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如今網上盛傳一種說法,許多所謂專家文學家稱劉備和關羽後期關係微妙,甚至還有人說,關羽敗走麥城,最終被東吳生擒斬殺是劉備、諸葛亮借東吳之手而除關羽,主要依據有兩點,其一是劉備進位漢中王以後,封關羽、張飛、趙雲、黃忠、馬超五人為“五虎上將”。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而劉備的使者到達荊州時,關羽當面大怒,稱自己不願與黃忠同列,這些“史學家”們認為這是關羽擺明了和劉備作對,並稱關羽所忠的是漢王朝,受封為漢壽亭侯,所以對於劉備未經天子封賞,自進漢中王非常不滿,故以反對黃忠而表達自己的真實意願。其二是關羽在荊州苦戰兩月,劉備和諸葛亮的並沒有發兵支援,也沒有策應,這於理不合。

小編以為,這是無稽之談,劉備、關羽、張飛三人桃園結義之前,三人在張飛家裡的談話大家應該注意,當時正是因為劉備的一番高談闊論,才促使三人有了共謀大事的想法和行動,而劉備這番談話最主要的內容是如今黃巾作亂,天下群雄並起,等到平亂之日,這天下是誰的還不一定呢。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由此可見,劉關張三兄弟從開始就是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欲圖雄霸天下,說關羽忠於漢王朝就有些牽強了,更何況關羽掛印封金之時,有屬下建議關羽保留漢壽亭侯的大印,並勸關羽說,這爵位是天子封的,和曹操沒有關係,但關羽還是拒絕了,他很清楚自己的爵位是曹操一手操辦的,所以也沒有帶走印綬。

關羽聽到“五虎上將”之封,確實大發雷霆,其原因不是對劉備、諸葛亮不滿,而是源於他的驕傲自負,從劉備入川到進位漢中王,歷經5年多時間,這段時間是蜀漢集團極速發展的時間,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魏延等大將均屢立戰功,為有關羽坐守荊州,未建尺寸之功,這讓關羽的自尊心很受傷害。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同時,在關羽的心目中,蜀漢集團劉備最大,下來就應該是他關羽和張飛,就連諸葛亮關羽都不怎麼認可,可突然發現除了張飛,還有三個人與自己並列,一向驕傲的關羽豈能不怒,正是因為受了這種刺激,關羽整軍備戰,攻打襄樊。

至於劉備和諸葛亮未策應,這很好理解,一是時間上來不及,劉備剛拿下漢中三個多月關羽這邊戰事已開,相隔千里,劉備有些鞭長莫及。二是諸葛亮隆中對提出的戰略方針是,派一上將帶著荊州之兵攻打宛、洛。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在劉備和諸葛亮眼裡,這名上將就是關羽,關羽開始也打得很順利,水淹七軍,生擒于禁龐德,嚇得曹操都準備撤退了,這時劉備所要做得就是率益州之眾出秦川,東西呼應共同討伐曹操,攻佔首都洛陽,可還沒等劉備籌備妥當,關羽已經被魏吳聯手擊敗了。

都說關羽和劉備晚年不和?劉備損失七十萬大軍難道只是為了表演?

關羽被害後,劉備不顧大局,硬是率七十萬大軍攻打東吳報仇,結果被火燒連營,令蜀漢集團大傷元氣,這也充分說明劉備和關羽關係沒有任何嫌隙,關羽走麥城被害更沒有任何陰謀可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