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麼記憶一本書的知識才更有效率?

鄧高生


我是一名諮詢顧問,需要快速瀏覽大量的知識,3個月前,我每天6點進行晨讀,最近,由於讀的多了,方法熟練了,速度也快了,可以多睡1個小時,我每年讀書差不多300本左右,做1000多個思維導圖拆書筆記,分享下我讀書方法和建議,只為求分享、求關注,^_^

核心觀點:

我認為,最有效的整理、記憶知識點方式就是思維導圖。

  1. 工具:思維導圖軟件。

  2. 方法:思維導圖5步拆書法。



下面,我們以如何快速讀完一本書,歸納書中的知識點、畫出知識點的關聯關係圖,通過知識點圖譜進行知識點鞏固、複習和建議。


一、思維導圖拆書的第一好處:高效

相信90%以上的人,拿到一本書之後,會從目錄、序言開始,讀到最後一章。

我並不否認這種方法的正確性,但是又我們不得不承認:效率太低了。

其實,一本書的關鍵知識點,往往幾個段落甚至幾句話就能概括,而剩下90%的內容,都是案例或情境,用來闡述知識點的。

因此,我們不需要一字不落的讀完一本書,只要讀取這本書的關鍵知識點就行了,其他90%與自己無關的廢話,讓它去吧,這樣讀書,才能提高效率,才能讀完後有所提升。


二、思維導圖的5步拆書法

比如,我拿到《窮爸爸,富爸爸》這本書之後,怎麼做呢?

1、閱讀目錄和序,瞭解這本書的大致觀點。

2、找書評,看別人對這本書的總結,最好是有思維導圖,因為別人在做思維導圖時,一定會系統的思考本書的內容。

3、快速瀏覽第一遍,在花了幾個小時之後,我們大致可以瞭解這本書的核心觀點:

富人買入資產,窮人買入負債。

4、繪製關鍵知識點思維導圖,快速在導圖軟件中定義"窮人"、"富人"、"資產"、"負債"幾個關鍵詞分支,即圖形化筆記。

5、瞭解主要邏輯框架後,回過頭來快速瀏覽整本書,重新理解作者如何得出上述結論,即瞭解知識點的形成和推理過程。


三、總結

最終,花了不到一天的時間,這本書的核心觀點,你已經掌握,還有額外的:

1、快速瀏覽了兩遍。

2、瞭解核心觀點。

3、瞭解推理過程。

4、最後圖形化過程相當於又重新讀了一遍,而且圖形化很容易理解和記憶。

這樣,小半天的時間,相當於讀了3遍,而且都是乾貨,避免那又臭又長的10萬字。



如果你喜歡思維導圖又不熟悉怎麼用軟件,因此我分享了一套思維導圖的工具軟件和使用教程視頻,獲取方法:(1)轉發(2)私信:思維導圖大禮包。


您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

我是明哥,10年諮詢顧問經歷,職場技能【PPT彙報、邏輯思維、溝通表達】掰開揉碎,說給您聽,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一起加速成長,成為一名優秀的職場精英,如您喜歡我的回答,請順手點贊、轉發。

思維導圖PPT


理解和消化一本書的內容首先要把這本書讀透讀懂,如果只是走馬觀花地讀書,再簡單易懂的書都記不住,讀書貴在認真和死磕。不得不說,有些書看起來確實生澀難懂,非常燒腦。但不管什麼書都是按照一定的邏輯關係展開的,有明線和暗線之分,我們可以按照作者的章節組織全書的明線思維導圖,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按照暗線來組織思維導圖。

一般說來,一本書的重點內容佔這本書的百分之二十,要想記憶和消化這本書的精髓,也不是泛泛地讀書,而是要掌握一定的讀書方法,比如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主題閱讀,快速閱讀等等。


對於一般性的內容通過略讀的方法就可以知道大概內容,對於重要的內容則需要通過分析閱讀的方法重點閱讀,並記錄做筆記,可以選用摘抄或者思維導圖的方法來輔助記憶。根據艾賓浩斯曲線,對於新知識來說,剛開始學到的知識遺忘率最快,需要及時地鞏固複習;隨著鞏固次數增多和時間段延長,遺忘的速度是呈緩慢的趨勢。

要想提高記憶效果和閱讀效率最好的辦法,首先要培養閱讀習慣,對於沒有閱讀習慣的人來說,剛開始拿過一本書,閱讀的速度和效率都是比較低的。讀的書越多,速度越快,知識漏洞越少,尤其是對於同一類的知識,主題閱讀對於快速構建學科知識框架體系是非常有幫助的。同類知識在不同的書籍中,重複率是比較高的,我們只需要把不懂的內容學到就可以了。

快速掌握和消化一本書的最好方法就是講給別人聽,教是促進更好地學,學習的效果可以用講給別人的方式來看看自己到底是真學會了還是隻是淺嘗輒止。

總之,運用科學適合的閱讀方法,提高摘取信息的能力,持之以恆地閱讀習慣,三者缺一不可,一定要將閱讀這件事情進行到底。


作者:夢歸秦淮(多平臺簽約作者,歷史碩士,知識管理達人 公眾號:恆言讀書)

乾貨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長。


夢歸秦淮


一本書籍,如果是非考試、非教材類的書籍,而是以增長個人知識領域,夯實自身知識體系為目的書籍,建議用兩個方法來記憶最為有效。

第一,反向寫作法

第一步是先讀完一本書,大體知道這本書寫了什麼內容,具體些了哪方面的知識。

第二步自己根據書籍的目錄或主要章節標題做一副思維導圖,其實就是根據你的理解,圍繞這本書的主題,自己列出一個相關的提綱。

第三步,嘗試圍繞這個提綱“說出”一本書。如果是完全寫出一本書是不可能的,但我們可以用口述的方式自己“說”給自己聽,如果能夠把最關鍵的知識、最核心的章節“說的”或“解釋”的比較透徹,那基本也可以判定自己已經記憶的很好了。

如果在反向寫作或說的時候,支支吾吾說的斷斷續續,就在斷斷續續的地方打開書籍,快速回顧書籍的內容,然後再合上書嘗試用自己的語言去敘述相關知識。

這個方法有些類似背誦知識,但並不是單純的死記硬背,而是根據自己的理解並結合自己已有的知識體系去“口述”,也即“內化”書籍中的知識,效果比單純的背誦要好很多。

第二,做一次書籍分享

為什麼現在“讀書”這個話題非常火爆,就是人們已經認識到了讀書的重要性。所以,記憶一本書籍知識或吸收內化一本書籍知識的另一方法就是向他人分享這本書。

試想,假如你面前作者十來個你的朋友、同事,你現在需要向他們推薦這本書,講述這本書的核心思想、重點知識,還要對書籍內容做些解釋和案例闡述。

那自己是不是需要下更大功夫去記憶和熟悉這本書?也就是如俗語所說,想講出一杯水的知識,自己需要具備一桶水的能力。因此,這是通過外部環境來逼迫自己去努力記憶一本書,效果比單純的背誦知識也要好很多。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價值。

我是千城,管理學博士、讀書達人,公眾號:千城撩書


在下千城


怎麼記憶一本書的知識才更有效率?

當然是高效記憶才有效率啦,我不是說廢話的啊,我下面要說的就是高效的記憶方法,聯想記憶

每個人都能快速記憶,高效記憶的,只是很多人不知道方法,具體的理論我就不多說了,也沒有什麼好說的,直接來幾個例子,你看看0.0

古代外三關:雁門關、寧武關、偏頭關

聯想:寧武=領舞

記憶:領舞一偏頭砸壞了雁門

十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聯想:戊己=無忌 庚=跟 辛壬=新人 癸=鬼

記憶:甲乙丙丁不用說,無忌跟新人做鬼臉

你覺得如何,能記住不,記憶力提高沒有,其實方法對了,人人都能提高記憶力

chain n.鏈條;連鎖;一連串

拆分:cha“茶”的拼音;in在……裡面

聯想:在茶裡面有鏈條

用這方法記單詞,得小心點,這方法會破壞單詞的結構 發音的,不喜勿噴

元曲四大家:關漢卿 馬致遠 白樸 鄭光祖

聯想:元曲=園區 白樸=擺譜 致遠=志遠 鄭光祖=正光祖 關漢卿=光棍漢親

記憶:園區裡 愛擺譜的馬志向遠大 正想光宗耀祖 卻給光棍漢親了

absolutely adv.絕對地;完全地

拆分:ab“阿伯”拼音;so如此;lute“魯特”拼音;ly“羚羊”拼音

聯想:太絕對地阿伯是如此對魯特的羚羊

ambulancen.救護車(船、飛機);流動醫院

拆分記憶:am“阿媽”的拼音首字母;bu“不”的拼音;lan“攔”的拼音;ce“測”的拼音

聯想記憶:阿媽不攔測(量)救護車(的人)

在增值稅計算中,可抵扣的三個不同的稅率為:

運費:7%(運7)

廢舊物資:10%(拾廢物)

向農業生產者購入的免稅農產品13%

聯想記憶:中國運7飛機出門拾廢物,拾了13個農產品

怎麼樣,記憶方法適用不,效率提高沒有,上面的知識點都記住沒有


記憶宮殿


怎麼才能牢記書中的內容,這次我直接來乾貨算了!


  • 反覆的閱讀

  • 丟棄80%內容,選擇20%(其實也就是略讀和跳讀)

  • 帶著感情閱讀

  • 以向他人複述

  • 整理成為故事

  • 創建形象,聯繫記憶(有點像超級記憶力裡面的數字代碼)

  • 便利貼記憶法(小時背歷史政治經常用)


以上的內容出至於大巖俊之的《實用性閱讀指南》一書的第三章:牢記讀到的內容:

這本書讀完一兩天了,還沒有來的及寫書評,正好看見這個問題就直接說出來給大家看看。

對就是下面這本書裡面的內容。


其中關於如何記讀書筆記的內容也有,運用的方法就是思維導圖,不過這一章我沒有看,因為我用不來,也不習慣用思維導圖,我有自己的作圖法(不知道是不是思維導圖),額,小編字寫得醜,請忽略。



花花大宇宙


最近剛讀了日本作家原尻淳一的《高效能閱讀》,感覺還蠻有收穫的。以下是我摘錄的三種閱讀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第一種: 目錄閱讀法

首先,先看目錄。從目錄中發現關鍵詞,想象這些關鍵詞的含義

其次,翻到書中包含關鍵詞的章節,用便利貼做上標記,預防翻過後再找不到。

最後,給所有關鍵詞做上標記後,開始仔細閱讀便利貼附近的內容,印證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並寫下自己從中產生的感想。

第二種:索引閱讀法

前面提到的“目錄閱讀法”是對所寫的內容進行類測,而接下來的“索引閱讀法”則是對知識進行精準定位。

索引閱讀法就是在精讀過程中,對覺得“有用”的內容位置做好標記,然後再在書的扉頁上寫下這個位置的頁碼和內容。如下圖所示(我自己做的筆記,供大家參考):

第三種:解剖閱讀法

顧名思義,解剖閱讀法就是要我們把手中的筆當作手術刀,然後對書中內容進行解剖。很簡單,我們只要按照以下三個步驟即可:

第一,標記關鍵詞或人物名;

第二,用箭頭將標出的關鍵詞和劃線的部分連接起來;

第三,根據解剖出來的結構,寫下自己的疑問和看法。

最後,建議大家在看書時,把這三種方法結合起來用,這樣效率會更高的!

陌上亦初


我的觀點,只是我個人觀點:

讀書吧,閱讀量更重要。

為什麼這麼說?

知識分三種:

第一種是信息,什麼冷知識啊、概念啊、定義啊,都是這樣的。信息一個特點,就是客觀 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轉移。比如,光速30萬公里每秒。這種信息呢,能記住最好,記不住的話,上網查一查,總能找的到。

第二種是技能,得練。比如,遊戲、打球啊、廚師啊、開車啊,都是。除了這些,還有一些也是技能,比如談戀愛、管理時間、管理、溝通。

第三種呢是態度。就是我們看世界、理解事物的角度。這是一種思維方式,除非我們能悟到,否則,我們看過再多的書,聽過再多的道理都沒用。比如,我說結果導向,你理解的和我想表達的,絕對不是一回事。

知道知識的分類,再回頭看讀書這件事,就簡單了。

對於信息為主的書,看完就算了。這些信息,除了書本,一定會在其它地方找的到。

對於技能類的書,大體看一下,知道怎麼回事,就可以開練了。練的過程中,有什麼問題,再回頭去書上查就行了。

而對於態度類的書,我的建議是,邊看邊琢磨。看完先放下。過個一年半載,想起來,再翻一遍,肯定又有新的收穫。

但好像還沒有解釋,為什麼讀書量更重要?

這需要一些背景知識。

我們一直有一個誤解,覺得我們看一遍書,很多東西都記不住。其實,我們不是記不住,而是找不到。什麼意思呢?記快有兩個動作,一是寫入記憶,另一個是讀取記憶。我們看到的聽見的接觸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寫入記憶,而記憶的物理載體,就是我們大腦裡的一個一個的神經突觸。這些神經突觸,可以互相連接。而每次提取記憶,都是一次與這個突觸的連接。連接的次數多了,這個記憶就更容易被找到,表現出來的就是,我們對這段記憶印象深刻。

而記不住,只是我們提取記憶的時候,找不到通往神經突觸的鏈接。

舉個例子,我在茫茫草原上建一個房子,如果沒有參照物,我很難給你講清楚這個房子在哪。但如果這個房子在城裡,有門牌號,我們就會很輕鬆的找到它。而那些連接,就是神經突觸的門牌號。

那如何才能讓,神經突觸的連接更多呢?這個過程就是把知識連接起來,讓他們互相連接。而這種知識互相連接在一起,就是所謂的知識體系。連接數越多,越複雜,則說明我們的知識體系越龐大。

如果你學過網絡知識,就知道,想要更多的連接,就需要更多的點,就是要有更多的知識點。

所以,我的閱讀經驗就是,多讀。

讀書多用心琢磨思考,然後儘可能的多讀,隨著知識的累積,我們經常會把眼下看的知識和自己以為忘了的知識連接起來。

前陣子看到一個很有道理的話,送給各位。

有知識量,才能談獨立思考。

羅裡吧嗦的寫了這麼多,希望能幫到你

我是十三,擅長職場、個人成長、產品運營及營銷,歡迎關注~

行者十三


讀完一本書,事後腦袋空空的,這是閱讀中最常見的感受。

如何才能把閱讀的書轉化成自己的知識,並且長久的記憶呢?最核心的方法就是對書本的內容進行提煉,將閱讀後的內容講出來或寫出來,這是最好的自我檢測。我有3個步驟的方法做分享:

第一步:做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是非常好用的技能,掌握好思維導圖可以很快速的理清書本的脈絡,用電腦下載思維導圖或者本子手畫都是可以的,那要如何做思維導圖呢?一共有3個步驟:

①打開書本目錄,在中心區輸入書本的名字,然後從旁枝開始把書本的幾個大章節全部輸入進去。

②在章節處繼續開分支,把章節裡的小標題再一次全部輸入進去。

③在閱讀過程中,把自己認為有用的地方保留下來,不重要的內容直接將分支刪除掉,留下的就是書本你認為有用的精華內容,這也是需要重點記憶的哦。

第二步:做筆記

筆記是自己對書本知識的提煉和總結,裡面要有自己的總結、反思和評論等等。推薦採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的“蔥鮪火鍋式” 讀書筆記的方法。一共有2個步驟:

①將書本需要記憶的地方用筆畫出來,根據內容的重點建議用不同顏色的筆標註出來。

②在需要記憶的內容旁邊貼上便籤,上面寫明閱讀的感受、理解或評論等等。(tips:可以用不同顏色的便籤來提示自己內容的輕重程度哦。

第三步:整理信息

隨著閱讀量的增多,合理的對重點內容進行歸類就非常重要了。我有3個小步驟技巧:

①對便籤的內容進行排序做,瞭解書本的重點有多少,並且把排序寫在思維導圖的分支後面。

②將每本書的思維導圖放在書的最前頁,需要一眼就能看到書本的核心內容。

③在電腦上最多用5句話歸納書籍的重點,然後做歸類存檔(tips:這個步驟是方便以後有需要查看時,自己清楚的知道書本重點)

以上3個步驟是環環相扣的,從脈絡主線、到核心提煉、最後是信息整理,既可以把書越讀越薄,又能隨時查閱。


這3個步驟的方法應用最多的就是在工具類書籍中,不僅可以很好的輔助學過的知識變成行動指南,同時有助於養成淘金式思維,每次回顧都會有不同的收穫。

以上是我個人的閱讀方法分享,有不完整或者更好的建議,歡迎在下方評論和補充哦。謝謝


愛讀書的熱帶魚


除了如何記憶一本書的知識,學會閱讀一本書也很重要。如果我們沒有認真的閱讀書中的知識,那我們在記憶時恐怕也有一點點難,古人所說的“一目十行”十分好的詮釋了讀書的效率,但是這不免有點浮誇了。


上學時,我最記憶猶新的是背誦課文,記憶數學,化學,物理公式剛開始沒有找到方法,真的真的很累人,絞盡腦汁的讀背記憶,效果一點都不明顯,自己也很著急,還是老爸有辦法,爸說:一年之計在於春,一日之計在於晨,早上早起10分鐘,先把自己要記憶的知識點大聲的朗讀出來,然後洗漱吃早點,中午有時間時在回憶著早上朗讀過的知識,在腦子裡過一遍,想不起來的知識呢就打開書本看一下,晚上要睡覺時自己動手抄寫一遍要記憶的公式,這樣方便於攜帶,自己隨時想不起來時就可以拿出來看看,方便自己提高記憶效率。


最有意思的是爸爸問我圓周率小數點後幾位數是多少,我隨口就說3.14159,還有呢?我就被問住了,爸爸隨口說出了3.14159265358979323846……爸說,商店一時已無酒,二樓無上無,把酒切酒,上啊上,霸四六……諧音記憶法也不錯哦!書要越讀越薄,不能死讀書,讀死書。

最後,想要牢記知識點,提高記憶效率還需要經常複習,因為記憶也有一個“保質期”所以想要牢記的話,還需要經常複習,對知識點進行“保鮮哦∩_∩”


無憂176192109


要想記憶一本書的知識,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著手。

1.記憶最重要的精華部分

在《實用性閱讀指南》這本書裡,就說了書裡只要20%的知識是最重要的。所以,我們在記憶知識的時候,抓住主要矛盾就行了,沒有必要把全部的知識點抓來記憶。

比方說,在《練習的心態》這本書裡,主要就是在講練習時,我們要以過程為導向,而不要以結果為導向。並給了兩項具體的練習方法,這個方法分別是4S練習方法和DOC練習方法。這就相當於整本書的核心和精華內容,記住這部分就行了。

看清主要矛盾,切忌眉毛鬍子一把抓。



2.記憶刷新認知的內容

在《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提到了這樣做筆記的方法,這個方法就是我們做筆記的內容,要是那種顛覆自身認知的觀點,就是這麼一說也挺對的,類似這樣的觀點。這樣的觀點會拓寬我們自身的認知,如果只是記憶自己認同的理念或者觀點,自己的成長是不會有任何新意的。

還拿《練習的心態》這本書來說,我們一般在做一件事情,想要完成某個目標的時候,基本上都是緊盯目標的。但在這本書裡卻表達了相反的觀點,作者認為我們應該更加專注於做事情的過程,因為這樣能夠緩解我們的焦慮和壓力,也能夠幫助我們更快地實現目標。

當你被作者的邏輯和論據說服的時候,你對一件事情的看待又有了不同的角度。



3.主動去實踐或者輸出

“紙上得來終覺淺,須知此事要躬行”。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一句古話,這句話也是有一定的科學根據的。“金字塔學習理論”就表面,討論、實踐和教授他人這樣的幾種方式,會讓兩週後的知識留存率高達50%、75%和90%。

我們要想記住知識,我們可以進行一些實踐和輸出。時間的方式,就是把書中的理論應用到自己的生活,比方說《這樣讀書就夠了》裡面的拆書學習方法。有或者是輸出,輸出的方式就更多了,可以是寫一篇文章,也可以是把知識點講述給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人聽。

以實踐或輸出的方式去記憶,會讓知識點記得更加牢固。



4.不勾畫文章,只摺頁

以前,我在讀書的時候,會在書裡用各種顏色的筆劃出感興趣的線,然後也會寫一些旁批。但現在我不會了,現在讀書基本生不會在書裡勾勾畫畫了,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改變呢?

這主要是因為想讓自己保持一種“初學者的心態”,因為沒有勾畫,所以你就要重新吸收這些知識,就像新的一樣。有的知識,你還存在腦海裡,有的你已經忘了。這個時候就是一個和之前思想碰撞的時刻,當然你也會發現一些你以前沒有讀到的一些信息。

當然,為了避免浪費時間,進行二次全面閱讀,我們不做筆記,但是可以做摺頁。把你認為重要的觀點或句子的那一頁折下來。(我一般的習慣是,除了摺頁,還會把這些句子和觀點存到雲筆記裡,但不會勾畫。)



當然,可能記憶的方式有很多種,並不僅限於我所說這幾項,總之找到適合自己的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