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怎樣理解拉斐爾創作中的人物形象?

kurenai


法國畫家安格爾曾這樣評述過拉斐爾的作品:“要我寫出拉斐爾的全部品質和他那無可比擬的聰明才智,需要 整本書和好幾卷集子……拉斐爾所描繪的人物都是善良的,他筆下的所有人物都具有一副誠實人的外貌。”

拉斐爾·桑西(1483 —1520),Raffaello Santi全名Raffaello Sanzio da Urbino,意大利傑出的畫家,後世把他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並稱文藝復興三傑。在他短短的37年的人生中,給我們留下了300多幅珍貴的藝術佳品。


據傳自畫像

文藝復興時期的畫家大都受古希臘雕塑影響頗深,所以人物造型大多優美健碩,極力在神的框架下添加人的情感,作品充滿了人文氣息。拉斐爾的作品題材豐富,然而最為人稱道的就是他的聖母主題畫作。


這幅就是最負盛名的《椅上的聖母》。因為在基督教中,紅色象徵天主的聖愛,藍色象徵天主的真理,所以在宗教畫中,聖母衣著一般為紅藍兩色。而在這幅畫中,拉斐爾為她添加了普通人的服飾,如格紋頭巾和花紋披肩,更具真實感。而且畫中的聖母年輕,自然,清純,就如同鄰家女孩。

在所有拉斐爾畫中的聖母都緊緊摟著嬰兒,臉上表情溫柔,姿態恬靜,然而總有一絲保護自己孩子的警惕表情,正是這些細微之處使得拉斐爾的聖母更具人性,與眾不同。

《粉紅色的聖母》

要知道自中世紀以來的聖母畫都是以表現聖母和耶穌的聖人之姿,把聖人以普通人的形象表現是對聖人大大的褻瀆。但隨著文藝復興的來臨,這時期的聖母畫一掃中世紀聖母的苦悶,消瘦形象,反而顯得豐盈、慈祥更像一位真正的母親。


拉斐爾經常在畫中描繪聖母與嬰兒耶穌的互動玩耍,使得畫面溫馨動人,而這在同時期的聖母畫中比較少見。

《聖母與聖子》

據說一種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思潮在拉斐爾所處時代盛行:“既主張美是不生不滅的永恆,也在藝術中追求理想美的創造”。


而在這時期藝術家的藝術創造觀念裡,更為重視的是對生活美的發現,所以他們在藝術描繪的一切美中都具有現實美感。

《坦比聖母》

這副畫是拉斐爾的聖母進一步世俗化的典型作品。聖母把臉緊貼住嬰兒耶穌,母愛充盈畫面,刻板的宗教色彩已經非常淡了。這副畫雖然從構圖,用色等各方面都算不上拉斐爾的最佳之作,但這副畫所表現的母子之情最為濃厚,應該是畫家最“任性”的畫作之一了吧。

《西斯庭聖母》

這幅聖母表情顯得尤為憂傷,左右兩人而且在向聖母展示人間的苦難,告訴她她懷中心愛的兒子將用生命來化解這一切。然而,拉斐爾讓聖母用更為人性的表情應對著這個殘酷的命運,那就是悲傷與不捨。

最後,給大家展示一幅安格爾所創作的聖母像,不知有沒有受到拉斐爾的影響呢?
覺得還不錯的朋友可以點點關注,每天上新,和你聊一聊有趣的藝術!


一一一0有趣的藝術


拉斐爾所創造的人物形象,在不同的時期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美麗的女園丁》一國是拉斐爾創作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這幅畫可以說奠定了拉斐爾文藝復興時期文藝三傑的地位。在這幅畫中,描繪的是說花園裡,聖母坐在花園前的草叢上,位於這幅畫的中間,兩個嘻戲的孩子圍繞在他身邊,嬉笑打鬧著。這兩個孩子,一個是耶穌,另一個則是施洗者聖約翰。耶穌站立著,依靠在聖母的身上,而施洗者聖約翰,則靠著聖母的腳,溫柔的看著她。在這幅畫中,人物的形象從容淡定,脫離了文藝復興時期之前的創作形式,在他們的面部表情下,看不到所謂的悲哀的情緒。另一個可以代表拉斐爾創作人物形象的代表是距離《美麗的女園丁》九年之後的《西斯廷聖母》,這是一幅現存於德國薩克森邦首府德累斯頓的一幅畫作,它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是因為這是拉斐爾親手描繪的最後的一幅作品,另一方面是他的人物形象所創造出的美感,在這幅畫中,拉斐爾丟掉了少年時代作畫習慣,與九年前創作的《美麗的女園丁》相比,不論是在構圖還是佈局上,更加的堅定,人物形象格外鮮明,更加註重人物的內在美。那這樣說描繪的人物形象,讓人感覺到十分親切,這些人物似乎都是在平凡的世界中生存著的,並沒有高高在上的感覺。


藝滴美育


謝謝你的提問。拉斐爾是意大利三傑中年齡最小說一位。基本上屬於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晚輩。


拉斐爾比他們要小20左右。但是,拉斐爾是米開朗基羅和達芬奇的最有力的繼承者。

拉斐爾在自己的作品中畫上了自己,這就是著名的畫作《雅典學院》,歌頌的是希臘柏拉圖時代學術自由的社會理想,這是意大利文藝復興重要的思想基礎。


拉斐爾出生在一個不是很出色的宮廷畫家的家庭。童年就顯示出繪畫天賦,所以父親非常喜歡他,培養他成為畫家。

還給拉斐爾找老師做學徒,拉斐爾21歲就出師,然而,這個徒弟,一出師就比老師換畫的好。

拉斐爾的人物畫,繼承了前輩的天才創造,學習和繼承了達芬奇和米開朗基羅的全部特點。


拉斐爾的作品《三個美神》

不過,拉斐爾有自己的一些特點。那就是在雄健之中,又有溫馨的一面。這個就形成了拉斐爾自己的繪畫思想和美學追求。


拉斐爾臨摹達芬奇《麗達與天鵝》的素描。每一個細節都非常精彩,又不失自己的理解,這就是天才畫家的品質。

拉斐爾對女性的刻畫尤其圓潤賢淑。一般都是鵝蛋臉,大眼睛,神情專注,文靜嫻雅,好像降落到人間的天女,又好像人間的美神。


拉斐爾刻畫的女子形象很快就在佛羅倫薩傳開了。如果要形容一個女孩多漂亮,就會說,不會比拉斐爾畫得好吧!


拉斐爾這幅繪畫,達芬奇的影子很多。

拉斐爾處於文藝復興的高潮期,而拉斐爾也是這個高潮的參與者和創造者。


他的繪畫成就,除了繪畫天賦,還在於他與時代的腳步一致地進入了這個創造世界的洪流之中。可惜,他的一生只有37個春秋。他的實際創造歷史,只有短短16年,但是,這是偉大的16年。

我們常常喜歡嘆息年華易逝,看看拉斐爾的不朽的十六年,我們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做點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呢?


千千千里馬


在群星璀璨的西方繪畫大師中,拉斐爾是我最為敬佩的藝術家之一。

欣賞拉斐爾的畫作,你不得不佩服大師豐富的想象力,不得不佩服大師卓越的表現力,不得不佩服大師非凡的創造力。

其實早在上中學的時候,我就知道了這位享譽世界的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三傑之一、和達-芬奇、米開朗基羅齊名的藝術家的名字,只是當時條件所限,看到大師的作品很少。

拉斐爾在歐洲繪畫史上享有極高的地位,被稱為“畫聖”。雖然他只活了短暫的47歲(1473一1520),卻創作了大量的優秀作品,為後人留下了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亞當與夏娃》、《西斯廷聖母》、《三美神》、《丘比特與三美神》等是拉斐爾代表性的經典之作。

拉斐爾的繪畫作品以表現自然狀態的寫實主義手法,筆風細膩、秀雅、柔和、寧靜、豐滿、優美,因此更容易為後世的人們所接受所欣賞所學習所模仿所讚美。



“太美了!”。拉斐爾的畫總是能給人這樣的感受。他完美的創作理念和高超的創作技巧使得他畫筆下的人物美侖美奐,美到了極致,讓人不忍移目,百看不厭。

沉浸在拉斐爾的畫廊中,你會有一種被美包圍了的感覺。因為從拉斐爾的畫中總會釋放出至真至美的氣息與你的心靈產生共鳴,給人帶來恬淡寧靜纖毫不染的美的享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