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人際關係發生衝突,如何處理?

紅頭鳥


喵女王觀點:看不到的東西決定看到的衝突,深挖雙方的期待和渴望。溝通當中既不委屈自己,也不委屈別人。

你在問題描述當中提到在工作場合,總有一些人做一些很過線的事情,不知道該怎麼處理。在職場當中這個現象應該是很常見,因為大家有不同的思維方式,不同的行事風格,很多時候人際關係表象的背後是很多很多不同的情感不同的,訴求不同的深層次的東西,那麼能看到的表象,其實是冰山之上的,可能不到百分之幾,冰山之下的是剛剛提到的那些,那兩個人在溝通和接觸當中,其實是兩座冰山不斷的彼此靠近,並且相互融化的過程。

但是如果不能夠明白,雙方冰山之下的東西那麼在接觸的過程當中,就必然會發生碰撞。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空間,和自己認為重要的事情,在你認為對方做到了過線的事情,你需要去表達你的感受和你想期待的東西,或者你告訴對方,對不起這件事情,我不能接受,或者讓我都感覺不太好,然後再說清楚,讓大家知道你的界限。

有一句話說別人怎樣對待你,都是你教的,從某種角度也表達了一個人清晰的亮明自己的底線的重要性,幹嘛和人交往並不能時時正視,嗯,以自我為中心,更多的時候要去。保有自己,也能以對方可以接受的方式去跟對方溝通。也就是說,保有自己,適應他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行事風格,有的人更注重感受,有的人更注重數據,有的注重人,有的人注重事。

所以回到你的問題來說就是你要講清楚自己的感受,找到雙方共同點,就是要解決的問題,然後找出雙方的渴望,尋求更優解。


職場喵女王


衝突是不可避免要發生的。

不管是多麼親密的關係,朝夕相處的好朋友,或者同床共眠的夫妻,當彼此的想法和需求不一致的時候,都有可能發生大大小小的衝突。大到要不要辭職或者到哪家公司上班,小到暑假該給孩子報哪一個興趣班。各自有各自的視角,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所以說人際關係之間的,衝突是不可避免,沒完沒了的。

衝突是可以有益處的。

既然衝突是無法避免的,那麼我們能夠做的就是在矛盾發生之後,想辦法加以妥善的處理。如果能掌握適當的建設性的處理方法,那麼衝突的解決過程能讓原來的良好關係得到維持甚至更加的健康。因為不經歷風雨,怎麼見彩虹;不經歷患難和困難,怎麼才能見到真情。

那麼,面對衝突我們該如何進行妥善處理呢?

首先,瞭解處理衝突的方式有哪些可選項。

人們處理衝突矛盾的方法大概可以分成五種:逃避、退讓、競爭、妥協、合作

逃避是指在人們故意採取忽視、拖延等方法,企圖避免矛盾的升級和爆發。也就是擱置問題。這樣的後果就可能是雙方都不滿意。

退讓是指當對方希望按照他們的意願行事時,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委曲求全,退讓自保。這樣的結果就是委屈了自己,成全了別人。

競爭是退讓的反面。就是以“你要聽我的”方式,企圖強迫對方退讓,來尋求衝突解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零和思維、叢林法則。競爭最糟糕的一面,就是常常會滋生攻擊行為,造成雙方關係不可挽回的惡化。結果可能是我贏你輸,搞不好就是兩敗俱傷。比如,特朗普在中國對美貿易上實施極限施壓的行為。

妥協就是雙方都各退讓一步,放棄自己一部分的要求,得到自己的部分訴求。妥協是某些衝突的最佳出路。雖然得到部分滿足比輸掉全部要好,但並不算是一種理想的方法。結果是雙方有得有失,不一定能達到雙方都滿意的狀態。它只是矛盾衝突的暫時緩和,有可能醞釀著下一步的矛盾衝突。

合作是指在衝突矛盾中尋找到雙贏的解決辦法。它不僅僅致力於解決怎麼切蛋糕,更致力於怎麼樣把這蛋糕做大,使得雙方獲得最大的利益。這是一種理想狀態的解決衝突之道。

其次,當面臨衝突矛盾時,我們應該根據哪些原則採取相應的處理方式。

我們講了處理衝突大約有五種方式。從表面上看,合作是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法。但有的時候我們未必能找到合作雙贏的途徑。在某些情況下,逃避、退讓、競爭和妥協的方法也有可取之處。

具體採取哪一種解決方式,要考慮以下四個因素。

第一個因素,你與對方的關係。比如,對方是你的老闆、領導,很顯然對方比你擁有更多的權力和資源。如果你不想丟掉工作,那麼,退讓和妥協應該是較好的方式,至少能夠保住你的部分利益。

第二個因素,情境。有一心理學派,特別強調情境對人的行為的決定性影響。也就是說,我們的行為不完全是由自己的意志和情緒決定的,有的時候是由情境來決定的。比如和同事之間平時有一些小摩擦小衝突,為了避免雙方關係繼續惡化,你採取逃避或者退讓方法,也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遇到原則性的問題,比如對方的要求違反公司的規章和國家的法律,這時候你必須要堅持自己的觀點。即使採取競爭的處理方式,也是迫不得已和必須的,才能讓對方知難而退。

第三個因素,對象。我們採取哪一種處理矛盾的方式,還要看對方是哪一種類型的人。如果對方是一個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的,你即使退讓妥協也是無濟於事的,對方反而會得寸進尺。還不如採取競爭的主動進攻的方式,然後再尋求妥協,才可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果遇上一個不願意合作的人,那麼你展現再多的誠意,希望通過合作獲得雙贏的幾率就很低了。

第四個因素,你的目標。當面對沖突矛盾時,你還要考慮你想達到什麼目標。如果你希望維繫與對方的關係,那麼適當的軟化你的立場,是相對較好的選擇。如果你認為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與對方決裂,那麼採取積極主動的進攻態勢是你的首選。

在不同的衝突矛盾中,你要綜合考慮以上的四個因素,全面評估之後來決定自己採取的處理方式。而且這四個因素在不同的矛盾衝突中,它們的權重是不同的。有時你要重點考慮自己的目標和利益,有時你卻要重點考慮維持和增進與對方的關係。

當然,在儘可能的情況下,我們希望採取合作共贏的方法,通過解決衝突來改善和增進彼此之間的關係。俗話說得好:“不打不相識”,“英雄惜英雄”。只要以誠心相交,採取恰當的處理技巧,你的對手也可能成為你的合作伙伴和知心朋友。


阿芃讀世界


雖然我們人類是以個體的形式存在於這個世界上,但是,我們會與周圍的人一起生活,一起奮鬥,一起經歷著人生的苦難,從這一方面來講,我們人類就不單單是個個體了,我們和周圍人之間的人關係千絲萬縷,人與人之間有相同但更多的也是顯著的差異。

那麼,我們該如何在與別人發生矛盾的時候做到完美的處理呢?這其中有什麼心理學方法嗎?

心理專家認為最行之有效的辦法也是發生衝突時第一要用的方法就是換位思考。當發生衝突時,一定不能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問題,這樣由於本就是觀念有衝突,再加上固執,就把矛盾進一步激化了。應該要換一個角度,可以想一想對方究竟是為了什麼和自己產生了矛盾,也許這樣一來,想清楚了癥結所在,矛盾自然迎刃而解了。

在心理學家看來,解決矛盾的最好辦法就是不製造矛盾。仔細一琢磨,這句話確實非常正確。在生活中,我們往往有足夠的能力與預判到矛盾將要產生,但是因為個別原因,我們似乎更是不自覺地將矛盾加劇。“很多人都夢想著改變別人,但實際上,改變自己要比改變其他一切東西要簡單得多”

當矛盾真的發生之後,我們一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就要立即承認,不要顧忌因為臉面的問題而“打臉充胖子”。要不然,自己的下場一定很慘。

《趙小明心理團隊 》與《心夥伴》被頭條網評為2017年度最火的心理類專欄。

趙小明丨央視財經頻道特約心理專家


心理奶爸


人際之間發生衝突,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我們總是在衝突之中,表達自己真實的情感、觀念和需求。有衝突,意味著這些元素在人際之中的碰撞,也意味著關係的親密。你可以試想一下,兩個相互恭維的人,他們的關係親近,還是兩個因為觀念不同爭吵的兩個人親近呢?所以從某種角度來看,衝突甚至是一件好事兒。衝突在關係層面是在表達:我們可以自由的表達自己,可以深度的碰撞,哪怕我們之間因此爭吵了,甚至會傷害了對方,我們的關係依然可以承受住這種衝擊,因為我們深深相信,我們不會因為衝突就離開彼此。

於是你會發現,大家身邊總是會有不怕衝突,可以跟人交往親密的人,同樣,也會有跟你類似,害怕衝突,遇事退讓,但人際關係依舊處理不佳的人。所以說到這兒,你需要先調整對“衝突”的認識,這是改變的第一步。你問,怎麼拒絕別人呢?在我看來,如果你能正確認識衝突,能有勇氣說出口,拒絕並不困難。而且當你刻意去覺察自己,多嘗試拒絕,你會發現拒絕的結果沒有你想的那麼糟糕,反而是很爽的。

我給你舉一個實際的例子:有一次我在處理一個圖片,軟件的使用不太熟練,於是我就請求我的同學幫忙。我的同學當時就拒絕了我,表示不願意幫我這個忙,然後我們之間又相互損了一下對方,愉快的結束聊天。在我看來,他拒絕我這是情理之中,他也沒有義務必須幫我,不幫也沒關係,我可以承受它。第二個例子,是我一個同事要求我幫他投票,我發現還需要下載一個手機軟件,感覺很麻煩,就拒絕了他。然後還給他發了表示厭煩的小表情,他也回了我表情,然後就還是像往常一樣,沒有什麼特別。而且這樣的例子是很多的,目前為止,在我經驗裡很少有因為拒絕而產生衝突的事情發生,希望對你有幫助。

答者:暖心理諮詢師劉瑾

快來關注暖心理頭條號,溫暖你的世界 讓我們一起溫暖世界 ~


暖心理


你好,從你的提問和描述來看,應該是兩個問題。一個是發生衝突如何處理?另一個是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自己不想做,該怎樣拒絕別人?我們分別來看看。

對於已經發生的矛盾衝突如何處理?

首先我們需要正視,人際交往中存在矛盾和衝突是必然,矛盾和衝突也是一種交流。有了矛盾和衝突才代表觀點的不一致,事物才會有不同的結果,世界才更加豐富多彩。往往在矛盾和衝突之後,人們間相互的關係才有可能更近一步。

然後,就是掌握處理衝突的原則了。下面列出一張表,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這是根據法國精神病科醫生克里斯托夫・安德烈和他的同行所著《自我評估:愛自己才能更好地與人相處》中列出的一張關於“正常”的和”病態“的衝突方式的列表進行了部分改動並做了解釋說明:

“正常”的和”病態“的衝突方式

“正常”的衝突

“病態”的衝突

目的:使對方的行為有所改變

目的:減低對方的自我評估

衝動以直接的方式和第一人稱表達(“我發火了”)

把使自己衝動的責任推到對方身上(“你讓我神經錯亂”)

轉向尋找解決的辦法(“能做些什麼?”)

轉向尋找承擔責任者(“是誰的錯?”)

批評指向行為(“你做這事真叫我為難……”)

批評指向人身(“你實在是無能”)

衝突有個結束(不賭氣,不報復)

衝突被一再重複,不停地死灰復燃(“那天你不是說過……”)

衝突使人與人間的強制關係重新得到平衡(衝突結束後,大家都有輸有贏)

衝突使人與人間的強制關係失去平衡;它鞏固了一方的優勢,或者使優、劣勢顛倒過來(但結束後總有一個佔優勢)

原則:

1. 衝突的目的是希望對方的行為有所改變,從而解決問題,而不是貶低別人的人格,那樣只會更加激怒對方。試著多以案例和行為結果分析的方向闡述。

2. 正常地控制衝突,一定是說第一人稱“我”怎麼樣了,而不要去根據自己的想法說“你”怎麼樣。

3. 重點考慮“我能做些什麼,以便有助於解決問題”,而不是去劃分對錯和責任。

4. 衝突要有個結束,不能拖延太久和逃避,如果真的當時解決不了,建議提出雙方先停止,待心平氣和了再做討論。一件事情,可能有幾項小的觀點,可能在這些觀點中“我”是對的,另外一些觀點中“你”是對的。要明白什麼是重點,如果重點已解決,其他的小事情也不必過於強求非要全部的都按照我的想法(更何況我的想法也不一定是對的),國人講適可而止,在一些情況下也是適用的。

5. 正視結果,不管是最終通過激辯證明是我考慮的不周到,還是通過權威的第三方表示可能自己考慮的有問題,既然有結果,我就是要正視它,承認和接納別人好的地方,反思自己不足的地方以便改進。

6. 對於他人出現衝突的,試著當調解員,通過這樣的練習和思考,更有助於日後發生在自己身上衝突的化解。

對於別人提出的要求,自己不想做,該怎樣拒絕別人?

先舉個例子:你請一個朋友吃飯,你定好的地方,然後在那等朋友來。他在沒有提前告訴你的情況下帶了七八個他的朋友一起來,說碰到一起了,正好也帶過來給你一起認識認識。如果一起你請了,可能會花掉你半個月的工資,而且你手頭並不充裕,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再比如,你答應女朋友週末一起出去逛逛,週五快要下班的時候,一位普通同事過來跟你講,因為他已經幾個星期沒有休息了,週末想帶孩子去動物園玩玩,還有一個項目策劃案請你週末加班幫他做一下,可能要花掉你週末兩天的時間,這個時候你怎麼辦?

現在建議該遵循的幾項原則:

1. 首先,違揹我們底線和原則的事情不要做,你工作、生活、人際交往中必須要堅守的原則和底線是什麼有沒有考慮過?

2. 不要天真地想通過有求必應去討好別人,做一個有原則的人反而會讓別人更加尊重你。比如說工作中的老好人自己每天都很累,說付出了這麼多,但往往還不受人待見,因為人對太容易得到的往往都表現出不屑。

3. 尊重和被尊重是相互的,不要覺得有些話說不出口。就像第一個例子,你請朋友一個人吃飯,對方在沒有提前徵求你同意的情況下帶了七八個他的朋友一起過來,這本身就是對你的不尊重。所以,你沒必要硬著頭皮把飯請了,全程在那裡焦慮痛苦。你也沒必要請完之後說人家不會做朋友,然後把人家拉黑。完全可以當時就跟大家說:“我今天原計劃是請***吃飯有些私事要談的,不如今天大家AA,一回生二回熟。”。再比如第二個例子,對於你自己原來有計劃的,你完全可以解釋給他聽你已經定好的計劃,如果他表示生氣不理解,那你幹嘛非要想著去討好這樣自私的人呢?

4. 評估情況。如果對方提的要求經過你的評估,這個人值得幫忙,或者這個事情是有意義的,值得去做,那儘量幫忙。如果不是或者你不確定,那你要掌握一句話,這句話是針對不知道怎麼拒絕別人的“重症患者”的一劑強效藥,就是“這個事情是吧,我記住了,我先計劃一下看能不能幫到你,10分鐘後我給你回覆。”這一方面讓你不用在當時壓力下匆忙做出後悔的決定,同時也讓對方感受到,你既然還要計劃一下,說明對這個事情也不是信口開河就答應的。至於後面你是否有自己的困難,想好理由、做好準備再去找他談。

5. 量力而行。明顯對你來說很困難的,直接說出問題,不要打腫臉充胖子,不要讓一個問題帶來更多的問題。

6.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要有自己的計劃和重點要做的事情,如果你自己都不知道明天要幹什麼,那麼你就容易被別人牽著走。所以,一定要有自己近期的規劃,在儘量不影響自己計劃執行的情況下去幫助別人。如果別人要求的事情與你的有衝突,那你也可以馬上說出你的困難,對方也不會覺得你是故意不想幫。

當然,幾點原則概括不了全部的狀況,但嘗試幾次之後,那些以前說不出口的話說出來可能也沒有那麼的困難,逐步做一個有自信、有原則、有底線、有計劃的人。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


有書快看


職場也是一個小型社會,裡面涉及不同的幫派,包涵著形形色色性格的人,難免出現磕碰。在面對衝突發生時,我們先要思考發生衝突的原因,找到根源,對症下藥。

那麼,職場中,產生衝突的原因有哪些呢?

1、立場衝突

在職場中,難免出現因為立場不同爭得面紅耳赤的時候。很多人往往在面對立場時劍拔弩張,希望別人接受自己的觀點,這個時候態度過於強勢更容易導致對方的反抗心理,引發爭吵。

2、利益衝突

所謂利益衝突就是說代表的公共利益與其自身具有的私人利益之間的衝突。這裡的利益,不僅是經濟利益,還包括專業利益、個人聲譽等等。但是經濟利益佔了大部分,所以在處理問題時一定要多方面考慮,他人的利益是不可觸碰的鐵線。

3、性格衝突

性格不和也是職場人際關係發生衝突的一大原因,拍馬屁的看不上清高的,踏實肯幹的看不起偷奸耍滑的。工作中難以磨合引發爭執。

當我們找到原因時,就知道如何避免衝突了。

首先,要學會對事不對人。將焦點至於事情本身,客觀分析衝突的起因與雙方對錯,不將衝突擴大化。

然後,學會給自己的情緒降溫。學會讓步,起碼在衝突頂峰時不要將衝突擴大化,忍讓並不是懦弱,適度的退步也是一種智慧。

最後,今天的問題不留到明天。有什麼矛盾不要拖到明天。很多人當時都會選擇逃避,幾次逃避之後,小問題會積攢成為大問題,到那時發生人際衝突就是算總賬了,陳年舊事都有可能會翻出來,此時再處理就是難上加難,所以一定要當下解決。


PS:遇到衝突時你會選擇怎麼做?歡迎在留言區分享。

職場技能掰開揉碎講給你聽,歡迎關注【霸王課】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果你喜歡我的回答,不妨點贊、轉發、收藏一下。

霸王課


人與人發生衝突是無法避免的,那麼發生之後如何解決我們首先就要明白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原則。

1.相互性原則

人際關係的基礎是彼此之間的相互尊重與支持。任何人都不會無緣無故的接納他人,我們通常都會喜歡那些也喜歡我們的人,因此如果與人發生衝突如果我們想辦法努力跟對方和解那麼對方也是能夠感受我們的想法。

2.交換性原則

人際交往就是一種交換的過程。交換的基本原則是:個體期待人際交往對自己是有價值的,在交往過程中的得大於失或等於失,至少是得別太少於失。在與人發生衝突時降低自己對交換性原則中得失得,也會緩解衝突中的矛盾。

3.自我價值保護原則

自我價值是個人對自身價值的意識與評價。自我價值保護是一種自我支持的心理傾向,其目的是防止自我價值收到貶低和否定。在發生衝突時疏離否定自我價值的他人,認同與接納肯定自我價值的人會讓雙方的衝突得以解決。

4.平等原則

人與人交往中,雙方的社會角色、影響力、對信息的掌握等方面大多都是不對等的,這本身就會影響雙方形成實質性的情感聯繫。但如果我們平等對人,讓對方感到安全、放鬆與尊嚴,那麼我們在發生衝突時才能夠更好的處理。

其實我們還要明白更重要的一點就是良好的人際關係,尤其是親子、夫妻、親密朋友等關鍵的人際關係的融洽,才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影響因素。所以只要我們能否真誠的對待他人,不去過於計較得失,理解與包容他人。這樣我們的衝突也會更容易得到解決。


宋少衛


給你推薦一種現實療法,能夠有效解決衝突。

我們先了解一下什麼是衝突。當你的優質世界中同時存在兩幅對立的畫面時,你就面臨著一個衝突。比如,你做夢都想成為一個瘦子,但是你不想運動也不想節食;再比如,你好不容易弄到一張球賽門票,但是你心目中的女神卻告訴你她那天有空,想讓你陪她逛街。面對衝突,你好像怎麼選都很難。怎麼辦呢?作者格拉瑟介紹了一個辦法,就是以選擇理論為基礎的現實療法。

心理學家格拉瑟認為,只要有人際關係存在,就有現實療法的用武之地。那麼,什麼是現實療法呢?簡單地說,現實療法是從當前的人際關係中入手,幫助對方找到一些對方想做並且能夠做的事情,一些靠他自己就能夠實現而且別人無法干涉的事情,這也是解決衝突的辦法。像剛才咱們舉的例子,不想運動也不想節食,又想變成瘦子,那麼你至少可以選擇一些低能量的代餐來做食物,吃完飯別立刻坐著,這些都是你能做到而且願意做的事情,而且能幫助你變瘦。

咱們用婚姻危機這一最常見、最典型的人際關係衝突為例子,分享下如何運用選擇理論和現實療法,來處理婚姻中的危機衝突。可以向這類諮詢者提出六個問題。

要向諮詢者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你真心想獲得幫助嗎?”提這個問題的目的,是要把瀕臨破裂的夫妻雙方劃入一個真心要解決問題的調解圈。如果回答了“是”,那麼說明,對方有解決問題的決心,就可以進入到第二個問題了。

第二個問題是,“你們之間出了什麼問題?”你可能會回答,我老公老是對我冷嘲熱諷,老是強迫我做這個做那個。或者你回答,我老婆一點都不聽話。這時候,你就能明白,導致夫妻反目的原因就是控制關係。所以問這第二個問題的目的,就是要向諮詢者揭示外部控制的破壞力。

接下來,要向諮詢者提出第三個問題了,“你能控制誰的行為?” 這是要讓諮詢者意識到,每個人只能控制自己的行為。

第四個問題是,“你能說一件婚姻中的好事嗎?”這是要消除雙方的責備,幫助諮詢者看到夫妻和好的可能,進入溫情狀態。

第五個問題是,“你願意在下一週做哪些有益婚姻的事呢?“這是幫助諮詢者去建立新的正向觀點,找出新的選擇。

最後一個問題是,“你願意在下一週,考慮一件以前沒想過但有益婚姻的事嗎?“這是要強化新的積極觀點,扶上馬送一程,讓婚姻進入良性發展。

作者告訴我們,不能死盯著衝突,而是要去關注一些可能實現的事情,這樣就會給自己一些時間和一線希望,而隨著世事變遷,大多數衝突就會被消解、遺忘。


不雨


身邊有些人總是要求一些我認為很過線的事情,這時候怎麼樣拒絕別人呢?

當人際關係發生衝突的時候,我們會感到很抓狂。有些人搞不清楚自己和別人之間的界限,因此總會越界要求別人做一些事情,讓人不舒服。但往往因為各種原因,我們好像很難拒絕別人的請求,無論這個要求是否過分。其實,拒絕別人也需要一定的技巧。當我們想拒絕別人的請求時,最好牢記以下幾點:

1.千萬不要為了維護表面的和平而照單全收。我們難以拒絕別人的要求,可能跟我們自身的經歷有關,在我們過去的經歷中,拒絕別人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因為拒絕會引起衝突,而衝突會引起我們的不適。想一想,如果為了維護表面的和平,而不去拒絕,到頭來與他人的關係勉強維持了,但自己會非常不舒服。所以當想要拒絕別人的時候,一定要記得,你不需要跟每個人都去維持表面的和平。

2.堅定決心。有時候,我們從第一反應上已經拒絕了別人,但如果對方再多說兩句,我們就會心軟、動搖。這時候,一定要給自己堅定的拒絕的決心。想想自己周圍是否有過這樣的人,他們會很堅定地拒絕自己想要拒絕的事情。想想看他們是怎樣說、怎樣做的,是否對他們的人際關係帶來很大的影響。通過觀察和學習這些人的做法你會發現,一旦成功嘗試過拒絕別人,事情就變得容易了。決心,是用來影響你身邊人最重要的資源,這也許會讓請你幫忙的人不快,但總好過答應了以後又不想做,或者做不到。有句名言叫“立誓不履行,不如不立誓”。相信你有力量應對這一切。


鵜鶘心理陳小康


你好,人在社會交往關係中的心理成熟度有兩個重要的標準,一是看能否自如地對別人說“不”,因為拒絕別人是需要勇氣的;二是可不可以主動地要求別人幫助自己,因為接受別人的拒絕同樣需要勇氣。


不會拒絕也不能自如地提出要求,又怕被別人拒絕的心理狀態,在心理學上稱為“被拒敏感”,這樣的人看起來有個好人緣,可是內心的焦灼和苦水只有自己知道,這就是“死要面子活受罪”了。


如果你真的有“被拒敏感”,我想,在你的成長過程裡,一定存在著太多的“你不許”的聲音吧,當你總是聽到和遭到“你不能……”“你不要……”,你的腦海裡就容納了與“不”相關的內容,個性裡漸漸形成了對“不”的高度敏感,於是,你不得不服從權威,同時又厭惡和敵視權威對你的各種“不許”,想必你的心裡體驗著“不也不是,是也不是”的糾結和焦慮吧,這就是害怕被拒絕帶給你的原始創傷。也正因自己的內心受不了被人拒絕,所以也不敢拒絕別人,因為你害怕拒絕也給他人帶來傷害。不會拒絕,也意味著在對別人有求必應的討好中,才能確定自己的存在和價值。


關於說“不”的技巧有很多,比如“不好意思,這次不行……”“我可以說不嗎?”“我也正為這事犯愁呢”等等。


可是我想說,學會拒絕,先從學會拒絕自己開始。不能拒絕的背後,還存在著對於得罪人而糟孤立疏遠的懼怕,這就需要你放棄依賴別人對你的好評價,從拒絕你對自己的某些要求和嚴格開始。比如拒絕類似“寧可我欠別人不能別人欠我”的想法,學會平等地欠對方;拒絕取悅別人,減少和打住在交流中對對方的讚美詞等等。如果你還是難以做到拒絕別人,那就認同和接納這樣的自己吧,因為這也是成為你的一部分。


祝福你。


你的心事與困惑,我們願意傾聽,歡迎關注我們“青音約”的頭條號,閱讀並收聽更多情感心理困惑解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