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25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導言:嵊州地處浙江東部,北靠杭州,東鄰寧波,西接金華,南臨溫臺,位居長江三角洲經濟圈核心地帶。嵊州以百年越劇誕生地、千年剡溪唐詩路、萬年文化小黃山、中華書聖歸隱地聞名於世:詩畫山水,不出城郭而獲山水之怡,身居鬧市而有林泉之致。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剡溪母親河畔 追尋兩聖路上的人文足跡

東晉時期有兩聖生活隱居在嵊州,書聖王羲之,雕聖戴逵,王羲之知道的人很多,戴逵較低調,沒有驚人的作品留世,知道最多的是王羲之兒孑王孑猷雪夜訪戴的故事,戴逵擅琴擅畫擅雕,常為寺院畫塑佛像,常常造好像後躲在帷帳後聽參觀者的評論,然加以研究,積思廣議,創造了中國式佛像造型模式,二聖文化也是後來唐宋大批詩人造訪到剡溪朝聖的重要原因,留下了許多詩詞感想至今。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書法朝聖節會 助推全域旅遊發展

“書聖文化,既是嵊州的文化,更是整個中國、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嵊州作為書聖歸隱地,將書聖文化保護和傳承好,這既是一種使命,更是一種榮耀。”一直以來,嵊州都堅定不移地推進書聖文化的保護和傳承,不僅在“人、財、物”等要素上給予了充分保障,更結合現代旅遊發展趨勢不斷加大開發,進一步豐富嵊州文化旅遊內涵。     

嵊州悠悠文脈,王羲之晚年隱居於金庭,山水詩鼻祖謝靈運封籍始寧墅,李白留下“此行不為鱸魚膾,自愛名山入剡中”的美句,杜甫發出“剡溪蘊秀異,欲罷不能忘”的讚歎…… 400多位唐代詩人遊歷剡溪,開創“唐詩之路”,植下了悠悠文脈。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剡溪唐詩路 越劇發源地 嵊州長袖起舞

剡溪,是嵊州的“母親河”,也是“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紹興第一大河”曹娥江的上游段。嵊州,作為“浙東唐詩之路”的重要節點,素以山清水秀、鍾靈毓秀刻於歷史畫卷之中。

“唐詩之路”的定義是: 第一,指從錢塘江開始沿浙東運河經紹興、上虞和浙東運河中段的曹娥溯古代的剡溪(今曹娥江及其上游新昌江)經嵊州、新昌、天台、臨海、椒江以及餘姚、寧波、東達東海舟山和從新昌沿剡溪經奉化溪口至寧波的具體的一條道路,這是表層含義。 第二,就像我們平常說的“文藝路線”、“思想路線”那樣意義上的抽象之“路”,這是深層含義。 “文藝路線”、“思想路線”的“路”,與“唐詩之路”的“路”,都屬“思路”範疇,不同的是:前者是靠邏輯思維,後者是靠形象思維。詩人憑藉浙東山態水容和豐富多彩的文化底蘊的感性素材,通過想象、聯想和幻想,結合自己熾熱的感情,進行概括和集中而噴發為詩的思維過程,這個過程,就是思路。這是“唐詩之旅”、“唐詩文化”不能替代的。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唐詩之路”申遺: 唐詩之路從1990年提出到現在20多年了,唐詩之路不僅充滿詩,還有更多的文化底蘊,嵊州也因此吸引過很多的文人墨客駐足此地:

中國山水詩人的聚集地

唐詩中的謝靈運故居在嶀浦。張籍的《送越客》中,有“……春雲剡溪口……謝家曾住處”的詩句,這裡說得很明白,始寧墅在剡溪口。白居易的《泛春池》中有這樣一句:白蘋湘渚曲,綠筱剡溪口。“綠筱”便是始寧墅,這在其另一首《過始寧墅》中“白雲抱幽石,綠筱媚清蓮”便可以看出白居易以綠筱代替始寧墅,以此可推斷始寧墅就在剡溪口。而剡溪口就是今天的嶀浦,在南朝陳顧野王的《輿地志》講得很明白:自上虞七十里至溪口,從溪口溯上數十里……以至剡也。曹娥江自上虞縣至剡溪口七十里,標距非常準確。唐朝茶聖陸羽對此也有提及,他的《赴剡溪暮發曹江》一詩中,點出了同一條河流兩個不同的名稱,在上虞境內叫曹娥江,其上游在剡縣(今嵊州市和新昌縣),則稱剡溪。另一位大詩人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眾所皆知,也是留下的眾多剡溪詩中最具代表性的,詩中提到謝靈運故居的便是“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謝公宿處今尚在,淥水盪漾清猿啼”這幾句,“至剡溪”就是到謝靈運的始寧墅。

謝靈運在上虞、嵊州,在新昌留有不少詩篇,《石室山》便是代表作之一,“清旦索幽異,放舟越坰郊。莓莓蘭渚急,藐藐苔嶺高。石室冠林陬,飛泉發山椒……”謝靈運作為山水詩的鼻祖,這是一致公認的。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中國書法藝術的聖地

東晉永和十一年,王羲之慕金庭山水之勝,隱居於此,以文會友,安享恬淡。他曾嘆曰:“我卒當以樂死!”。在一千多年後的今天,以王羲之為代表的書法藝術具有國際意義,來自全國各地的書法朝聖者,共同在位於嵊州金庭鎮的王羲之故居,撫今追昔,交流創作,書法朝聖。

王羲之故居系列建築有金庭觀、書聖殿、右軍祠、雪溪書院、潺湲閣,這裡還有書聖墓、書法園林、書畫長廊、放鶴亭等。一年一度的書法朝聖節,使景區處處洋溢著濃濃的詩情和墨香。相鄰的華堂古村,是王羲之後裔聚居地。王氏宗祠高高飛翹的屋簷和鏤空的雕花,以及屋頂兩端的烏龍甩尾,向人昭示著王氏家族的氣派。悠長的弄堂,串聯起一個又一個古老的臺門,蘊含著明清時的安逸和雅緻。

唐詩之路是陳年老酒,越陳越香,文化底蘊,為申報世界遺產打下了基礎。

結束語:今年,嵊州市取了一個讓人心嚮往之的浪漫之名——“詩畫剡溪”。剡溪的秀美面貌,這一條千年剡溪真正蔓生詩情畫意的誘人美景,成為了“浙東唐詩之路”上的一條重要旅遊景觀帶。“路漫漫其修遠兮”, 為打造“實力嵊州、品質嵊州、魅力嵊州”,嵊州市發出了“永不言敗、永不放棄、勇往直前”的創衛宣言,已經成功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目前正在創建國家文明城市征程中。

“此行不為鱸魚鱠,自愛名山入剡中”,願在嵊州,能像先賢一樣閒適的生活。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打造中國唐詩風情體驗旅遊線

1月25日,在省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上,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指出,省委副書記、省長袁家軍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積極打造浙東唐詩之路”。浙東唐詩之路是蘊含歷史文化價值,具備世界文化遺產特徵的區域文化路線,一條充滿詩情畫意的山水走廊。嵊州是“浙東唐詩之路”上的重要節點城市,加強“浙東唐詩之路”研究、保護和利用,對弘揚剡溪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推進旅遊產業,融入“一帶一路”國家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東南山水越為最,越地風光剡領先”。剡中(今嵊州市、新昌縣)溪水佳麗,名山懷抱。早在晉唐間就成為名流高士隱居遨遊的好去處,謝靈運寄情山水,當年即有“暝投剡中宿,明登天姥岑”之吟。唐代的浙東,經濟與文化十分繁榮,旅遊資源異常豐富。“落日花邊剡溪水,晴煙竹裡會稽峰。”剡中山水名重海內,“浙東唐詩之路”,指的是古代剡中一條唐代詩人往來比較頻繁,對唐詩發展有著重大影響的古代旅遊風景線。自紹興古鏡湖、浙東運河、曹娥江至剡溪,再溯源至石樑而登天台山,這是晉唐以來文人墨客暢遊的一條古道。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一、“唐詩之路”是嵊州發展文化旅遊的寶貴資源

《世說新語》中說剡中山水是“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蘢其上,若雲興霞蔚”。浙東會稽、天台、四明三大名山在此盤結,其間清流環繞,奔騰有聲,匯聚為剡溪,兩岸風光如畫。古人暢遊以水路為主,水盡則登山而歌,而剡溪乃登天台山必經之路。 據統計,在全唐詩收入的2200餘位詩人中,有400多位詩人遊覽過這條風景線,他們中多數是唐代詩壇的傑出人物。如《唐才子傳》收才子278人,到這裡就有173人,佔其總數的62%。其中,有稱一絕的鄭虔、王維、喻鳧等,而李嶠、沈佺期、宋之問、元稹、溫庭筠、李紳、李德裕、羅鄴、羅隱、羅虯、包融、皎然、靈澈、陸羽、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方幹、孫逖、顏真卿、杜牧、賀知章、張若虛、朗士元、錢起等人,按名望、成就被稱為“蘇李”、“沈宋”、“溫李”、“元白”、“三俊”、“三絕”、“三羅”、“三包”、 “四傑” 、“四友” 、“四名士”、“芳林十哲”,反映了他們有極高的知名度。中國詩歌史上的“雙子星座”大詩人李白、杜甫也都到過剡中,曾乘舟溯剡溪而上,飽覽了“山色四時碧,溪光十里清”的美景。

江山何處不風流,緣何李白、杜甫和唐代詩人們鍾情於剡中山水呢?

一是這裡有著深厚的文化積澱和獨特的名勝佳景。遠在史前和遠古時期,這裡有著可以與中原相媲美的文化淵源。傳說中,舜耕於此,天降嘉穀,有舜井、舜皇山;禹治水至此,留下禹溪、了溪、禹餘糧;又曾經是自強不息的越國疆域;秦始皇東巡會稽,挖剡坑以洩王氣,建縣稱剡;漢初謀士張良神遊於此,有亞父石跡。及至西晉晉室南遷建康(南京),北方世家豪族和手工技匠勞動者,大量奔至會稽、剡中地區定居繁衍,也把科技文明植入越州,使之成了東晉南北朝經濟中心之一,為文化發展提供了條件,正如舊史中所稱:“今之會稽,昔之關中”。丞相謝安及王羲之、孫綽、支遁、戴逵、許玄度等當時著名王、謝、許、戴諸大族中人士及宗教界名流,會聚於剡溪之畔,鍾情於這裡的山水自然之美。白居易《沃洲山禪院記》稱道:“夫有非常之境,然後有非常之人居焉。”剡中有史可稽的就有阮裕故居、戴安道宅、王羲之書樓墨池、謝玄坐石、葛玄釣臺、白道猷滌巾澗、趙廣信丹井、嶀山“羲之坪”、謝靈運始寧別墅和釣臺等飽含歷史文化意蘊的遺址,召喚著唐人對其頂禮膜拜。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二是這裡有名聞天下的剡紙,且茶葉、絲綢生產興盛,又有製造兵器的冶煉所。剡溪沿岸盛產一種製紙原料——剡藤。唐代舒元輿《吊剡溪古藤文》雲:“剡溪上綿四五百里,多古藤,株櫱逼土。泊東雒(洛陽)西雍(長安),見書文者,皆以剡紙相誇。”足見剡紙馳名京城上層社會。剡紙記載最早見於晉代張華《博物志》,唐李肇《國史補》曰:“紙之妙者,越之剡藤。”故三國至唐宋間,剡紙曾風行天下。唐代詩人皮日休《二遊詩》:“宣毫利若風,剡紙光於月。”剡溪之成名,還因有剡茶。唐時剡縣製茶技術已很發達,剡溪茗久負盛名,成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珍貴禮品。詩僧皎然詠詩讚道:“越人遺我剡溪茗,採得金芽爨金鼎。素瓷雪花漂沫香,何以諸仙瓊蕊漿!”宋《剡錄》亦載:“會稽山茶,以日鑄名天下。然則世之烹日鑄者,多剡茶也。”古時有瀑布山茶、五龍茶、真如茶等十多種,故唐代茶聖陸羽寫《茶經》一書,曾數次南下入剡作實地考察,將所得充實在著作內。此外,漢時開始,剡溪盛產絲綢,歷代常作貢品送京都宮廷。東晉南朝在礦冶技術上,水排鼓風已普遍使用,剡縣西白山是南朝著名製造兵器的冶煉場所。

三是這裡眾多的神話傳說和文人軼事成為強有力的磁場,吸引著唐代文人翹首前往和體察追懷。東晉時期,由於國土大片淪喪,上層統治集團偏安江左,無力北伐收復失土,於是,文人士子盛行清談,玄思妙想,追求迴歸自然,人性解放,行為放任不羈,以徜徉山水為自託,成為一時之風尚。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每多這方面的記載,其中不少被記載的士人涉及剡中,名聲遠播影響最深遠者當推東晉名士王子猷“雪夜訪戴”一事,《晉書》及《世說新語》對此均有記述,是成語“乘興而來”的出典,它同王羲之“蘭亭修禊”作《蘭亭集序》,在古代文化史上形成王氏父子兩大奇舉,對後世影響深遠。此外,南朝《幽明錄》所載東漢剡縣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遇仙女的美麗傳說,給剡中塗抹上了一層美麗神奇而朦朧的色彩。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二、“唐詩之路”對發展嵊州文化旅遊的作用意義

唐詩是中國文學史上的一個高峰,“唐詩之路”則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浙東,至今仍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專家認為“唐詩之路”是一隻文化價值很大的“潛力股”,是一條世界上絕無僅有的文化旅遊線路,可以與現有世界文化遺產中日本、法國兩條文化旅遊線路媲美,具有儒釋道等多重文史價值的文化品牌,完全有條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唐詩之路”的發現,不但拓展了唐代文學研究的領域,也對當代文化旅遊的深層開發提供了豐富的歷史依據。

第一,它有很好的文化繼承性。謝靈運的山水詩和寫在“唐詩之路”上的唐詩,不僅是古代詩人騷客的詠吟之詞,從某種意義上看,恰恰是深刻地反映了浙東山水、風土人情、儒釋道三教、六朝遺風的史詩,因此,對浙東各個有文化底蘊構成的旅遊項目,我們找到了一根可以串聯起來的紅線——“唐詩之路”。文化底蘊非常豐富的人文資源項目總能找到與“唐詩之路”的某種淵源關係。

第二,它為文化旅遊的發展提供了永久性的研究課題和永久性的利用價值。

從中國詩歌史來看,在江南兩個高潮,一個是在六朝,一個是在唐代,唐詩是中國詩歌史的頂峰。歷史上浙東六朝和唐代的兩次旅遊高潮,正好與詩史上的兩次高潮相吻合。隨著社會的發展,“唐詩之路”必將引起人們對它越來越深入的研究和開發利用,其意義十分深遠。

第三,對旅遊者來說,乘興而來、滿意而歸,是其永遠的追求。“唐詩之路”文化旅遊可以促進普通觀光型旅遊向高層次、更富吸引力的文化需求型旅遊發展,使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從深層次去觀賞吸引物的內在美,領略嵊州悠久燦爛歷史的同時,品味其蘊藏的豐富文化內涵。

三、“唐詩之路”發展嵊州文化旅遊的項目構想

嵊州地處“唐詩之路”黃金地段的,可以剡溪尋幽,唐詩追古為主題,構建“唐詩之路”“一線(剡溪影月)三區(六朝溯源、盛唐大觀、麗湖仙蹤)十八景(謝公宿處、畫圖山水、雪夜訪戴、星峰遠眺等)”,打造中國唐詩風情體驗旅遊線和“剡溪詩城”品牌,重現“唐詩之路”昔日的輝煌。

一是剡溪影月景觀線,恢復詩畫剡溪。以唐代大詩人李白“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詩句為主線,開發三界至仙岩的剡溪綠道和水上游線,天竺淨寺禮佛禪修園和嶀山森林公園,沿河景觀進行恢復。曲徑通幽的人工綠道環繞於剡溪兩岸,可觀賞始寧古街、桐亭樓、嶀浦廟及釣潭、赤壁、畫圖山、清風廟和嶀山森林公園,再現唐詩之路精華段的山水。同時設置遊船碼頭,登岸可沿強口村遊至謝巖村(謝靈運南居文化休憩點),並登山來到天竺淨寺禮佛禪修園,在遊賞千年古剎的同時,還能在田間品茗禪修,並可步行下山至紹興溫泉城,接受身心的洗滌。

二是六朝溯源區塊,重現始寧別墅。通過對始寧墅地理位置的實地考察,始寧墅在今嵊州市三界鎮和仙岩鎮的範圍內。此地古稱剡溪口,故唐張籍詩云:“春雲剡溪口”,“謝家曾住處”。李白詩云:“謝公宿處今尚在。”皎然則稱為“嵊頂謝公山”。謝公山即今車騎山。以歷史記載的謝靈運始寧墅、太康湖、桐亭樓等為依據,打造以田園度假休憩、山水詩文化體驗、垂釣漁樂為核心的遊憩度假區,主要設置太康湖度假村、田園採摘體驗、車騎山登山、南山精舍謝靈運水山文化體驗、臨江樓漁樂園等旅遊項目。

三是盛唐大觀區塊,建設艇湖公園。艇湖作為剡溪入市區的風水口,緊鄰艇湖塔,又是歷史上“雪夜訪戴”的所在地,重點打造具有唐詩文化特色、四季美景,充滿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溼地公共活動空間。融合自然、傳承人文,打造深厚文化底蘊,自然景色優美的旅遊景區,發揚剡溪山水文化和地方文化,體現“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實現浙東山水畫卷的經典再現,剡溪盛唐詩篇的華麗神遊,現代水利工程的生態建設。提煉剡溪“低山、靜水”的山水格局的精髓,融合歷代文人墨客的詩篇典故,將一方行洪滯洪的水利之域打造成風景秀麗、民樂安康、文化璀璨、百花齊放、生態優良的城市溼地公園和文化旅遊勝地,重現“唐詩之路”昔日的輝煌。

四是麗湖仙蹤區塊,建設剡溪濱江公園。剡溪發源於天台華頂山,素有“溪連嵊水興何盡,路轉

仙源人自迷”之說,城南是剡溪干支流三江交匯之地。城南阮廟村有阮仙翁廟(即阮肇故宅),傳有東漢“剡縣劉晨阮肇天台山遇仙”的故

事,唐詩中多有吟誦,可以此為背景開發仙源文化。“美妙三公里”起點嵊州大橋,終點城南大橋,在澄潭江右堤堤身及堤壩預留地範圍內建設濱水綠地公園,用地面積約17.3萬平方米。主要是通過建設,形成“一堤兩面,三區十景”的景觀結構,即剡溪防洪堤,防洪堤迎水面和背水面,娛樂展示區、康體遊憩區、生態體驗區,演藝廣場、親水棧道、唐詩之路書法景牆、多功能大草坪、剡溪廣場、運動天地、濱江挑臺、濱江綠道、綠匯廣場、夢想廣場。“樂活三公里”北起城南大橋,南至南田大橋,全長1546米,使用面積達10.4萬平方米的濱江公園,集騎行、步道、休閒於一體的慢生活長廊,打造舒適自在的棲居氛圍。五是剡溪十八勝景,構築詩路景觀鏈。剡溪沿線可規劃景點:吉樣淨寺、始寧古城、太康精舍、嵊亭望剡、龍宮寶剎、詩詞碑林、謝公宿處、康樂釣臺、車騎坐石、清風烈女、舜皇山莊、畫圖山水、仙岩蘊秀、天竺梵音、功畢了溪、雪夜訪戴、星峰遠眺、麗湖碧波。 (文 童劍超)

《走遍中國》封面故事——嵊州:兩聖一路,戲行天下

【圖文版權】:圖文版權及解釋權歸屬《走遍中國》雜誌,首發“走遍中國雜誌”頭條號

【網絡運營】:何金德導演工作室、大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