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學習的影響與決定因素——認知結構的組成和要素(二)

學習與認知,從本質上來說,是主體按照客觀事物的本來面目在心理場中建構與客體結構相一致的主觀圖式的過程,與物理性的建築工程一樣,一項認知活動的順利完成,首先必須有與認知對象相關的足夠的基礎經驗和訓練,沒有這些經驗和素材,就缺少了學習與建構的材料,無論我們具有怎樣精湛的技藝,怎樣高的智商,都無法完成相應的認知建構,正所謂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另一方面,這種經驗和材料在認知建構中不會自動地粘貼上去,從而成為新經驗的組成部分,而必須經過主體特殊的操控,才能發揮它們的作用,這便是在認知與學習的過程中廣泛使用的各種思維方法和加工技能,正是這兩者的有機結合,才保證了認知活動的順利完成。因此,認知結構可以這樣認為,它一方面是由一系列與認知對象屬於同一範疇的已經被內化的客體經驗所構成;另一方面,是由把這些客體經驗轉化為主體內部成分的加工手段和認知技能構成。當然,二者有時很難絕對地分清。這樣,認知結構就可以相對地分為主觀性的加工手段和認知策略,以及各種與客觀世界相對應的已經被接受和內化的客觀經驗和對象的圖式。二者在對新對象的認知中,都是不可缺少的必要條件。

具體來說,認知結構中的經驗部分,是主體在以往的生活歷程中通過與各種客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逐漸內化來的,是主體對客觀信息的心理表徵和記載,它通常以兩種形式儲存在我們的長時記憶中,這便是認知心理學中所說的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系統。所謂的情景記憶,是與個人生活中的特定的時間或地點相聯繫,具有自轉體性質的生活事件,包括我們日常生活的耳聞目睹的各種事件、事物、個人經歷、周圍情景等各種信息,是各種感覺和知覺映像的綜合,它們是個人生活生動的實況記錄。而語義記憶是一個人所掌握的有關字詞或其他語言符號、其意義和指代物、它們之間的聯繫,以及有關規則、公式和操縱這些符號、概念和關係的算法的有組織的知識,是經過提煉和整合的帶有抽象和理論意義的知識體系。另外,以上的知識和經驗還可以相對地分為陳述性知識和程序性知識,其中,陳述性知識是回答“是什麼”的問題,而程序性知識則是回答“怎麼辦”的問題,二者之間又有著密切的聯繫。程序性知識通常是以特定的陳述性知識為基礎和背景的,是對陳述性知識的演變、轉化和應用,由此形成的產生式系統,便成為與陳述性知識相配套的各種專業技能,它們與陳述性知識的有機結合,便成為針對不同領域並且具有特定智力功能的知識與技能系統。而這些用以表徵客觀事物真相的或具體或抽象的知識、經驗及其相關的專業技能,在我們認知新的事物、構建新的認知圖式的過程,就成了必不可少的基礎部件或條件,沒有它們的支持,對新事物的認知是不可能的,這是事物本身的構造和相互關係決定的,也是人的認知特點和心理規律決定的。例如,對乘除法的理解必須有賴於對加法的理解,對牛頓力學的理解,必須先掌握加速度的概念,對句子的理解必須依賴於對單詞的理解,等等。現實當中,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獨特的知識結構和經驗儲備,它們作為客觀世界的主觀映射,有著極其豐富的內容,代表著我們對客觀事物的知覺、理解和把握,每一單元的知識、經驗,都有其獨特的結構和屬性,都對應著某種客觀存在,都是客體圖式的主觀摹本,都是符號化的事物真相,它們在主體的認知活動中,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功能作用。例如,它可以為我們認知事物提供事實和現象;提供可遵循的上位觀念、法則;提供基礎部件、元素;提供可比較、可襯托的對象或背景資料;提供相似的解決樣本等等。主體正是憑藉和依賴這些異常豐富的與客觀世界相對應的主觀經驗,來認識新的客觀事物的,沒有它們的支持,新的建構將會由於基礎元件和素材的缺乏而無法進行。

另一方面,在我們把這些具體的經驗和抽象的知識轉化為主體認知結構的過程中,一定有意或無意的採取了一定的手段和策略,經過了一定的步驟和程序,進行了某種形式的信息加工和心智運算,否則,客觀的東西是不會自動地進入主觀世界的。因此,認知結構除了各種經內化的客觀經驗外,就是操縱這些經驗的加工手段和認知策略,這些構成了認知結構更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心智技能,它們是一些認知能力的組合,是各種加工動作和模式的集合,是真正具有心理色彩的內容,是人們從事智力活動的武器和條件。

但是,要確切地列數和表徵我們所具有的各種心智技能,就目前的研究水平還存在著很大的難度。這是因為,主體在學習與認知中的各種操作,都是在認知活動的具體實踐中,依託其天賦的功能特性,根據認知活動的客觀要求而採取的具有不同功能、特性和結構樣式的加工操作,由於客觀問題的複雜性,認知要求的多樣性,使得認知活動從內容到形式上幾乎有著無限的種類,所要求的動作的格式,活動的軌跡,有關的方式方法等都會有很大的差異和不同,再加上這些操作的內隱性,僅給這些操作動作命名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要把它們全部列舉出來,並且依不同的功能特性清晰地、層次分明地表述出來,依然存在著比較大的理論上的難度。因為,我們很難尋找到一種純淨的、基礎的、需要單一操作的認知活動,在實際的認知中,工作的複雜性常常使許多操作相互疊加、彼此糾纏,一項操作常常包含著另一些更基礎的操作,一項操作的進行往往需要其他操作的支持或協同,同一操作還被在不同的層面反覆和重複地使用,而且作用也不同,有時是整個認知活動的主導性操作,有時只是其中的一個部件,所有這些,都使得我們分離出單一的操作更加的困難,也使我們認識和了解各種操作及其功能意義充滿了困難。對此,我們只能相對的加以表示。

具體來說,這些不同種類、性質、層面的操作動作是非常複雜和龐大的,而且都有著不同的功能作用,它們的綜合配合才能夠保證智力活動的正常進行和認知任務的順利完成。例如,這些操作技能和手段首先包括各種直接指向客體的操作,各種思維方法和認知策略所表徵的正是這些操作技能,它們用於對客體內容的加工和操弄,以達到對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如,閱讀,背誦,複述,領悟,聯想,分析,綜合,比較,概括與抽象,分類,歸納總結,搜尋彙集論據,舉例說明,鑑別,選擇,判斷,推理,說明解釋,變化,組合,加減,推論,擴展,系統化,列提綱,做圖表,把理解的東西表述成書面語言,等等,都是一些在實際思維中經常採取的加工手段和操作技能,它們構成了學習與認知的基礎策略。另外,這些操作技能中還包括各種指向主體的操作,主要用來調節作為加工與認知的平臺和載體的主體身心狀態,以為直接的認知加工提供儘可能好的支持和幫助,如,安靜,努力,振作精神,集中注意,排除干擾,控制情緒,激發熱情和積極性,創設和維持某種心境等,它們構成了學習與認知的輔助策略。當然,兩個方面在實際的認知學習中要想發揮作用,還需要一箇中樞指揮系統的參與和特殊操控,尤其需要對二者進行綜合的協調和統攝,以實現對認知活動的整體指揮和控制。為此,我們還需要對認知活動的各個方面進行全面的計劃、監控和調節以保證認知活動的正常運轉,這一過程便是所謂的元認知控制。這一控制過程的實施與展開,一方面要依託上述兩個方面的操作技能的支持,還要依託一些更一般性的操作來統籌和駕馭,這些用於指揮控制的操作包括:進入準備狀態,開始,結束,改換,加快,放慢,停頓,暫時擱置,躍過,忽略,重複,深入拓展,延長時間,放棄,再試幾次,堅持,再等等、再看看,重點分析,加大力度,放寬要求,等等,正是依靠上述這些操作的指揮控制,主體才在監視與反饋的基礎上,基於對活動進程中各種主客觀情況的體驗與判斷,不斷地變化著認知活動的內容、形式和節奏,以應對和處理認知過程中的各種情況與問題,適應不斷變化的認知活動的客觀要求,保障活動的順利進行和任務的圓滿完成。而這些用於指揮我們進行正常思維活動的各種操作,構成了超越具體的加工手段之上的更一般性的心理操作,它們不僅在智力活動中要用得著,在其他類型的活動中同樣需要。現實當中,主體正是依靠這些隨客觀情境和主觀狀態不斷變化而先後使用或疊加使用的或大或小的方法或操作的協調與綜合,才保證了認知活動的正常進行。而且,只要仔細考察我們的思維活動就不難發現,思維過程中的各種操作其實還可以進行更深入更細化的解析,遠不是我們上面所舉例的那些,它們都是主體功能特性的表現,是主體天然或後天習得的功能本領,它們的產生與運用都是在認知活動的具體實踐中,根據認知活動的實際需要來實現的。

總之,人們在學習和認識事物的過程中,會有意無意地採取一系列的操作措施,它們都是為了實現對事物的完整認知和把握而採取的加工動作。其中,有些表現為外顯性的活動,有些則是一些內隱性的操作;有些操作是直接指向客體對象的,有些則是用於調節意識的方向、調節身心狀態的;有些操作本身就是一個完整的過程,有些操作則是整體操作的一個動作環節;有些操作本身就是一個簡單的、獨立的動作,有些操作則需要更具體的系列操作做支持、是一系列動作組成的動作鏈;有些操作目的非常簡單,有些操作則有著複雜的意圖和功能;有些操作其效果立竿見影,有些操作則只有遠期效果等等。在這些操作中,每項操作都有其特殊的結構、模式,都屬於不同的範疇和層次,也都有其特殊的功能和目的,並且不同的人在執行或完成這些操作時會表現出自己特定的操作水平和風格。其中,有些操作得體有效,有些則是錯誤或多餘的操作,有些情況則是客觀上需要做出某種操作,但我們做不出或做不到位,而不同的操作和加工系列會產生不同的學習效果。因此,人們在認知活動上的差異,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們在其中所採取的加工手段和學習策略造成的,而提高學習效果就要從改進我們的思維操作入手。為此,我們首先需要弄清楚達到對事物的完整認知、高效認知客觀上都需要採取哪些操作,看一看高智力者和高學習能力的人所採取的策略和憑藉的條件,然後再以之為標準和參照審查我們在日常認知活動中的所作所為,仔細地考察和評估我們各方面的狀況與條件,看一看在我們已經採用和實施的方法、操作中,哪些是有用有效的,哪些是無用無效的,哪些是高效的,哪些是低效的,還短缺哪些操作,從中發現自己的問題和缺陷,在此基礎上重整我們的認知結構,優化我們的認知操作系統。當然,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對心理學尤其是學習與認知方面的規律有深刻的認識和把握,並且要結合認知活動的具體實踐才可能行得通。

學習的影響與決定因素——認知結構的組成和要素(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