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二戰時,日本陸軍和海軍既然打起來了,小坦克和大戰列艦是為何?

韓雨虹


  作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島國,日本在發動戰爭時,必然要跨越海洋輸送自己的部隊,而出國的部隊也要依賴於遠洋長途輸送來的各種物資,按照世界各國的慣例,海上運輸線由海軍負責,進行登陸作戰時,要求著陸海軍要有緊密的配合,然而對於日本陸軍和海軍來說,配合這個詞是不存在的。

  自從明治建軍以來,陸海軍就有著重重矛盾,因此導致兩者不僅缺乏統一的指揮,即使是作戰也是各行其是,正是因為兩軍有著不可調和的矛盾,使得陸軍自甲午戰爭起便熱衷於自己管理海上輸送線,在日本陸軍的編制中,編有專門的船舶部隊,即“船舶兵”,而今天要講的日本陸軍的“航空母艦”,便是這支部隊的裝備。

  

  (日本運輸船隊)

  日本陸軍自一戰後對登陸戰問題日益重視,並在20世紀20年代開始了專用登陸艦的研發,並先後研製的不同種類的登陸船隻,1932年,“1.28”事變爆發,在歷時兩個月的戰鬥中,日本陸軍暴露出登陸耗時長,效率低的問題,於是在3月初停戰後,便立刻開始了新型登陸艦的設計。

  

  (1.28事變中的日軍部隊)

  相對於普通登陸艦而言,新型艦艇的特點是釋放登陸艇速度極快,同時又可以搭載若干飛機,此種艦船是針對菲律賓寬闊的淺水沙灘設計的,就作戰理念來說,在當時是一種非常前衛的兩棲登陸艦艇。1933年4月8日,登陸艦正式開工建造,經過一年零七個月的緊張建造後,於1934年11月15日竣工,定名神州丸號,標準排水量7810噸,可搭載2300名戰鬥人員和58艘登陸艇以及12架飛機(使用彈射器起飛),在當時的日本陸軍中,神州丸號屬於最高機密。

  

  (神州丸號)

  1941年12月,日本海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就此爆發,而神州丸號終於得以完成其設計目標——登陸南方,不過其首演卻是一場充滿著尷尬的鬧劇。1942年2月15日,日軍戰力新加坡,根據最新的命令,第16軍向荷屬東印度發起攻擊,而神州丸便是登陸部隊的一員。2月28日夜晚,包括神州丸在內的56艘運輸船在爪哇島西端遭到美軍巡洋艦襲擊,日軍護航艦艇匆忙上前迎戰,港灣內炮彈橫飛,魚雷四竄,就在這時,神州丸突然被一枚魚雷命中,擱淺在岸邊,而隨船溺斃的官兵有一百多人,根據時候調查,原來這枚魚雷不是美軍的魚雷,是日本海軍的最上號重巡洋艦發射的93式魚雷,最後為了照顧海軍情緒,只得把損失算在美軍頭上。

  

  (重創神州丸號的最上號重巡洋艦)

  半年之後,神州丸號被修復,隨後在1943年5月回到本土進行大修,不過此時日軍也沒有能力進行大規模登陸作戰了,於是神州丸號開始從事運輸任務,負責菲律賓到本土的航路,但好景不長,1945年1月3日,神州丸在臺灣高雄港遭到美軍空襲,被命中3枚炸彈,船體受損嚴重,只得棄船。被此時正在高雄港外巡弋的美軍潛艇撿了個便宜,在23時37分向神州丸的殘骸發射了6條魚雷,兩枚命中,徹底擊沉了神州丸號,給這艘充滿鬧劇的船隻的一生畫上了句號。請支持本團隊製作的系列實體圖文書!獨立專業 有種有料!


戰爭史


這主要在於日本的地理位置,日本是島國,四面臨海,所以海軍是主要的發展方向;而資源就這麼多,陸軍肯定會減少分配,這是他們之間的一個引起點。自明治維新以來,陸海軍間隙越來越大,時常爆發衝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