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農村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繁星初心惠清貨


農村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端午節是陽曆6月18日,陰曆是五月初五,倒計時還有10天。端午節除了驅瘟疫、殺五毒,而且家家都還要包粽子,端午節是傳統的漢族節日,像我浙江端午節這天有著插艾葉、撒石灰,吃黃魚、黃蟮、黃瓜、蛋黃、喝雄黃酒的習俗。故事《白蛇傳》就發生在我們浙江杭州西湖,據說端午節這天,許仙要白蛇喝雄黃酒,結果白蛇恢復了原形,嚇死了許仙。這是傳說,那麼農村端午節是怎麼過的,我這就跟大家說一說浙江農村的端午節的習俗。

一、插艾葉、掛水菖蒲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大門上都要扦插艾葉掛水菖蒲,據說能驅走瘟疫,保全家平安。

二、撒石灰、驅五毒



端午節是蛇、蜈蚣、蠍子、壁虎、蟾蜍活動頻繁的季節,弄不好會傷人。農村人就與端午節這一天在家裡四周都撒上白白的生石灰,據說可以防治五毒出沒傷人。

三、端午節吃五黃



端午節,家家戶戶都會準備豐盛的菜餚,來慶祝端午節,其中下不了五黃,即:“黃瓜、黃魚、黃蟮、鹹鴨蛋、雄黃酒”。

四、端午節、包粽子、吃棕子



端午節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包粽子,有小孩的要包二個小粽子掛在孩子們的脖子上,在農村還有小孩子們端午節掛大蒜、香袋、穿虎頭鞋的習俗。

我們這裡的農村端午節是這樣過的,你們的家鄉端午節習俗和我們相同嗎?歡迎大家一起都來說說看。

[更多三農精采內容,敬請關注:頭條號《老孃舅說事》點贊、評論、轉發、分享]

老孃舅說事


農村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農村人平時雖忙,但對於過節卻是挺在乎的。因為一年四季就那麼幾個節,就算不給自己放假,那也不能虧待家人、孩子。因此,端午節這天,就得按端午節的程序玩。吃,自然是少不了的,而且比平時豐盛得多。我就說說我小時候家裡是怎麼過端午的吧。

一、掛艾草 端午節前或端午節當天早上,家家都會在大門兩邊掛上艾草,用以“驅邪鎮宅,驅瘟除病”,以保家人健康平安。



二、磨豆腐、煮臘肉、包粽子 在農村,難得閒暇,逢年過節必是要泡豆子磨豆腐的,還有煙薰臘肉也是要在上午之前洗淨煮好的。把這些做好,就開始包粽子,煮粽子。以便飯點時讓家人、孩子準時解饞。



三、洗艾葉澡 在農村,端午期間,若是有剛出生的嬰兒或是正處童年時期的孩子,那必是要洗艾葉澡的。就是先用大蒜和雄黃舂成泥,再將其放入艾葉熬的汁水裡拌勻,讓孩子們坐盆裡洗浴。嬰兒則由母親抱著一點點地洗,並且要在其頭、臉、身上滾艾葉煮雞蛋,程序稍顯繁瑣。



四、薰艾香 在農村,端午期間的傍晚時分,亦就是吃過晚飯後,會將曬乾的艾草搓細,放入盆裡,將其點上,讓其自然煙薰。這可能是緣於端午期間雨水多,潮溼,容易滋生病菌和蚊蠅飛蟲之故。



好啦,就說這些吧。我說的是童年時期家鄉農村的端午。現在的農村根據地域差異已溶入了很多民俗文化元素,內容要豐富很多,亦是人們生活水平提高使然!

歡迎關注土家族阿妹,謝謝分享、點評


土家族阿妹


謝謝ChenKe138友的邀請問答!農村人是怎麼寸人端午節的?上善若水來回答這一提問。

端午節人難眠,香艾蒿插門簷,老酒米捆成團,雄黃酒泡一罈,牽牛織女圍桌前,碰杯又劃挙,老河裡熱非凡,敲鑼打鼓賽龍船。金銀花更值錢,蓮藤扯來當藥煎,烏梢蛇羞煞臉,躲在洞裡不在顯。
每到端午節前後,各種莊稼爭先成熟,菜籽枯黃,小麥熟透,包穀搶種,秧苗搶栽,洋芋要挖,春蠶趕葉,農村人這個時侯忙的不亦樂乎。雄雞報曉,就起來喂蠶,喂完蠶子打桑葉,打了桑葉收菜籽,割小麥犁地耙田,載秧鋤草,真是"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可這個時候沒有哪一個莊稼漢不盼望天天都是炎炎烈日,沒有誰不盼望月亮晚點落下。那怕一點
光明,也要多幹一點農活,時間在農民眼裡變成了“一寸光陰一寸金"。
這時莊稼人還要忙裡偷閒來過端午節,人們早在頭天晚上就備好了艾蒿,等天一亮就插在門簷上。一般家裡的婦女都會圍上來用蘆尾葉包粽子。等到中午媳婦們又要帶上縫製好的黃肚兜,繡上或畫上五毒蟲,去送到孃家,讓姪子穿上,防病去邪。

友友們你那裡端午節是咋過的呀!請在文章左下角平論區點評討論吧!


XGC上善若水


農村人是怎麼過端午節的?


端午佳節粽飄香。一年一度的端午佳節快要來到了。端午節是我們中國的傳統節日,是為了紀念我們的愛國詩人屈原。而設立的節日。每年的的五月端午那天,人們都會在門前插上艾葉,包粽子,賽龍舟,帶香囊,早上吃煮雞蛋,喝雄黃酒等一些習俗。

小的時候一直不明白為什麼要在門上插上艾葉,後來才知道,據說到大門前插上艾葉,可以驅除瘟疫,驅除病魔,保佑家裡漸漸康康,平平安安的,是我們普通老百姓對美好生活一種嚮往。

在我們北方農村,除了不能賽龍舟罷了,其餘的基本和全國一個樣,除了插艾葉,包粽子這些習俗,我們會在那天做上一桌好吃的,來犒勞一下自己。我們這裡還有出門姑娘,會在那天回孃家的風俗。

在我家鄉的農村,端午節的氣氛不是太大,這個時候正是農忙的時候,很多農民端午節的那天,還是要在地裡勞作的,沒收麥子的抓緊收麥子,收過麥子的要強墒播種秋玉米。今年的小麥收成不好,只能抓緊搶種玉米,為夏播玉米爭取更多的熱度和資源。爭取玉米的收成裡彌補小麥的損失。

我是賣柚子的小夥子!歡迎大家點贊,評論,轉發!你的家鄉是怎麼過端午的?歡迎評論區分享!


賣柚子的小夥子


小時候映象最深的是小孩一般有個掛脖子上的蛋兜,裡面裝的鹹雞蛋或者鹹鴨蛋。只是小孩嘴比較敏感,沒見幾個愛吃的,一般當項鍊掛脖子上玩。還有用油紙或者報紙報裝的綠豆糕和芝麻糕,個人喜歡綠豆糕。那時候沒什麼環保概念,但是比現在要環保得多,沒有一次性東西,菜兜,菜籃子是用廢了才換。一般小孩不可以喝酒的,但是端午節可以喝點點加了雄黃的白酒。再就是親戚這天沒有不走動的,僅次於中秋和春節。粽子也吃,但是沒現在那麼賦予文化意義,當然也知道有煮粽子喂江魚,好讓他們不吃屈原屍體的故事,但是大人一般不細講,那時候大家都不富裕,可能覺得往江裡投粽子很造吧?


吳用接濟


農村過端午簡單,因正逢三夏大忙季節,早晨起來到田間地頭撥幾棵艾草回家掛在門口,或窗臺,早飯吃雞蛋,或鴨蛋,中午包棕孑,晚上喝杯小酒,以前是渴雄黃酒,現已不流行了。最隆重是給娃娃仙佩戴香荷包。


葫蘆僧不斷葫蘆案


其實在農村的端午節、生活好點的買些肉菜綠豆糕、酒、飲料等、像大多數都是買個葫蘆掛到門口。包點粽子、就算過節了。

田家少閒月、五月人倍忙、在農民眼裡主要是幹活、農民沒有節假日、沒有退休、留給農民的就是、面朝黃土背朝天、不分晝夜拼命幹、為的是、身上衣衫口中食、兒女勤儉傳後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