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佛家

1、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金刚经》

【注解】真正的佛不认为自己是佛,真正的圣人,不认为自己是圣人。所以真正的佛法即非佛法。

【评析】你要是有一个佛法的观念存在,那么你已著“相”了。说得好听,是著“相”。说得不好听,是著魔。

美的最高境界,是美而不自知。

2、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金刚经》

【注解】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

【评析】在物理世界中,我们常说“电流”;在商业社会里,我们常说“现金流”。然而我们常常忽略的是:我们的心,也如同流水一般,是时时变化的。所以,心也有“心流”。一切令你苦恼、嗔怒、焦虑……的念头都会慢慢地流走。雷雨过后仍是风平浪静,而内心的平静,才是最大的幸福。

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六祖坛经》

【注解】菩提是指觉悟佛道的正智。明镜比喻清净心。本来清净,又哪里会染上什么尘埃?

【评析】世界上万物都是终须败坏的。所以是虚妄的,不是永恒的,不应该用太多的血心去留恋它。所谓万物皆为我所用,并非我所属。心无所住,无所挂碍,即是无心无尘。谦虚不是把自己想的很糟,而是完全不想自己。

4、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六祖坛经》

【注解】佛,不在远处,就在你我的心中。顿悟之时,觉醒之时,便是见佛之时。迷悟、凡圣,只在一念之间。

【评析】由此可知,一切万法尽在自心,我们要从自心中去顿见真如本性。

5、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自缚。——《六祖坛经》

【注解】念念流动即是道,而不是一念不生。不拒迎,念即流动。

【评析】人在一天中会产生几万个念头,这些念头中,有些让我们喜悦,有些让我们痛苦。让人喜悦的念头,我们不可过度沉湎;让人痛苦的念头,我们也不必刻意去压抑。只要让内心产生的念头像流水一般流动起来就可以了。《倚天屠龙记》的《九阳真经》中有一句话: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说的大概就是这个道理吧。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6、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六祖坛经》

【注解】外在无住无染的活用是禅,心内清楚明了的安住是定,所谓外禅内定,就是禅定一如。

【评析】这就是“禅定”的真义。世界一样,但每个人看到的世界却不一样,因为每个人都会用自己过滤镜来看这个世界,甚至把自己看到的加以演绎,这就是“着相”。只有当我们放下所有的演绎,放下一切头脑的见解,只是纯粹地观照的时候,才会看到世界的真相。

7、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心经》

【注解】诸法的本来面目就是空相,诸法的实相亦是空相,诸法未曾离开空相,故云是诸法空相……一切法的实相是空,是故一切法从本以来,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评析】元晓法师年少时来中国到处参学,一夜途中无旅馆,就睡在墓边,睡了一会后觉得口渴,就起身找水喝,在夜晚听到水声后就用钵去盛水,饮后觉得甘甜无比,等到第二天天亮,发现昨夜饮的泉水是墓里流出来的,不净观的心念一生就大吐一番,可是那里还有水可吐,消化了,从此他便觉悟“万法唯心”的道理。

8、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心经》

【注解】不对一法有所执着,心中一丝不挂。如此,便不会有得失的痛苦,对一切万有的真相了了分明,所有的事物都是不增不减的,所以不会产生恐怖。

【评析】宋代无门慧开禅师有一首诗:“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春花秋月本无情,夏风冬雪亦无义,倒是人心偏有意。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一切烦恼都不过是心的挂碍而已。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道家

1、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道德经》

【注解】最好的行善事像水那样,水润万物却从来不与万物相争。

【评析】中国有句老话说“吃亏是福”,小时候老想不明白,吃亏就是吃亏,吃亏怎么会是福呢?长大后终于觉悟过来,在一些小事上吃点小亏,不去计较,才能把精力放在真正的大事上,从而成就大的事业。所以,偶尔吃吃小亏,换来的是终生的大成就!就像大海一样,甘居万流之下,却终成其大!

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道德经》

【注解】合抱的粗木,是从细如针毫时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一筐土一筐土筑起来的;千里的行程,是一步又一步迈出来的。

【评析】万事积于忽微,量变引起质变!要成就大的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都做好就最不简单。

3、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道德经》

【注解】人说的话多,往往会使自己陷入困境。还不如保持虚静沉默,把话留在心里。

【评析】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病从口入,祸从口出,学会做人,从好好说话做起。

4、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道德经》

【注解】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声使人听觉失灵;浓厚的杂味使人味觉受伤;纵情猎掠使人心思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于不轨。因此,圣人致力于基本的维生事务,不耽乐于感官的享乐。所以要有所取舍。

【评析】这句话对于身处信息时代的我们特别有借鉴意义,如今是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微信、微博、知乎……大量的信息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沉迷在这些信息之中,久而久之,我们就会丧失深度思考的能力,变得肤浅而又浮躁。所以,对于容易过度的事物,我们一定要学会做减法。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5、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道德经》

【注解】从事进修学问的人学识一天比一天长进,从事修养道德的人欲望一天比一天减退。欲望不断地减退,才会达到真正不想有所施为的地步。只有真正放弃所有主观的意愿,而完全因循自然的行动,才能达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做任何事都能成功的地步。

【评析】形象一些,就好像一棵树,为学者在往上看:满满的树冠,一个树枝分出数个枝杈,一个枝杈又长出N片树叶,越往上爬,抓到的东西就越多。然而为道者呢,他在往下看:数个枝杈归根到一根树枝,N根树枝归根到一个主干,主干再往下,就是根了。

6、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道德经》

【注解】“反”即是变化,“反”即是改变或打破原来状态。道,往往就衍生于这种思想的变化之中。柔弱乃安身之本,刚强是惹祸之胎。人变老时,牙齿没了,舌头还在,就是因为舌头柔软,而牙齿坚硬。

【评析】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能在某一个方向过于执着,偶尔反过来想一想,或许就能悟出新的道理。

7、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

【注解】水源干枯了,鱼儿一起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呼吸,用口沫互相沾湿。然而,它们这样,还不如重新回到江海湖泊中,互相忘掉对方呢。

【评析】两个人与其痛苦地相爱,还不如痛痛快快地分开。

8、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庄子》

【注解】全社会的人都称赞他,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奋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

【评析】外界对自己的评判总是变动不居的。一个内心强大的人,能时时保留着自己的独特想法,不为外界干扰,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实现自我。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儒家

1、子在川上日:“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注解】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流水一样流去, 日夜不停。”

【评析】时光如流水,在我们身边静静地淌过,我们一不留神便失去了最美好的时光。所谓青春易逝、韶华难在正是这样的道理。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尤其要珍视时光,爱惜时间。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注解】自己不想要的,就别推给别人。

【评析】所谓的“同情共理”之心,其实很简单,只要做到自己不想要的也别推给别人就可以了。

3、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论语·季氏》

【注解】天生就懂得的人最聪明,通过学习而懂得的人次一等,遇到困难才去学习的人又次一等。遇到困难还不学习,那就是下等的愚民了。

【评析】然而,在《论语·述而》篇里,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可见,孔子把自己也归入到了第二个等级中了。所以,天才毕竟只是少数,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不断学习,才是正道。

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论语·子路》

【注解】做事不要图快,不要只见眼前小利。如果只图快,结果反而到达不到目的;只图小利,就办不成大事。

【评析】天色渐晚,一个卖橘子的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走到前面的一座城。他问路人,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城门。路人回答说:“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如果你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没有领会路人的话,开始快速赶路,却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来捡拾满地的橘子,最终没能在关城门前到达。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贩一心只想着赶路与到达,没有平和的心态,以至于最终自乱阵脚,打翻了货物。

5、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论语·为政》

【注解】重用正直的人,置于不正直的人之上。就能够影响社会风气,使不正直的人走正路。

【评析】主要的矛盾解决了,次要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管理或执政的智慧其实很简单,只需把贤明的人选拔出来,放在庸才之上。那么,企业或国家自然就能慢慢地走上正道。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6、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孟子》

【注解】所以上天将要降落重大责任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道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颠倒错乱,总不如意,通过那些来使他的内心警觉,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不具备的才能。

【评析】人前显贵,人后受罪。想要成就大事,必先吃得大苦。所以的享乐都是有“代价”的;所有的煎熬,都是有“补偿”的。

7、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孟子》

【注解】反省自己觉得理亏,那么即使对普通百姓,我难道就不害怕吗?反省自己觉得理直,纵然面对千万人,我也勇往直前。

【评析】圣人判断一件事该做不该做,其最终的准则是:自己的内心深处是否觉得理亏。如果这件事情并不会让自己感到理亏,那么,即使外界存在着再大的阻挠,也只是形同虚设。

佛、儒、道24大人生智慧,细读会影响人的一生

8、行有不得,反求诸己!——《孟子》

【注解】事情做不成功,遇到了挫折和困难,或者人际关系处得不好,就要自我反省,一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评析】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时,我们应该好好想想,这其中有哪些问题是自己造成的,自己应该负哪些责任。发现自身的问题与弱点,再尽最大努力去改变它,那么,自己就能越变越好,越变越强!一切麻烦从自己的身上找原因,才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