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三國志裡的那些謀士們那麼聰明,為何不自己單幹?

01

讓媽媽搖骰子,和兒子玩賭大小。

第一局:

爸爸:用我的20塊賭,兒子幫我參謀。贏了我分你2塊,輸了算我倒黴。

兒子:媽媽手法飄逸,眼神迷離,我掐指一算,應該壓小!

第二局:

爸爸:兒子,這次把你這周的零花錢拿出來賭,我幫你參謀。贏了分我2塊,輸了你這周就將就過吧。

兒子:為什麼啊!我不要,還是用爸爸的錢賭,我當參謀就好。

爸爸:現在你明白謀士和主公的區別了嗎?

02

我小時候讀《三國演義》等文學作品,就有一種感覺:當主公不要太容易啊!只要遇事虛心請教一下智慧的手下,就沒有幹不成的事啊!那些失敗的君主,往往不是愣頭青、自大狂,就是一根筋、大腦殘,明明有智慧謀士讓你往東,他卻偏要向西。

比如你看看項羽就知道了,只有一個範曾長了腦子,他卻不聽。你看看劉邦怎麼成功就知道了,他啥也不會,就會一金句:“為之奈何?”於是一統四海八荒了。當然,和題主類似的問題就隨之而來了:奇謀百出、洞察人心的智謀之士,為什麼總給一些啥本事沒有的人打工呢?

等我長大之後,終於發現,當君主、老闆承受的壓力、風險是巨大的,而當謀士、打工仔的責任就小多了。遇到重大決定,君主需要在眾多似是而非、利弊相雜的建議中挑選一個,並有效執行,最後承擔所有後果。而謀士呢?

只用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供君主參考即可。無論後面發生什麼,謀士基本上穩賺不賠。

1. 你的方案被接受,執行後被證明是正確的。

最好的結果,不用多說,作為謀士的你自然就青史留名了。

2. 你的方案被拒絕,君主執行了另一個方案,結果悲劇了。

這對謀士來說也是不錯的結果,依然可以青史留名,證明你當初的“遠見”。比如賈詡在赤壁之戰前的反對意見。

有人可能要提田豐了。但田豐在被袁紹拒絕後,可是上躥下跳,一直鬧到坐牢啊!被曹丕殺的鮑勳也是類似,多次惹得曹丕“怒作色”、“益忿之”。謀士在被君主拒絕後,只要低調點,別“剛而犯上”就行。學學人家賈詡~

3. 你的方案被接受,執行後被證明是錯誤的。

這下你總該悲劇了吧?

然而並不一定。

只要君主沒有因此崩盤,又挺了過來,那麼史書會“為尊者諱”,隱去你在此次事件中的出謀劃策。

比如赤壁之戰,《三國志》裡除了賈詡勸曹操不要打,你還看見過其他人發言嗎?這種軍國大事,曹操可能只諮詢賈詡嗎?他的子房荀彧呢?他的謀主荀攸呢?賁育之勇的程昱呢?丞相主簿趙儼呢?軍師祭酒董昭呢?還有參丞相軍事的華歆、王朗、裴潛、劉廣、桓階、和洽等人呢?文官不說話,武將也可以諮詢一下啊!五子良將全在啊!諸曹夏侯也在啊!

這麼多文臣武將,此時集體失聲,無非是因為曹操打輸了,於是當初支持打赤壁之戰的言論就消失在史書中了,只有反對者賈詡的意見被記錄了下來。所以在我們後人看來,赤壁之戰就是曹老闆無視賈詡、頭腦發熱的結果。

三國志裡的那些謀士們那麼聰明,為何不自己單幹?

再舉個例子,曹操打呂布的時候,曾經非常狼狽。

太祖圍濮陽,濮陽大姓田氏為反間,太祖得入城。燒其東門,示無反意。及戰,軍敗。布騎得太祖而不知是,問曰:“曹操何在?”太祖曰:“乘黃馬走者是也。”布騎乃釋太祖而追黃馬者。門火猶盛,太祖突火而出。《獻帝春秋》

一個姓田的告訴曹操,我當帶路黨,幫你開城門。面對這樣一個似是而非的機會,曹操應不應該去把握呢?如果是真的,他就可以一舉打敗呂布;但如果是個陷阱,不但有無數手下會因此喪命,他自己也有可能完蛋啊。可是,看史書的記載,面對這種重大抉擇,阿瞞沒有諮詢任何下屬,一拍屁股就決定了。要不是命大碰上一個“溫和”的騎兵,阿瞞就真去見他老爸了。

當時荀彧、程昱這倆人都在,從之前之後的事情看,曹操遇到重大事件都是和他倆商量的。偏偏這件事上,阿瞞頭腦發熱、熱血上湧,誰也不問就硬上了,結果被打得鼻青臉腫……教訓啊教訓!

怎麼樣?現在知道君主難當了吧?事情幹成了,要分點功勞給謀士。事情幹砸了,謀士們的意見都隱去了,全是君主的鍋!

4. 你的方案被拒絕,君主執行了另一個方案,結果成功了。

又是一種悲劇的情況,然而你卻不一定會悲劇。有兩種不錯的結果:

4.1. 史書幫你遮掩。

赤壁之戰前,東吳的投降派多了,但《三國志》中一個名字也沒提。

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 《三國志.吳書.吳主傳》

議者鹹曰:"曹公豺虎也,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徵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不如迎之。"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會權得曹公欲東之問,與諸將議,皆勸權迎之,而肅獨不言。 《三國志.吳書.魯肅傳》

“諸議者”、“諸將”這些稱謂,就可以把你的名字隱去了。張昭這個投降派的名字,是從《江表傳》流傳出來的,屬於運氣極度不好。

司馬炎要滅吳,也是一堆人反對,但只有賈充、荀勗、馮紞留下了名字,無非是因為這三人被定性為反派人物而已。

贊曰:公閭(即賈充)便佞,心乖雅正。 《晉書.賈充楊駿傳》

贊曰:安陽(即荀勗)英英,匪懈其職。傾齊附魯,是為蝥賊。紞之不臧,交亂罔極。 《晉書.王沈荀顗荀勖馮紞傳》

而其他反對的大臣,也用“議者”代替了。

會秦涼屢敗,祜復表曰:“吳平則胡自定,但當速濟大功耳。”而議者多不同。《晉書. 羊祜杜預傳》

4.2.君主大度,依然表彰你。

時寒且旱,二百里無覆水,軍又乏食,殺馬數千匹以為糧,鑿地入三十餘丈乃得水。既還,科問前諫者,眾莫知其故,人人皆懼。公皆厚賞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倖,雖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為常。諸君之諫,萬安之計,是以相賞,後勿難言之。” 《曹瞞傳》

曹操徵烏丸勝利了,卻表揚了當初勸他不要出征的人,表示以後有不同意見儘管提。同時,這些反對者的名字也是隱去的,以“諸君”代替。

綜上可見,作為謀士,承擔的風險是極小的。

你提出的方案,被接受了、成功了,你名利雙收;被拒絕了、失敗了,你也有機會全身而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