樣曾被拉進黑名單,直到4月29日她才收到了兩年來第一個取件短信。“我兩年前生完二胎,沒法自己下樓,就因為經常要求驛站送件被拉進了黑名單。”劉女士說,她一週前直接問驛站工作人員為何拉黑自己,在工作人員的電腦上她看到了大量被拉黑的手機號碼,備註的原因多數是“要求上門”,其他的多為“曾投訴驛站”.在劉女士的要求下,工作人員才將她從黑名單中刪除。

市民鄭露告訴記者,菜鳥驛站掌握大部分快遞公司的物流信息後,自己的網購似乎毫無隱私可言,因為只要在淘寶上操作退貨,附近菜鳥驛站的系統中都有顯示。“有一次我買了幾件衣服,在淘寶上點擊了退款,但並沒有要求上門取件,而是自己把衣服拿到了菜鳥驛站。但我一過去,工作人員就說他們已經收到我下的單了,退什麼、退到哪兒全都知道。這是不是意味著我們的網購,在菜鳥網絡下一點隱私都沒有?”鄭露說。

阿里系養活快遞公司 菜鳥網絡壟斷末端

菜鳥驛站的布點主要在社區和高校裡,目前數據顯示其總量達到4萬個左右。以“三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公司,出於生存壓力紛紛“依附”菜鳥驛站。

業內人士不止一次指出,阿里在電商市場佔比80%,快遞公司幾乎靠阿里“養”,即使目前沒有加盟菜鳥網絡的順豐也要看其臉色,因為順豐差不多有20%的訂單來自阿里系,且主要是家電、3C的高端賣家。掌握源頭與末端,菜鳥驛站頗有壟斷之勢。有人提出質疑,若是阿里封殺某一家不加盟菜鳥的快遞公司,禁止賣家用其發貨,那再好的服務也終將被打壓,屆時快遞行業恐有“劣幣驅逐良幣”之憂。

事實上,這樣的情況已經有了苗頭--2017年“雙11”過後,大批消費者吐槽蘇寧快遞物流太慢,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快遞公司,被證明是淘寶方面指定的賣家發貨公司。

阿里的野心是隨著快遞行業的發展一同爆發的--根據公開數據,2017年全國快遞業務量完成了400.6億件,是2007年的33.4倍,年均增長42%,不出六七年,每天就能達到10億件的快遞量。據稱,阿里和菜鳥網絡未來五年將投入1000億元升級全球智慧物流網絡,加快實現“全國24小時、全球72小時必達”的目標。

菜鳥總裁萬霖也表示,新零售將推動物流進入分鐘級配送時代,時間越來越短,速度越來越快,但決定一個商品能不能給用戶帶來更快更好的購物體驗,卻在於配送的“最後一公里”上。

新規有望改善代收環境 破題“末端投遞”有待考驗

快遞員為何不願給收件人打電話?記者向韻達快遞員瞭解到,他們每天200件左右的派件量,挨個打電話再爬樓梯送上門,非常浪費時間,還會遇到收件人不接電話的情況,與快遞櫃或驛站每件幾毛錢的費用相比,時間成本當然更加寶貴。

雖然新規實施首日遭遇碰壁,但物流線下門店小兵驛站預測,《條例》出臺還是會對代收點帶來很大影響。

cnbeta中文業界資訊站官網近日針對快遞的末端投遞發起了投票,“最近不少快遞公司開始將快遞默認送到快遞櫃以及菜鳥驛站,您認為?”在目前已經參與投票的989人中,29.6%認為“可以接受,但最好能提前電話和短信通知”,25.6%認為“不接受,快遞門到門就是應該送上門,不應偷懶”,另有12.9%認為“應該提供免費的代收服務,甚至給收件人補貼,不應額外收費”,還有8.8%認為應當更人性化,根據貨物尺寸、重量決定是否上門。可見,每個小區、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導致每個收件人的需求也不一致,想完全實現收件人與快遞員、代收點之間的和諧是個難題。

中國快遞協會原副秘書長邵鍾林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未來快遞配送的模式一定是多種多樣的,最重要是選擇適合當地實際情況的,選擇讓配送過程的每一個參與者,無論是物業工作人員、快遞小哥還是簽收用戶都滿意的配送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