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印度都有哪些“不可思議”的事物?

周言華


印度人被中國網民戲稱為“開掛民族”,確實,南亞這片大陸因為氣候、地理、宗教的原因,看上去和其他的文明形態是如此不同。如果說經過幾十年的國家化交流,中國人已經能越來越好地理解日韓、西方文化了的話,那我們對印度的瞭解還很不夠。


印度人對恆河水的迷之好感似乎就讓我們難以理解。恆河水水質和世界上其他的主要大河都不一樣。這條河裡曾經有著大量名為“噬菌體”的微生物,可以在繁殖過程中殺滅有害的細菌,同時對人體又無害。所以恆河的自淨能力特別強,無論多少垃圾、屍體在河裡飄著都不會影響其水質。這也就引發了印度教關於恆河的一個傳說:恆河是天上的銀河,用來清洗人間的靈魂。雖然一般的水也有清潔身心的作用,但全然不及恆河水的效果好。印度教徒一輩子能在恆河裡洗一次澡,大致相當於穆斯林去麥加朝聖。

正因為這種宗教上的感召,對於印度教徒來說,恆河水本身的髒和淨就沒有那麼重要了。既然聖賢和經書規勸大家使用恆河水淨化身心,那就一定要做到。哪怕河上已經都是垃圾、糞便和屍體,哪怕恆河水的微生物含量超過世衛組織危險線的幾百倍,印度教徒還是很樂於使用這裡的水。


第二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是這裡的高科技產業相當發達。印度的軟件產業直接對接美國硅谷,已經成為了國家支柱產業。不僅從業人員很自豪,整個社會對程序員群體也是高看一眼。有時候種姓之間的婚戀禁忌也會被這個行業打破。高種姓的女人也會願意嫁給低種姓的程序員,因為這就象徵著穩定的高收入。在印度這樣一個典型的第三世界國家,卻誕生了第一世界水平的軟件業,也是個不可思議的事情。其背後的原因很多,主要有這麼幾個:文化背景、地方扶持和地理位置。

印度曾經是英國最重要的殖民地,接受英美文化薰陶多年,和美國的高科技公司在文化理解上毫無困難。這就不像中國的IT從業者,還要首先度過語言關和文化關才能和外國人合作。班加羅爾這樣的軟件巨頭城市在歷史上則是英國殖民者實驗科技成果的殖民地試驗場,一路走來有很多的高科技發展經驗。地方政府在基礎建設跟不上的情況下,優先滿足這裡的水電煤需求,對這裡的高科技產業成長很有幫助。再加上印度和美國西海岸的時差正好是半天,美國程序員上傳的數據包當天晚上就可以由印度工程師續上,連軸轉的編寫大大加快了項目進程。


第三件不可思議的事情是印度人的幸福指數特別高。儘管是一個窮國,很多老百姓仍然生活在赤貧當中——他們冬天的取暖燃料竟然是撿來的廢報紙,住的房屋是板房。但印度的幸福滿意指標遠遠高於很多比它更發達的國家。有95%以上的印度人在一次調查中表示來世還要做印度人。這樣的民族忠誠度,在發展中國家是很少見的。捫心自問,華夏兒女可能也做不到。


這主要是因為在印度教傳統中,樂天知命是很重要的美德。對於來世的解釋和期待也讓印度人對現實的苦難能夠淡然處之。在窮困的環境中仍然保持向上的心態,可能正是印度這個十億人的赤貧大國還能繃住不散架的主要原因吧。

地球知識局


我覺得我可以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17年12月份我去了印度在那呆了一個多月,其中在首都德里呆了一個多月,在最大的城市孟買呆了三天,見識了當地的環境。下面我來說說我的所見所聞吧。

地點:首都德里,Jasola區,這裡距離德里市中心有半個多小時的車程。

1、這裡環境很髒,道路兩邊很多垃圾,當然,也能經常在道路兩邊看到有小便的。


2、印度的動物在大街上隨處可見,我每天上班路上都能看到滿地的狗(有點誇張了),還有牛,印度神牛被當地人稱作神,當然只是這一個品種的牛(白色的),我就見到牛在道路兩側的垃圾堆裡翻東西吃也沒人管。我去德里印度門的時候還見到了一群猴子正在橫穿馬路!(孟買的印度門是英國人當時侵略印度登陸的地方,德里的印度門在總統府附近)


3、當地的傳統飯是“囊”和飛餅,幾乎每一樣菜都是泡在咖喱裡的,然後撕下餅蘸咖喱吃(用手!!!)印度的咖喱和我們平時吃的韓國咖喱味道不同,那滋味反正我是吃不習慣。

4、印度的主要的交通工具:汽車、火車、地鐵、摩托、公交、人力蹬車和突突。突突就是不帶門的三蹦子印度人力蹬車和突突很普遍,我在那裡只坐過突突,沒坐過人力蹬車。

5、晚上街上很少有女性單獨行走,原因麼大家夥兒都知道,印度是全世界對於女性來說最不安全的國家。沒有之一!

6、至於有新聞說的在印度大街上大便的,我沒見到過,只見到有小便的。他們那裡的人分三六九等,每一等級只能幹什麼工作。我接觸的印度人還好,還是挺講衛生的,那些被人發現在路上大便的可能是低等人和貧民窟的人(我見到過他們的貧民窟,在路邊上。)

7、我在德里去過4個景點,蓮花廟還有幾個叫不上名字的,寺廟裡需要光腳進,有一個廟裡還要戴上他們提供的宗教帽子。附上幾張我去旅遊景點的照片。






老外愛搞怪


在印度很多地區都比較貧窮,開得起摩托車已經很棒棒了,很多人都羨慕那些有摩托車的人。但是摩托車又載人有限,印度一戶人家的人口又較多,為了家人都可以坐到摩托車上,印度老司機練就了一番逆天的開摩托車技術。

印度老司機為了可以多坐一些人,像挑擔子一樣,加寬摩托車可以載人的寬度,難以想象這些乘客一開始是怎麼個坐上去保持平衡的??

不僅在日常生活中會秀車技,印度人在閱兵儀式上的高超摩托車車技簡直像開掛了一樣,被稱之為“魔鬼突擊隊”的印度摩托車隊。

而且除了專業的摩托車團隊,還有很多的“路人”英雄,他們載人更加地瘋狂,載客數量完全無上限。光看著這輛摩托車就讓人肉顫心驚,因為摩托車加上乘客的重量實在不是一般的重,後輪已經被壓扁。只有眼神好的人,才能看得出這輛摩托車上坐了十幾個人。

印度居民還在家中飼養牛,和牛說話,給牛起個名字。在印度這個神奇的國度,牛還被賦予了遊走的權利,不僅僅可以隨意的漫步于田野,甚至還可以走在高速路上,沒錯,印度的牛可以上高速!當牛慢吞吞的穿過鬧市時,汽車都要為路過的牛“居民”讓路。

還有很多神奇的習慣,比方說恆河的水可以洗澡還能當水喝,用手抓飯,喝牛尿治病解渴等等

在古傑拉特邦等一些地方,還存在“租老婆” 生意,而且很紅火

童婚也是印度十分常見地現象,許多女孩十歲的時候,父母已經在為她張羅婚禮


旅食家


印度有些人把牛糞尿當神藥吃,認為包治百病

我覺得有件事是很神奇的,就是對牛和猴的祟拜,還有民間很多人食用牛糞尿。

印度教徒眼中,猴兒是神猴“哈奴曼”的化身(中國孫悟空大師的原型),曾經協助羅摩戰勝惡魔,締造了美好人間;牛兒那更不得了,身上每個部位都有無數的神靈附體。

牛兒和猴兒在印度的準確定位應該叫“神物”,既然是神物,那就不可受侵害,由此給當代印度帶來兩患:牛患和猴患,城鄉道路上到處瞎逛的悠閒牛仙,驕橫跋扈不可一世的囂張猴神。

這樣一種場景在印度是很常見的:一位農夫(婦)把辛辛苦苦種植的瓜果蔬菜用板車拖到城裡擺個攤,以此養家餬口。看著滿車美食,一群坐在屋頂上的“哈奴曼”早就垂涎三尺了。你又不能打,只能嚇唬,既然人家是神猴,那也是高智能生物,時間長了就知道你不過是虛張聲勢。時而發起群攻,時而聲東擊西,一車瓜果蔬菜就很快就給禍害了。“哈奴曼”飽暖思淫佚,有時酒足飯飽後還在現場肆無忌憚拍AV,農夫(婦)只有抹著淚水推車回家。“哈奴曼”在現代印度社會,配得上“城管”這金光閃閃的兩個字。


印度的傳統醫學“阿育吠陀”分為學院派和民間派,互相瞧不起。民間很多大師推祟食用牛的糞便和屎液,這股風氣目前在原教旨信徒中頗為興盛。牛糞尿推祟者們聲稱,牛尿不僅能治糖尿病、肺結核、腫瘤,還能防癌,已經接近於包治百病。

上圖就是一些迷信牛糞尿治百病的人,聚信在一起飲用新鮮牛尿,都是接過來一仰脖子一口乾,比你喝啤酒還爽。下圖就是牛糞尿製成的保健品和藥品。

這幾年生產牛糞尿食品和保健品的產業也在強勢崛起。市場上倍受推崇的牛糞尿頂級保健品叫“潘查加維亞”,由“牛糞、牛尿、牛奶、酥油、凝乳”混合製成。

印度為歐美髮達國家貢獻了大量的軟件工程師和優秀醫生,國內總體醫療水平雖然還落後,但一流的現代醫院和醫生也不少,可它的神學醫療體系在民間同樣欣欣向榮。

《金融時報》時報駐南亞主任愛德華·盧斯在他的經典作《不顧諸神:印度的奇怪崛起》一書中,記載了刷新他三觀的“牛崇拜”。盧斯應北方邦農民維倫德的邀請到他們的村莊參訪,他發現當地婦女在分娩時愛用牛糞作為消毒劑,而當地的孕婦死亡率是8%,居印度之首。

盧斯拜訪世界印度教大會經營的“牛產品研究中心”,這裡致力於生產在農村深受歡迎的各種牛糞尿產品。中心負責人蘇尼爾·曼辛卡告訴他,除了吠陀經典裡提到的藥物,其它任何藥物都毫無價值。

接近一個巨大牛棚時,曼辛卡要求盧斯脫下鞋子,從覆蓋著牛糞尿凝漿的地上走過,“你知道嗎,牛糞是一種殺菌劑,你有腳氣的話,從這裡走過,就可以治癒”。中心有實驗室,擺放著很多盛滿牛糞尿的瓶子,一個大口杯裡的牛尿還冒著氣泡,這是中心開發的“牛尿治癌抗氧化藥劑”。


段宇宏


印度電影。

我們以前關於印度電影的印象,可能是各種開掛,各種神作,畫風可能就像下面一樣。

這個招式叫“橫掃一大片”

這個招式叫“排山倒海”

這個招式叫“乾坤大挪移”

這些電影和中國“手撕鬼子”以及“五毛特技”一樣,用雷人的情節、誇張的表現手法完成拍攝的。阿三哥在雷人方面和我們有過之而無不及。但是除了這些氣死牛頓的特技電影以外,印度還有好多有情懷、有故事、有淚點的精良電影。作為東亞最大的國家,擁有世界第二大人口的印度,電影市場是非常大的,市場潛力也比較大。我們就盤點一下印度電影市場的“不可思議的”地方。

  • 印度電影世界上產量最高

  • “經典電影”數量上中國輸印度一大截

無論從豆瓣評分還是IMBD數據,中國近幾年的經典電影數量要輸給印度一大截,這個因素不是“外來的和尚好唸經”造成的,而是從社會問題反思、人文情懷關注等等幾方面,國產電影這幾年確實乏善可陳。在90年代,中國電影還有《霸王別姬》、《活著》、《紅高粱》,《鬼子來了》等經典電影出世,現在中國電影畫面是越來越精良了,但故事性卻越來越少;投資是越來越大了,戲骨卻越來越少。電影往往一看哈哈一笑就過去了,沒有留給觀眾任何反思的地方,我們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或是娛樂至死的指導思想造成的,或者是為了追求票房而忽略質量造成的。我們都知道電影是文化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在歐美髮達國家面前不堪一擊就算了,畢竟差距在哪裡擺著呢,但是如果再被周邊發展中國家吊打,這讓我們老臉往哪擱呢,畢竟作為上下五千年歷史國家,電影都拍不好,怎麼好意思說出口?

中國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
《戰狼2》7.2《美人魚》6.8分,《捉妖記》6.8分,《尋龍訣》7.6分,《西遊伏妖篇》5.7分,《港囧》5.7分,《夏洛特煩惱》7.4分,《泰囧》7.5分,《西遊降魔篇》7.1分,《西遊記之孫悟空三打白骨精》5.7分,《湄公河行動》8.0分,《長城》5.0分,《心花路放》7.0分,《煎餅俠》6.1分,《澳門風雲3 》3.9分,《乘風破浪》6.9分。 然後是印度電影在豆瓣上的評分:《神秘巨星》8.0《摔跤吧!爸爸》9.3分,《巴霍巴利王》8.2分,《小蘿莉的猴神大叔》8.7分,《幻影車神3》 7.0分,《蘇丹》7.9分,《愛的寶藏》8.4分,《金奈快車》6.7分,《三傻大鬧寶萊塢》9.1分,《慷慨之心》6.6分,《帝國雙璧》7.1分,《刺激》6.5分,《寶萊塢舞林爭霸》8.1分,《驚情諜變》6.7分。
  • 印度三汗

    印度影壇的“三大汗”你分的清楚嗎?儘管印度電影在中國越來越受到關注,《摔跤吧!爸爸》砍下12.9億的驚人票房,但大多中國觀眾對印度影壇還是非常無知。最典型的就是分不清楚“三大汗”。“三大汗”指的是阿米爾·汗、沙魯克·汗、薩爾曼·汗三位印度男明星。名字中都帶有一個“汗”,讓不少人感到困惑。

    阿米爾·汗出生在電影世家,8歲時出演了第一部電影,不過他並不喜歡拍戲,但到了大學,突然對電影製作產生興趣,於是輟學加入叔叔的製片公司。他被稱為印度國寶級電影演員,被稱為印度的良心,阿米爾·汗對印度人來說,不僅僅是一個明星,更是一個社會觀察家以及道德模範。他出演了抨擊政府腐敗的《芭薩提的顏色》、關注閱讀障礙兒童的《地球上的星星》、調侃僵硬教育理念的《三傻大鬧寶萊塢》、諷刺宗教愚昧的《我的個神啊》、批判重男輕女傳統習俗的《摔跤吧!爸爸》,講述家庭暴力以及追求夢想的《神秘巨星》。這些電影讓他能成為意見領袖。

    在阿米爾·汗的《摔跤吧!爸爸》橫空出世之前,薩爾曼·汗在中國的知名度是最好的,保持年均兩部影片上映速度。從早期的《真愛在我心》《情到濃時》到《爆裂警官》《刺激》,在印度本土均收穫高票房成績。

    沙魯克·汗早年在中國的風頭一時無兩,一部《寶萊塢生死戀》看哭了一代人。但近兩年沙魯克·汗的事業日漸下滑,2016年主演電影《腦殘粉》在國內上映票房也只有150萬左右。


管窺歷史


開掛民族坦誠的開會方式

印度人開會都爭著坐前面,會場秩序出奇地好,從不見有人在會場抽 煙或在臺下竊竊私語。中國人多數帶著耳朵去聽會,印度人參加會議,既 是為了聽人家說什麼,更是為了讓人家聽自己說點兒什麼。許 多發言者事先都做了認真準備,上臺時手裡拿著稿子,但很少有人照本宣科。班加羅爾2002年國際軟件博覽峰會上,印度總統加蘭姆講話 時說:”我的講話稿反正報紙上會登出來,你們以後自己讀報就是了,我給你們說點別的東西吧。”引得臺下掌聲雷動。印度人參加會議,既 能直抒己見又注意不強加於人。雖然看法相左甚至唇槍舌戰,但始終彬彬有禮,講完後互相握手致意,彷彿多年未見的老朋友重逢。聽眾對發 表不同意見者都給予掌聲,不中聽的也不發出噓聲。

堪比動作大片的印式交通

印度火車裡程比中國長,但沒有票販子,也沒有假票。假如火車已經開動,你沿月臺追趕,車上會伸出許多雙手拉你,併為 你挪出一個呆的地方(絕對沒有大家想象的爬在火車兩邊,印度人會告訴你爬在火車兩邊是一種很危險的行為)中產階級開小車出門,車裡能擠多少人就擠多少人,擠不下就塞到後備箱裡,警察對此司空見慣,熟視無睹。車 與車相撞了,只要還能走,一聲“拜拜”走人,從未看到因此吵架的。

小編:在印度過馬路,基本上是人不怕車,車不怕人。小編嚇得只想回家


令人眼花繚亂的宗教

在印度,宗教種類很多,大部分印度人都信奉印度教,印度教是個多神教,除了三大主神之外還有無數化身,配偶,坐騎,三天三夜也講不完,著名的印度五毛特效神劇《眾神之神溼婆神》就拍了八百多集;印度廟多,不僅拜人還拜動物,到處有老鼠廟、猴子廟、蛇廟等。印度萬物為神,究竟有多少神,印度人自己 都說不清楚。

小編:論腦洞,小編只服印度神話!簡直不要太有意思!


一言不合就放假

印度人樂天知命,隨遇而安。對許多印度人來說,發展不是硬道理,隨意一點,灑脫一點,休息好一點,是第一位的選擇。 印度人假日很多,公務員一年可以休息200天,軍隊一年有51個節日。某一教派的教徒過節,其他教徒照樣放假,而印度有印度教、伊斯 蘭教、耆那教、拜火教、佛教、基督教、錫克教、猶太教、巴哈伊教等諸多教派。10億印度人幾乎人人信教,所以,我們見到的印度人,常 常在拜神,在休閒,而不是在工作。

小編:作為忙碌的中國人是不是有些許羨慕捏?


能拖半小時絕不拖五分鐘的開掛民族

印度人什麼事都不著急,慢慢來,但這並不意味著印度人幹事少,效率低。在印度,公務員和納稅人的比例是1:92,某 些部門人員少、任務重,但成效頗大。班加羅爾被譽為南亞的“硅谷”,2003 年被評為全球軟件能力成熟度5級的72家企業中,印 度有50多家,其中一半以上集中在班加羅爾。但是,主管這項工作的卡拉塔克邦政府信息技術、生物工程和科學技術部的工作人員,全部加 起來只有7人。印度人不急不慢,好像時間不值錢,但解決電腦“千年蟲”問題卻最快、最徹底。

小編:印度人認為時間和空間都是無限延展的,為了短暫的一瞬而生氣著急,是不值得的,這點要多學習印度小哥

一言不合就尬舞

看過寶萊塢電影的精英們都知道,印度人的電影裡缺不了的一定是舞蹈,傷心了跳舞,生氣了跳舞,尷尬了跳舞,談情說愛跳舞,打架鬥毆跳舞,體育鍛煉跳舞。

小編縱橫印度電影這麼些年,就沒看過不尬舞的印度電影。

在現代和傳統中掙扎的印度

在印度,所有精英階層受的是西方教育,其價值觀、行為方式卻很傳統。IT精英們引領著印度的新經濟,卻經常表現出傳統與現代的矛 盾——穿著新潮西服,打著領帶,開著轎車,住著別墅,可婚姻還是父母包辦,更要顧及種姓。

印度總體上是一個經濟不發達的國家,但在一些領域,它又十分先進。印度的文盲率極高,差不多1/3的人口是文盲, 但它的高等教育卻很發達,在第三世界國家名列前茅。迄今為止,印度已產生了6名諾貝爾獎獲得者。在印度找個網吧特別費勁,但其信息產業卻一枝 獨秀讓世界驚奇。印 度一些地方至今保持著刀耕火種的傳統,但它卻將人造衛星送上了太空,並製造出威力巨大的原子彈。


娛樂資本論


胡哥去年國慶在印度轉了一圈,來給大家說一下印度那些“不可思議”的事:

一、養生治病恆河水,強身健體母牛尿

這裡的恆河水不是一般的恆河水,而是專指聖城瓦拉納西(胡哥認為叫哇啦拉稀更合適)的恆河水。

其實恆河不怎麼髒,上游還算清澈,雖然不能直接喝,但看起來還過得去。但是,在瓦拉納西這一段就髒得沒譜了,一礦泉水瓶子沉下去,撈起來的就是一瓶泥漿啊!就這,那些來朝聖的印度人還喝得不亦樂乎,也是神奇。

在這段的恆河兩岸,經常能見到焚燒屍體的火堆,燒完了就扔河裡。有時候還能看到一些狗啊牛啊在河邊方便,印度朋友也照喝不誤……

對了,路邊商店還有賣恆河水的,有興趣的也不要去嘗試……

由於牛在印度教裡是聖物,所以牛的尿據說是很滋補的……經常能見到有人拿著杯子接完了就直接喝,熱氣騰騰的……據同行的導遊說不遠還有賣尿的商店,我們婉言謝絕了去參觀的提議……

二、男女犯人同監獄,女兒出嫁要破產

由於窮(?),所以印度沒修那麼多監獄,再由於女人地位低下,也沒必要修女子專用監獄。所以印度的女犯人和男犯人關在一所監獄裡……

當然,不是同一個房間,要不然以印度的強姦率,那畫面就太毀三觀了……

在中國,娶一個媳婦一般是男方哭爹喊娘,彩禮太多了啊……

但在印度,嫁女兒是很費勁的,嫁妝不豐厚還沒人要……搞得很多印度家庭因為嫁女兒而破產……現在知道什麼叫“女兒就是賠錢貨”了吧……

三、種姓制度今猶在,全國隨地大小便

雖說印度法律廢除了種姓制度,但這種觀念在人們心目中依然根深蒂固。

胡哥就見過兩個印度“白人”站在電梯口聊天,中間跪著一個“小黑人”在擦地板。如果在中國,遇到保潔搞衛生估計就讓開了,但那兩位就當沒看見,“小黑人”大氣都不敢喘,小心翼翼……

印度人隨地大小便的新聞數不勝數,有人說印度其實就是個298萬平方公里的廁所。胡哥在印度住酒店,第二天起來,酒店旁邊的巷子裡就一股尿騷味……混合著街上的汽車尾氣的味道,那叫一個酸爽……

莫迪總理大力推廣家庭廁所,好像效果也不是很大。說實話,城裡還好點,農村就沒譜了。很多農村的婦女晚上都不敢出門方便,就怕遇到那種潛伏在黑夜裡的色狼……

關於印度人上廁所還有一件事要提,他們的確不用紙而用水衝……的確是用左手去清理,當然,只是潑水,沒有直接接觸(不排除個別人直接接觸)……

大家還知道哪些印度的奇葩事呢?歡迎分享!

你還想了解哪些和老外有關的話題呢?歡迎向胡哥提問!

長得好看的都點讚了,你還在等什麼呢?

【看老外,找胡哥!想看更多老外在中國的逗比生活,歡迎關注嘿老外頭條號!】


嘿老外


印度旅遊局官方的全球宣傳口號是“Incredible India”。走進印度,確實有許多不可思議的事情,按我所見時間順序羅列如下:

一、滿街神牛當道。在印度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慢條斯理的神牛,或者乾脆站在路中央昂首甩尾,細嚼慢嚥,驕傲得像出巡的國王,懶散的樣子讓人恨不得踹它幾腳。但是,司機們似乎毫不介意,放慢了速度小心繞過。

遊蕩在馬路上的神牛,帶來的不僅僅是簡單的交通堵塞問題。因其在印度教中神聖的地位而不能宰殺,導致數量急劇上升,成為都市的老大難。尤其失去勞動和供給能力的老牛,被主人拋棄,只好流浪在沒有草料的城市裡,以垃圾裹腹,瘦骨嶙峋,步履蹣跚。據說,妥善處理神牛問題都成了政治籌碼,哪個黨派如果能夠拿出解決牛滿為患的方案,在大選中獲勝的幾率就越高。但是,獲勝方進駐總理府後,神牛的處境還是得不到改善,只能繼續作城市的流浪者,不停地在垃圾堆裡翻騰,等待下次大選的到來。

二、汽車幾乎都沒有觀後鏡。偶有鮮亮的新車,觀後鏡也會打下來,俯首貼耳。即使塵土飛揚,也都搖下車窗,有說為了便於觀察後面的情況,轉向拐彎要依靠手勢,甚至駕校培訓課中包括行車手勢動作。

三、隨地大小便。空氣中充滿了尿臊味,走在人行道上,只得掩鼻而過。街頭有種形狀奇特的簡易廁所,牆腰伸出半面房簷,下面掛著幾個站位便池,前設屏風樣的矮牆聊以避嫌。雖有遮攔,但使用起來,與當街小便無異。

四、重男輕女。除孟買和德里這樣的大都市,小城市和偏遠地區很少看到未婚姑娘。婦女地位低下,甚至連夜間出門遭人強姦都是她們自己的錯。

五、印度教祭祀萬能。據說印度教的大神像恆河沙一樣多,所以奉行祭祀萬能,不論大廟小廟,每天早上都能看到進進出出的印度教信徒。最出名的恆河夜祭,是每晚必須上演的保留節目。

六、兩個極端。如性力派們追求極致享受,而苦行僧則追求極致的苦修。貧富差距極為懸殊,要麼睡大街,要麼睡皇宮。

七、種姓制度。已有3200多年曆史,梵語種姓“瓦爾那”(Varna)原意為“顏色”或“品質”。當年雅利安人征服土著居民,為了保持他們所謂的高貴血統,便以膚色深淺區分雅利安人和非雅利安人,隨著職業的分化和發展,逐漸形成四種姓。八,酒類價格奇高。一支啤酒約二十幾塊人民幣,貴得離譜,當然喝酒的人也不多。

九、寶萊塢電影時間很長。通常約三小時,中間還有咖啡時間。

十、人和動物和諧相處,鴿子、猴子、神牛等滿大街跑,從來都不會有人傷害它們。

還有恆河沐浴、全民吃素、人種博物館、宗教博物館、長達十餘米的包頭巾,以及許多不可思議的節日等,有著與別處截然不同的傳統文化民族風情,所以也是我想再訪的國家。


小重山


其實這個問題問的並不特別明確,每個人對不可思議的判斷也有自我的標準。旅遊局的不可思議是說印度的美麗很超出大家想象。但是除了美麗的景色之外,全面和充分理解印度,對認識印度很有必要。


如果從我的觀點來看,印度不可思議事物的意思就是與普通中國人看法不一樣的事物。那麼大部分中國人對印度是如何看待的?簡單總結一下,大約有以下幾點:1)髒亂差。比如火車人疊成山,強姦案高發;2)人口多且複雜。不同種姓階級等級森嚴;3)自大。總是吹噓自己,總是和中國比。4)經濟發展迅速,科技發達。軟件業是印度發展引擎。所以可以從這幾點出發來分析印度有沒有超出中國人這些理解的地方。

1)印度很多地方確實髒亂差,但是美觀整潔的地方也不少。而且印度人的服務意識很好。比如上次到印度某個部委去拜訪,部委裡專門有給公務員“端茶倒水”的服務生,類似一個外包公司一樣規範,提供飲料和茶點,同時負責通知各種活動時間等。印度的公務員坐在空調辦公室裡很舒服,想要喝茶,打個電話,他們就端進來。印度餐館裡的服務員也很有禮貌,先生、女士稱呼不斷,點頭、微笑也非常普遍,很少有大喊大叫的。這可能和英國殖民時代的傳統有關。


2)印度的火車很多確實如中國人在電影裡看到的,很多人擠在一起,疊成人山人海,感覺快窒息了。但其實這只是一部分印度火車的現實,另一部分,特別是在很多大城市,印度的火車與中國的動車差不多。可能舒適度和快捷度不如中國動車,但絕對是沒有人們疊成山的樣子。也是很舒適的沙發靠背座,提供水和報紙等取用。

3)印度不同種姓間的隔膜依然不小,不過有越來越多的低種姓受到政府的重視與提攜,開始更多進入社會,但完全融入尚需時日。不過印度的高級種姓其實要比很多中國普通人過得要舒服得多。比如美國印度裔人口的數量雖然不是很多,但在大公司高管比例上,甚至在很多互聯網和金融界從業人員的比例中,要比華人要高。這些精英基本上是印度高級種姓。他們能在美國佔據一席之地,可以說確實挺厲害了。

4)中國媒體經常報道印度人自大,說孟買比上海要好。這只是媒體的片面之詞,或者是部分狂妄和缺乏遠見的印度的一家之言,不能代表印度人大部分,就如同一小部分反日時砸日本車的中國人不能代表全體中國人一樣。儘管在個別問題上與中國有分歧,但是在對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上,印度對中國是越來越正視,而且越來越認可的。印度對世界的看法也是越來越多元的。去年在新德里的時候,參觀印度國家博物館,趕上一群小學生也來參觀,孩子們見到中國人又是說你好,又是衝你擺pose,又是笑著握手,非常熱情,有的還喊Jacky Chen(成龍),並沒有想象中的見到外國人躲躲閃閃的樣子。



所以對印度,中國人應該正視和重視,一些所謂不可思議的東西只是新奇的噱頭,不代表全部。就如同如果有外國人看到一些廣東人吃貓肉,就認為所有中國人都吃貓肉,這當然讓人發笑。所以印度也同理,只有全面理解印度,才能知道不光印度的很多美景不可思議,很多有趣的事情也不可思議。


木春山談天下




1.貨幣制度代表國家信用,印度政府為了反腐進行廢鈔運動,由於印度銀行業物理網點和電子支付都不完善,在印度許多土邦金融服務更是稀缺,所以廢鈔令突然宣佈,讓印度底層人民措手不及,導致全民恐慌情緒蔓延,到銀行擠兌新幣。任性的舉措雖然出於國家反腐目的,卻讓國際資本膽戰心驚,如履薄冰,如臨深淵,直接成為印度連續兩個季度經濟發展速度減緩。而廢鈔令針對偷稅漏稅不法人員及貪腐的階層,幾乎沒有受到任何影響,他們或僱傭人員兌換,或電子支付轉移,或通過宗教名義轉移,總之安然度過了風暴。

莫迪政府,在廢鈔令以後對於反腐力度似乎沒有後手,接著來的國大黨選舉,經濟減速將會考驗選民的信心和態度。

有印度政治家評價,印度人總是自信滿滿做對事情,當他們認為是對的事情正在像好的方向發展時候,他們又好像失去了興趣,開始做新的事情。



2.印度的大學本科都有工商管理學專門課程,所以培養本科畢業生都具有一流的管理能力,很多美國優秀企業及世界級的公司都樂意用印度人做高管,他們也的確把公司管理的緊緊有條,但是這些優秀精英回國之後卻是一地雞毛,感覺手足無措。這讓很多國際分析家覺得不可思議,林毅夫教授認為印度是最大民主國家,但是不是有效民主制度,所有國家機器的人都是獨立個體,這些個體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出發點,構建了零散點對點溝通系統,導致社會運轉成本加大,從而導致了印度培養了世界優秀管理體制,但卻無法匹配自己老牛拉破車的運轉系統。



3.種姓制度與民主政治並行,很多印度人不承認印度存在種姓制度,認為是不瞭解印度國情的人汙衊。印度國寶級演員,阿米爾汗在自己出演的電影中深入批判了種姓制度如摔跤吧!爸爸;三傻大鬧寶萊塢;我滴個神啊!在超過十億人口印度,很大比例貧困人口,低種姓制度深耕於此,很多鄉村是長老會統治,神權,族權,父權,夫權壓迫著印度媽媽們,一生為奴。但是在印度國會里,不少政要是低種姓的人,如印度現任總統,印度國防部長是女性。



4.印度的廁所文化,世界第五大經濟體(馬雲2035年目標),卻有著原始社會般的存在露天隨地大小便,儘管政府投入鉅額資金建設現代廁所,但是印度人好像習慣了對著電線杆,並且廁所裡沒有廁紙只有棍子和水杯(不是汙衊,做外貿朋友幾乎都有反饋),最奇葩的是衛生部長也被拍到隨地大小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