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9 大仁大義的劉備,為何會用一個不仁不義之輩,成為五虎大將?

辛苦的天才——典型性兵權謀家曹操(57)

主筆:江湖閒樂生

漢獻帝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57歲的曹操再次踏上征途,這次的目標是當時中國最混亂,軍閥最多,分裂割據最嚴重的關中。

原來,曹操在赤壁大敗後,見孫劉聯盟合作正歡,南方水戰又實非曹軍所擅,所以決定轉化跑道,向西攻略,若能趁勢拿下漢中、益州,從長江上游威脅孫劉,則可盡數挽回赤壁頹勢。

然而,要起大軍進攻漢中、益州,必須先考慮關中的穩定,若是關鍵時刻,馬超、韓遂等關中軍閥突然在後方發難,則事情就不好收拾了。

大仁大義的劉備,為何會用一個不仁不義之輩,成為五虎大將?

但馬超韓遂這些人雖然割據一方,不遵朝廷號令,但他們畢竟並沒有公開反叛朝廷,且多次助朝廷剿滅叛黨,另外馬超的父兄和家人、以及韓遂的兒子,都在鄴都為官乖乖做人質,看著也挺老實的。雖然曹操也曾多次徵召馬超韓遂去東方為官但都被他們拒絕了,但這也不成剿滅他們的理由啊,總之就是出師無名了,怎麼辦呢?

於是曹操想了個辦法,叫做先禮後兵、引蛇出洞。建安十六年春,曹操命令駐守在長安的司隸校尉鍾繇全權主持徵西事宜,並派在幷州平息民變的夏侯淵、徐晃等部出河東會和,聲稱要借道河西,征討漢中張魯。

關中諸將一聽急了,這說是借道,恐怕是假道伐虢吧,馬超於是心一橫,乾脆聯合諸將聚眾十萬據守潼關,抵抗曹操。其各部首領為十人,分別是:馬超、韓遂、侯選、程銀、楊秋、李堪、張橫、梁興、成宜、馬玩。十人之中,雖然鎮西將軍韓遂被推為盟主,但發起人卻是馬超。

大仁大義的劉備,為何會用一個不仁不義之輩,成為五虎大將?

看來馬超還真是一個狠人哪,他爹馬騰和兩個哥哥馬休、馬鐵全家都在鄴城為質,他居然敢領頭造反,難道連骨肉至親的命都不要了嗎?

而且,當年馬騰韓遂內訌,韓遂曾殺死馬騰妻與子,此乃不共戴天之血海深仇,但馬超為了增強反叛實力,居然還能主動跑去認韓遂為義父,表示:“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感動的韓遂哭笑不得,只得一聲長嘆:“今諸將不謀而同,似有天數,今便與孟起共起兵,以成大事。”乃與馬超捐棄前嫌,重組家庭,毅然反叛,不顧原先親人矣!

漢末群雄之中,論反覆無常,論認賊作父,馬超絕不遜於呂布啊。

其實也不怪他們,馬超韓遂呂布董卓這幾位都是羌化的漢人,正所謂夷狄貪而無親,奉行的正是利益高於一切,這是他們的常態,不可以中原之禮義要求他們。

大仁大義的劉備,為何會用一個不仁不義之輩,成為五虎大將?

總之,在《三國演義》為馬超洗白之前,馬超的名聲其實是很差勁的,據《三國志 許靖傳》記載,馬超在串聯關中諸將聯盟反叛之時,還想聯絡益州劉璋一塊行動,按說唇亡齒寒的道理劉璋也懂,所以就想派兵參加,但他手下的蜀郡太守王商勸道:“馬超勇而不仁,見利忘義,不可以為唇齒,若與之聯合,則養虎遺患矣。”劉璋於是放棄了跟馬超合作的想法,派人去請劉備來合作。後來馬超兵敗逃到張魯那裡,張魯覺得深感榮幸,便想把女兒嫁給他,又被人吐槽說:“馬超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張魯乃止。

可見經此一事後,馬超已聲名狼藉、臭不可聞,乃至兵敗後還被一老婦臭罵:“汝背父之逆子,殺君之桀賊,天地豈久容汝,而不早死,敢以面目視人乎!”超被罵大怒,即殺老婦及其子,燒城而去。

總之,馬超在民間早已全無政治形象,簡直就是不仁不義不忠不孝之輩,若不是後來加入了劉備五虎將,羅貫中不得已將其塑造為正面人物,恐怕早就被打成亂臣賊子了。

大仁大義的劉備,為何會用一個不仁不義之輩,成為五虎大將?

不管怎麼說,曹操引蛇出洞已成功,如此師出有名,可永絕心腹之患了。況且此時劉璋已邀請劉備入蜀,說不準什麼時候就會被劉備生吞活剝了,到時候劉備以西川為柄,荊襄為刃,劍指天下,再聯結關中十將與東吳孫權,共同起兵,則曹操小命休矣!

所以,時不我待,要趕緊了!

於是,在建安十六年七月,曹操讓程昱輔佐曹丕留守鄴城,而自領大軍,浩浩蕩蕩,開往潼關。據《魏書》記載,當時,曹操手下的謀士們普遍認為:“關西兵強,習長矛,非精選前鋒,則不可以當也。”意思說涼州兵乃天下勁銳,長久以來戰鬥力都超過中原兵,不派出精銳部隊難以與之抗衡。

確實,西涼兵戰鬥力之強悍,曹軍在二十年前可就領教了,當時曹操初起兵反董卓,初生牛犢不怕虎,竟然帶著全部五千家底孤軍東進,結果在汴水一戰中被徐榮的西涼兵殺了個片甲不留,五千子弟兵損失殆盡。一晃二十年過去了,汴水岸邊的流血漂櫓似乎仍歷歷在目,讓曹軍諸位老將心有餘悸,但曹操卻大笑說別擔心:“戰在我,非在賊也。賊雖習長矛,將使不得以刺,諸君但觀之耳。”看來竟是勝券在握了,奇哉,新敗於赤壁孫劉五萬水軍的曹操,面對馬超十萬涼州鐵騎,卻為何會如此自信呢?且聽下回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