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0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本文節選自鴻學院微課堂《宋鴻兵解讀高質量經濟增長-下》

每個亞文化區域,由於幾千年來的文化積澱,導致每個地區的人看問題想問題,做事方法不一樣。因為你不是單打獨鬥,你是要在一個具體的環境中做事,需要跟周圍的人配合,而周圍所有人的想法如果都跟你不一樣,你這個事就做不成。

歷史文化積澱,對經濟道路的選擇是有制約作用的。不是你想怎麼走就能怎麼走的。這就要求我們在研究經濟的時候,不能只看經濟模型,你得深入去理解這個國家形成的歷史文化,對人們思維方式和做事方式的影響,對經濟道路的選擇會有什麼樣的制約。

比如說我以前講過,日本是個典型的晶格狀金字塔結構。首先它是金字塔型的,而且每個金字塔中間都有小晶格,把每個人固化在裡頭。在這種情況之下,日本所做的經濟道路選擇,我稱之為就是政府和財閥聯合統治。它必然是財閥體系,它沒有辦法進化出美國那樣的企業家創業家的文化氛圍。它不是那種文化,沒有那個土壤,生長不出來。每個人都被固定在晶格里面,連成為自由電子的可能性和選擇性都比較小。換工作向從這個財閥換到別的財閥,你能換得了嗎?你願意換不就不忠了嗎?誰會接受你這樣一個人呢?

所以日本就不可能出現像美國那樣的路徑選擇,企業和經濟之間的大交流很難展開。這是為什麼日本經濟在最近二三十年增長乏力,老齡化肯定是一個原因,但除了老齡化之外,新興產業要求大規模的橫向聯繫,而日本的文化結構和歷史傳承,限制了他做這種經濟路徑選擇的能力,他想做但做不到。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美國是個互聯網型的結構。它從殖民地時代開始,就是由一塊一塊單獨的能夠獨立運轉的節點構成的,最後由殖民地連成了國家。它是從下而上發展起來,搭建起來的一個互聯網狀國家。所以美國的特點是大規模的橫向聯繫,它需要大規模橫向聯繫所帶來那種高效率,所以它對標準化特別看重,對模塊化非常看重,這是美國在選擇經濟路徑的時候,會走這種路。

美國這種互聯網結構有個特點,在網絡節點之間,理論上是平等的,大家是競爭關係。但是競爭的結果往往是利益集團控制住了網絡節點之間的通道,也就主導了財富流向。因為節點之間的財富流動是由我控制的,所以這種自由競爭的結果必然是使得雖然表面上理論上每個節點都一樣,大家人人平等,但實際運作的結果是財富分配越來越集中,這是它發展的一個必然方向。

美國政府在中間只是利益集團競爭的協調者,而非領導者。所以政府面對不合理現象時,比如有些節點權力太大,有些節點根本就發揮不了任何影響,或者說大部分節點是癱瘓的,少部分節點是活躍的。但是面臨這樣的局面時,政府沒有能力去扭轉,因為他不是領導者,他只是協調者。

所以美國是利益集團在治國。而不是說一個總統擁有多大權力。就是因為它的歷史傳承和經濟結構形成了互聯網式的經濟。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中國是同心圓文化,大大小小的同心圓,形成一種向心的文化體系。它不同於日本那種絕對的等級制,比如說天皇是血緣傳承的,天皇家族世世代代是天皇。中國沒有,中國是扁平的,一個朝代交替,把以前貴族全部幹掉,重新再發展。所以中國人腦子裡面的平等的觀念,是全世界各民族中間最強的,超過西方超過美國。因為中國這種平等意識是骨子裡的平等,人人都可以當皇帝,人人都可以有機會。江山輪流坐,明天說不定到我家了。

中國人骨子裡相信平等,歐洲人美國人某種意義上都做不到。比如說英國就認為貴族是有傳統的是血緣的,幾千年來就沒有人推翻過這套體系。歐洲沒有爆發過真正推翻整個統治階級的農民起義,法國大革命是唯一的一次,所以歐洲人恨拿破崙。當年俄羅斯十月革命之後,把整個貴族體系這些人全部殺光,把沙皇都幹掉了,所以一直到今天,西方國家仍然認為俄羅斯人極其野蠻。所以他們對俄羅斯的恐懼,大家要深刻理解它的文化內涵。

但在中國人看來這不是稀鬆平常嗎?改朝換代的時候,以前的老貴族有的情況下就真的是被幹掉了,大多數情況是把你邊緣化了。從這樣一種文化發展起來的中國,它不是固化的金字塔,它的上下通道是比較容易流通的。科舉高考是鯉魚跳龍門的一種重要手段。只要你聰明,只要你能幹,皇帝的女兒都可以嫁給你。這種文化形成的是同心圓狀的社會結構。

但是中國所有的同心圓,所有這種圈子,都是以政府為中心。這套文化體系跟美國的互聯網結構不一樣,當然跟日本晶格金字塔更不一樣。所以中國這種圈子所形成的交流,可以進行橫向交流,但是不像美國那樣,在所有的點上大家都可以平等競爭,這做不到。咱們是以政府為圓心的同心圓,也是歷朝歷代中國幾千年來形成的傳統。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政府永遠是中國整個社會的中心,是領導者。我相信再過2000年中國的體系也還是這樣。這是我們的文化積澱,任何人想改變,你不說服14億人一起改變,他就改變不了。這是我們的一種文化心理,積累了幾千年。在所有的思維方式上,在所有我們潛意識中間,一說到官,就是管老百姓的,老百姓出了任何問題也是要找當官的,找政府來解決我的問題。而不是說尋求自己解決,我們搞一個自治組織,你做不到,因為你不是這種傳統。文化上的因素看不見,但它影響卻非常的深遠。你不能夠變成美國那樣,因為你的成長經歷跟它不一樣。

三種不同的文化,塑造了三種不同類型的市場經濟。比如說日本,它是個樹狀的市場經濟。社會上下流動性比較弱,所以它的經濟資源是自上而下擴散比較有效,我稱之為是輻射型。

美國是互聯網狀的市場經濟。大規模橫向的經濟交流效率極強,社會流動性也很強。人們是自由流動的,基本上每五年換一個城市,甚至換一個州,頻繁的搬家。這是從殖民地發展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文化特徵,所形成的一種社會經濟的結構。我稱之為是對流型。

中國是同心圓式的市場經濟。中國的社會流動性介於美國和日本之間,經濟資源是從中心向外面,逐次來進行配置傳導的。越靠近政府這個圓心,獲得的經濟的資源越多,越外圍的獲得經濟資源越少。中國這種經濟資源的配置叫傳導型。我們的傳導效率不如美國,但是我們在發展互聯網經濟的時候,又比日本要強,你是介於兩者之間。

這就涉及到一個問題,效率和穩定之間,它需要一個權衡。你不要看到美國那樣很好,首先你做不到,因為你的成長曆史跟它不一樣。其次它那樣也有它的問題。美國的問題是流動性太強。從歷史上來看,比如迦太基和羅馬就是一個對比的例子。迦太基是商人之國,大家都忙著做生意,它的經濟效率高於羅馬共和國,但是最後它卻打不過羅馬這幫農民。

羅馬共和國當時是公民、公民地、公民兵三位一體,以土地為中心的農業經濟。商業文明的效率比羅馬高得多,但最後的結果是商業文明敗在了農業文明手上。主要原因就是羅馬的凝聚力很強,它穩定性極高。你如果大家都奔著利益去,貌似你的效率是很高,但是如果大家都是趨利的,那麼這個國家長遠的規劃和它的真正碰到危機時的凝聚力,那種堅韌程度就不夠。

你會看到歷史上,所有商業主導型的國家,基本上都有這個問題。有利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沒利的時候就曲終人散了。奔著利益去的,靠利益來凝結的國家,最終結果都是曲終人散。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沒有利益了,我們為什麼還聚在一起呢?它跟這種靠文化傳統有極強凝聚力的國家相比,就文明史來看,最終剩下來的都是後者。最終能夠文明不間斷的國家,才是最牛的國家,因為你在演化中最終勝出了。在演化過程中還有很多短期很牛的,像恐龍,他很牛,但是它滅絕了。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所以我們在想到市場配置資源的時候,你要明白,效率和穩定性不可兼得。你要獲得極高的效率,就必然喪失社會的穩定性,喪失它長久的凝聚力。你要獲得社會的凝聚力,就必須要犧牲一部分的效率。說白了很簡單,甘蔗沒有兩頭甜。什麼叫高度的效率?就是你犧牲親情,什麼七大姑八大姨,什麼父母孝道,我通通不認,因為我只根據我的利益做選擇。我的利益最大化就是我一定要到掙錢最多的地方去。父母身體好不好,這跟我沒關係,親戚同學朋友之間的關係我可以看得很淡。

中國會走向那一步嗎?可能我們正看到,中國從傳統的人情社會正在逐步朝這個方向演化。但是這個代價是什麼?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越來越散,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

靠著自己利益最大化,這些人所他確實獲得了物質利益,獲得了很多比較好的機會。但是他生活得會越來越痛苦。就是我沒有朋友了,我沒有人去交流了,我內心深處有很多不平衡的東西,我沒有辦法宣洩出來。久而久之他變態了,他得抑鬱症了。難道這就是追求經濟效率的結果?

當然這不是一個理想的選擇,所以我們不能把這兩個東西絕對化。好像我一定要配置效率,我一定要市場經濟,我一定要只管效率。錯。你必須要兼顧穩定,你必須要兼顧社會的凝聚力,你必須要兼顧在社會傳統之下,在文化傳統之下,什麼樣的狀態是最終穩定的狀態。

宋鴻兵:歷史文化決定經濟發展道路,中國必須兼顧效率與穩定

現在中國的狀態是不穩定的,我們還在過渡。

還在震盪之中,最終你會穩定在一個從你的歷史文化,從你的審美,從所有方面,能讓所有人達到一種比較舒服的狀態,那時候才是真正的經濟穩定的狀態。

那個時候一定是效率要有,同時社會的穩定性和凝聚力也必須兼備。我們瞭解這些東西之後,你的路徑和你的目標之間,它中間的差距,就是你要改革的方向。你知道由於歷史傳統文化的原因,把我限制到只能走這條路,我不能走美國互聯網那條道路,我只能走同心圓這條路。那麼在這種情況之下,你就要知道中國未來的改革,有哪些是可變的,有什麼是不會變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