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故宮,又叫紫禁城,是明清兩朝的皇宮。在古代的時候可謂是禁地,別說是普通人,就連官吏都很少有機會能夠踏進皇宮。故宮有房間9999間半,那為什麼不湊成1萬間呢?據說,玉皇大帝才可以享用1萬間整數,作為天子的皇帝,絕不能與玉皇大帝並駕齊驅,於是只好修建成9999間半。這個所謂「半間」,指的是文淵閣樓下西頭只能容納一個樓梯的那間小屋。實際上,這間小屋之所以蓋得特別小,是出於佈局上美觀的考慮。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人們遊覽紫禁城,也會發現宮中沒有廁所,後來的廁所,都是為了方便遊客後來修建的。那麼在過去,皇宮內居住千餘人,大小便怎麼辦呢?

先秦時期的廁所叫做圂,也就是豬圈的意思。當時的廁所都是在豬圈上面搭一個簡易平臺,你在上面居高臨下思考人生,底下是一群等著開餐的豬,直接廢物利用連沖廁所都省了。

到了唐朝,廁所都是圍牆圍成的方形,而在蹲坑的前面放了一條瓦片,防止汙物濺到蹲坑以外,這個設置現在的廁所依然在使用。不得不提的是,唐朝廁所正面的牆上還設了一個孔,如果發現其他人想上廁所,就可以大喝一聲,避免尷尬。

在宋朝趙匡胤繳獲的戰利品中,他特別喜歡一個從後蜀得來的鑲滿瑪瑙翡翠的盆子,後來得知這是後蜀皇帝的便盆,氣得他立刻摔了。不過宋朝出現了一個新興職業所長,這是因為當時已經出現了公廁,另外還有人專門負責打掃,並把糞便倒到制定地方,頗具行業化。

清朝一共有九千九百九十九間半房間,但沒有一間是廁所,主要是因為怕影響宮裡的空氣質量,尤其是夏天,肯定會到處臭氣熏天,嚴重影響皇家威嚴。在紫禁城裡無論高低貴賤都用坐便,只是舒適度和等級不一樣,當時的坐便是由凳子+便盆組合而成,完事後排洩物會有人倒入糞車運出紫禁城。下面來具體瞭解下吧。

故宮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清朝皇帝嬪妃在紫禁城如何如廁?

清代宮裡的人如廁主要用坐便器,包括便盆,恭桶等,清朝沒有廁所,他們方便的時候會去“淨房”,裝滿炭灰的便盆是為大便準備的,解完後用炭灰蓋住就行了,小便時不用炭灰,直接倒進恭桶裡,用蓋蓋好。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皇帝后妃用的便器叫“官房”,這種便盆要與便凳配合使用,便凳比較矮,前端開出橢圓形口,便盆放在下面對準圓口。便凳有靠背,包有軟襯,猶如現在沒扶手的沙發一般,坐在上面,並不比現在的馬桶差,只不過不能沖水而已。

帝后們用的手紙,是宮女們精心製造的。她們在細棉紙上噴上霧狀的水,然後熨幹再墊上溼布再次熨幹,要求製作出來的手紙不脆不溼,而且沒有紙毛、光滑有彈力。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慈禧老佛爺晚年患有痢疾,每次想如廁時,宮女太監都如臨大敵,因為慈禧好面子,不能火急火燎,這些小宮女們便以最快的速度來解衣,備紙,薰香。

官房擺好後,慈禧才坐上去,完事後,太監宮女來進行擦屁股,一幫人伺候這一個人也是夠夠的,老佛爺用的手紙也是極講究的。一般是用精加工的細棉紙。宮女們把裁剪好的手紙放好,口含清水,均勻地噴在紙上,讓紙略略潮溼,然後再用熨斗兩面熨平。這樣用起來才最舒服。


故宮裡有9999間半房間,卻無一間是廁所,古代是怎麼上廁所的

這是帝后等皇室貴族的如廁程序,那麼那些普通的宮女、太監們是如何解決內急的呢?他們的程序就相對簡單多了。他們也有淨房,通常設置在各個宮殿配房後的某個小屋內,裡面有恭桶、茅凳、便盆、灰槽等,方便後,要把穢物處理好,把便盆擦洗乾淨,放在茅凳下,以供後來的人使用。清朝統治結束之後,在清理皇宮的時候,當然宮內人方便時所用的那些器具被一一清理,只剩下了空屋子,而這些空屋子和其他的空屋子沒什麼大的區別,所以人們就不知道他們的真實用處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