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2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日本最大的社区网站2ch做了项调查,问题为如果公司派你到国外分公司工作,你会选择中国还是印度?

大部分日本网友虽然嘴上说不要,身体却挺诚实的一律抛弃印度选择中国,原因竟然是印度公厕。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印度最让世界吐槽的就是他们的“厕所文化”了,去过印度的朋友都知道,倘若哪天大街上没有了屎尿骚味,你一定会怀疑自己去了个假印度。

因为阿三始终相信,厕所是污秽东西的汇集地,踏进厕所更是一种对神明的不敬的行为,露天如厕才是王道。

这样还能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听起来好像有点道理。

在三哥眼中,遨游在脏兮兮的恒河里,右手吃着手抓饭,左手上厕所去抠洗,什么是人生赢家,这就是。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动物园公厕)

很多来中国旅游的阿三哥一开始都会惊叹:“中国怎么没有露天公厕!这不科学。”

等他们见识到遍及中国各大城市的WC后,他们除了大加赞赏外又会问一个新的奇葩问题,中国的公测这么干净敞亮,怎么没有人住呢?

其实,在新德里和孟买的一些大城市也有一些现代化的室内公测,但它们的作用除了用来解决问题之外还外带住人。

三哥觉得既然里面有水有电有空间,干嘛不用来吃饭睡觉呢,单纯的解决内急简直是在暴殄天物。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印度城镇大部分公厕都是随意挖一个坑,除了清洗抠屁屁的左手的小桶子,没有任何自动冲洗设备,更别说装上帘子和门了。

他们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们认为大家都是纯爷们何必藏着掖着,那些不敢光明正大上厕所的人,一定是人品有问题。

现在印度有些地区还给去公厕的群众发1卢比的红包,但即使这样,很多印度女人给钱也不愿意去这些毫无私密空间的公厕。

宁可选择白天憋着,晚上去灌木丛里方便。

如此一来,也就方便那些丧心病狂的强奸犯,这些人渣经常会躲在女人如厕的必经之路上实施犯罪。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每年都会有数万名女性在如厕的路上惨遭强奸,为了保护女性的人身权益,印度北部哈里亚纳邦曾发动了一场“无厕所无老婆”的活动。

敦促丈夫给老婆的彩礼必须为独立的厕所,谁家若是有一个独立的厕所,立马就能晋级为妹子眼中的如意郎君。

根据调查显示,印度13亿人口中,至今仍有7亿以上人口在室外解决如厕问题,这自然而然就引发了各种卫生问题。

据统计,印度80%的疾病都是因为在室外上厕所所导致的传染病,比如痢疾、伤寒和疟疾,最直接的受害者就是儿童,每年有30万小朋友因为这些传染病夭折。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正是基于这一现象才促成了《厕所英雄》的出现。

自去年8月在印度上映,两周不到就收获百亿卢比(约10亿人民币)的票房,最终票房更是高达200亿卢比(约20.59亿)。

除了票房现象级,这部电影还出现在比尔·盖茨推荐的“年度十大励志人心电影”的片单上,连印度总理都为电影中体现的“女性平权”精神疯狂打Call。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饰演男主的阿克谢·库玛尔是印度著名影星,和阿米尔·汗等人并称为“印度三汗一马”,也有“印度成龙”之称。

宝莱坞最卖座电影TOP30里,他一人就占了四成,知名度和影响力不输为中国人所熟悉的阿米尔·汗。

同时,他也一直致力于为印度的社会问题发声,尤其是女性权益。

转过头来想想,这些电影人能在国际上获得如此高的声望,不是他们的个人魅力或主演的影片有多高的票房,而是他们始终把电影当作一种是使命,一种推动改变国家的使命,并为之不遗余力着。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厕所英雄》依旧是印度电影直白的线性叙事套路,开篇还是一如既往的“开挂、跳舞、色彩好”。

而男主凯沙夫追求女主贾耶极尽套路,在火车厕所上的一次偶遇,凯沙夫对贾耶一见钟情,为了这个女孩子他甘愿违背父亲教导他的宗教礼仪。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国产偶像剧的风格,男主对女主死缠烂打,制造各种机会相遇,只不过在情感处理上加入了印度电影的画风。

凯沙夫唱了几首歌,跳了几支别扭的舞,说了几句霸道总裁式的情话,女孩就被娶到手了。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新婚燕尔,二人一番缠绵,到了后半夜,贾耶想要上厕所却发现凯沙夫的家里根本没有厕所,自己只能像村里的其他女人一样结伴挑灯去田野里露天如厕。

受过高等教育的贾耶自然不能接受这种不注重隐私的行为,她向凯沙夫提出要求,如果不能建厕所,自己就回娘家去。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为了让妻子安然地上厕所,凯沙夫想了很多办法。

去邻居老奶奶家蹭厕所,像做贼;深夜护送老婆到野外上厕所,没隐私;到停靠几分钟的火车上解手,时间不够;在剧组里偷公共厕所,被关进监狱;自己家里建厕所,父亲砸、家里人骂。

结果是一样的,都是无疾而终。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反观男人们,却可以随意随时随地大小便,凯沙夫的老爹都是在家门口不顾来来往往的路人,直接就地解决。

他们以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为借口拒绝一切关于在家里或村里建厕所的想法。

凯沙夫不愿就此屈服,他在村里的大会上提出在村口修建公厕的想法,这样可以避免妇女们如厕的尴尬和减少被遇害的危险。

可是,在签名的时候无一人响应他的号召,村长以建公厕所就是学习外国的奴隶文化为由否决了他,其他人也都在嘲笑他荒谬。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一计不成,夫妻俩再生一计,他俩以离婚为手段希望引起人们对修建厕所的重视。

为什么选择离婚呢?

因为印度作为全球离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离婚本来就是稀奇事,由于厕所离婚,更是前所未有,所以立马就成了街头巷议的热门话题。

报纸、媒体、电视台都跟进了凯沙夫和贾耶因厕所离婚的事件,至此,这场离婚不单单局限于二人本身。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它所涵盖的意义在于印度女性会不会站起来为自己发声,为她们的权益努力争取。

在贾耶不妥协的坚持下,村里的女性纷纷走向街头展开游行,政府也开始自上而下的整顿,全国都进行了一场言辞激烈的争论。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这是印度电影的先进之处,他们的电影总是思想意识走在社会国情前面,不是单纯地把问题抛给政府,而是在提出分析问题的同时给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只可惜,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厕所问题,从甘地号召“清洁印度”到现在已经150年了,2014年的时候不论国际社会还是印度当局都在积极推动公厕的建立,可是收效甚微。

其实能否修建厕所的根本原因是男女不平等和女性觉醒意识薄弱、宗教腐朽文化,而很多时候这种歧视的造成来源于女性本身。

在他们的观念里,妥协和认命是印度女性的传统美德,就像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一样,嫁过去了就是一辈子的事,除非男方主动休了女方,多像封建王朝时期的中国社会。

她们对于自己的生活状态过于依赖于男人,她们总是麻木地遵从腐旧的繁文缛节,很少有人对现状有过改变的想法,这才是最可怕的。

一个「厕所」,改变了6亿人

电影的制片人尼拉结·潘迪接受采访时曾说:“影片想要通过(凌晨去野外方便)这项风俗,展现出印度女性的社会地位。”

胡歌在《幸福的拾荒者》一书也写到:“上天赋予每个生命个体的时间非常有限,若我们不为自己的命运疾走,生命的痕迹就显得太短浅了。”

对啊,如果你没有学会站起来,永远不知道自己也可以当家做主。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