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G7峰會衝突激烈,特朗普提前離場說明了什麼?


有錢人就是任性,特朗普就是那個有錢人。提前離場,倒是也符合他的一慣做派: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G7峰會衝突激烈,已在各國預料之中,特朗普更是早有準備。在6月7日,白宮發言人桑德斯就已經透露出了消息:特朗普將在6月9日上午10點半離開(G7峰會)會場,然後前往新加坡。國會山網站的報道稱:他(特朗普)可能不會參加峰會結束後召開的記者會。

6月9日,英國路透社的報道證實了之前的消息,並稱:G7峰會很可能不會發布聯合公報,改以會談紀要取代。


特朗普提前離場,能夠說明什麼問題?這裡簡單說說。

第一,特朗普在向G7其它成員國施壓。此次峰會,特朗普雖然遭到了盟友的圍攻,但是並不能改變特朗普的一意孤行。提前離場就是在告訴其它六國,美國並不在乎G7峰會。施壓的意圖很明顯,美國霸權表現的是淋漓盡致。特朗普最終的目的只有一個:迫其盟友簽訂利於美國的貿易規則,讓美國的利益能夠最大化。


第二,表示特朗普的決心與態度——拒絕妥協。G7峰會是為了解決貿易爭端等問題,現在特朗普在經貿方面沒能與其它各國達成一致,對後面的氣候變化等議題更不會感興趣。提前離場就是在表達自己的不滿,展示自己絕不妥協的態度。向歐盟等徵收特別關稅是為了美國的利益,又怎麼會為了幾句話而輕易改變?美國優先的政策之下,不會考慮盟友的損失,這就是特朗普態度。想要特朗普做出改變,就必須讓他嚐到這麼做的苦果。

第三,特朗普在美國優先的路上越走越遠。美國優先,是特朗普推出的政策,“讓美國再次偉大”,是他競選的口號,也是他的目標。美國優先,實際上就是美國霸權的另一種說法,馬克龍稱為“孤立主義”、“單邊霸權主義”。特朗普在這條路上無疑是越走越遠,原因就是:自宣佈向各國徵收特別關稅後,特朗普在國內的支持率還在繼續升高。

第四,對於特朗普來說,新加坡的會晤遠比G7峰會重要。G7的國際地位在降低、作用越來越小,原因就在於亞洲經濟在世界總經濟的佔比越來越高。換句話說就是,以前G7能夠主導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現在只能說是還能從側面來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這對於特朗普來說就成為了雞肋,加之G7中的日本、加拿大、意大利對美國的依賴性太大,為了國家安全考慮,最後恐怕也得屈服。剩下的三個國家還能翻起多大的浪?

新加坡的會晤關係著特朗普的政治成就,他當然重視:諾貝爾和平獎還指望著這個呢。況且特朗普還在尋求連任,總得為自己弄點政治遺產吧?這也是他急著去新加坡的原因之一。

第五,特朗普的經濟重心由歐洲開始向亞洲等新興市場轉移。這是世界經濟格局變化帶來的必然結果,隨著新興市場的不斷壯大,各國都把目光轉向了這裡。俄羅斯總統普京拒絕重回G7的說辭“俄羅斯有更好的合作模式”,也從側面說明了亞洲等新興市場正在逐漸取代G7的地位、作用,比如說G20等。



儒道之主


特朗普老傢伙提前離場,好像又要退群,超級富豪要獨樂樂。


G7這個富豪具樂部,以往首腦們聚在一起,除商討一些國際公共治理議題之外,主要是這些列強們要密謀怎樣共同對付其它經濟體,集體取利全世界,合作維護G7利益。但今天時移勢易,物是人非,特朗普總統對這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沒興趣,他更在意的是在座的你們這些傢伙昔日都佔了美國不少便宜,欠債還錢,我是來象你們討債的,沒功夫跟你們扯那些沒用的。

本來川普在此前的一段時間以來,就與另六位中的四位都有過熱烈的切磋。首先他就讓安倍首相在世界聚光燈前多次出糗;接著就是拒絕與默克爾總理握手,讓廣愛尊敬的默克爾尷尬羞辱難當;峰會前夕先與血盟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激情互懟;後跟法國總統馬克龍推特互撕。



現在事不順,人不順,以老川普的個性,衝突激烈才是正常,如果要是推杯換盞,把酒言歡卻出來鬼了。除非那六家一排屈膝跪在他腳下願歸降納供!然而事實都偏偏相反,明明美國優先的特朗普想要逐個單摳,可那六個不解人意的憨貨盡是群毆,所以老傢伙提前開溜也是意料中事。他要找小金去研究咋安排核辦蛋蛋了,那是特朗普的主要政績!


由此,筆者個人判斷老川普又要退群了,G7裡邊沒有美國優先的利益!


鐵嶺鋒


說明特朗普有“王霸”之氣,他根本就看不起G7中的其他成員,美國在他眼裡提高“天朝上國”,這些國家不配和他平起平坐。

特朗普提前退場、不合影留念、不發表聯合公告這三個行為已經表現出了他對G6國家赤裸裸的鄙視。

特大爺是個有個性的人,也是個敢愛敢恨的漢子,把厭惡都寫在自己臉上,用實際行動表明自己的坦率,在政治界就是一朵奇葩,他的任性你們不懂。

其實從務實的角度來講,特朗普的這種行為是比較實在,反正又談不出什麼結果,幹嘛要浪費時間,還不如提前結束。明明沒達成什麼談判結果,發表什麼聯合公告,本來關係就不好何為強顏歡笑的假裝友好一起合影留個紀念。

其實G7也叫富國俱樂部,是為解決貨幣和經濟危機,協調經濟政策,重振西方經濟而成立的。看到他們成立的宗旨,你們就應該知道特朗普為什麼要提前退場了。

特朗普現在以美國優先,不管世界其他國家,只管美國,只要想美國經濟復甦,所以強硬的和全世界打貿易戰,尤其是和G7中其他六國開戰,都開戰了還有什麼好協商的。特朗普提前退場,是為了表明他在貿易立場上不會妥協,在關稅問題上沒有協商的餘地,不管你們願不願意都必須接受。

特朗普在前面已經開出了條件,他要的不是其他六國跟他討價還價,而是遵循他的意志。

所以有特朗普無視其他六國的感受,提前退場,“偉大”的特朗普先生要把這六國當狗一樣踩在腳底下。

沒辦法的,跟美國混就要有這種覺悟,美國在必要的時候,可沒有“盟友”這兩個字,只有“羔羊”這兩個字。


一號風手


不僅遲到,還要早退!無端製造“枝節話題”,有特朗普的G7簡直災難了!

該給的面子還是會給的,特朗普雖然姍姍來遲,主人可不敢怠慢。雖然在推特和電視上隔空交鋒,東道主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和夫人還是在酒店外草坪迎接特朗普。兩人又是握手,又是擁抱,禮節一點兒不少。

特朗普在G7領袖抵達後的合照裡,也是笑容燦爛,白齒盡露。

但他要提前離場,簡直把G7當成一個去新加坡的中轉站,走過場,點個卯。

目的:避免話不投機,提前走人。

白宮7號晚臨時宣佈,特朗普將於當地時間9號上午11:50分左右,離開加拿大,飛往新加坡出席另一場峰會,比早前安排提前兩個多小時。

峰會剩下的日程將由白宮國際經濟顧問艾森斯塔代勞。

當天上午的安排是氣候變化和環境討論會,這還真不是特朗普的菜。

這次峰會是上週美國對加拿大、墨西哥及歐盟課徵鋼、鋁稅後,G7其他國家領袖第一次有機會和特朗普當面討個說法。

東道主加拿大總理杜魯多、德國總理默克爾、法國總統馬克龍已經提前對美貿易政策協調立場。

默克爾承諾會在貿易與環境問題上挑戰特朗普,如果大家沒有讓步空間,那就會後的最終聲明也不要了。

其實,與會的歐洲領導人還將要求特朗普在恢復對伊朗實施經濟制裁時,不要殃及歐洲企業。

估計,這些領導人連跟特朗普討價還價的時間都沒有。

特朗普也知道有些問題雞同鴨講,完全話不投機。

過去40年來,七國峰會內部也曾有過分歧,但幾乎沒有這麼一致產生對美國的公憤。

看來,特朗普這個“世界公敵”是當定了。

一走了之,不費口舌,幕僚留下聽,有什麼問題回白宮說,回頭再發推特告訴全世界他的決定。

這就是特朗普。(完)


蔣曉峰Terry


說明特朗普領導的美國同G7其他成員國出現了矛盾。美國發動貿易戰的對象不僅是對手國家,連美國的親密夥伴歐美盟國也統統沒有放過。

在美國特朗普政府看來,美國國內傳統經濟部門的衰落也是因為G7等工業國家造成的。由於這些國家擁有不同於美國的人員或技術優勢,造成這些工業國產品也在美國境內出售,從而造成美國相關產業部門的衰落。特朗普就是代表這類部門的利益,從各個層面推翻既有的貿易安排,在美國優先的大旗下,鮮明地支持美國國內的產業部門。

這種政策必然會得到這些人的支持,但G7等工業國家必然強烈反對,因為美國對其增加的關稅,必然導致這些國家出口量的萎縮,進而導致這些國家經濟出現下行趨勢。

G7峰會出現的衝突激烈就是美國特朗普要推行只有利於自己的貿易安排,而其他國家反對這種安排。在一段時期內,這類事件將會成為國際政治中的常見現象。


琺大庶吉士


特朗普提前離場表明,G7不僅沒有讓所謂的西方國家更加團結,反而把這些國家之間的分歧赤裸裸地展現給全世界人民!

特朗普離場前的一些“無厘頭”表態讓盟友啼笑皆非

G7上的特朗普與馬克龍,感覺不如馬克龍訪美時那麼親密了


第一,特朗普不顧事實,竟然宣佈G7是一場成功的大會;

第二,他恭喜其他國家領導人成功地讓貿易協議對自己國家有利,但對美國很壞;

第三,他表示,“我們會看著大家,我們會保護自己,我們會做很多事情”,然而,特朗普沒有給出任何細節……

第四,他表示,一些人喜歡把俄羅斯重新拉回G7這個主意。實際上,“一些人”就是特朗普自己……

第五,他表示,“我們什麼也不願意支付,我們為什麼要支付”?哈哈,每次大家想吃霸王餐的時候,是不是也有同樣的心情?

這個清單還可以繼續寫下去,特朗普的不靠譜可能已經讓盟友足夠抓狂了。

特朗普提出最終將與各國取消貿易壁壘,但盟友並不買賬

關稅問題讓美國和盟友吵翻天。特朗普在G7第二天表示,希望最終能夠取消與其他國家經貿中的所有貿易關稅。不過,加拿大和歐洲對美國的態度在G7上並沒有好轉。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就表示,針對特朗普的關稅策略,加拿大將在7月1日採取報復性措施。而特朗普則加大對特魯多的諷刺,表示特魯多在說謊,美國也不會支持G7的聲明。

特朗普與特魯多在G7上的會談,特朗普在推特對特魯多滿肚子怨言


英國和歐盟也站在了加拿大一邊。英國首相特蕾莎·梅也在G7期間表示,歐盟同樣將對美國的關稅政策採取報復措施。看來,美國要陷入盟友的群毆中了!


波羅的海之月



在新興市場經濟國家崛起的背景下,G7的地位和作用已經到大大下降

西方七國集團成立於1975年,最初是由七國西方發達工業化國家(美國、日本、德國、英國、法國、意大利和加拿大)組成的一個“精英群”,是在佈雷頓森林體系解體後,西方發達國家為了構建新的國際經濟秩序的一種嘗試,最初就聚焦於經濟問題,後來才逐步將政治議題也納入到討論範圍中。但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加快,尤其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的崛起,七國集團發現離開了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無法解決全球性的經濟政治問題,在1999年開始被G20集團取代:即G7加上12個重要的市場經濟國家。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G20集團的作用比G7要重要的多,而在特朗普上臺後我行我素的“美國優先”背景下,G7更成為一個空談館,沒有什麼實質性的作用了。離開了美國,G7如果變成G6的話,那就更沒有什麼意義,正如德國媒體所說:剩下的六國中,英國忙於“脫歐”;德國總理默克爾似乎是過去時代的代表;馬克龍想成為自由世界的領導者,但沒有人願意被他領導;日本和加拿大猶豫不決;不知道意大利有什麼意圖。這次峰會就是G7地位下降的明顯標誌:特朗普提前離場,並且建議把俄羅斯請回來;而俄羅斯則表示:G8模式的現實意義正在下降,國際政治經濟形勢已發生變化,俄羅斯正積極參與類似G20這樣更重要的模式。


特朗普的提前離場反映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迴歸,和盟友利益衝突加劇

按照法新社的說法,西方六國已經和美國“決裂”了。在特朗普看來,我是美國選民選舉的總統,就是要為美國利益的最大化服務,美國優先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特朗普和其他美國總統不同的是,他不在掩飾自己的利益訴求,而是赤裸裸地要求利益交換,撕下了和盟友最後一絲溫情虛偽面紗,這點上倒挺真實。從利益交換的角度來看,6月12日的新加坡會晤比出席G7峰會這樣一個務虛的會議要重要的多,至少在新加坡他可以為中期選舉撈取政治和外交資本,不會受到喋喋不休的指責。你可以說他粗魯、不懂外交禮節,但他背後揮霍的是美國幾十年來積累下來的外交和政治資本。以特朗普的商人思維來看,貿易戰開打、伊朗核問題分歧擴大,現在正是和盟友討價還價的時候,不想一開始就讓步,除非盟國能夠拿出利益來進行交換,或者能夠打疼美國,讓他看到實實在在的利益損失,否則特朗普是不會讓步的。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他以此迎合了美國“孤立主義”思潮的迴歸,可以在短期內使美國經濟有看得見的收益,共和黨有看得見的選票,和盟友利益衝突又如何呢?



西方六國可能都沒有想到自己在特朗普政府心中的地位還不如一個亞洲國家,它們要麼抱團繼續對抗美國,要麼只有乖乖地和特朗普走,只是各懷鬼胎,想一起抗美也不那麼容易。


雲霄飛翼


特朗普在G7加拿大峰會提前離場的舉動,應驗了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的一句話:“西方秩序正走向崩潰,美國正逐步失去領導者地位。”儘管如此,被歐洲媒體戲謔為“新歐洲病夫”的歐洲主要大國無力抵抗特朗普 “更公平”的貿易戰,更是離不開美國,不可能跟美國決裂,最終向美國妥協將是無言的結局。

1、特朗普在G7加拿大峰會向6個主要西方盟友“亮劍”:美國不再給你們當提款機。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同時也是貿易逆差最大的國家,特朗普上臺後,始終認為在貿易上美國吃大虧了,並歸咎於前幾任美國總統的不作為。為此,他堅持要改變這種不合理的現狀,為改變貿易逆差而戰鬥,把美國搞成像德國那樣的高度貿易順差的國家,於是,我拿起大喇叭對著全球主要貿易伙伴國高聲吶喊:“美國要公平互惠的貿易,你們必須配合我達成這個目標。”

為了讓美國變成高度貿易順差國,特朗普於2018年3月發動了全球貿易戰,對主要貿易國發動無差別的攻擊。G7集團美國除外的西方盟友一直以為他們是美國的主要盟友,應該享有被美國豁免貿易戰的特權,然而只認利益,不講關係的特朗普絲毫不給面子,於6月1日開始對加拿大、歐盟、墨西哥、阿根廷等的鋼鐵與鋁分別徵收25%和10%的進口關稅。

特朗普的這個做法,徹底把加拿大總理特魯多、法國總統馬克龍、德國總理默克爾等人惹毛了,他們誓言團結起來,在G7魁北克峰會上對特朗普形成“六大門派圍攻光明頂”的局面,迫使特朗普向他們妥協,做出讓步。

雙拳勇敵四掌的特朗普面對這6個主要盟友的“圍攻”,不為所動,他在離開峰會前重申,美國在貿易上一直“被佔便宜”,過去的貿易協議不能繼續下去,必須要更公平的貿易!

參加了本次峰會的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博爾頓說得更直白,他在個人推特上稱,“美國再也不是其他國家的提款機”。

2、歐洲更需要美國,碎片化的歐盟無無力反抗特朗普的貿易戰,從被動應戰,到最後的妥協,不會有什麼懸念。在G7本次峰會上,法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意大利、英國的領導人跟特朗普吵得很兇,在很多議題上,特別是貿易方面,分歧巨大,被輿論形容為“非常6+1”。表面上看,特朗普被6個主要西方盟友“圍攻”,樣子挺狼狽的,搞得他沒心情參加閉幕會與拍攝峰會“全家福”,提前開溜,奔赴新加坡,實則是特朗普並沒有把這6個盟友太當回事,不想再跟他們玩了,留下自己的下屬跟他們周旋,自己去幹更大更重要的事情。

特朗普為什麼這麼自信滿滿?因為他跟他的幕僚團隊應該經過貿易戰的沙盤推演,這些盟友無論怎麼鬧,都不敢跟美國真正的徹底的決裂,最終會向美國服軟、妥協,給予美國“更公平”的貿易。為何?一個方面是美國是世界最大的市場,這些盟友更需要美國;另一方面,歐盟本質上是一個碎片化的組織,很難真正團結起來對抗特朗普的貿易戰,美國人很容易對他們各個擊破,同時,歐盟內還有不少更親美的國家,比如波蘭等等,他們可以配合美國,攪局、破壞歐盟對美國的貿易反擊,使其效果大打折扣。

路透社報道稱,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跟特朗普會晤後表示,有可能推動修補貿易問題帶來的裂痕。路透社認為,這標誌著在本次G7峰會上面臨痛苦分裂的美國盟友向前邁出了適度的一步。

英國首相特蕾莎的態度更值得玩味,她表示:“徵收關稅將破壞競爭,導致生產力下降,抑制創新刺激因素,最終令所有人致窮。歐盟將採取回應措施。同時,我們要避免以‘以牙還牙’的原則使矛盾持續升級,還要保持建設性對話。作為自由貿易的維護者,英國將繼續維持這些努力。”

而歐盟第一大經濟體德國對特朗普的貿易戰所有不滿,默克爾對特朗普一方面懇請特朗普高抬貴手,另一方面對他的批評比較剋制,並沒有馬克龍、特魯多那麼激烈,因為她不想、不敢過於得罪美國,德國人始終認為美國是德國最重要的夥伴,無論是貿易方面,還是安全領域,德國實際得到的利益最多。要是跟美國鬧翻,這些利益就全都泡湯,這是德國無法承受的災難性後果。


飛狼


“天要下雨孃要嫁人隨他去吧”。這很符合特朗普的性格,話不投機半句多事上見,管你什麼G7.G8愛咋滴咋滴吧。特朗普生氣了西方國家的鬥法其實在我們幾千年的歷史裡都能找到樣本,當年的六國抗秦和現在的G7的6+1略有相似,一家獨大六家抗美結果是大秦統一七國。特朗普現在依然感覺美國很吃虧,特朗普搶先興師問罪,對美國的損失向歐盟發出質問,他的推特說了看看“我們和歐盟的貿易逆差有1500億歐元,法國和加拿大徵收美國鉅額關稅,還建造非貨幣壁壘,很期待見到他們。看看這話,明顯找事去了,而且白宮已經提前透風特朗普將提前離場,跳過有關氣候變化及環境的會議,一名助手將會代替特朗普出席。



特朗普提前離場前往新加坡說明了以下幾點。

G7早已昨日黃花,沒有了當年的影響力,特朗普根本就不想參加。G7在世界上的作用已經越來越弱,內部矛盾和分歧都無法彌合還怎麼引領全球。美歐貿易分贓不均盟友互毆,中東政策分歧互相拆臺,就在開會之前歐盟裁定將於下月對谷歌涉嫌在安卓系統上濫用其主導地位判罰。罰款最高可達110億美元,小夥伴們還怎麼在一起愉快的G7。現階段的G7已名存實亡,處於癱瘓狀態內部利益無法統一,喪失了原有的協調統一的機制,喪失了引導世界作用。


歐美矛盾進一步激化,特朗普“美國優先”態度強勢沒有半分妥協的可能。特朗普態度強硬將盟友晾在一邊,就是表明態度要歐洲屈服於他的“美國優先”。特朗普現在依然感覺美國很吃虧,在他的認知里歐盟經濟,政治,國防安全什麼都靠美國,還蹭吃蹭喝佔美國便宜,搞得美國很多行業不景氣,美國是你們的衣食父母,美國是帶頭大哥美國優先是必須的,你們誰能把美國怎麼滴,現在我不想讓你們佔便宜了愛咋咋地。未來的歐美還將繼續發生劇烈碰撞,政治上、經濟上、軍事上都會有個較力過程。

特朗普已經給歐盟出了一道選擇題,伊核協議和貿易經濟你們選那個。美歐在貿易、中東、伊核、軍費等等問題上都有矛盾,而特朗普之前發推暗示歐洲,配合美國退出伊核協議鋼鐵等關稅可以談豁免,反之你懂的。歐美矛盾更多的是在政治上的矛盾,貿易摩擦只是美國的手段而已,如果歐盟在伊核問題上配合美國,美歐在貿易問題上美國就會有所讓步。特朗普已經明確暗示歐洲,貿易和伊核兩個問題美國必須優先一個,歐洲你自己選。

特朗普不是一般的重視“金特會”,不只關係到諾貝爾和平獎,“金特會”很有可能成為特朗普的最大政治遺產。特朗普提前一天就前往新加坡準備了,之前特朗普敲打韓國,“你們要擺正位置,知道誰才是主角”,最近的推特用詞可謂是委婉緩和了很多。特朗普知道當伊核美國選擇了強硬後,另一個核問題必須要有所緩和,美國無力應對亞洲兩頭的核危機。特朗普知道如果“金特會”取得超預期的成功和突破的話,這對於一個政治人物將是名流千史的偉績,也是全世界之福。


特朗普為了避免被圍攻,提前拍桌而去離開G7峰會,這真是讓歐洲有些尷尬了。G7老大提前甩手走人了,根本不給盟友擠兌的機會,這個會已沒啥意義了。這也充分的體現了特朗普的個性和對於談判的老道,天時地利人和不佔地利不佔人和我不談,不給你們圍攻我的機會我很忙,你們自己先玩。關注留言,查看更多!



特朗普在G7峰會上的提前離場,甚至在峰會期間的遲到情況,以及通過社交媒體曝光出來的在會議期間與其他領導人之間互動中的傲慢、頑固乃至不屑,至少說明了兩個現實,第一個是西方很分裂、美國很孤立,第二個是美國仍舊具有最大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關於第一個現實,即西方的分裂,應該說已經存在很長時間了,但顯然是因為特朗普政府上臺以來一系列單邊主義行動加劇了。從退出《巴黎氣候協定》到退出《伊核協議》再到對盟友進行所謂的232調查和追加相關鋼鋁關稅等,這些切實涉及到經濟利益、地區安全、全球治理乃至價值觀的重大議題上,歐洲都看到了一個毫無原則的說翻臉就翻臉的美國,這是讓歐洲乃至其他盟友的極其失望的。按照相關報道的說法,G7峰會在相對靠後的階段是重點討論氣候變化、能源政策與海洋等議題,這些顯然是特朗普並不感興趣的,所以在技術上或日程安排上特朗普也就選擇了提前離場。而在本次G7峰會上,盟友的確仍舊在努力說服特朗普,但其結果是毫無作用。甚至在特朗普離場之後還決定了不簽署所謂的聯合聲明。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分裂其實不僅僅是美國與其他西方世界的分裂,而且也是美國導致的其他西方國家之間的分裂,日本、意大利在很多議題上的態度顯然會與英法德存在差異,而歐洲國家與日本、或者與加拿大也會存在差異。

關於第二個現實,即美國仍舊具有最大話語權,應該說是事實,而且是特朗普的籌碼。這種絕對話語權,一方面源自其超過其他六國綜合的經濟總量與實力,一方面也是基於其向其他國家提供的安全防衛保障。而這些優勢其實是慣著特朗普、實質上強化了特朗普的“任性”空間,給了特朗普可以向盟友揮舞貿易保護大棒、與盟友爭利的籌碼。所以,這樣看來,法國財長還曾說過所謂的G6+1即西方六國共同抗衡美國的說法其實根本不存在,本次峰會的現實情況證明了其實只是G1+6,六國根本無法改變美國特朗普政府的立場,反而是美國仍舊具有足夠的力量來拖累其他六國。所以,特朗普可以說走就走,說退就退,而其他西方國家似乎沒有這樣的底氣,未來還得想辦法再找特朗普繼續談。

我承認,目前西方特別是美國與盟友國家之間的分裂,是因為特朗普政府政策的原因,如果未來美國政府改變立場的話,可能會緩和這種分裂。但不可否認的是,西方國家因為各自國內發展的困境而愈發以鄰為壑,採取過分自助或自利的對外政策,這才是西方世界如今內部分裂的關鍵所在。這個關鍵態勢並不是特朗普帶來的,反而是造成“特朗普”的原因之一。所以,應該說,西方世界的分裂是一個長期趨勢,這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而佔據主導地位的美國的變化是一個關鍵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