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任德川的言派唱腔怎麼樣?

戲苑奇葩


任德川是京劇言派藝術的傳人,是言派核心弟子言少朋、張少樓的親傳弟子,受過兩位言派核心弟子傾力打造,任德川的言派藝術繼承得相當完好,非常具有言派的特點。

任德川唱的是京劇老生,是國家一級演員,他的唱腔中規中矩、恰到好處,瀟灑委婉,運腔精巧,是當今言派老生難得的優秀傳人,為首屆中國京劇流派傳承班言派指導教師。


近些年言派在京劇界的動作不小,到處表演到處宣傳,而任德川則是這些宣傳的主推者,他曾經說過:“言派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瀋陽等地都不錯,但青島還沒有言派的徒弟,言派京劇像青島啤酒一樣是青島的驕傲,我希望讓言派在青島也能開枝散葉。”

任德川得到了言派藝術的真傳,並且也承擔著宣傳言派的責任,據他自己說,之所以現在這麼不遺餘力的宣傳言派藝術,除了他覺得這是一種義務與責任之外,更多的還是師父言少朋的一句話。


在言少朋病重的時候,任德川正帶領著言派劇團演出,那時候言少朋交代他說:“德川,把言派唱到全國去。”正是因為一句話,才一直鼓舞著他,讓他有責任有信心,一定要將言派唱到全國去。

自從退休之後,任德川仍舊為言派藝術的宣傳做努力,他收了很多學生,這些學生也在很多比賽上,獲得了不少的獎項,任德川更在2011年被國家授予“終身成就獎”。

任德川是言派藝術中,唱的最好的一個,貢獻最大的一個,也是最會教學生的藝術家,中國京劇研究所所長趙景勃也說:“德川老師對言派貢獻巨大啊。”

作為一個戲曲愛好者,我很敬重任德川這樣的藝術家,正是由於戲曲界有這麼多不辭辛苦,為戲曲藝術不遺餘力的做宣傳、推進戲曲的發展,我們才會看到這麼多優秀的劇種,這麼多優秀的藝人!


魏青衣


2月22日央視戲曲元宵晚會任德川徒弟陳聖傑唱言派名劇《戰北原》,2月24日央視戲曲頻道任德川領銜言派專場,3月4日長安大戲院任德川徒弟楊洋唱言派代表作《吞吳恨》,3月12日徒弟王寧演出言派京劇《隔江鬥智》……細心的京劇票友們發現,不管是京劇在國內的宣傳陣地央視戲曲頻道,還是北京的演出高地長安大戲院,言派京劇近來動作頻繁,大受關注,而這也讓言派京劇目前的主推者、言少朋和張少樓先生親傳弟子、青島京劇院著名老生任德川先生北上南下,忙得不亦樂乎。謹遵師訓要 “把言派京劇唱到全國去”的任德川近日接受記者採訪時透露,自己心中一直有一個願望未完成,“言派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瀋陽等地都不錯,但青島還沒有言派的徒弟,言派京劇像青島啤酒一樣是青島的驕傲,我希望讓言派在青島也能開枝散葉。” 幸運 年輕時趕上言派中興 1942年6月,京劇前四大鬚生之一、言派老生創始人言菊朋先生辭世。同年,任德川出生。74年後,任德川成為言派京劇在全國的主力推手。對於這個時間上的巧合,任德川表示,這是他和言派的緣分。“1959年2月進了青島京劇團,當時我16歲,很幸運的是,趕上了言派中興的時候。任德川回憶,言派中興從1959年5月進京演出開始,在黨和國家領導人的直接關懷下,在言少朋、張少樓先生賢伉儷的努力下,言派藝術得到復甦重振,名噪一時。“以前我們去上海等地演出,說青島市京劇團人家都不太知道,但一說是言派,立馬就熱情起來了。”任德川說,最初他進團後跟著師父張少樓先生學習餘派,因為比較刻苦、認真,得蒙言少朋先生器重,親授 《讓徐州》這出言派代表劇目,後來任德川參加山東青年文藝匯演,受到各方好評,由此開始了言派老生的藝術生涯。 復出 走市場復興言派京劇 因為歷史的原因,剛學了五六年的任德川不再唱戲,轉而擔任創作編導工作。到了1983年,時任青島市京劇團業務副團長的任德川要帶隊去上海演出,為了迎合市場的需求,重新打出了言派京劇的旗幟,演出的劇目也是言派名劇《臥龍弔孝》,“本來上海就對言派感興趣,這一下子一炮打響了,《文匯報》等媒體給予了極大肯定,認為‘任德川頗具言派風範’。”上海的報道影響輻射到了江浙等地,各地紛紛對青島京劇團敞開了大門,“這一下子,不唱都不行了。” 任德川說,自己的復出成功與否,他覺得還得是師父說了算,“雖然中間沒有上臺表演,但功夫沒落下,我還時不時到上海,去看望師父,跟師父學戲。”得知他復出上臺,當時在病床上的言少朋先生讓兒子言興朋錄了任德川的演出錄音,跟張少樓一起聽。聽完之後,兩人對這個弟子大為肯定,“‘沒想到德川到這個程度了!’言少朋先生說。師孃接了一句,‘要是嗓子再好點就好了’,師父接著說,‘德川嗓子再好點就上天嘍!’”任德川說,師父的評價給了他極大的信心,“師父還囑咐我:‘德川,把言派唱到全國去。’” 傳承 遵師訓推廣言派京劇 1984年11月,言少朋先生在上海病逝。任德川說,多少年過去了,但師父的那句話一直縈繞在自己耳邊,“因為他囑咐我做的事情,我還沒做到、沒做好。”為了推廣言派京劇,在堅持舞臺演出的同時,任德川也開始尋找各種機會,“那時候央視有個戲曲節目叫《名家名段》,後來叫《名段欣賞》,經常推薦一些各派京劇,但沒有我們言派的。於是,我就把自己的演出音像資料寄了過去。結果他們聽了以後,覺得不錯,就播出了。”央視戲曲節目的推薦,讓言派迅速在全國得到認知。任德川說,1998年,他參加央視金秋晚會演出,再次轟動,從那以後,他成了各大晚會演出的常客。 之後,任德川在參加舞臺演出的同時,逐漸將工作重心轉向言派京劇教學和言派劇目整理、挖掘上。“因為言菊朋先生留下的音像資料太少,現在留下的言派劇目很多是言少朋先生恢復的,但也只是言派劇目的一部分,還有很多劇目,因為缺乏音像資料,沒法排演,所以,我就想,儘自己的能力多整理恢復一些言派劇目。不能老唱那幾出啊,對吧。”任德川說,這些年來,他整理恢復的言派劇目包括 《紅鬃烈馬》、《大探二》(《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法門寺》、《龍鳳呈祥》、《隔江鬥智》、《六出祁山》等,還自創了言派劇目《三孃教子》,“但工作量巨大,還有好多劇目需要去整理、挖掘、恢復。” 與此同時,任德川也在上海、北京等地開展京劇教學工作,目前在中國戲曲學院帶著兩個研究生班,同時也是中國首屆中國京劇流派傳承班指導教師(言派),而他的六個徒弟也分佈在北京、上海、哈爾濱、瀋陽等地的京劇院團,並已成為各院團的當家老生。由於他對言派藝術傳承做出的貢獻,2011年,中國戲曲表演學會授予任德川“終生成就獎”。 願望 尋找更多京劇接班人 “青島啤酒是青島的名片、驕傲,而從京劇藝術來說,言派老生跟青島啤酒一樣。”任德川告訴記者,儘管自己的徒弟和學生現在活躍在各地的京劇舞臺上,承擔著傳承言派京劇衣缽的任務,“但言派還不能說已經發揚光大了,師父讓我唱到全國去,但我年紀大了,唱比較難,但我可以教到全國去。而且我心中一直有著一個遺憾,就是青島目前沒有言派老生的傳人,因為畢竟言派中興是在青島,言派復興也不能沒有青島。” 任德川說,言派老生以音韻聲腔取勝,唱法比較難,還需要有很好的嗓音條件,“這可能讓不少人知難而退。我想說的是,希望熱愛京劇的年輕人,不限於青島,不管你是哪裡人,之前學的什麼派,只要喜歡言派,願意傳承言派,我都願意教,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記者 許城貴 新聞內存 “言歸正傳”在青島 熟悉青島京劇歷史的人都知道,言派與青島緣分極深。言菊朋先生的兒子言少朋就曾經於1955年至1962年期間,擔任當時青島市京劇團團長。言少朋本是馬連良先生的弟子,他的夫人張少樓既宗餘 (叔巖),又在與少朋結婚前就拜言菊朋為師學言派。 1959年5月,言少朋率青島市京劇團到北京演出,主要劇目是馬派的 《群英會·借東風》和餘派的《搜孤救孤》等。言少朋和張少樓登門拜訪了時任中國戲曲研究院劇作家的馬少波。馬少波認為,馬派傳人眾多,言派卻已近中斷,他們應該唱言派的戲。言少朋答道:“其實,我也想唱言門本派,只是怕老師馬連良先生不高興。”馬少波當即表示由他出面與馬連良聯繫。馬連良先生聞知表示贊成,並要親自“把場”,還主動把自己嶄新的銀灰色鶴氅借給言少朋演《臥龍弔孝》的諸葛亮,一時傳為梨園佳話。 此後,言少朋在青島收弟子,演新劇,十分紅火。馬少波也欣然為言少朋題寫了 “言歸正傳”的中堂。


自由鷹眼


任德川,國家一級演員,山東青島京劇團著名老生。出生於1942年。、的親傳弟子,也曾師事於先生。擅演劇目有《吞吳恨》、《》、《》、《》、《》等


一條跳躍的魚


九十年代初,青島京劇團來江蘇如皋演出二天,打炮戲是幾齣摺子戲,第二天日場《楊門女將》,採藥老人由德川先生公子飾演,晚全本《呑吳恨》,第三天下午票友聯歡,在如收一陳姓弟子,教《弔孝》反二黃,晚在我師兄俞榮平(名琴票)家宴請德川先生,餘掌勺制席招待,記向德川先生介紹二道菜,一曰霸王別姬,二日八大錘,先生甚喜,酒少許,煙先生極愛!此為首次接觸,後升級京劇院後又來二次如皋演出,每次內外行皆極樂也!


東皋公KSL


😠😠😠😠

用手機寫了一多半了,接個電話,電話接完了,答案也沒了。😂😂😂

好幾百字,白費勁了。

算了,不答了。


明揚51


任德川先生是言派扛大旗的傑出傳承者!!演唱藝術水平首屈一指!爐火純青!對傳承言派藝術的流傳貢獻畢生的傑出藝術大家!懇切希望多多地報導、傳揚、任德川先生對京劇的奉獻!傳播任先生的音、視頻給予戲迷大眾!!


老孫150550292


很好、有韻味。就是聲音太輕(小)。他四十多歲那年唱的《讓徐州》。挺喜歡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