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儀隴貧困夫妻攜手創業 摘掉窮帽子

初夏的儀隴縣立山鎮陳家嶺村,群山吐綠,白牆青瓦的小樓掩映在鬱鬱蔥蔥的青山中。依山就勢的便民路一側,就是徐清明的白鳳養殖場。茂密的樹林裡,土雞正在啄食、嬉戲,“咯咯”地叫著向來客致敬。徐清明夫婦拎著裝滿食料的塑料桶,正在給雞餵食。從貧困戶到養殖大戶,徐清明說,這離不開黨的好政策,離不開幫扶單位的傾力幫助。

人窮志不窮

徐清明也曾是個熱血青年,但奈何上有90多歲的奶奶,下有嗷嗷待哺的幼兒,父母又年邁體弱,加之母親手術,家裡一下子欠下了10多萬元債務,一家人陷入了困頓。雖然辛勤地耕耘著家裡的一畝二分地,但一年到頭僅夠餬口,全家4代6口人只能蝸居在破舊的土坯房中。

“2014年被評為貧困戶,當時我和吳麗娟還在廣州打工。”提起當初被評為貧困戶,徐清明苦澀地笑了笑。“沒錢沒技術,咋能不窮。”但是也不能靠著國家救濟過日子,自尊心極強的徐清明認為:“只有鼓起錢袋子,才能挺起腰桿子!”

回鄉搞養殖

由於缺技術,在工地上打工,一年到頭吃穿用之後並無多少結餘。無數個夜裡,徐清明輾轉難眠,“靠天吃飯,靠勞力吃飯”不是個事,他想換個活法。

瞭解到村裡正在調整產業結構,鼓勵貧困群眾發展產業,徐清明便想著不如在家搞規模養雞致富。

徐清明通過電話把想法與駐村第一書記王廳交流,並道出了囊中羞澀的困境。幾天後,他的電話突然響起,“村裡藤椒產業園裡可免費發展養殖,還可以為創業者提供金融貸款支持。”王廳的話讓徐清明眼前一亮。他把想要發展養殖的想法告訴家人。徵得家人同意後,2016年初,徐清明夫婦借到5萬元小額信貸、1萬元產業扶持基金,並在當地銀行貸款5萬元作為啟動資金,建起了“白鳳養殖場”,利用藤椒產業園養殖白鳳土雞1000餘隻,租用村裡閒置堰塘養魚5畝、花邊鴨200餘隻。

摘掉窮帽子

由於從未養過雞,養殖初期徐清明就遇到了麻煩。養了沒多久,雞苗就因病死了一半。看著雞苗一隻只倒下,父親徐仕財急得直埋怨:“教你莫回來養,你偏要回來。”父親不是不支持他,“那麼多錢,得一分一釐地還啊。”

“當時很難過。”徐清明的眼裡閃著淚花。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幫扶單位儀隴縣委宣傳部瞭解情況後,及時伸出了援手,聯繫技術人員給予他技術指導,幫助他調整養殖方法並免費提供疾病防疫。同時又多方籌集資金,幫助他解決資金問題,他當年就盈利萬餘元。2017年,徐清明的養殖場出欄雞鴨1.5萬隻,銷售“綠殼”雞蛋萬餘枚,盈利5萬餘元。

為擴大銷路,妻子吳麗娟在朋友的指點下,通過微信、QQ、微博等平臺,“線上線下”銷售土雞土鴨,迅速打開了市場。

今年,徐清明又承包土地15畝,種植紅心柚、優質李,並在果樹下套種牧草,發展養殖業。

如今,在政策引領、幹部幫扶及自身努力下,徐清明家不僅還清了債務,還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2018年春節期間,父子倆將一副稱讚共產黨好的對聯貼在了面貌一新的堂屋門上。(記者 李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