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四川出了多少個元帥,你最崇拜的是哪個?

農民工的民間小事


共和國十大元帥,四川省獨佔4位,可以說川軍是我軍的中流砥柱!

  1. 朱德,四川儀隴;

  2. 彭德懷,湖南湘潭;

  3. 林彪,湖北黃岡;

  4. 劉伯承,四川開縣;

  5. 賀龍,湖南桑植;

  6. 陳毅,四川樂至;

  7. 羅榮桓,湖南衡山;

  8. 徐向前,山西五臺;

  9. 聶榮臻,四川江津;

  10. 葉劍英,廣東梅縣。

以省而論,元帥出得最多的是四川(當年的四川包括現在的重慶), 一共有朱德,劉伯承,陳毅和聶榮臻四人。其次是湖南人,有彭德懷、賀龍、羅榮桓三人。

1,朱德

朱德是十大元帥之首,也是軍隊的主要締造者。早在井崗山時期,就與毛澤東並稱為朱毛;抗戰時期,是八路軍總司令;建國後,他曾任過解放軍總司令,政治局常委和中央副主席等要職。

朱德是黨內極少數在共產黨成立前就參加過響應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雲南起義、護國討袁戰爭和護法倒段戰爭而叱吒風雲,為拯救中華民族的危亡奮鬥了整整10年的領導人。

2,劉伯承

劉伯承從基層做起,一生身經數百戰。紅軍時期是總參謀長兼中央縱隊司令員;抗戰時期任八路軍129師師長,與鄧小平搭檔。內戰期間,是二野司令員,著名的劉鄧大軍就以他和鄧小平為統帥。建國後,漸漸退出權力中心,到南京組建軍事學院,任院長。

劉伯承元帥,是終生學習的典範,對劉伯承的刻苦勤奮,朱德稱讚道:“刻苦學習,學而不厭。”陳毅元帥則稱讚說:“苦學入夢寐,勞生歷艱難”。就連國民黨的高級將領也感慨地稱:“劉伯承廉潔虛心,不斷求知,與國民黨將領比較,誠不諦鶴立雞群。”

3,陳毅

陳毅是十大元帥中惟一沒參加長征而留在南方堅持游擊戰的。他也是新四軍的代表人物,曾任新四軍軍長。內戰期間,任三野司令員。建國後任過上海市長、副總理兼外交部長、政治局委員等職。陳毅也是著名的元帥詩人。

陳毅元帥的葬禮上,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很高評價:

  1. 周恩來在悼詞中頌揚陳毅一生堅持戰鬥,堅持工作,努力為人民服務。

  2. 朱德寫詩哀悼陳毅:“一生為革命,蓋棺方論定。重道又親師,路線根端正。”

  3. 董必武在挽陳毅詩中寫道:“棟折吾憂壓,伊誰繼直聲”。

4,聶榮臻

聶榮臻早年留法。紅軍時期任過中央軍委參謀長和一軍團政委等職。抗戰時任115師副師長、政委。內戰時期任華北軍區司令員。建國後任過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政治局委員。

毛主席說“聶榮臻是個厚道人”。著名作家魏巍同志1985年在寫給聶帥的祝壽詩中也說:“一生厚道人稱讚,千秋風流一元戎”。

值得一說的是聶榮臻元帥是我國兩彈一星的主要負責人,在他的領導下,我們成功研製出原子彈和氫彈,打破了美蘇兩國的核訛詐和核壟斷!


另外,還有四人可以有資格當元帥,但都謙讓了,分別是——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粟裕。這幾位的籍貫分別是:劉少奇——湖南寧鄉,周恩來——江蘇淮安,鄧小平——四川廣安,粟裕——湖南懷化。

如果算上這四位,十四大元帥中,湖南和四川就一樣多了,都是5個!

如果非要讓我說一個最崇拜的人,當然是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了!


歷史知事


四川出了四位元帥,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聶榮臻。

我最崇拜、欽佩的,當然是朱德總司令了。

朱德總司令出身佃農家庭,全家十幾口人,節衣縮食、借貸度日,培養出了朱德這個讀書人。朱德後來考上了雲南講武堂,成為了一名軍官。

朱德在滇軍裡已經做到了省憲兵司令這樣的級別,可以說根本上改變了貧困的命運。但從小的貧困生活,讓他對窮困百姓有深刻的同情。他不滿足於自身命運的改變,他還希望解救全國的貧苦百姓。所以,他放棄了滇軍高級將領的優厚待遇,選擇出洋留學,並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以解放全中國為使命。

朱德元帥品德高尚,全軍上到毛澤東、周恩來,下到普通士兵,都對他敬佩萬分。美國軍官卡爾遜上校來延安考察,對朱德如同父親一般敬重。他認為朱德身上有三種可貴的品德:羅伯特·李的仁慈、亞伯拉罕·林肯的謙恭、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堅強。

朱德元帥的軍事素養更是高超,絲毫不亞於彭德懷、林彪等人。只不過,他的能力長期被低估了。

在井岡山的歲月裡,毛澤東、朱德兩人並肩戰鬥、形影不離,共同指揮了無數艱難的戰鬥。後人把大多數戰功,都算在了毛主席身上。但毛主席出身師範學校,沒有軍事經驗。朱德總司令是真正出身軍校,參加過雲南辛亥革命、護國戰爭,並有過剿匪經驗。像游擊戰的十六字秘訣: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有人認為這就是朱德提出的。

解放戰爭時期,華北戰場長期戰績不佳,華北解放軍多次被傅作義擊敗。朱德到了華北戰場後,調整了軍事部署、總結經驗、提升士氣,一兩個月內就扭轉了局面,多次大敗傅作義。可見朱德的軍事能力。

朱德長期在毛主席身邊,輔助他進行軍事指揮。個人認為,毛主席的軍事成就,如三大戰役等,有一半功勞,都應該歸於朱德。


國史拾遺


四川出了四個元帥。 四川儀隴縣的朱德,生於1886年12.1。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紅軍之父,偉大統帥,中國共產黨、人民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者之一。1909年老總從軍於清末滇軍,資歷之深,冠蓋全軍。先畢業雲南陸軍講武堂,又留學德蘇學政治哲學軍事,通曉日美法德蘇語言,熟知中日德蘇軍事。歷辛亥、護國、護法、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大仗三千,小仗五百,誠為中國革命的里程碑。他在我軍中歷任紅四軍軍長,紅一軍團長,紅一方面軍司令,紅軍總司令,中革軍委主席,八路軍總指揮,解放軍總司令。參與領導南昌起義後,力挽狂瀾,率餘部發動湘南起義上了井岡山,與毛澤東會師。指揮了井岡山三次反圍剿和中央根據地四次反圍剿戰役,其中第四次大兵團伏擊,以少勝多,是朱德軍事指揮經典與巔峰之作。又指揮第五次反圍剿中唯一勝仗溫坊大捷。參與領導紅軍順利完成了25000里長徵,並協調完成了三大主力紅軍大會師。抗戰時率東路軍打破日軍九路圍攻,開闢太行山根據地。部署平型關、廣陽、長樂村、響堂鋪諸戰鬥,策劃百團大戰。解放戰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親臨指導解放石家莊、清風店、石門諸戰役,參與指揮三大戰役與全國解放戰爭,參與抗美援朝戰爭的決策。早年的朱德,像韓信,南征北戰;晚期的朱德,像徐達,運籌帷幄。他是中共第一個臥底英雄,是二戰期間唯一指揮過國共兩軍作戰的統帥,也是歷次國共軍隊授銜時獲軍銜最高的中共人士。他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又留學於德蘇,通曉中日德蘇諸國軍事。他性情溫和,十分謙遜,氣度過人,有長者之風。毛澤東稱之“肚量大如海,意志堅如鋼”。周恩來贊之“中華民族的救星,勞動群眾的先驅,人民軍隊的創造者和領導者。”劉少奇譽之“朱總司令萬歲!”革命成功,不爭功,不好利,性情澹泊,鍾情蘭花,最從平淡見英雄。是我最為佩服的元帥。



四川開縣的劉伯承,生於1892年,號稱“軍神”、“黨內孫武”,既有出色的軍事理論思想,又有豐富的戰爭實踐。早年從軍於川軍,北伐時加入中共,歷任紅軍總參謀長,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二野司令,南京高等軍事學院院長。先學於重慶將校學堂,又留學於蘇聯伏龍芝軍校。為我軍軍事理論之集大成者,陳毅贊之“論兵新孫吳,守土古範韓”。朱德稱之“仁勇智信嚴,有古良將之風”。 敵軍素有“小諸葛” 之稱的白崇禧稱他為“共軍第一號悍將” 。



四川樂至的陳毅,生於1901年,早年為一文學青年,後留學法國勤工儉學,傾向中共。回國後加入中共。南昌起義後協朱德率部上井岡,歷任紅四軍政治部主任,二十軍軍長,新四軍代軍長,三野司令,能文能武,尤長政工。心胸萬夫,文采飛揚。慷慨大度,為人瀟灑。 能言善辯,外交建功。



四川江津的聶榮臻,1899年生。早年赴法留學,回國加入中共,後參加南昌、廣州起義。歷任紅一軍團政委、八路軍115師副師長,晉察冀軍區司令,華北軍區司令。忠厚老實,為人公正,軍政雙優,堪為表率。開創國防科技,功莫大焉。


跑遠的鄉村


1955年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上,共有十人被授予元帥軍銜,他們是朱德、彭德懷、賀龍、林彪、徐向前、陳毅、劉伯承、羅榮桓、聶榮臻、葉劍英。其中四川籍貫共有四人(按當時的行政劃分),他們是朱德朱老總、劉伯承劉元帥、陳毅陳老總、聶榮臻聶總。

劉伯承元帥是一位傑出的軍事家,他早在川軍時就有川中名將之稱,參加革命後更是留學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是一位理論與實踐都具備巔峰水準的門將,劉伯承元帥身經百戰,從紅軍時的巧渡金沙江到抗戰時的智算神頭嶺,從國共談判期間的邯鄲戰役,到解放大西南,無不顯示著他的赫赫戰功。建國後劉帥功成身退,為人民解放軍的軍事理論建設和軍隊現代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劉伯承元帥無疑是近代軍事史上一位超級名將!

聶榮臻聶總長於發展根據地,發動群眾,是晉察冀根據地的締造者,陳毅幾次在危難關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他在軍隊的威望更是首屈一指,他們入選十大元帥實至名歸。

壓軸要講的當然是我們的朱老總了,人民由於受影視作品的誤導,多半以為朱老總就是一位“好好好是是是”的老好人,其實大謬不然!歷史上的朱老總是一位身經百戰的名將,是工農紅軍游擊戰理論的開創者,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是紅軍之父。南昌起義失敗後人心思危,各路大佬紛紛離隊,危難關頭朱老總勇挑重擔,朱老總通過贛南三整,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與陳毅、王爾卓一起,將這隻隊伍帶上井岡山,保留了革命的火種。

朱老總的軍事指揮藝術出神入化,早在滇軍時,他於蒙自剿匪戰鬥中就摸索出了一套游擊戰經驗,在蘇聯留學時更是形成理論 ,上井岡山後則與毛委員一起完善了這套理論。第四次反圍剿就是朱老總指揮藝術的完美體現。抗戰中,其實39年以前指揮八路軍的也是朱老總,震驚中外的奇襲陽明堡就是朱老總親自部署的。朱老總在軍隊的威望更是無人能及,他60大壽時,舉黨歡慶,在黨史軍史上僅此一例,朱老總,就是本人最崇拜的元帥,毫無疑問。


林屋公子


1955年9月27日,中南海懷仁堂,舉行了隆重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元帥授銜儀式。

毛澤東主席親自將元帥命名狀分別授予朱德、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徐向前和聶榮臻等七位在京的解放軍高級將領。

林彪、劉伯承和葉劍英因故不在北京,未出席在中南海壞仁堂內舉行的元帥授銜儀式。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10大元帥中,四川省出了最多的解放軍高級將領,分別是朱德、劉伯承、陳毅和聶榮臻四位元帥,創造了新中國出元帥最多省份的紀錄。

作為一個軍迷,個人最崇敬的就是朱德元帥,不僅僅朱德是紅軍總司令,又有“紅軍之父”的崇高稱謂,八路軍總司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等,無人能超越的軍內最高職務。

最關鍵的是,朱德在中國革命的最低潮,保留了中國革命的火種,這是朱德最偉大地方,也是對中國革命貢獻最大的地方,可以說沒有朱德,就沒有中國的革命軍隊,“朱毛”在井岡山結合,是中國革命勝利最根本的保證。

在加入共產黨前,朱德已是雲南陸軍憲兵司令部中將司令官,雲南省警務處長兼省會警察廳長等職,不缺糧、不缺錢、不缺兵,但他為了追求真理,不惜遠渡重洋前往歐洲,尋找旅歐共產黨組織入黨,回國後以國民革命軍第三軍軍官教導團團長的身份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

朱德率領原屬葉挺第25師3000多人負責留在三河壩殿後,頂住敵人3天3夜的進攻,率部完成了任務時,當時還剩2000多人,正打算收攏部隊與主力會和時,得知賀龍、葉挺、劉伯承、聶榮臻帶領的兩萬主力南下作戰遭遇失敗,領導人已全部分散突圍。

猶如晴天霹靂,部隊頓時大亂,軍心隨即渙散,關鍵時刻,朱德站出來的高喊:“不要散,我們有人有槍,我們一定有辦法。”據當時的老同志後來回憶,朱德也是”勉強”穩住軍心.

在革命失敗的低潮期,是朱德將南昌起義保留下來的革命火種,經歷千辛萬苦,帶上了井岡山,當時僅剩800餘人,林彪、陳毅、粟裕等日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高級將領,就是隨朱德走上井岡山的。

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的部隊會合,朱毛的結合,中國革命才有了新的出路,從此就走向了勝利,最終奪取了政權,建立了人民當家作主的新中國。

現在,回顧頭來分析,在中國革命千鈞一髮之際,倘若南昌起義的這800餘人散了,隊伍便是片甲不留,中國革命的武裝鬥爭,就絕不可能勝利。

是朱德同志,在革命最危險的關頭,挺身而出,力挽狂瀾,是朱德給了這800餘丟了魂的官兵,以革命的信仰,激情和信心,正如陳毅元帥回憶說:“在這最黑暗的時刻,在情緒降到零度,灰心喪氣的時候,指出了光明前途,這是總司令最偉大的地方。”


國平軍史


四川乃天府之國,自古人才輩出,近代史上,四川更是成為我國抵抗侵略的大後方,為前線提供源源不斷的人力物力。四川總共出了四個元帥,分別是朱德、陳毅、聶榮臻和劉伯承元帥,十大元帥四川一省佔了四個。當然了,這是按照當時的行政區劃來說的,彼時重慶在行政上還隸屬於四川省。四位元帥中,我最崇拜的是劉伯承元帥。

劉伯承,1892年生於四川省開縣,1986年逝世於北京。早年就讀於重慶軍政府將校學堂,後來加入中華革命黨,並且先後參加了護國戰爭、護法戰爭,後來加入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後,前往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1930年回國。

北伐戰爭時期,劉伯承前往四川指揮瀘順起義,在眾多軍閥的層層圍追堵截之下,劉伯承沉著應對,踏實指揮部隊,並且能夠審時度勢,隨機應變。長達167天的瀘順起義,給中國共產黨嘗試掌握武裝力量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並且帶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幹。

其實,十大元帥各個都令人敬佩與崇拜,功績大小也難以比較。但是,我覺得劉伯承元帥與眾不同,他能夠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學習,從不在一個地方跌倒第二次,每一次危機他都能夠審時度勢,以出神入化的指揮藝術大敗敵軍。

說到這裡,關於劉伯承元帥的傳奇經歷就不多講了,給大家講一個劉伯承元帥刻苦學習俄語的故事。

前面說到劉伯承曾遠赴蘇聯伏龍芝學院學習軍事理論,當年,他是以將軍的身份去學習的,但是,雖然已經是聞名遠近的將軍,劉伯承還是要安心學習俄語,才能夠完成這次任務。

坐上去海參崴的輪船之後,劉伯承被告知自己的俄文名字叫“阿法納西耶夫”,當年去蘇聯學習的中國人一般都有一個俄文名字,為了避免剛到莫斯科就出醜,他在輪船上一直默默唸叨著阿法納西耶夫這幾個字,但是到了莫斯科之後,在學校報到時,他看到周圍的人在圍著他笑,原來,臺上已經點到阿法納西耶夫了。可見,劉伯承元帥學俄語的路還有很長。

這時候劉伯承已經35歲了,對於一箇中年人來說,這時候重新學習一門外語實在困難,但是,為了學到蘇聯先進的軍事,回國和同胞們一起戰鬥,他還是義無反顧努力學習起晦澀的俄語。

從那以後,劉伯承把單詞記在手心,走路背,上廁所背,凌晨也背,但是俄文發音和中文差別太大,那時候劉伯承還是一口標準的四川話,為了練習發音,他每天早起跑到操場上,大聲地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刻苦努力,劉伯承的俄語基礎算是有了,但是依舊達不到他想要的水平。

後來,他想到了一個主意,那就是軍官證。彼時蘇聯是計劃經濟,生活物品實行配給制,劉伯承是軍官身份,可以憑藉軍官證買東西。於是,他找到一位蘇聯工人,告訴他可以使用自己的軍官證買東西,但是有一個條件,那就是每天花一小時教授他俄語,解釋疑難問題。

又過了幾個月,師生們都對劉伯承的進步感到吃驚,甚至有老師懷疑他找了個蘇聯老婆。後來他在寄回國的信中也說道:

“乃視文法如錢串,視生字如銅錢,汲汲然日夜積累之;視疑難如敵陣,惶惶然日夜攻佔之,不數月已能閱讀俄文書籍矣。”

這就是我們的劉伯承元帥,為了新中國奮鬥一生的元帥,一位時刻學習的元帥,一位令人感到踏實的元帥。

十大元帥中,你最崇拜哪一位呢?歡迎評論區一起交流!


無筆



十大元帥,是人民解放軍的創始功臣,是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是戰功卓著的軍事家,是革命戰爭史上的傳奇人物。

元帥之首:朱德,字玉階,四川儀隴人。1909年入雲南講武堂,並加入同盟會。11年參加辛亥革命和護國護法戰爭。22年赴德國留學,25年到蘇聯學習軍事。27年參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28年舉行湘南暴動,在寧岡礱市與毛澤東同志會師,從此即和毛澤東並肩戰鬥,史稱“朱毛“紅軍。

1930年任紅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10參加長征。參與指揮紅軍長征作戰,為長征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抗戰時期任八路軍總指揮、總司令。親率八路軍深入華北敵後,開闢和發展抗日根據地。解放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司令,參與組織和指揮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和渡江戰役。

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元帥軍銜。

軍事戰神;劉伯承,四川重慶開縣人。1912年考入軍政府將校學堂,14年加入孫中山中華革命黨,組織護國軍負責軍事指揮。

1926年參與領導滬順起義,27年8月參加南昌起義,32年任軍委總參謀長。34年參加長征。指揮了強渡烏江、智取遵義戰鬥。組織指揮了四渡赤水戰役。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129師師長,率部挺進敵後,37年指揮了陽明堡戰鬥。親自指揮七亙村戰鬥,創造了重疊的待伏奇妙戰法。40年參加百團大戰。

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二野戰軍司令員。率部進行上黨、隴海、定陶等戰役,率部強渡黃河,千里躍進大別山,參與指揮淮海戰役。解放皖南、浙西、閩北等廣大地區,解放四川、雲貴、西康四省。

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元帥軍銜。



鴻才睿智:陳毅,字仲弘,四川樂至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27年參加八一南昌起義。28年參加宣章暴動,舉行湖南起義。紅軍長征後,參加領導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任新四軍代軍長。成功領導了華中地區的抗日鬥爭。解放戰爭時期,任第三野戰軍司令員兼政委。參與組織和指揮了淮海戰役等重大戰役。

1955年被授於共和國元帥軍銜。

兩彈之父:聶榮臻,四川重慶江津人。1919年赴法國勤工儉學。22年就讀比利時沙洛瓦勞動大學。24年入蘇聯莫斯科東方大學。回國後任黃埔軍校政治部教官。

1934年參加長征。率部參加了東征西征戰役,山城堡戰役。抗日戰爭爆發,任八路軍115師副師長。與師長一起指揮了著名的平型關戰役。領導創建了以五臺山為中心的抗日民主根據地。

1947年指揮了正太、青淪、保北三大戰役,發動了石家莊戰役,解放石家莊。參與指揮平津戰役。參與北京和平解放談判。

建國後為我國尖端武器裝備和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周勇華2


新中國十大元帥,四川籍一共有4個人。我最崇拜的是陳毅。

新中國十大元帥裡面,從地域上,是四川(包括重慶)的4個即朱德、聶榮臻、陳毅、劉伯承,湖南的3個即彭德懷、賀龍、羅榮桓,湖北的1個即林彪,廣東的1個即葉劍英,山西的一個即徐向前。10人中有9個南方人,其中8個長江流域的,其中4個四川的,其中2個重慶的。

四川的四個裡面,除了聶榮臻稍微沒那麼閃亮,其餘三個,個個都是第一流的名帥。這四個人,其實我都是很佩服的。

聶榮臻元帥是重慶江津人,和我是嫡親嫡親的老鄉,不過論整體功績確實比另外三位稍微遜色點。我這篇就不多吹捧他了,回頭專門開個帖子吹捧他。

朱老總是總司令,當年朱毛並稱,德高望重,不必多說。

劉伯承是三個最能打的元帥(劉彭林)之一,而且是三人中最均衡的一個。俗話說,林彪說能打的,一定能打;彭德懷說不能打的,一定不能打。如果他倆意見不一樣,那就讓劉伯承來決定。劉帥還是個理論家,對我軍現代化有重大貢獻。其在瀘州受傷後,不要麻藥,贏得德國醫生“軍神”的讚美。

那麼,接下來就是我最崇拜的——胖帥陳毅。

為啥最崇拜胖帥呢,按說他地位不如朱老總,打仗不如陳帥。寫詩寫的有好的,但整體水平其實也一般。

主要吧,第一,我也胖,雖然沒他老人家胖。

第二,我也喜歡寫詩,也寫的一般,可能比他老人家還差點。

第三,我也愛吃肉。

第四,我也怕老婆。

第五,我打仗比他還差。

除了手下沒個粟裕,我和陳老總真是很相像。

當然,陳老總手下有粟裕,或者說粟裕服陳老總,那是因為陳老總雖然在將才方面不如粟一將,卻是典型的帥才。離開了陳老總的支持,沒有陳老總幫他擺平各種戰場外的問題,粟裕也打不出那麼多神仙仗來。

而且,陳老總在傷重擔心要被抓起來的時候,還有心思寫梅嶺三章,想要“旌旗十萬斬閻羅”“捷報飛來當紙錢”,這份大智大勇,確實值得佩服。

我還很羨慕他當外交部長,跟著周總理到處玩了很多國家。要是中央讓我也當外交部長,我一定不辱使命。


巴山夜雨涮鍋


1955年對於中國是很特殊的一個年份,雖然這一年距離新中國成立也才只不過是6年時間。但是可能很多人並不知道,新中國在1949年成立的時候,其實還很不穩定。還有很多問題沒有解決,國民黨殘兵仍然猖狂。
一直到了1955年的時候,大局才稍微穩定了一下。我們這才可以抽出時間,對當年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的人,給予他們應有的職位與榮耀。在這一年裡我們封了十位元帥,十位大將,以及57位上將。就單獨在元帥裡面,四川人就佔據了四個席位。

四川地區是中國最重要的戰略儲備地,臺灣曾經拍過一部叫做《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抗戰紀錄片,裡面高度讚揚了川人的奉獻精神。在抗戰勝利之後,人民日報也出版了一篇關於感謝四川人的文章。雖然日寇沒有打到四川境內,但是在整個抗戰當中,川軍卻是傷亡最高的一個地方。

根據不完全的統計,當時每犧牲五個軍人裡面就有一個四川籍軍人。四川更是憑藉一個省的力量,支撐了抗戰過程中三分之一的錢糧。四川裡面也走出了無數位的高級將領,這四位元帥分別是朱德、聶榮臻、劉伯承、陳毅。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朱德先後擔任多個崗位的司令職務。基本上在每一個重要關頭,都發揮了非常大的作用。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之後,帶領士兵渡過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直到1940年中旬,他從太行山轉到延安,協助毛主席進行敵後根據地的抗日戰爭,並在這個過程中培養了南泥灣精神。

在解放戰爭時期,朱德同志和其他重要領導人共同提出了向北發展,向南防禦等一系列重大措施。粉碎了國民黨的多次進攻,其中還親自指揮了石家莊戰役。在戰略決戰當中,運籌帷幄決勝於千里之外,徹底推翻了國民黨在大陸的統治。

新中國成立之後,他不顧年事已高,仍然一直奮鬥在國家的第一線。他的一生革命生涯長達70多年,經歷了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社會主義建設等幾個重要的時期。毛主席曾經稱讚他是人民的光榮,這是我們對於他最高的評價了。1976年7月6日因病去世於北京,他是四川省儀隴縣人的驕傲。

聶榮臻將軍是四川江津人,這裡雖然屬於重慶,但是當時重慶還沒有劃出為直轄市。他很早的時候就參加了共產黨,之後曾經先後前往法國和蘇聯留學,回來之後成為了黃埔軍校的政治教官。但是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直接是第一線,在這之後主要是從事政治工作。尤其是在遵義會議上,非常堅持維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在抗戰時期也同樣延續之前的工作,主要是擔任書記、參謀長一職。在新中國成立之後,積極投入到中國建設的第一線當中。他曾經被授予過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一級解放勳章。一直到了1992年在北京去世,享年93歲。

劉伯承元帥的一生,貫穿了中國整個革命戰爭過程。朱德元帥曾經誇獎他具有仁、信、智、勇、嚴的優秀品質,是國家不可多得的將才。同樣是作為元帥的陳毅,把它比喻成孫吳。鄧小平同志曾經在追悼劉伯承的時候寫道:他是我們的大知識分子,大軍事家。他的各種軍事能力,在世界內外都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但是對於別人對他的評價,他一直表示很感謝,並且曾經謙遜的表示過。他自己一生雖然有一點成就,但是這些都是黨和領導人給的。如果自己離開了黨,自己什麼都不是的。他希望等他去世之後,他的墓碑上可以雕刻上中國布爾什維克劉伯承之墓的字樣,這才是對他一生最大的評價。

陳毅元帥和聶榮臻元帥一樣,在早期主要從事的是政治任務,在後期才逐漸的轉向軍事。在陳毅元帥去世之後,毛澤東曾經親自參加他的追悼會,並且在大會上同他的子女交流,非常肯定陳毅元帥的工作。周恩來也曾經讚揚陳毅元帥,評價他是一生都在為人民工作。

在這所有的人當中,我還是比較欽佩聶榮臻元帥。這裡曾經有過她的一段故事:

在百團大戰的時候,當晉察冀軍區正向井陘礦區進攻時,在這裡面救起了兩個日本小姑娘。他們的父母都是這裡的工人,但是日本在投彈的時候,把他們父母都炸死了。戰士們把這兩個小姑娘抱起來,並且把他送到司令部。聶榮臻將軍聽到之後聞訊趕來,還給這兩個小姑娘削了梨子吃。

但是在一番考慮之後,還是準備把他們送回日本,並且還寫了一封信。

……………… 此次八路軍進擊正太線,收復東王舍,帶來日本弱女二人。其母不幸死於炮火中,其父於礦井著火時受重傷,經我救治無效,亦不幸殞命。餘此伶仃孤苦之幼女,一女僅五六齡,一女尚在襁褓中,彷徨無依,情殊可憫。經我收容撫育後,茲特著人送還,請轉交其親屬撫養,幸勿使彼輩無辜孤女淪落異域,葬身溝壑而後已…………
“中日兩國人民本無仇怨,不圖日閥專政,逞其兇毒……
“我八路軍本國際主義之精神,至仁至義,有始有終,必當為中華民族之生存與人類之永久和平而奮鬥到底,必當與野蠻橫暴之日閥血戰到底。深望君等翻然覺醒,與中國士兵人民齊心合力,共謀解放,則日本幸甚,中國亦幸甚。”

帶著這封信,這兩個小姑娘順利安全的到達了日本。本來事情到這裡就應該結束了,但是1980年的時候事情又被回憶起來。當年日本的一家報紙,報道了一個題為《美惠子姐妹,中國元帥聶榮臻想念你們》。其中的美惠子,就是當年兩個小姑娘的名字。

不久之後美惠子姐妹便收拾好東西,踏上了了前往中國的道路。當時的聶榮臻已經是中國軍委副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大廳裡面接見了美惠子姐妹。兩個姑娘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自己的感謝的情緒,撲通一聲跪在聶榮臻將軍面前。三人的故事,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史之策


元帥是我國軍人的最高軍銜,而且只在1955年授予過一次,分別是朱德、彭德懷、林彪、羅榮桓、陳毅、聶榮臻、賀龍、劉伯承、徐向前、葉劍英等十大元帥。

其中,朱德、陳毅兩位元帥是四川人,接下來,悅史君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第一,朱德

朱德出生在四川儀隴,不過他的事業是從雲南開始的,先是在雲南陸軍講武堂就讀,自此進入滇軍,參加過多次反抗北洋軍閥的戰爭。

1927年,朱德參加領導南昌起義,1930年擔任中國工農紅軍總司令,自此有了朱老總的說法。

抗戰爆發後,朱德是八路軍總司令,解放戰爭期間,他又成了解放軍總司令。

新中國成立後,朱德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國防委員會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委員長等職務,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朱德元帥的一生波瀾壯闊,經歷了近四十年的軍事生涯,成了人們心目中的朱老總,悅史君認為,他確實是一位非常值得敬重的老帥。

第二,陳毅

陳毅出生於四川樂至,曾到法國留學,1927年參與領導南昌起義。

抗戰爆發後,陳毅主要在江南、山東等地作戰,解放戰爭期間,主要負責華東地區的戰鬥。

新中國成立後,陳毅擔任上海市市長,1954年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

陳毅元帥在軍事上的成就,也許比朱老總要遜色一些,但他是一個文武雙全統帥,而且參加外事活動較多,在國際上留下很多足跡,悅史君認為,他是一個對外交做出貢獻的老帥。

前面有些答主提到聶榮臻元帥和劉伯承元帥,悅史君認為需要糾正一下,雖然聶帥出生在四川江津,劉帥出生在四川開縣,但現在江津是重慶的江津區,開縣則是重慶的開州區,事實上這兩位元帥已經隨著行政區劃的變革,成為重慶人了。

不過,說到底,悅史君認為,這些元帥不僅是四川人的驕傲,也是我們全體中國人的驕傲,他們做出的功績,永遠都不會褪色和過時,致敬!


作者:悅史君(資深媒體人,文史專家,作家,多平臺簽約作者,觀止讀書會發起人,書評人,文學專欄主編 公眾號:歷史這樣說)

寫有趣的歷史,講真實的傳奇……

我是悅史君,2018我們一起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