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高中有一天午休,同桌遞給我一根耳機,是一首《富士山下》,粵語歌的音韻美,讓我不自覺地單曲循環了好幾個中午。

週末回家,我百度了這首《富士山下》的歌詞,以及這歌詞背後的故事,也知道了這首歌的詞是一位叫林夕的填詞人填的。

從那之後,我開始去認識林夕,開始聽他填詞的歌,試圖去參透他歌詞中的人生觀。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大多數人應該都以為,林夕這個名的由來,是由“夢”字拆開來,其實不然。

入行時,因為喜歡填詞人林振強,於是姓林。看到《紅樓夢》的“夢”字,一怔:原來林字下面有個夕陽,已經竟然可以這麼美。從此,這個原名叫梁偉文的青年,開始以“林夕”面世。

聽林夕的詞也聽了有好幾年,我也從一個未成年的高中生,長成一個二十幾歲的“中年少女”,那麼這些年來,我都聽懂了什麼?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如若你非我不嫁,彼此終必火化,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富士山下》

既然認識林夕是從《富士山下》開始的,那就先說說《富士山下》吧。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在《富士山下》的第二段,林夕用了“結疤”“花瓣”“墳場”“火化”幾歌詞,華麗得很傷感,很悽美,很壯烈。

逝去的感情是無法彌補的,分手的戀人也回不到過去,曾經再美好也已經是死去了。“一生一世等一天需要代價”的意思大概就是:在有限的生命裡,在極其短暫的歲月裡,為一個已經不愛你的人消磨青春,是沒有價值的。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前塵硬化像石頭,隨緣地拋下便逃走,我絕不罕有,往街裡繞過一週,我便化烏有” :往事已如煙,隨著時間流逝,沒有什麼忘不掉。地球沒了誰都能照樣轉,只要心懷真誠地生活,愛情永遠不會遲到,你也無須記得我。

“原來我非不快樂,只我一人沒發覺,如能忘掉渴望,歲月長,衣裳薄”——《再見二丁目》

江湖流傳一個說法,林夕把最好的歌詞給了楊千嬅,就是這一首《再見二丁目》。1997年楊千嬅憑這首歌走紅,迄今,我認為她的歌仍沒一首能夠超越《再見二丁目》。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優秀的詞人是孤獨的,我常常想,在入夜漸微涼的時候,他們獨自在窗前等下沉吟,咬著筆琢磨歌詞的押韻,偶爾舉頭望明月,那種感覺,大概就是“歲月長,衣裳薄”吧。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那天隻身在異國等待戀人,戀人卻未到,就靜下心來感受這個世界,忽然覺得滿街腳步突然靜了,滿天柏樹突然沒有動搖。最終發現原來忘掉渴望自己可以這麼快樂,哪怕他不在自己身旁,我也可以暢遊異國放心吃喝。

如果你理解不了這首歌,那大概是沒有等過人,沒有等過一個讓你魂縈夢繞的人,那你大概是幸運的。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多少抱憾,多少過路人,太懂估計,卻不懂愛錫自身”——《愛得太遲》

這首歌背後的故事來自古巨基朋友的親身經歷。朋友在母親節準備了一份禮物給媽媽,媽媽說等我洗澡完再接受這份禮物,結果洗澡時候暈倒了,送到醫院後就過世了。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後來古巨基跟林夕分享了這個故事,盼望借林夕的詞勸導大家別因工作過忙而愛得太遲。當時林夕前後寫了五遍,最後還是體力透支的情況下含著參片完成的。幾個版本改來改去,最終濃縮成一句“錯失太易,愛得太遲,有些心意不可等某些日子”。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愛得太遲,一個“遲”字說的無非就是遺憾,如果,你聽到這首歌也有所感觸,就請你一個字一個字聽完吧,或許你也會回憶起那些“太遲”的瞬間。那些瞬間,終究是因為你的忙碌、你的猶豫、你的膽怯而變成一段無法重來的歷史。

希望你聽完這首歌,可以去告訴那些你在乎的人、那些還在你身邊的人“我愛你”,多幸運還有機會說一句,我愛你。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我》

林夕給張國榮寫詞的時候,張國榮已經大紅大紫,據說張國榮上門拜訪林夕時候,帥到林夕差點吐血。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林夕最自豪的,是幫張國榮寫了一首《我》。那天張國榮打電話給林夕問“有沒有看過一齣戲叫《假鳳虛凰》,裡面有句‘I am what I am’我想拿它做第一句,你幫我寫歌,你知不知道寫什麼?”林夕笑“你想寫gay嘛,你想走出來!知道你威風,行!像你一樣驕傲!”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後來,哥哥走了,林夕萬分愧疚,因為在最後五首歌裡,他依然按照以往的路線在感情世界中暢遊,監製提醒他不要寫太悲的東西,他沒放在心上。林夕說:寫下那麼多勾引聽眾眼淚的歌詞,究竟對這個世界有什麼意義?

從那以後,林夕心境開始變化,他開始用歌詞渡人,用自己的作品,去解開人心中的結。後來林夕寫了一首關於自殺的詞《黑擇明》給陳奕迅,曾有人聽這首歌,度過了抑鬱症最艱難的時刻。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30年間,林夕填詞幾千首,為他博得大名的,大多是“男女之情”,當然也有一些勸解世人多珍惜當下、鼓勵自卑者勇敢做自己的詞,留下無數可供咀嚼的金句。

他的飛揚、他的波瀾、他的憂鬱、他的沉醉,都化作鑽石般閃亮的日子。這些年來,林夕用一支筆化作“擺渡人”,幫我們度過一陣陣的憂傷,幫我們度過苦海,直到彼岸。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然而,愈人者最難自愈,幫人解脫的夕爺,不過是幫人拔刺,轉而扎向自己。正如他在《七友》中悲傷地問:重生者走得的都走,誰人又為天使憂愁?

陪我們度過漫長歲月的夕爺,也願他能得到撫慰,歲月雖長,衣裳雖薄,也希望他並非不快樂,希望他在並不友好的歲月中,能被聽歌的人溫柔對待。

聽林夕的這些年,我都聽懂了什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