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煎餅果子、辣條都出標準了,看看你吃得正宗嗎?

煎餅果子、辣條都出標準了,看看你吃得正宗嗎?

【看到一個個小吃走上標準化之路,你可能會想,我們值得為這些街邊小吃大費周章,特意制定一個行業標準嗎?】

在中國的美食文化裡,特色小吃已經成為了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為了代表各地特色的明信片。隨著小吃文化的普及和產業的擴大,近年來,各地相繼推出了地方小吃標準。

從胡辣湯、辣條、臭豆腐、鴨血粉絲湯到煎餅果子,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吃的小吃是否地道,現在有了可以參考的標準。

煎餅果子、辣條都在出標準

煎餅果子、辣條都出標準了,看看你吃得正宗嗎?

爐子鐵板上的麵糊一勺,優美地一轉;磕倆雞蛋,金光一閃,熟練地一鏟;煎餅一翻,撒上蔥花,一個完美的煎餅果子就可以出爐了。

很多吃貨還喜歡在裡面夾火腿、放生菜、番茄醬,來增加煎餅材料的豐富性。但這些大家覺得很好吃的輔料,其實被當地人認為不夠正宗。

5月25日,天津市餐飲行業協會發布《天津地方傳統名吃製作加工技術規範天津煎餅餜子》團體標準,並從5月26日起實施。

其中詳細規定了天津煎餅餜子的術語與定義、原、輔料要求、製作場所及設備要求、加工過程衛生及人員要求、製作工藝要求、標識、包裝、運輸與貯存等內容。比如這個標準裡就提到:

天津煎餅餜子的原料是綠豆麵、小米麵、雞蛋、麵粉等原料;

輔料包括麵醬、蔥末、辣醬、腐乳(醬豆腐)、芝麻;

煎餅餜子薄餅直徑應在(38~45)cm範圍內,半成品保質期一般不超過一天。

這就意味著,除了上述提到的幾個輔料,加了火腿、加青菜等的煎餅果子都不是正宗的煎餅果子。

其實除了天津煎餅果子,西安羊肉泡饃和肉夾饃、陝西涼皮、揚州炒飯、開封灌湯小籠包、長沙臭豆腐等美食早就相繼推出了統一的製作流程或規範,每每出臺類似的規範都會惹來網友調侃。

最近的一個消息是關於國民小吃辣條國家標準意見的出臺。

5月15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關於徵求《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調味面製品》等4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徵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該標準《徵求意見稿》中明確,《調味面製品是以小麥粉和/或其他穀物粉等為主要原料,添加食用油脂等輔料,經配料、擠壓熟制、成型、調味、包裝等工藝加工而成具有一定韌性的即食食品,此類食品必須明確標註產品真實屬性為“調味面製品”。

煎餅果子、辣條都出標準了,看看你吃得正宗嗎?

對於廣大辣條愛好者來說,這一定是個好消息,吃了十多年,這款讓人又愛又恨的特色小食品終於可以放心吃了。

制定標準有沒有必要?

看到一個個小吃走上標準化之路,你可能會想,我們值得為這些街邊小吃大費周章,特意制定一個行業標準嗎?

很多人可能想象不到,看似不起眼的小吃,店面雖小,背後的吃貨群體和消費數量一點都不小。以煎餅果子為例,據天津煎餅餜子分會透露,據初步統計,目前天津2000家以上的煎餅餜子攤,每家平均賣出150套,一年總產值至少不低於5億元。

遍佈於大超市、小商店,甚至是走出國門的辣條更是不必多說,根據鄭州市平江商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全國擁有調味面製品食品生產企業580家,年總產值330億元,市場銷售額已達510億。

由於生產簡單且需求量大,很多小吃的製作多是在小作坊或者小攤販上進行,衛生條件不達標、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問題屢屢被曝光。

為了迎合消費者的需求,這些明星小吃的製作方法、製作工藝都做了調整,正宗的做法正在流失。行業標準的出臺會對產業發展起到一定規範作用,也能保留小吃的正宗味道,提升整體形象,這是很多地方出臺相關政策兩個方面的原因。

對於消費者而言,可能會更關心另一個問題。很多地方小吃店都會加入自己的創新做法,形成各自的特色,當地方小吃正一個接一個踏上“標準化”之路,其中的特色勢必將消失一部分。“標準化”之後的小吃,口味是否會過於單一也是一個問題。

對此,煎餅餜子分會會長宋冠鳴曾告訴媒體,這套標準並不是強制推行,是一個推薦標準,採用與否由店家來決定,目標也只針對協會的會員單位。此外,協會對添加的五香粉之類的香辛料,包括麵醬的特殊炸制、腐乳、辣醬的製作等均不做約定,以儘可能做到每家的特色和風味兒。

至於按照行業標準制作出來的小吃,是否能得到消費者一如既往的喜愛,那就要需要問問廣大的吃貨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