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1 茶知識|徽茶之祁門紅茶獨有的祁門香

  徽州位於安徽省最南端,東與浙江毗連,西與江西接壤。境內高山與低山蜿蜒起伏,大小河流網布。

  祁門境內有牯牛降自然保護區,最高海拔1728米

  “天下名山,必產靈草,江南地暖,故獨宜茶。”

  祁紅是祁門紅茶之簡稱,祁門縣為主要產區,毗鄰之石臺、東至、黟縣、貴池有少量生產。

  美國韋氏大辭典,“祁門紅茶”記錄著祁門紅茶的原產地——中國安徽省祁門縣。創始年:祁門產茶創制於光緒年(公元1875年),已有百餘年的生產歷史,可追溯到唐朝,茶聖陸羽在《茶經》中留下:“湖州上,常州次,歙州下” 的記載,當時的祁門就隸屬歙州。

茶知識|徽茶之祁門紅茶獨有的祁門香

  1875年前後,祁門人士胡元龍借鑑了外省的紅茶製法,在祁門加工出了紅茶,後由北平同盛祥茶莊引入北平,在市場獲得了成功。

  光緒元年(1875),胡元龍在培桂山房籌建日順茶廠,用自產茶葉,請寧州師傅舒基立按寧紅經驗試製紅茶。

  清朝光緒年間以前,祁門只產綠茶,不產紅茶。

茶知識|徽茶之祁門紅茶獨有的祁門香

  1875 年,安徽黟縣有個名叫餘干臣的人,在福建罷官回原籍經商,因見了紅茶暢銷多利,便在至德縣堯渡街設立紅茶莊,仿 " 閩紅茶 " 製法,開始試製紅茶。

  1876 年,餘氏又先後在祁門西路鎮、閃裡設紅茶分莊,擴大經營。由於祁門一帶自然條件優越,所制紅茶品質超群出眾,因此,產地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高,聲譽越來越高,在國際紅茶市場上引起了茶商的極大注意,日本人稱其為玫瑰 ,英國商人稱之 " 祁門 " 。

  光緒8年(1883),終於製成色、香、味、形俱佳的上等紅茶,胡云龍也因此成為祁紅創始人之一。

  餘干臣的弟子學徒有陳尚好等人。從1875年餘幹臣在歷口開辦茶莊,陳尚好自幼在茶莊學藝,多年以後學技精湛,回正衝村自辦茶號尚好坊。

  因其品質優異,很快飲譽世界,主銷英、荷、美、法等等20多個國家。因此,祁紅步入名茶家族與屯綠有相類的機遇。

  祁紅緊秀鳥潤,滋味醇厚回味雋久,湯色紅豔,葉底嫩軟紅亮,香氣濃郁高長似幽蘭,被國際茶界譽稱為“祁門香”。祁紅與印度大吉嶺紅茶、斯里蘭卡烏伐紅茶,並稱為世界三大高香紅茶。祁紅自民國四年獲得美國巴拿馬萬國商品博覽會一等金質獎後又多次獲得國內、國際大獎。

茶知識|徽茶之祁門紅茶獨有的祁門香

祁紅初制分菱凋、揉捻、發酵、乾燥等工序。

  萎凋:將鮮葉推於曬簟上,置陽光下蒸發水分,至葉片呈暗綠色,葉邊呈褐色,葉柄折之不斷為適度。1955年改為室內自然萎凋。1958年開始用萎凋機(槽)萎凋。

  揉捻:手揉,攏萎凋葉一大把在揉床上雙手用力搓揉或環轉翻揉。1952年開始使用手推木質揉捻機,而後逐步引進和仿製使用金屬電力揉捻機。大型(920型、900型)揉捻機每機裝葉140-160公斤,中型(650型-550型)每機裝葉55-60公斤和35-40公斤,小型(皖農64-1型,皖農45型)每機裝葉7.5-10公斤。大型機揉三次,每次30分鐘,解塊三次;中、小型揉兩次,每次分別為40-45分鐘和30-35分鐘,解塊兩次。

  發酵:又稱焐紅,將解塊後的揉捻葉裝入木桶或竹簍中,覆上溼布或棉絮置陽光下,至葉呈古銅色,茶香溢出為適度。1954年改為室內發酵。

  乾燥:舊時,茶農將發酵葉經日曬至約5-6成幹,出售給茶號,茶號再用烘籠烘至足幹。分毛火、足火兩個階段,毛火溫度90℃,先高後低,用手勤、輕翻烘,時間約1小時;足火溫度80℃,時間60一80分鐘。民國22年,祁門茶葉改良場首次引進烘乾機。1974年以後,社隊初制廠開始使用中小型電力烘乾機。

茶知識|徽茶之祁門紅茶獨有的祁門香

  祁紅精製分篩分、風選、揀剔、補火、勻堆等基本工序,1957年基本實現制機械化。精製採用單級付制,分路取料,生做熟取,多級回收,拼配勻堆的法。分本身、圓身、輕身、揀頭四路。

  按毛篩、抖篩、分篩、緊門、撩篩、軋切、風選揀別、補火、清風、拼和、裝箱流程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