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8 迷上“最危险运动”,长春姑娘翼装飞行喜马拉雅,成中国第一人

今年30岁的长春女孩于音,一个偶然的机会爱上跳伞,后来又痴迷翼装飞行。2016年7月,于音辞去一家世界五百强企业的工作,于当年12月,正式创办了美国首家华人跳伞学校——于斯人国际跳伞学校。9月24日,于音在美国加州完成了两万8千英尺翼装飞行,打破了中国人翼装飞行最高高度纪录。2017年11月3日,于音克服高原缺氧、极寒等环境影响,穿翼装成功飞行喜马拉雅山,成为首个在喜马拉雅山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

迷上“最危险运动”,长春姑娘翼装飞行喜马拉雅,成中国第一人

于音

文雅学霸

瞒着父母玩跳伞

今年30岁的于音是一位地道的长春姑娘,先后毕业于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商学院和美国南方理工大学。她从小学习就好,从12岁开始写作,一直笔耕不辍。18岁开始担任《萌芽》《演讲与口才》等杂志的小说写手,专栏作家。高三学习打鼓,在班级里组乐队。19岁时以一首《正面就北京,背面就拉萨》 获得全国第一届动感地带杯原创歌曲大赛“最受欢迎原创歌曲奖”和“最具人气歌手”两个大奖。

19岁时,于音从给动感地带当歌手得到经验和灵感,创办了印文化工作室。组织和承接各类校园活动。当时比较有名的是牵手龙桥大型校园巡演,宏宝莱12校联动演出,黑白乐队告别巡演等。20岁时,于音获得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先锋称号,长春市十佳共青团干部等荣誉。

到美国读书后,看似文静的于音选择了一条所有人为之惊讶的道路——她爱上了跳伞。

2008年,于音室友的男朋友拿到跳伞教练执照,好奇的于音便跟着一起,前往完成了人生第一次跳伞。也就是从那时起,于音爱上了这项勇敢者的运动。

与众不同的是,于音第一次跳伞,并没有觉得害怕,更多的是兴奋。第二次跳伞时,在飞机门打开的那一刻,于音往下一看才觉得有些害怕。为了练习胆量,此后的周六周日只要有时间她就去跳。跳到第三年的时候,于音拿到了跳伞证。

“翼装飞行的前提是,你需要有两百跳的跳伞经验。两百跳代表着你已经是一个相对比较有经验的跳伞运动员,可以非常娴熟地解决很多空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可以挑战新的项目,或者说你可以练一些专项的项目。所以一般人都是从两百跳开始,可能会说我想当一个摄影师,或者说我想学习翼装,或者说我想做一些其他的比如说跳伞教练等等,大家都是从两百跳开始有这个概念的。我实际上是在经历了500多跳开始翼装飞行的。”于音解释说。

翼装飞行被誉为“世界上最危险的运动”。于音始终觉得,极限本身可能并不是很多女孩害怕的点,大家真正害怕的是打破平静,以及放飞自我后的终归现实。其实刚学跳伞的时候,她的父母不知道她从事这项运动。待父母知道真相后,起初并不支持她从事这项危险运动,后来看她对飞行很感兴趣,就默默地支持了。

翼装飞行

痴迷飞行

遇危险不改初衷

2008年,于音刚开始跳伞的时候,作为一个“跳伞菜鸟”,也犯了不少菜鸟才会犯的低级错误。比如说,她不知道有一个重要的规定: no low turns(不能低空大转弯),这些幼稚让她吃了不少的亏。

她跳了20多次之后,自觉已经小有经验。那天她着陆的时候,看到落点前方就是一条高速公路,危急之下,于音做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很快就重重地砸到地上。幸运的是,当时那个地上有一团矮木丛,于音被那个木丛正好抱住了,才没有直接摔在地上,要不后果不堪设想。那次险情让她的三根手指头断了,血肉模糊。

她受过不少的伤。一次,为了救一个学生,于音在采取措施的时候手骨骨折,到现在还手上还摸得到突出。另外,由于在翼装飞行过程中,两个手一直要提着翼装的翼,因此她的右手腕出现了慢性损伤,遇到天气不好的时候会隐隐作疼。

于音在挑战华人最高跳伞三万英尺纪录时,吸氧排氮飞机爬升的两个小时让她痛不欲生。她说,当时感觉头越来越胀,内脏被充得很大,眼睛的视线开始变窄,有耳鸣现象出现,后来气温变低,她又感觉很冷,脚尖手指尖冷得发麻,嘴巴很干很想喝水。那时候因为害怕,她想到过放弃。后来离开了机舱,果不其然开始自旋,还好速度不快,掉落三千英尺左右,才渐渐恢复正常。“开伞以后,觉得这世界还在眼前就是对自己最大的馈赠。”

于音说:“HALO需要佩戴氧气装置,重达十几斤,几乎所有负重都绑在我的左腿上,机舱门又是在左边,离机很容易失去平衡开始疯狂旋转。再有,更多的仪器和负重会导致开伞不稳,飞过翼装的都知道,离机和开伞几乎是翼装最致命的两个点,也是最需要完美的两个步骤。而这些恰恰就是最大的安全隐患。”

在打破“中国人翼装飞行最高高度纪录”过程中,其实就有一个小插曲:因为气象和装备故障两方面的原因,在进入飞机以后,飞机中的供养设施出现故障,大概经过了三十分钟的整修才排除危险,当时在飞机里,她被吓出一身冷汗。“心里其实也是忐忑的,很焦虑飞机会停飞,也很担心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但是幸运的事,最后我们都克服了,也都安然无恙地完成了。”

还有就是,在挑战过程中,她在离机的时候有一个稍微的左边的自旋。当时为了克服这个旋转,她其实是让翅膀往右边飞翔,但是由于没有空气的力去推动,所以当她往右了以后,又产生了右转弯。但是比较好的是,她很快就控制住了这个困境。因为一个夏天,她大概跳了两百多次的翼装,正是因为这种专项训练,才让她能够在遇到意外时化险为夷。

身穿翼装

成功飞行喜马拉雅

“相比于跳伞,翼装飞行要求穿戴拥有双翼的飞行服展开四肢,如鸟儿一样飞翔,这比跳伞更考验掌控力。” 相比于跳伞,于音更钟爱翼装飞行。

2017年9月24日上午,于音在美国加州完成了两万八千英尺翼装飞行,打破了中国人翼装飞行最高高度纪录。创造华人翼装飞行最高高度记录,创下中国女子最高翼装飞行历史。她说,其实这次挑战除了历史意义,更多的就是为了身穿翼装飞行喜马拉雅做准备,提前适应极地无氧翼装飞行环境,为的就是成功完成喜马拉雅挑战。

其实早在2016年7月开始,于音就为飞行喜马拉雅山进行设计和规划,并从2017年1月正式投入训练。在大半年的准备中,她先后进行跳伞训练,翼装训练,专项训练,风洞训练,力量训练,耐力训练等,多项针对此次挑战而设计并规划的训练。飞过高空无氧翼装的都最怕一点——离机自旋。跳下的那一瞬间就是想:完美离机,不要自旋(因为自旋是高空无氧状况下最容易让人失去意识导致脑死亡的原因)。于音在去年夏天的200次专项训练都是在为解决这个问题,到现在已经可以做到从容不迫了。

去年11月3日,于音与团队成员飞上了喜马拉雅山脉的上空。经过一番准备,于音跃出机舱、飞翔、穿越,最后平稳着地。那一刻,于音成了首个在喜马拉雅山进行翼装飞行的中国人。

谈到飞行成功的感受时,于音说,其实她在挑战前出现了高原反应,后来飞行中看到白色的有深灰色钩边的雪山,再后来看到珠峰上浮着一层淡淡的旗云,似一位女神正在向她招手:喜马拉雅山脉真的是太奇妙了,给你的回馈是那样的静谧。而从珠峰的山尖边飞过,感觉既紧张又兴奋。紧张是因为对未知的风险的担忧,兴奋是因为看到心中盼望许久的女神。

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中国女孩,去飞行喜马拉雅山,于音觉得挺骄傲,毕竟没有任何女性,没有任何中国人做过这件事。而喜马拉雅、珠峰是所有极限爱好者心中的圣地,所以她选择在喜马拉雅完成自己心中想做的挑战。

翼装飞行喜马拉雅山,是于音经历的最难也是最棒的一次。那种难可能更多的是来自一个全新的翼装空域条件、一种未知的极地极限环境、还有为了进行这次翼装飞行而必须付出的各种努力。

迷上“最危险运动”,长春姑娘翼装飞行喜马拉雅,成中国第一人

翼装飞行

创办跳伞学校

让更多人体验飞翔感觉

于音的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决定都远没有想象的那样惊心动魄,反而是异乎寻常的平静和自然。比如辞职创业,其实真的没多想什么,就觉得,是时候,该走了。

辞职前,她当时刚刚协助所在公司北美总部完成收购最大竞争对手,在她收到升职加薪的offer信的同时,她也给北美市场部总监递交了辞呈。

于音回忆说:“2016年7月,辞职的那天,总监问我为什么。是六位数美金的年薪不够花?需要更多假期?还是希望一个更好的办公室?我挠了挠头笑了:没有,只是答应你的事我做完了,答应自己的事还没有。”

就这样,于音辞掉了让人羡慕的工作开始创业。最终经过不懈努力,2016年12月,她正式创办了美国首家华人跳伞学校——于斯人国际跳伞学校,并在2017年1月成功进行了首批学员教学。

创办跳伞学校后,她通过努力,让自己的于斯人国际跳伞学校与美国三十多家优质跳伞基地合作,为学校学生提供安全、优先、高效的VIP跳伞服务。同时,于音的跳伞学校,还在积极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开展跳伞联动,充分保证学生可以在全球的各个合作基地跳伞与体验,实现跳遍全球的梦想。

同时,于音也总结了多年教授华人跳伞的经验,结合华人在身材、文化、思维方式、学习习惯等特点,独创一套跳伞考证和进阶体系,以保证安全高效的理解跳伞方式和安全细则,同时获得全球认证的跳伞执照。

因为跳伞项目在中国并不能像其它他全民运动那样开展,加之国内航空管制的严格性,同时受天气的影响,所以无法有效率的保证跳伞训练,目前来说无法做到在国内迅速推广。不过她会一点点帮助有梦想翱翔于蓝天之中的小伙伴们,实现他们的空中飞翔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