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4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保存基本完好

今日整理家中所藏,有這麼一盒“胡開文老店”的老墨,是筆者外祖父留下的,筆者外祖父名諱姓陳,名德福,字學禮,在西琉璃廠“慶雲堂”學徒並做事。自從買了之後幾乎未有使用,保存完好。打開整理整理,不成想其中發現一份胡開文老店發佈的《聲明假冒》,雖然有所殘破,好在字跡保存完整,算是個小意外驚喜,應該是購買時,店家把這個“聲明”夾在盛墨的盒子之中,一直就沒拿出來過。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胡開文”(1742——1808)墨業創始人胡天柱,字柱臣,號在豐,清代四大徽墨賓之一,徽州績溪上莊村人。少年時去徽州休寧縣汪啟茂墨店當學徒,誠實勤勞,精於店務,深得老闆器重,被擢為推銷員。在跑碼頭、奔商埠中含辛茹苦,為創業積蓄資金,後娶汪啟茂之獨生女為妻。乾隆三十年(1765)承頂汪啟茂墨店,為創出高質量產品,挑選舊墨模中之精品,不惜巨資購買上等原料,聘良工刻模製墨。並取徽州府孔廟的"天開文苑"金匾中間兩字,冠以姓氏,打出"胡開文墨莊"店號,在墨家如林中競爭,獨佔鰲頭,獲得厚利。後來又在屯溪設立銷售分店,繼而開設茶號、棗莊,置田產成為鄉里鉅富。 天注賈而好儒,致富後,捐資得從九品,賜封奉直大夫。生8子,長子幼殤,三、六、七子為國學生。在鄉里多行善事,獨資修建上莊村觀瀾閣至楊林橋石板大路和竦嶺半嶺亭。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胡開文紀念館

聲明的意思也很簡單,就是有假冒“胡開文老店”的假墨出售,為了讓廣大客戶別上當,把真正的分店的地址所在城市廣而告之給大家。從其中提到“巴拿馬賽會及清季南洋勸業會均得有最優等獎章……”來看,因為“1910年胡開文墨獲南洋勸業會金牌獎章,一1915年所制之地球墨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展出並獲金質獎章。”,這盒墨是1915年之後所購買。從這個“聲明”大家也可以領略到民國時期的知識產權保護的方法,以及“胡開文老店”對自身權益的維護以及對自己產品品質的堅持。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百年前“胡開文老店”的一紙打假聲明

傳說第二代胡開文(即胡天柱次子胡餘德)曾造出一種墨,聲稱在水中浸泡多長時間也不溶化散色,因此慕名購此墨的人越來越多。一日,有位遊學的先生訪問休寧,購買一布袋這種墨。不巧,他過河時掉了一跤,連人帶墨都倒在河水裡。上岸後,黑墨水淋了他一背,打開袋子一看,原來袋子裡的墨經水浸泡,有的已溶化了。遊學先生揹著這袋墨找到了休寧胡開文,胡氏開始不信,遊學先生當場以盆盛水,將墨浸入其中,不久,便見墨裂色散。胡開文當下違聲道歉;以一袋“蒼佩室”墨賠還。此後,他便令所屬各店各坊,立即停製停售,並以高價買回這種墨。不久,將這種墨全部倒入休寧城外的一池塘中,這池塘也變成“墨池”了。如今,那“墨池”早巳被泥土淤塞,再也看不到當年的痕跡。但胡開文毀墨於一池的故事,卻還在徽州一帶流傳著。

雖然這一紙泛黃的“聲明假冒”不如那金不換的老墨值錢,但也相傳了百年,拿在手中,就好比百年前自己去那個老店親手接過這一盒墨的感覺一樣,心底裡有一種穿越的感覺,我想,這也是喜歡古玩、喜歡收藏的朋友們都似曾相識的感覺。

舊苑荒臺楊柳新,菱歌清唱不勝春。

只今惟有西江月,曾照吳王宮裡人。

唐,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