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8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by 林蔓(北京大學碩士在讀)

第二篇中,我們進入了西方音樂的第二個時期——中世紀,講述了宗教音樂和音樂理論。現在我們接著講述中世紀的世俗音樂,所出現的樂器,以及14世紀的“新藝術”。

中世紀的世俗音樂指除宗教之外的音樂統稱,在公元9到11世紀,一些貴族,騎士,甚至國王,以及不入流的有才華的群體經常飲酒唱歌,創作有關戰爭,愛情,生活的音樂,他們積極探討和批判社會,政治,宗教的各種問題。他們在歐洲各個國家的宮廷間相互交流,相互傳播。這些人在法國稱為遊吟詩人,在德國稱為戀詩歌手。遊吟詩人在法國是統稱,但還可以細分為兩類,在法國南部,遊吟詩人稱為特魯巴度爾,以愛情題材為主,有田園歌,康佐,晨歌等類型;在法國北部,遊吟詩人稱為特魯威爾,歌曲類型有敘事歌曲,傳奇等。法國遊吟詩人的歌曲隨後傳入了德國,德國在12到14世紀開始出現世俗歌曲,這種世俗歌曲被稱為戀歌,演唱戀歌的人被稱為戀詩歌手。遊吟詩人歌曲的特點是用樂器伴奏,即興彈唱的單聲部音樂,並且,南北方的音樂織體各有特點,多以愛情題材為主,還有其他類型的題材。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法國南部遊吟詩人叫特魯巴度爾。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演唱戀歌的人被稱為戀詩歌手。

中世紀的樂器,可分為絃樂和管樂兩類。絃樂:中世紀最典型的撥絃樂器是豎琴,琉特琴,索爾特里琴;當時流行的弓弦樂器是維埃爾琴,也就是現代小提琴的前身。管樂:中世紀的管樂器有笛類包括豎笛和橫笛;雙簧類樂器包括肖姆管,短號等。中世紀的管風琴分為大型管風琴,便攜式管風琴,固定中型管風琴。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琉特琴。Deutsches Museum (121282543)

14世紀的“新藝術”,人們習慣用“新藝術”來統稱14世紀法國和意大利的音樂。法國詩人,主教,音樂家維特里在他撰寫的著作《新藝術》中提出了“新藝術”的概念,將巴黎聖母院樂派時期的音樂風格稱之為古藝術,因此先有了新藝術,後來才提出古藝術,維特里將兩者進行了比較,並提出了新的音樂特徵。這一時期音樂情感的表現,則更加生動多彩。

Page of the French manuscript Livres de Fauvel, Paris, B.N. Fr. 146 (ca. 1318), "the first practical source of Ars nova music".

法國“新藝術”的代表人物是馬肖。在西方音樂史中,馬肖的作品是第一位得到完整保存的音樂家。馬肖在法國教堂工作,接觸了大量的宗教作品,並且還接觸一些世俗作品。因此,他的作品幾乎涉及了14世紀所有重要的音樂體裁。馬肖創作了23首經文歌,早期傳承和發揚了傳統的經文歌創作手法,採用三聲部原則,在他音樂後期,四聲部織體取代了三聲部織體;馬肖首創了彌撒曲,《聖母彌撒》是馬肖的代表作品,也是他唯一的一部四聲部織體彌撒曲,馬肖對彌撒曲的貢獻是首次將常規彌撒的五個段落視為一個整體;世俗歌曲是馬肖歌曲創作中最有影響的部分,體現在14世紀法國詩歌和音樂的三種“固定形式”:維勒萊,迴旋歌,敘事歌。馬肖拉近了世俗音樂和教會音樂的關係,將世俗音樂的水平提高到了一定的境界,變得更加專業化和藝術化。馬肖使宗教音樂更加世俗化,將世俗音樂中較高水平的部分運用到宗教音樂中,使得宗教音樂變得不再那麼死板。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新藝術代表人物馬肖。

意大利“新藝術”,14世紀意大利音樂的重要體裁是牧歌,狩獵歌,巴拉塔,這都是世俗性體裁。獵歌:卡農形式的狩獵內容。牧歌:多以田園詩和愛情詩為主,也有牧人的觀點和態度,兩到三個聲部。巴拉塔:由舞曲伴唱發展而來的題材。

14世紀意大利音樂的代表作曲家:蘭迪尼。他創作有154首世俗音樂作品,絕大部分是巴拉塔。蘭迪尼的音樂風格,甜美抒情,不刻意用複雜的音樂手法去表現,並且創作了著名的“蘭迪尼終止式”。蘭迪尼終止式:蘭迪尼的音樂作品終止時,導音(七級音)下行到六級音後再進入主音,因此也被人稱為“si-la-do”終止式。

背景歌曲是西方中世紀中一種被稱為“康佐”canso 或canzo的世俗音樂,是有關於騎士對已婚貴婦的愛戀或仰慕之情,這是所謂的“宮廷之戀”,是法國遊吟詩人歌曲的主題,它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情愛,更像是一種精神之愛,從而表達自己的單相思之情。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蘭迪尼創作了154首世俗音樂

進入中世紀,終於有了更多表達愛戀的音樂

Landini cadence on 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