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4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你相信你的孩子嗎?

不用著急回答,給自己一些回憶和思考的時間——

你真的相信他嗎?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作者

姚蘭(妙樂媽媽)

曾任《心理月刊》編輯部主任、《MING明日風尚》主編。

就讀於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專業。

美國“育兒之父”斯波克博士理念踐行者,最新出版《斯波克父母經實操手冊》。

晚上睡覺前,妙樂在收拾書包。

我在一旁不經意瞥了一眼,看見她掏出來一支新鉛筆。

“那鉛筆是誰的?”我裝作漫不經心的樣子。

“是今天CiCi送給我的。”她說了一個她同班同學的名字。

我看著她的眼睛,覺得她有點兒緊張。

我故作輕鬆:“哦?是嗎?我一會兒問問CiCi媽媽,正好我有她的微信。”

聽我這麼說,她突然一下子哭了出來:“你為什麼要去問她媽媽?你是不相信我嗎?就是她送給我的啊!”

面對她的反應,我有點兒不知所措,急忙掩飾:“媽媽沒有不相信你,媽媽,只是想問一問CiCi喜歡什麼。媽媽不是跟你說過,不能要別人的東西嗎?即便是別人主動送給你,那你也要送給對方東西。你送給CiCi什麼了嗎?”

她聽我說完,稍微平靜了一些,抽抽嗒嗒地說:“還沒有,她說她想一想,再告訴我要什麼。”

這個時候,妙樂爸爸悄悄把我叫到廚房:“你真的要去問CiCi媽媽?”

“那你是覺得妙樂偷拿了同學的鉛筆?”

“我也不知道,但是我剛問她的時候,我覺得她有點兒緊張。”我有些猶豫。

“那是因為你不讓她要別人的東西,她怕你說她,而不是因為她拿了別人的東西。”

“你怎麼那麼肯定?”我反問。

“你的孩子你不瞭解嗎?”爸爸有些生氣。

一句話問得我啞口無言。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是啊,我的孩子我不瞭解嗎?她自小謹慎、有界限感,在外面就算別人給她最愛的巧克力也不會要,有時我示意她可以接受,她還跟我急。因為我跟她說過:“別人給的東西不能要,想要跟媽媽說,媽媽給買。”這一點她記得很牢。

上了幼兒園,小朋友之間會互相給個貼畫什麼的,我也叮囑她:“誰送了你東西,你可以收下,但是一定要回送人家。”她一直做得很好。

可為什麼在那一刻我會不信任她?

可能——

那一刻讓我想起了自己小時候。大概是我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在家裡,我從爸爸的一個不用了的舊文件包裡發現了一毛錢,那時候的一毛錢可是能買兩根冰棍兒的!我如獲至寶,在進行了激烈的思想鬥爭之後,我還是偷偷藏了起來。雖然,爸爸媽媽到現在都不知道,而且那一毛錢應該是他們忘記在那個包裡的,可這件事到現在想起來我仍然覺得很不光彩。而剛才和妙樂的場景又把我帶回了那個不光彩的時刻,我或許是看到了不光彩的自己。

可能——

那一刻讓我感覺很緊張,甚至有些過度焦慮。孩子慢慢長大,作為父母的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越來越少。孩子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行為邏輯,自己的小秘密。我們越來越不安,也越來越多疑,很怕孩子一不留神就誤入歧途。於是,時時緊繃的神經會讓我們疑神疑鬼,動作變形。

而面對不被信任,孩子們的感受會是怎樣呢?

之前看過一個視頻,一個臺灣的小朋友因發脾氣被媽媽罵,她跟媽媽說:我答應過你不發脾氣,但是每個人也會有偶爾控制不住的時候,對不對?所以,我下次儘量不發脾氣。

可是,媽媽說:我不相信你下次可以做到!然後又要孩子向自己證明下次不大喊大叫發脾氣。

這個小朋友立馬就絕望到崩潰——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正常的邏輯是——

我相信你!你可以做到!你做給我看!

可是,這位強勢的媽媽的邏輯是——

我不相信你!但你一定要做到!那你現在告訴我,你怎麼才能讓我相信你能做到?

去年被扒皮的“豫章書院”,用關小黑屋、罰跪、用鋼筋抽打等各種殘酷的體罰方式,“幫助”孩子“戒網癮”。事情被曝光後,大家都莫名驚詫:為何這種學校能存在這麼多年?!

其間,有多少孩子都向父母求救,告知他們自己受到的非人折磨,可是父母們大多選擇了信任學校,而不相信自己的孩子,認為他們是為了離開那個機構而誇大其辭!

最後,00後男孩周義(化名)求救無門,絕望地喝下洗衣液自殺!

後來周義雖然被搶救回來,但他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父母甚至對這個世界的信任。他的性格變得更加孤僻,神經兮兮的,“連父母都害怕,隨身攜帶一把水果刀,總覺得有人要害他,把自己都刮傷了好幾次。”

看到這種新聞,總讓人忍不住扼腕嘆息:如果父母能對孩子多點信任,事情何至於此。

很多人看到這種新聞,總覺得這樣的父母不配當父母,自己絕不會犯這種錯!可是仔細想想,我們真的離這樣的錯誤很遠嗎?

很多父母潛意識裡認為,小孩子就愛惡作劇、誇大事實、耍小聰明、說謊欺騙,不值得被信任;

也有人認為,相信小孩子的話,豈不是顯得我很愚蠢、很好糊弄?

可能還有人認為,輕易相信孩子的話,是不是對孩子太寬容,太縱容?

看來,信任孩子真的是很難做到的事情,遠比不信任孩子要難得多。因為它需要我們大人放下自己的傲慢、權威與自以為是,來認真傾聽孩子的聲音,發自內心來欣賞孩子,以應有的尊重來對待孩子。

可能我們也會有疑惑:我該怎麼判斷該不該去信任孩子說的話,做的事?

我想,如果我們時時要去想著判斷是不是該去相信自己的孩子,說句大不敬的話,那我們恐怕不是在養育孩子,而是在管教犯人了。

美國育兒之父斯波克曾經說過:“在家人彼此關愛和尊重的家庭氣氛中長大的孩子,內心會獲得一種信任,相信自己能夠成為一個值得信賴的公民,也相信大多數人都心存善意。當他們有了自己的孩子時,就會自然而然地相信他會成長為一個好孩子。”親子、家人之間彼此的愛是信任的基礎。

父母的不信任可能會讓孩子送了命,覆轍我們不要再重蹈【藍雲之鷹

晚上臨睡前,給蓋上被子,妙樂問我:“媽媽,你為什麼不信我?我是不是壞孩子?只有爸爸相信我。”

我的眼淚一下子湧出來:“不是的,不是的。”我拉住她的小手放在我的臉上:“是媽媽不好,媽媽不好,爸爸已經批評媽媽了。”

第二天,我送妙樂上學的時候,恰好遇到了CiCi。CiCi跑過來跟妙樂說:“我想到了,你把你的孔雀筆送給我吧,好嗎?”妙樂說:“好的!但是藍色的不能送給你,其他的顏色都可以。”

看著她們一蹦一跳走進校門,我再一次愧疚不已。

一個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內心的無助、不安,甚至絕望與恐懼可想而知,而最可怕的是,你可能再沒有機會獲得孩子的信任與愛。希望我還沒有讓妙樂失望至此,希望一切還來得及!

突然想起來一件我小時候的事情。媽媽給我洗澡,每次問我夠不夠熱,我都說:“夠了夠了,燙!燙!”熱水燙得要飛起來了,可她就是不信:“哪裡有那麼燙?還好啊!要不要再加一點熱水?”

現在想來,還是覺得好氣又好笑。我說了燙,你還不信,那還問我幹嘛?而我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收起那一壺開水!

常爸說

我相信,看了今天妙樂媽媽的文章,很多人會有觸動,也會想起小時候被父母冤枉時的無助與憤懣。但是,對於信任孩子這件事,可能還是心有疑慮的:萬一信錯了,怎麼辦?

常爸在這個問題上,也思考了很長時間。每個人都一定會說謊的,從不說謊的人在這世界是不存在的,那如果孩子說謊,我還信他,信錯了怎麼辦???

前段時間,常爸讀史書的時候,又讀到了小時候看過的那個楚莊王的故事。楚莊王和群臣夜宴,中途風吹燭滅,一片漆黑的時候,有個大臣藉著酒勁,偷摸了楚王的寵妃,被寵妃摘下了“纓”(帽帶)作為憑證。寵妃要求楚王調查是誰的纓沒了,誰就是非禮他的大臣,要重重處罰!楚王思考了一下,命群臣在點上蠟燭前統統摘去纓,使那名酒後失儀的大臣不被發現。後來,在一個楚國進攻他國的戰役中,有名將士捨生忘死,奮勇殺敵,表現十分突出。楚王要嘉獎他時,他說,我就是當年那個酒後失儀之人,蒙您寬恕,不敢不以死相報。

孩子小的時候,如果我們信了他說的謊,他可能會為自己的小聰明沾沾自喜;但孩子長大後,如果我們對他表現出無條件的信任,他說了謊以後其實心裡是會內疚的,並且以後會盡量用誠實來回報我們的信任。

所以,常爸個人認為,與其時時刻刻提防著孩子,和他們鬥智鬥勇,不如選擇信任他們,哪怕是信錯了,只要不是原則性的大問題,不妨學學楚莊王熄燈摘纓的故事,保護他們的尊嚴,相信他們日後會用誠實來回報我們的信任。

你的小時候,父母信任你嗎?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小故事能和我們分享?你現在信任你的孩子嗎?歡迎留言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