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為什麼泰國可以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

遺落的舊時光


東南亞位於亞洲東南部,陸地面積457萬平方公里,人口6.28億,2017年東南亞地區經濟總量達2.7萬億美元,約佔亞洲的9.1%,目前東南亞有11個國家。

泰國是東南亞地區的一個國家,陸地面積51.3萬平方公里,位居東南亞第三,僅次於印度尼西亞和緬甸,人口6800多萬,位居東南亞地區第四。泰國是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2017年泰國經濟總量為4378億美元,與中國上海市大體相當。東南亞第一大經濟體是印度尼西亞,2017年印尼經濟總量為10109億美元,泰國經濟總量相當於印尼的43.3%。



泰國作為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實至名歸,因為泰國的經濟實力並不弱。不少人都應該聽說過“亞洲四小龍”,但對於“亞洲四小虎”是否瞭解?泰國就是當初“亞洲四小虎”的其中“一隻虎”。上世紀90年代,泰國經濟突飛猛進,與當時的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並稱為“亞洲四小虎”,因為它們的經濟發展猶如80年代的亞洲四小龍一樣,因而得名。但隨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沉重的打擊了泰國的經濟發展,泰國貨幣——泰銖出現了大幅度的貶值,經濟發展面臨著很大的困難,但泰國的經濟基礎仍然比較雄牢固。



目前泰國是世界新興工業國家和新興市場經濟體之一,亞洲主要的糧食出口國。泰國的電子製造業發展較為迅速,主要支柱產業為電子、汽車、珠寶、旅遊等。泰國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和東盟最大汽車的市場,旅遊業也是泰國重要的經濟收入之一。2017年泰國經濟增速為3.9%,為五年來增速最快,但與越南、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等其它東南亞國家相比,這個增速遜色不少。

目前東南亞地區第三大經濟體是菲律賓,2017年菲律賓經濟總量為3118億美元,與泰國仍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未來比較長的時間裡,泰國仍然能保持東南亞地區第二大經濟體地位。


錦繡中源


泰國經濟屬外向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長期在農業國和受外界制約的工業資本主義之間搖擺。全國半數人口從事傳統農業,其中3/4主營水稻耕種,年產香米和白米近3000萬噸,出口700萬—1000萬噸,均居世界前茅。工業為出口導向型,尤以汽車製造、電子和IT業發展迅猛,使原來僅靠大米和沙灘的國家升級為地區中低成本製造業中心。2014年,出口創匯2254億美元,該國2016年實現GDP4068億美元,貧困率10.5%,預期壽命74.6歲。

列強環伺下折衝樽俎,善於在強國的夾縫中生存,二戰中的泰國表現得淋漓盡致,甚至有“靈詭多變”的評價。1941年12月7日深夜,對美英宣戰的日本要“借道”泰境,遭拒絕後日本旋即從9個地點進攻泰國,8日清晨,泰國總理宣佈停火,不久簽訂《日泰同盟條約》,泰向美英宣戰。1945年8月16日,它又匆忙聲明“宣戰宣言”無效,美英“不計前嫌”,未將泰國劃為戰敗國。泰國戰後堅定地站在美國一邊,60年代允許美B—52進駐,一直享有美國“非北約主要盟國”地位,同時它以東盟為基石,實行全方位外交政策,平衡大國關係。購入航母未引波瀾,與柬爭奪寺廟最終服從國際裁決,泰國與近鄰和大國已建起信任關係。

從某種意義上講,“電信之王”他信顛覆了泰國長期以來精英主導的政治體制,這種體制的缺陷在經濟和文化兩方面,作為東南亞經濟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之一,泰國崛起並非以勞動密集型的製造業,而是以工商業、旅遊業和服務業起家,較其他國家更早地進入資本博弈和大集團運營階段,代價是大多數泰國人、特別是農民並未從高增長中獲益,貧富不均日益嚴重,表現在北部廣袤的農村與以曼谷為中心的城市間發展差距越來越大。與此相對應的是文化疏離,城市人對農民存在濃重的輕視,不屑地視之為鄉巴佬。他信史無前例的成功在於贏得農民的信任,30銖(當時合0.75美元)就醫計劃、鄉村基金、養老金、一村一品等政策惠及農村和城市貧民,而在成千上萬的政客和商人中,他信是迄今唯一的“派糖人”。與此同時,他信的民粹主義冒犯了王室、中產階層、權貴和軍方,後者認為他信所做的一切是為了爭取廣大基層的支持。於是,泰國社會出現新對峙力量,代表鄉土泰國的紅衫軍和王室精英的黃衫軍,他們輪番走上街頭,相繼推翻敵對的黨派政權,泰國最寶貴的商業形象受到嚴重損害——可以自由做生意的穩定地區,長期被認為是安全和有利於商業的國家。


ruixuezhaofeng


泰國之所以能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我認為,泰國是一個新興經濟體,這一番帶很重要。這決定了泰國的新興工業化發展前景,為泰國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或第二大在進入第一大經濟,創造了條件。

其次 ,泰國實行自由經濟政策,屬外向型經濟。這遠比閉關鎖國好強很多倍,有利於新思想、新經濟的萌芽,進而發展壯大。

其三,儘管泰國是一個傳統農業國,農產品是泰外匯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但這不影響泰國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農業強,對發展工業也是有好處的。某種意義山來說,為20世紀80年代泰國製造業尤其是電子工業發展迅速奠定了基礎,促進經濟持續高速增長。

還有,製造業、農業和旅遊業是泰國經濟的主要部門。眾所周知,泰國是亞洲唯一的糧食淨出口國,世界五大農產品出口國之一。電子工業等製造業發展迅速,產業結構變化明顯,汽車業是支柱產業,是東南亞汽車製造中心和東盟最大的汽車市場。

此外,中國與泰國的交往源遠流長,友好交往歷史達上千年。中泰民族融合和文化交融,為中泰經貿關係持續穩定增長創造了條件。

事實上,中國投資者在泰國也受到歡迎。自2012年以來,已有數十家中資光伏、橡膠及工業製造工廠落戶泰國羅勇府的安美德城工業村。去年,中國成為排在日本、美國和新加坡之後的對泰第四大投資國。

綜上所述諸多條件,使得泰國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創造了條件。可以說,泰國的政治、經濟穩定,人心向背也不錯。同時佐證了其他國家不能成為東南亞第二大經濟體的原因,或只具備泰國的一個或幾個要件,綜合經濟實力不夠。


華夏時報記者楊仕省


泰國在東南亞可謂佔盡天時地利人和。處於東南亞的中心位置,面積足夠大,屬於熱帶季風氣候區,並佔據肥沃的湄南河平原;鄰國非窮即弱,擁有相對安全的國際周邊環境;人口足夠多,擁有富足的勞動力和相對廣闊的國內市場;經濟結構多元化,承接了大量發達國家的製造業的轉移,服務業發展迅速;在風雲詭譎的國際形勢中泰王室靈活的利用國際關係為泰國謀取最大利益;泰國除了南五府馬來人外絕大多數信仰上座部佛教,擁有相對統一的宗教信仰,增強了民族向心力。


玉水雲笛


東南亞總共這幾個國家,總共就那麼點經濟規模,第二也好,第一也罷,沒有什麼值得去思考的。有這麼多心思,該認真思考自身,個人,為何沒能成為村裡,鄉里,縣裡,市裡,省裡的第二大富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