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什麼是物聯網?

高峰—凡擇新媒


谷歌董事長施密特說:互聯網將消失,物聯網將誕生。

李彥宏斷言: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

周鴻禕堅信:互聯網的下半場已經開始了。


突發!專業忽悠三十年的物聯網時代來了!


其實物聯網並不是什麼新物種,它最早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

當時,卡內基美隆大學有一群吃貨程序猿,他們希望每次下樓都可以買到沁人心脾的冰可樂,就公器私用,發揮程序猿的專長,將可樂販賣機接上網絡,還編寫了一套程序監視可樂機內的可樂數量和冰凍情況。

在此基礎上,1990年,施樂公司推出網絡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該機運用的就是早期基於普適計算理念的物聯網技術。

1999年,麻省理工學院的Kevin Ash-ton教授首次提出物聯網的概念。同年,該學院建立了 “自動識別中心(Auto-ID)”,提出“萬物皆可通過網絡互聯”。

所以,物聯網有兩個基本含義:

其一,物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延伸和擴展的網絡;

其二,它是智能感知、識別技術與普適計算等通信感知技術的“物物相息”。

物聯網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

但是,1980年代發韌的物聯網概念,竟然一路“潛伏”了三十多年,至今都沒有普及到我們的生活中。

直到2016年,突然發生了兩件事,突然將物聯網時代的大門撞開了。

其一,2016年6月,3GPP組織(移動通信標準化團體)將NB-IoT標準協議(可以稱之為NB的物聯網協議)確定為物聯網通信的全球統一標準。

NB的物聯網協議NB在哪裡呢?它可以用於移動性不強、傳輸數據量小、延時不敏感的應用場景。比如說實現隧道中信號全覆蓋,電池不充電通信模塊也能用10年等。而且,中國的華為是這一標準的發起者!

其二,2016年11月,華為突破列強的封鎖,其主導的極化碼方案確定為5G短碼的最終方案,這也是有史以來終於有中國的企業在全球通信領域擁有重大話語權!

5G被認為是物聯網的標配,能提供低成本、低能耗、低延遲、高速度的通信。

這麼說吧:有兩個富二代一人開了一輛法拉利,都以時速200公里開在公路上,一邊開車還一邊打乒乓球,5G要保證的是雙方在0.6秒內打300個回合還不丟球!

可以說,5G出現後,物聯網的應用世界豁然洞開,唯一的限制就是人們的想象。

既然5G的標準都確定了,很多人意識到,下一個風口只能是物聯網!


真正的風口產業:深圳30年的GDP


2017年將會是物聯網大規模商用的元年。

麥肯錫預測,從現在起到2025年,物聯網的市場規模將達到60萬億人民幣,也就是深圳30年的GDP!但憑什麼說移動互聯網要結束,而且即使移動互聯網結束了,接下來榮耀登場的是物聯網而不是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這些早就高看過的產業形態?

首先,從發展瓶頸來說,我們等了二十多年,現在基本可以確信:移動互聯網時代再也很難出現像BAT這樣的超級企業了。

其次,從技術進化來說,人工智能在算法上沒有真正的突破,也根本達不到“變異”的標準。

而且,從數據產出上來說,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和雲計算和物聯網時代的數據根本不能同日而語。

未來幾年,我們身邊所有事物都可能被物聯網化:聽得懂人話的家電,自動駕駛的無人汽車……光在中國就將有500億量級的智能設備連接起來,這樣驚人的數據量是互聯網時代的大數據和雲計算根本無法企及的。

而現在,我們正處在移動互聯網與物聯網時代轉換的交叉口。

小的們,你們算是趕上了!


物聯網生活是怎樣的?


物聯網產出行業專屬大數據,也就是說,它通過你身邊物與物的“意識交流”影響你的生活方式。

比如說,在你起床前,你的智能手環和家庭機器人剛剛結束了一次短會,雙方達成的共識是:智能手環認為你起床後要補充一杯35度的溫開水,而家庭機器人愉快地執行了這個提議並準時將溫開水放在你的床頭,然後跑到廚房為你準備早餐去了。

幾分鐘後,你在20X0年的帝都醒來,再也不擔心霧霾,因為空氣淨化器早就覺察到了空氣狀況有些糟糕,已提前開始淨化室內空氣了。

在此之前,你的床頭燈發現今天是個陰天,主動為你打開了漸亮模式,這樣你可以在敞亮的餐廳裡舒心的進食了。

你準備上班前,你的家庭機器人已通知智能汽車提前恭候在門外了。

你一出門,你的汽車就認出了你,通過語音系統向你說“早上好,多麼美好的一天啊!”。

你上車,喊了一聲“去公司”,幾秒鐘之內,你的汽車已為你規劃好了行車路線。

不要試圖自己開車!在物聯網時代,人類駕駛汽車是犯罪行為!

因為所有交通路段都有信號探測器,這樣汽車可以一邊走一邊和這些探測器作交流:剛剛出門的是老張家剛從美國回來的女兒,劉老太太剛從菜市場出來,3分鐘後會到達前方第一個路口——好了不跟你說了,剛剛前方有個交通事故,我得專心地從另一條路走了。

你準時到公司,你的汽車自動前往停車場充電。

半小時後,你的汽車修理商通知你他們已到了樓下,因為你汽車裡的探測器告訴他們,前輪某個地方有個零件有些脫落,就“自作主張”叫了修理商過來。



這樣的生活,看起來很遙遠,但是其實就在眼前。因為一些有志於成為吊打微信、KO阿里的超級企業已經準備好了!

華為、高通、英特爾等已經在開發物聯網芯片,華為的麒麟970更是在AI技術上處於全球領先水平。

曾經一直在3G、4G上受制於人的中國三大電信商,因為華為在5G上的話語權,已經在積極準備NB-IoT商用試驗了。

一直落後其他電信商的中國聯通這次放手一搏,一口氣融資700億,就是看到NB-IoT的無限商機。

聽說了嗎?比Iphone更薄,能聽懂人話的智能電視現在已經出現並開始進入普通家庭了!

大眾的智能汽車,飛利浦的空氣淨化器已經開始像人類那樣思考並且學會為人類拿主意了。

但是,物聯網的最大風口,不在科技公司,而是在傳統制造業。

從上述舉例不難看出,現在很多的技術,已具備甚至達到了物聯網的行為規則——也就是說,物聯網時代最難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如何開發傳統企業的內在需求點。

也就是說,誰家的“物”做得更物聯網化,就能被物聯網的風口直接給吹起來。現在,我們正處於物聯網爆發的前夜。

畢竟物聯網的技術標準剛剛確定,商業模式還須探索,網絡安全也要審視。

但我們堅信,一場未來與現在的對話已經到來!


【電商報原創,歡迎關注我們。重磅新聞跟蹤報道,中國電商媒體影響力第一!】


電商報


物聯網就是信息產業革命的第四階段。

我想,我們可以用這麼一張圖來表示:


信息時代的第一階段是PC,就是我們說所的電腦的發明,是標誌著人類進入信息時代。這裡面,產生了第一階段的巨頭,如思科,甲骨文,微軟。

信息時代的第二階段是互聯網,這個階段的意義是連接了人類,產生了互動,這其實使得信息時代真正產生了意義。這裡面,也產生了今天我們仍能看到的很多巨頭,阿里巴巴,騰訊等。

信息時代的第三階段就是移動互聯網,這一波浪潮看似不大,但其實解決了地域需求,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可以連接互聯網。這裡,也產生了移動巨頭,如再次重生的蘋果等。

信息時代的第四階段就是物聯網,即萬物互聯。這是剛剛才開始的。那萬物互聯的世界會是怎樣呢?

我想有兩個里程碑事件,一個是AI超過人腦。另一個就是5G的普及。

對於AI超過人腦,很多人可能都沒有概念,其實大概就是2018年,就會發生。這個發生的意思是,人類大腦所含的腦神元約300億,而這些神經元就是進行0和1的判斷,這與我們今天的芯片裡的電子元器件是一樣的。那麼在2018年,一個芯片的電子元器件就會超過300一個,即超過人類大腦,這將是一個里程碑的事件。

這將意味著,未來每一個物聯網上的物品,都比人類自己聰明。

另一個便是5G。5G相當於就是物聯網的網,這會使得延遲都小於1ms,使得萬物互聯變成現實。

現在,每個人的人均電子設備為2個,未來,在物聯網下,人均的電子設備將會超過1000個,每個人身上的鞋子,衣服,眼鏡,以及我們生活中接觸到的所有東西,都將有芯片,都將物物互聯。這將深刻的印象每個人的生活,影響現在的每一個行業。

也許,你會覺得這一切很遠,但我覺得,再過20年,這一切將會發生在我們的生活裡。


錢真理


1.物聯網的定義

物聯網的英文名稱是:“Internet of things”,所以通常以IOT的簡稱來指代物聯網。簡單地說,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而國際電信聯盟(ITU)對物聯網定義如下:通過二維碼識讀設備、射頻識別(RFID)裝置、紅外傳感器、全球定位系統和激光掃描器等信息傳感設備,按約定的協議,把任何物品與互聯網相連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以實現智能化識別、定位、跟蹤、監控和管理的一種網絡。

從上述定義裡可以看出,一是物聯網的核心和基礎仍然是互聯網,是在互聯網基礎上的延伸和擴展的網絡;二是其用戶端延伸和擴展到了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也就是物物相連,這使得通過互聯網連接起來的終端成指數級增長;三是應用創新是物聯網發展的核心,以用戶體驗為核心的創新2.0是物聯網發展的靈魂。

2.物聯網的地位與實踐

在地位方面,物聯網真正實現了物與物(Thing to Thing,T2T),人與物 (Human to Thing,H2T),人與人(Human to Human,H2H)之間的互聯,萬物互聯時代真正到來。因此,物聯網被稱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為繼計算機、互聯網之後世界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將是下一個推動世界高速發展的“重要生產力”,是繼通信網之後的另一個萬億級市場。

在實踐方面,1990年物聯網的實踐最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施樂公司的網絡可樂販售機——Networked Coke Machine。由於物聯網一方面可以提高經濟效益,大大節約成本;另一方面可以為全球經濟的復甦提供技術動力。全世界都在積極研究物聯網技術,相信物聯網在不久的將來能夠取得極大的發展。

3.物聯網的關鍵技術

傳感器技術:也是計算機應用中的關鍵技術。

RFID標籤:也是一種傳感器技術,RFID技術是融合了無線射頻技術和嵌入式技術為一體的綜合技術。

嵌入式系統技術:是綜合了計算機軟硬件、傳感器技術、集成電路技術、電子應用技術為一體的複雜技術。


全中看傳媒


物聯網最直接的理解方式就是物物相連的網絡,這裡面的網絡指的就是互聯網。

理解物聯網可以從以下幾個角度來考慮:

第一:物聯網拓展了互聯網的使用邊界。早期的互聯網只是電腦之間的連接,使用互聯網的方式具有較大的侷限性。而物聯網的應用能夠把互聯網拓展到更大的範圍,手機就是一個典型的物聯網設備。隨著5G標準的逐漸落地,大量可穿戴的物聯網設備將進一步拓展互聯網的應用邊界。

第二:物聯網應用領域廣泛。物聯網與行業結合的屬性非常強,比如車聯網、工業物聯網、農業物聯網等等,隨著產業互聯網的發展,物聯網將迎來新的發展契機。物聯網是互聯網脫虛向實的關鍵,也是互聯網賦能傳統行業的關鍵。

第三:物聯網是大數據和智能化的基礎。物聯網為大數據提供了主要的數據來源,因此沒有物聯網也就不存在大數據,而大數據又是智能化的基礎,所以物聯網也是智能化的基礎。萬物互聯必然會帶來萬物智能,而萬物智能必然會進一步提升生產力。

當前,我國正在進行產業的結構化升級,而物聯網則是產業結構化升級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物聯網的建設和應用將進一步提升傳統行業的自動化程度和智能化程度,更多的具備一定智能化決策能力的智能體(Agent)將以物聯網為基礎參與到生產環境中,這將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產業互聯網賦能傳統產業的關鍵技術包括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和人工智能,而物聯網則是這一系列技術的基礎,所以物聯網的建設一定是產業互聯網建設的排頭兵。隨著物聯網平臺相關技術的不斷髮展和成熟,物聯網將在產業互聯網時代發揮出更大的作用。

我從事軟件開發工作多年,目前也在帶軟件開發團隊,我會陸續在頭條寫一些關於軟件開發方面的文章,感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我,相信一定會有所收穫。

如果有軟件開發方面的問題,也可以諮詢我,謝謝!


IT人劉俊明


什麼是物聯網

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通過網絡技術把硬件設備接入到互聯網中,經過網絡連接,我們可以從遠程通過控制平臺或移動終端讀取設備狀態,控制設備運行,使物與物、人與物之間方便的進行信息交換和處理,物聯網廣泛應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物聯網學習必備知識

1、數字電路、模擬電路

做物聯網的產品就離不開電路基礎,不必要深入,但是最基本的知識要掌握,因為任何編程和通信協議都是在硬件上運行的。

2、單片機編程

單片機是電子自動化控制的核心,設備需要聯網,也要能都對現場其他設備進行控制,因此需要單片機編程知識。

3、計算機網絡

物聯網的網絡層通信需要掌握網絡通信的協議,實現“客戶端--服務器”的通信。

4、上位機開發

上位機開發就需要JAVA、C#、安卓、IOS終端開發的技術,因為物聯網上所有信息最終是要呈現給用戶。

5、無線通信

WIFI、zegbee、藍牙、485總線、232通信,這些通信協議的應用

6、傳感器技術

熱釋電、壓力、電壓、電流、風速、光照等傳感器的應用

總結

物聯網是一門綜合的學科,要掌握電路基礎、電工電子的技術、嵌入式開發、計算機網絡等相關知識,作為大一在讀,我建議題主可以先學習一下單片機C語言編程,這樣既學習硬件電路,又學習C語言編程,並且不會太難,如果一上來就要搞通信,搞開發,難度太大,對信心也是打擊。因此,做好學習規劃,分步進行,循序漸進,一定會有所收穫。


易學單片機


物聯網你可以把他理解成現在世界上所有物體在網絡世界的投射。


它和互聯網最大的不同是,互聯網是信息由發佈人傳輸上去的,真假不辨。

而物聯網是把所有的信息按照真實情況錄入的,比如食品廠今日生產的食品出廠時物聯網自動就記錄了,你在學校的上課考試也被自動記錄了,無法做偽。你去政府相關部門辦事,或者投訴也被記錄了。可以隨時查詢而且無法抹去。


物聯網會改變我們現在這個時代的很多事情,首先是升級,其次是黑暗無所遁形。有人說物聯網會放大互聯網時代的10倍效率,其實不止,它會改變的程度太多了。


物聯網的底層技術是區塊鏈技術,它是保證了物聯網無法造假的技術保證,至於為什麼區塊鏈技術可以達到這樣的情況,那就是由區塊鏈的本質決定的。


區塊鏈的本質就是沒有中心(沒有權威,壟斷),50%以上節點確認(大多數權威,有天然公信力),不可更改。等等

它是實現物聯網的基礎,同時讓一個真實高效的社會成為可能!


味柚杜鵑山


“物聯網(IoT)是一個相互關聯的計算設備,機械和數字機器,物體,動物或人類的系統,它們具有唯一的標識符,並且能夠通過網絡傳輸數據,而不需要人與人或人 電腦互動“。

- 物聯網議程上的“物聯網”。

仍然不知道物聯網系統如何運作?

我不怪你雖然快速的Google搜索將會提供大量的文章和帖子,解釋物聯網是什麼以及其許多潛在的好處,但是並沒有明確物聯網系統如何實際運作。

這裡是一個以簡單的非技術術語解釋的物聯網。

物聯網解釋

完整的IoT系統集成了四個不同的組件:傳感器/設備,連接,數據處理和用戶界面。下面我將簡要介紹一下每個組件及其功能。

1)傳感器/設備

首先,傳感器或設備從他們的環境中收集數據。這可能像溫度讀數一樣簡單,或者像完整的視頻饋送一樣複雜。

我使用“傳感器/設備”,因為可以將多個傳感器捆綁在一起,或者傳感器可以作為不僅僅是檢測事物的設備的一部分。例如,您的手機是具有多個傳感器(相機,加速度計,GPS等)的設備,但您的手機不僅僅是傳感器。

然而,無論是獨立的傳感器還是完整的設備,在第一步中,數據是從環境中收集的。

2)連接

接下來,這些數據被髮送到雲端(什麼是雲端),但它需要一種方式才能到達!

傳感器/設備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連接到雲端,包括:蜂窩,衛星,WiFi,藍牙,低功耗廣域網(LPWAN),或通過以太網直接連接到互聯網。

每個選項在功耗,範圍和帶寬之間進行權衡(這裡是一個簡單的解釋)。選擇哪個連接選項最好歸結於特定的IoT應用程序,但它們都完成了相同的任務:將數據傳輸到雲端。

3)數據處理

一旦數據進入雲端,軟件就可以進行某種處理。

這可能非常簡單,例如檢查溫度讀數是否在可接受範圍內。或者也可能非常複雜,例如使用視頻上的計算機視覺來識別物體(如您家中的入侵者)。

但是,當溫度過高或者家中是否有入侵者會發生什麼?這就是用戶進來的地方。

4)用戶界面

接下來,這些信息以某種方式對終端用戶有用。這可能是通過對用戶的警報(電子郵件,文本,通知等)。例如,當公司的冷庫中的溫度過高時,文字提醒。

此外,用戶可能有一個允許他們主動登錄系統的界面。例如,用戶可能想要通過電話應用程序或網絡瀏覽器檢查他們家中的視頻饋送。

但是,並不總是單向街道。根據IoT應用,用戶也可以執行動作並影響系統。例如,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上的應用程序遠程調節冷庫中的溫度。

並且自動執行一些操作。而不是等待您調整溫度,系統可以通過預定義的規則自動進行。而不是隻是打電話給你提醒你一個入侵者,物聯網系統也可以自動通知有關當局。

概述 - 物聯網系統如何運作

IoT系統由通過某種連接與雲“通話”的傳感器/設備組成。一旦數據進入雲端,軟件就會處理它,然後可能決定執行一個動作,例如發送警報或自動調整傳感器/設備,而不需要用戶。

但是如果需要用戶輸入,或者用戶只需要在系統上登錄,用戶界面就可以這樣做。然後,用戶進行的任何調整或操作都將以相反的方向通過系統發送:從用戶界面到雲端,並返回到傳感器/設備進行某種更改。


首席架構師


學術上和技術上都有標準的答案,這裡就不拷貝那些標準概念了。

物聯網就是將“物”連起來的信息網絡,當然沒有這麼簡單。將“物”連接起來是為了指揮、調動和安排這些“物”的“行動”和“運行行程”,當然,這是高級的目標。

先說基礎的,物聯網最為基礎的目標是獲取“物”的信息,包括位置、溫度、速度、消耗等數據,這些技術當前已經成熟了,只是還沒有完全普及而已。最為常見的應用是智能電網,例如它不再需要抄表人到電錶現場抄表(也有抄表人帶著儀器到電錶附近走一圈的,這個還不是物聯網),可以通過物聯網系統直接將電錶數據傳回電網信息中心,從而實現數據收集的目的。

再說高級的,如上面所說,物聯網將進入“指揮、協調”“物”的階段。就是物聯網能夠根據各個“物”的狀態數據(上面收集的)對“物”進行判斷、分析,對“物”做出“位置、速度、方向、溫度”等方面調整的指令,以達到整個系統運行、高效的最終目的。車聯網就是物聯網的一個局部案例,比如它能夠讓貨車完成行程安排、定點運輸、貨源配置、特種溫控等等功能,從而形成高效的物流運作。

物聯網是一個廣泛、廣大的領域,封閉系統可以建立工業互聯網、開放系統有無人駕駛、交通系統可以有智能交通等,其核心就是“物聯”進而“物動”達到高效互動的目的。


鷹視評論


什麼是物聯網?

就是IOT(Internet of things)

這也是大一的時候,《物聯網導論》的老師曾經叫我們寫的一篇論文。當初很年輕,什麼都是不懂的,對於物聯網知道的很少,所以當初班裡的同學很多都是寫的一些智能家居的東西,當初小米智能家居系列也沒有什麼產品,現在的產品已經比較豐富了,什麼照明,清潔,煮飯,航拍等設備都有了!

可以知道,當初四年前,我們設想的智能家居已經開始量產了,雖然沒有那麼智能!

那麼現在物聯網已經怎麼樣了呢?

現在其實很多新出的產品都是輕量級的物聯網了,如我們最熟悉的共享單車,這也是物聯網的一種產品,其中就是把自行車通過網絡連接,然後實現位置的地位,這就是有助於我們找到自行車!但是投放太不合理了,維護也難!

還有的就是無人駕駛,無人駕駛也是物聯網,無人駕駛汽車中使用到的傳感器太多,車頂就是有幾個攝像機,實現物品識別,然後車聲周圍還有很多的傳感器,實現周圍環境的識別!


這都是一些我們瞭解的物聯網,那麼還有什麼其他的物聯網產品已經在實驗了呢?

當初在看AWS峰會的時候,就有公司應用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組合起來,完成了這樣的東西

我們在科幻片中看到的一切,未來都很大可能會實現!天網!


路邊小生


你好,我是富士山下。下面聊一聊我對物聯網的認知吧。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也是信息化時代發展的一個重要階段。其意思就是表面意思,物於物相連的互聯網,所以其還是以互聯網為核心,在互聯網上延伸擴展,從互聯網的用戶端延伸到了任何物於物之間。被稱之為繼計算機和互聯網之後的信息產業發展的第三次浪潮。物聯網是網絡,但更應該是應用,所以應用是其發展核心。


物聯網發展於1990年,還是很早了,知道十年後,2009年,溫家寶才將我國的物聯網發展推上了高潮。建立了研究中心,建立了研究院,有些大學還跟著開設了物聯網學院。其本質是利用射頻技術,傳感器技術,嵌入式技術,在互聯網的基礎上實現物聯網的。一般有幾個過程,先將對物體的屬性進行標識,屬性分靜態動態,靜態可以存儲,動態靠檢測(傳感器),然後實時讀取並將數據形成網絡,最後由數據中心處理。現階段一些典型的應用。


1、上海浦東機場,幾萬個傳感器覆蓋,實時檢測,反正任何非法穿越,恐怖襲擊等。

2、濟南園博園。用zigbee控制照明路燈,節能環保。

3、與門禁系統結合。

4、公交卡也應該算是一種吧。

5、現在的生產管理,產品生產過程中實時檢測

6、快遞分類。


以上技術應該都用到了物聯網技術。

以上僅個人拙見,歡迎拍磚,歡迎留言區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