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30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式微

式微《詩經·邶風》

古今對譯

式微式微,胡不歸?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微君之故,胡為乎中露?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露水中?

式微式微,胡不歸?

天黑了天黑了,為什麼還不回家?

微君之躬,胡為乎泥中?

如果不是為君主,何以還在泥漿中!

式微:天黑了。式:語氣助詞。微:昏暗。

微君:(如果)不是君主。微:(如果)不是。

中露:即露中,露水中。

躬:身體。

旨內容

這是一首勞役者的悲歌,以詠歎的方式、質問的語氣,直抒胸臆,堪稱“飢者歌其食,芳者歌其事”的經典之作。

重點賞析

重章換字,押韻和諧。體現了一唱三嘆、餘味無窮的特色。體現了《詩經》精巧凝練的語言,兼有長短的句式,節奏感強。《式微》詩短短32個字,就包含了三言、四言和五言等多種變化,工整與靈活相整合,參差錯落,能極力地表達主人公思想感情的起伏。而其句式的選擇又是隨著詩的內容和思想感情而靈活變化的,增強了詩的節奏感。總之,《式微》運用語言的藝術,非但韻律和諧優美,而且用詞精巧。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子衿

子衿《詩經·鄭風》

古今對譯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青青的是你的衣領,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就此斷音信?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青青的是你的佩帶,悠悠的是我的情懷。

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縱然我不曾去會你,難道你不能主動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

我來回踱著步子呵,在這高高城樓上啊。

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一天不見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長啊!

子:男子的美稱。

衿:衣領。

悠悠:深思的樣子。

寧(nìnɡ):豈,難道。

嗣(sì)音:繼續通音信。嗣:繼續。

挑(tāo)兮達(tà)兮:即挑達,往來相見的樣子。

城闕:城門兩邊的高臺。

主旨歸納

這首詩寫一個女子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表現了這位熱戀中的女子焦急不安、情深意切的真摯感情。

重點賞析

全詩五十字不到,但女主人公等待戀人時的焦灼萬分的情狀宛然如在眼前。這種藝術效果的獲得,在於詩人在創作中運用了大量的心理描寫。詩中表現這個女子的動作行為僅用“挑”“達”二字,主要筆墨都用在刻畫心理活動,如前兩章對戀人既全無音信、又不見影

兒的埋怨,末章“一日不見,如三月兮”的獨白。兩段埋怨之辭,以“縱我”與“子寧”對舉,急盼之情中不無矜持之態,令人生出無限想象,可謂字少而意多。末尾的內心獨白,則通過誇張修辭技巧,造成主觀時間與客觀時間的反差,從而將其強烈的情緒心理形象地表現了出來,可謂因誇以成狀,沿飾而得奇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古今對譯

城闕輔三秦,

三秦輔衛著長安,

風煙望五津。

你要奔赴的蜀地,卻是一片風煙迷茫。

與君離別意,

離別時,不由得生出無限的感慨,

同是宦遊人。

你我都是遠離故土,在仕途上奔走的遊子。

海內存知己,

人世間只要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天涯若比鄰。

即使遠在天涯,也似在身邊。

無為在歧路,

不要在分手時徘徊憂傷,

兒女共沾巾。

像多情的兒女一樣,任淚水打溼衣裳。

少府:縣尉的別稱。 之:到,往。

蜀州:今四川崇州。 城闕:指長安。

輔:輔衛。

三秦:指關中地區。項羽滅秦後,把秦故地分封給秦國的三名降將,故稱“三秦”。

五津:指岷江上的五個渡口,即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裡代指蜀山。

宦遊:出外做官。

海內:全國各地。古人認為陸地的四周都為大海所包圍,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

比鄰:近鄰。 無為:無須,不必。

歧路:岔路口。

沾巾:淚貼手巾,指揮淚告別。

主旨歸納

這首詩通過寫與好友分別的情景,慰勉友人勿在離別時悲傷,表現了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胸懷。

重點賞析

這首詩是送別的名作。詩意慰勉友人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三、四句以散調承之,以實轉虛,文情跌宕。第三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偉詞自鑄,傳之千古,有口皆碑。尾聯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一洗古送別詩中的悲涼悽愴之情,音調爽朗,清新高遠,獨樹碑石。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古今對譯

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

秋水大漲,幾乎與岸平,

涵虛混太清。

水天含混迷茫,水與天空渾然一體。

氣蒸雲夢澤,

雲夢大澤水氣蒸騰白茫茫,

波撼岳陽城。

波濤洶湧似乎把岳陽城撼動。

欲濟無舟楫,

我想渡湖卻沒有船隻,

端居恥聖明。

閒居在家,卻又因有負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

坐觀垂釣者,

閒坐觀看別人辛勤臨河垂釣,

徒有羨魚情。

只能白白地產生羨魚之情了。

張丞相:指張九齡(678—740),唐玄宗時為相。

涵虛:指水映天空。 虛:天空。

混太清:與天空渾然一體。太清:天空。

雲夢澤: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

撼:撼動。 濟:渡。

端居:閒居、平常家居。

聖明:指太平盛世。 坐觀:坐視,旁觀。

主旨歸納

此詩是一首投贈之作,詩人通過面臨煙波浩淼的洞庭欲渡無舟的感嘆,以及臨淵而羨魚的情懷,曲折地表達了希望張九齡給予援引之意,表現了詩人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

重點賞析

作為投贈之作,詩人卻沒有直說。詩的前四句寫洞庭湖壯麗的景象和磅礴的氣勢,後四句是藉此抒發自己的政治熱情和希望。首先點明時令,時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見當年秋汛洶湧,一個“平”字,可見湖水漲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與湖岸相平的景象。一個“蒸”字,一個“撼”字,力重千鈞,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覺的意識。

靜態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飛揚的動勢,足見其非凡的藝術表現力和撼人心魄的藝術效果。詩歌后面四句,轉入抒情。“欲濟無舟楫”,觸景興懷,就近設喻。詩人面對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滿懷壯志,卻無人知賞,不禁悲從中來。“端居恥聖明”,意謂在這個偉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卻是閒居無聊。這兩句是正式向張丞相表白心志,

說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卻找不到門路。最後兩句,詩人借了諺語來暗喻自己有出來創一番事業的願望,只怕沒有人引薦,所以這裡說“徒有”。“釣魚者”暗指當政掌權的人物,其實是專指張丞相而言。

《式微》《子衿》《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解析

戰江語文,

公益語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