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7 關於吃生活的苦或奮鬥的苦,你會選擇哪個?

關於吃生活的苦或奮鬥的苦,你會選擇哪個?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這樣的提問:關於吃生活的苦或奮鬥的苦,你會選擇哪個?

1、只挨生活的苦,不願吃奮鬥的苦

前些日子,我朋友回老家的小縣城探望老同學,令人驚奇的是,這同學過的日子是人過的嗎,也太特麼苦了吧。同學1家5口和公婆一起住,房子的大小隻能用“火柴盒”來形容,50平的小房子住著7口人。

房子白天也要用手電筒採光,因為沒有陽臺,晾曬衣服的地,只有靠客廳的飄窗來代替,所以擋住了光,晾曬在飄窗上的衣服,捲起了好幾個大波浪。

朋友提到了一個很感慨的細節,她同學晚飯做了半隻豬腳,“洪金寶”版的兇婆婆狠狠地訓了她一頓:“不知柴鹽油米貴,就知道浪費,半隻豬腳最少可以做兩頓!”

這同學為何過得如此百般無奈呢?是家庭環境所迫,還是她相信命運的安排?其實她有得選,在生活的苦與奮鬥的苦之間,她選了前者。

她寧願生活苦一點,也不想工作,因為她覺得工作真特麼苦。之前她去做過銷售,由於工作的性質,有時站在大街上尷尬地吆喝,有時又是日曬雨淋的,真是又苦又累……..

後面又去做了前臺,站得像個稻草人,寧願一天少吃兩頓飯她也不願挨這個苦。

最後更奇葩的是,她還自以為是對我朋友說:你也別太拼了,人一輩子也就幾十年,日子平平淡淡才是真。

對此我想說的是,你那是平淡嗎?生活都過得百般無奈了,那是叫好吃懶做,虛度年華混日子。

想想就來氣,不少人就願意這樣:每天被家人數落,日子過得緊巴巴,寧挨生活的苦,也不吃奮鬥的苦。

為什麼他們會這樣呢?因為挨著生活的苦,很容易得到別人的讚美。省吃儉用是看家本領,也是優良傳統美德;還會自我暗示“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始終他們還是不明白,長期吃著生活的苦,吃著吃著就習慣了,麻木了,結果是窮途末路處於社會的最底層。

如果你想成為真正的人上人,無畏懼工作的勞累,能吃奮鬥的苦,才是你不二的選擇。

關於吃生活的苦或奮鬥的苦,你會選擇哪個?

2、只愛吃奮鬥的苦,不願再挨生活的苦

我一個同鄉,小時候常常吃著生活的苦,為了不再吃生活的苦,就吃了奮鬥的苦。

他說:小時候因為家裡窮,哥姐幾個小學沒畢業就被迫外出打工;因為家窮,一個禮拜才能吃上一回豬肥油;因為家窮,還要常常撿近鄰四舍的破爛衣服遮擋屁屁,

因為家窮父母被迫去農場挑牛糞,一天12小時才拿1字開頭兩位數的工錢,還常常被人數落挑糞大戶。

同時他還說到:不想老婆將來挺著大肚子去擠公車;不想逛菜市場時,專揀別人的菜頭菜尾;不想將來一家幾口擠在一個十來平的單間;不想將來只買地攤貨甚至是再撿二手貨。想到這些他發誓絕對不再吃生活的苦。

為了學技術,開始在上班的公司加班加點,別人每天上8小時,他就每天上16小時,有時一週有4、5天24小時在公司。每月只拿1800元的工資,除了吃飯的時間,剩下的時間都奉獻給公司。兩年時間,他做到了部門主管,工資翻5倍。

為了學習更多管理知識,上廁所時手上也不忘了捧著一本書;由於全神貫注進了好幾回女廁所,女同事還給他封了一個綽號叫“變態狂”。

這一切的付出都換來了回報,終於在前年,他升職為公司的副總經理,待遇來了大翻身,薪資翻了近20倍,老闆給了股份,還送了房配了車給他,其他各方面的福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去年他也和長跑了近十年的女朋友修成了正果,家庭美滿,不再被柴米油鹽醬醋羈絆著。

對於要吃生活的苦還是奮鬥的苦,答案已揭曉。吃苦,說到底是因為窮;繼續挨著生活的苦,我們只會越來越習慣忍耐,永遠只會活在社會最底層;而選擇吃了奮鬥的苦,我們只會越來越牛逼!

關於吃生活的苦或奮鬥的苦,你會選擇哪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