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曾四次停產如今面臨重組 誰是新飛的“毒藥”?

中新經緯客戶端6月12日電 (常濤)昨日(6月11日)下午,新飛電器在官方微博對近期盛傳的公司破產傳聞進行了回應。新飛方面表示,公司正在執行重整計劃,並未進行破產清算。新飛將通過股權公開拍賣的方式公平、公開、公正地招募重整投資人。

此前,據阿里司法拍賣平臺消息,新飛系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全部股權將於本月28日公開拍賣,起拍價4.5億元;另外,河南新飛電器名下部分土地、房產及建築將於7月5日開始拍賣,起拍價1.15億元。

亦有消息稱,2018年5月21日,河南省新鄉市中級人民法院正式裁定新飛電器、新飛家電、新飛製冷器具三家公司的破產重整申請。

曾四次停產如今面臨重組 誰是新飛的“毒藥”?

河南新飛電器/家電/製冷器具有限公司100%股權在公開拍賣 圖片來源:阿里司法拍賣

無論最終重整計劃能否成功,接盤俠又是否如期而至,毋庸置疑,擁有30多年曆史的老牌家電品牌新飛當下正陷入一場巨大的危機中,而且來得比歷次都更加猛烈。伴隨著一代人記憶的新飛冰箱,也極有可能最終成為歷史。人們不禁唏噓,究竟誰給昔日冰箱之王新飛喂下了“毒藥”?

從軍工小廠到“四朵金花”之一

新飛的前身是創建於1958年的新鄉市無線電設備廠,這是河南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型軍工企業。後來,由於產品單一、設備老化等原因,這家企業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1983年,時任廠長劉炳銀為扭轉企業頹勢,將目光瞄準了當時在大城市頗受歡迎的電冰箱。1985年,公司從荷蘭飛利浦引進了現代化冰箱生產線;1986年,新飛年產能10萬臺的電冰箱產線投產,“新鄉-飛利浦”品牌冰箱正式上市銷售,這也是新飛品牌名的來源。

1990年,為贏得國內市場和消費者的信任,劉炳銀也像海爾創始人張瑞敏一樣上演過“砸冰箱”的戲碼。但也正是靠著這個戲碼,新飛品牌在短時間內得到了消費者的認知,並因此貼上了“高質量”的標籤。

除了高質量,新飛冰箱得以快速崛起的另一個因素是重視創新。早在1987年,劉炳銀就敏銳覺察到,使用環保製冷物質、主打綠色無汙染的新型冰箱將是大趨勢,這對當時還在著力解決質量難關的冰箱業來說,還是個非常新潮的想法。

1995年,新飛與外商合資,投資4.2億元,建成國內第一條年產60萬臺的大規模全無氟電冰箱生產線,大受消費者好評,並在次年成功攻下中國冰箱品牌前三強,市場份額直逼20%。

1996年以來,新飛連續8年產銷電冰箱突破一百萬臺,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均位居中國電冰箱行業前列;1997年新飛品牌價值已高達31.84億;2002年9月,新飛冰箱、新飛冷櫃又被認定為“中國名牌產品”,成為全國屈指可數、中原唯一的擁有兩個“中國名牌產品”的家電企業,曾和海爾、容聲、美菱並稱為冰箱品牌“四朵金花”。

走向沒落

對於新飛走向衰落直至如今面臨重組的原因,業內普遍認為是由於外資的注入。家電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新飛在賣給新加坡公司之前大部分時間發展還是不錯的,一般認為新飛企業發展的一個轉折點就是被新加坡公司控股。

實際上,作為一家內地企業,新飛在二十多年的發展時間裡,經歷了從獨資到合資、再到外資絕對控股的轉變。

2002年,新飛電器在地方政府主導下,同新加坡企業豐隆集團實現合資。2005年,新飛電器國有股權再次轉讓,39%股權再度落入外資公司手中,豐隆集團持股比例高達90%,並拿走了新飛電器經營管理權。

然而,豐隆集團本身不做製造業務,又對中國家電市場不熟悉。在豐隆全面接管的幾年間,新飛業績急轉直下,關閉了空調線、新飛九廠、小冰箱線,還致使新飛錯過了多元化發展的機遇。

此外,在不具備小家電技術、工藝和人才的前提下,豐隆還作出進軍小家電的決定。但新飛的小家電上市後一直負面不斷,質量安全事故頻發。幾十年積累的品牌公信力被嚴重透支。

有報道稱,在新加坡豐隆控股後,新飛的技術研發人才走了一大半,研發部門形同虛設。技術人才、管理人才的流失直接導致了新飛產品的衰敗。在產品設計上,海爾、美的早就引入了十字冰箱,更加註重設計感。與海爾、美的同價位產品相比,新飛由於研發投入不足,產品升級速度明顯慢於前者,大部分仍以中低端為主,只能在區域和三四級市場謀生。

還有業內人士認為,新飛的衰敗與該公司混亂的品牌授權有緊密聯繫。近年來新飛一直身陷商標租賃經營的旋渦,也讓新飛品牌前途未卜,將“新飛”這個經營、維護多年的知名品牌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這極易誘發品牌的不安全因素。

伴隨著業績慘淡,人才流失,是多次的停產危機。據中新經緯客戶端(微信公眾號:jwview)梳理,新飛歷史上,至少遭遇過四次停產危機。

2012年秋天,因不滿薪資待遇等,上千名身穿藍色工服的工人聚集在新飛總部門前,高喊“漲工資,要生存”。這次罷工停產(第一次停產)後在新鄉市政府的調解下,以新加坡豐隆的妥協而結束。

但好景不長,2013年,新飛宣佈從5月28日起部分生產線開始停產,公司部分員工也被辭退。

第三次停產,發生在2017年。當年10月,一份河南新飛家電、新飛電器、新飛製冷的聯合聲明在網上曝光,稱新飛在幾年持續虧損,重壓之下宣佈停產。據媒體報道,去年11月1日,新飛電器廠區內已經空無一人,倉庫和車間均已貼上封條。

最近一次停產危機發生在2018年2月。在2月8日新飛恢復部分生產後,由於豐隆亞洲未能按其承諾注入復產資金,新飛再次陷入停產狀態。

誰會接盤?

4月13日,豐隆亞洲發表聲明,提出從新飛撤資。聲明中稱,新飛自2011年以來持續虧損,隨著中國整體產能過剩以及競爭加劇,新飛近年來的表現進一步惡化。因此,新飛的財務情況受到不利影響。在過去的兩年中,新飛分別在2016和2017年出現了1.207億新加坡元和1.285億新加坡元的稅後淨虧損。

豐隆亞洲表示,由於新飛長期虧損,從新飛撤資預計將對豐隆集團的財務表現產生積極影響。

如今,在沒有新的接盤者的情況下,新飛從一代巨頭走到了被拍賣的境地。

“導致新飛步入破產困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管理方的經營不善,也有行業的整體變革,更有企業在創新能力上的缺失。不過作為一個深入人心的品牌,‘新飛’二字仍具有市場價值,企業既有的成熟生產、銷售渠道,也是價值體現。”北京師範大學政府管理研究院副院長、產業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宋向清接受採訪時表示。

其實,在此之前,格力、美的、康佳、萬寶、奧馬等諸多同業企業都曾與新飛傳出過緋聞。在豐隆亞洲退出後,它們無疑成為市場關注的“準”接盤方。

2017年11月,在新飛宣告停產重整之際,即有媒體爆料稱康佳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已第一時間拋出橄欖枝。不過彼時,深康佳A董秘在接受採訪時未確認上述說法。

2016年廣州萬寶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萬寶集團)曾明確傳出與新飛戰略合作的消息。據《新鄉日報》公開報道,當年6月時任新鄉市委書記舒慶、市長王登喜與新加坡豐隆集團執行董事郭令柏和萬寶集團董事長周千定三方就新飛電器未來發展進行深入交流,此前各方已就控股新飛電器進行數月談判,但還未簽署最終戰略協議。

更早之前的2009年,市場已傳出豐隆集團將退出新飛的消息,彼時還未實現上市的奧馬電器即被曝有意接盤。當時新飛集團尚未進入全面虧損困局,而奧馬電器當年淨利潤也僅有7000多萬元,遠沒有如今百億市值的實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當時廣東奧馬電器副總裁吳世慶表示,公司正在籌備上市,如果融資不成功,想拿下新飛電器比較困難,還沒有與新飛就收購達成任何意向。(中新經緯APP)

關注中新經緯微信公眾號(微信搜索“中新經緯”或“jwview”),看更多精彩財經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