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09 2017年年報概覽,又一家資金鍊瀕臨斷裂的上市公司,堅瑞沃能

2017年年報概覽,又一家資金鍊瀕臨斷裂的上市公司,堅瑞沃能

在2017年所謂的鋰行業龍頭一飛沖天的時候,我是很困惑的,原因很簡單,作為老財務,看一下財務報表就滿腹狐疑了。

贛鋒鋰業的總資產不到50億,天齊鋰業的總資產也不到200億,一年賺十億二十億就號稱龍頭企業了,讓我感覺兒戲一樣。這個行業的門檻並不高,護城河並非深不可測,看起來又那麼賺錢,為什麼沒有大佬投資呢?

拿出幾百個億燒到傳說中的新能源行業,總比燒到看不到頭的小黃車小橙車有前途吧?

雖然新能源行業紅紅火火,但這個行業,水分還是很大的。

比如動力電池的“龍頭”堅瑞沃能,年收入幾十個億就敢稱王稱霸了。

2017年是新能源行業不平靜的一年,國家累計出臺30多項新能源汽車相關政策(包括徵求意見稿5項),涉及到宏觀、補貼、基礎設施、安全管理、技術研發、智能網聯等諸多方面。

分部委來看,工信部涉及出臺的政策最多,達到15項(徵求意見稿2項),發改委涉及出臺10項,科技部、交通部、國務院、商務部、能源局等部委均有相關政策出臺。

在30多項國家新能源汽車政策裡,《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是2017年度最重要的一項政策,其決定了未來中國汽車產業新格局,無論是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都將步入前所未有的積分時代,大江東去浪淘盡,新的江湖地位將形成。

同時,由於補貼政策的變更,許多靠騙補為生的新能源企業不那麼好混了,比如安凱客車。

2018年4月27日,公司發佈2017年年報:本報告期,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6.60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52.88%,實現營業利潤-36.37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788.83%,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6.84億元,較上年同期降低966.82%。

業績虧損原因:受國家新能源產業政策補貼調整、子公司沃特瑪業務擴張增速過快、 應收賬款回款較慢,資金鍊緊張等綜合因素的影響,造成子公司沃特瑪淨利潤未達預期。同時,為更加真實、準確地反映公司截止2017年12月31日的資產狀況和財務狀況,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對收購深圳市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時所形成的商譽計提了全額減值。

沃特瑪電池的商譽高達46.13億元,假設不計提商譽減值準備的話,堅瑞沃能還能盈利10個億,這家子公司發生了什麼事呢?

事務所在年報中提到:由於深圳沃特瑪公司2017年及2018年一季度業績與收購股權時預計情況發生重大變化,且短期內無好轉跡象,管理層對上述商譽進行了減值測試,並全額計提了減值準備。

病入膏肓了?

其實是因為沃特瑪的技術路線錯誤。

當年,愛迪生的直流電技術最終沒有鬥爭過特斯拉的交流電技術,主要原因就是技術路線之爭,最適合的市場的才會生存下來。

而沃特瑪當年不思進取,專心做成本低廉的低密度電池。

結果補貼新政出臺後,達不到要求的低密度電池不得發放補貼,於是新能源車廠不採購這類電池,造成了公司庫存嚴重積壓。

這還不是最過分的,而是作為一家動力電池企業,傳說中的“龍頭”,竟然不做三元電池,試圖以低附加值、高量產的方式來做大銷量。

新能源行業,技術日新月異,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被政策打的措手不及的沃特瑪,躺在地上無法翻身。

4月1日,堅瑞沃能公告稱,公司已經出現債務逾期情況,逾期債務為19.98億元,主要為應付票據和銀行借款,面臨債權人的權利主張,公司面臨償債風險,對日常經營造成影響。

4月14日,公司發佈公告:公司及全資子公司深圳沃特瑪電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沃特瑪”)共計13個銀行賬戶被凍結,涉及金額為6,254.22萬元。近日,公司通過銀行及自我核查獲悉全資子公司沃特瑪名下新增8個銀行賬戶被深圳市龍崗區人民法院等凍結,本次涉及凍結金額為78.27萬元。另外沃特瑪有少數固定資產被廣東省深圳市坪山區人民法院查封。

沃特瑪資金週轉困難,已經無力進行正常的採購,生產經營陷入困境。

“公司此前制定的戰略出現失誤。”沃特瑪副總裁表示,2016年以來,沃特瑪大幅擴大生產規模。“當初想以走量的方式降低生產成本,提高市場佔有率。結果步子邁得太快、太激進,導致如今出現資金困難。”

戰略上對政策的錯誤判斷以及戰術上的不思進取,沃特瑪迎來了滅頂之災。

2018年2月13日,國家四部委聯合發佈《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通知從2018年2月12日起實施,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為過渡期。過渡期期間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新能源客車按照《財政部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財建〔2016〕958號)對應標準的0.7倍補貼,新能源貨車和專用車按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準不變。此政策的實施有助於引導新能源汽車向高續航里程、高能量密度等高端方向發展,120Wh/kg成為電池包的入門標準。

而沃特瑪的電池包,僅有三款最多達到135Wh/kg......2018年的效益堪憂了。

據2018年1季度季報,營收下降59.88%,淨利潤下降225.86%。曾經的動力電池龍頭,已經走到了末路了。

由於沃特瑪的營收和資產總額佔堅瑞沃能合併報表的90%以上,因此沃特瑪約等於堅瑞沃能。

基於沃特瑪糟糕的業績,會計師事務所對其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事務所認為:全資子公司沃特瑪預付江西佳沃新能源有限公司材料款餘額為416,482,713.17元,預付安徽博瀚建設有限公司工程款餘額為498,274,680.00元,對這兩筆預付款項,我們無法取得相關證據確定資金支付的商業合理性。

是啊,我也不理解,公司資金鍊都快斷裂了,還拿近10億去預付,有什麼必要嗎?

當然這不是沃特瑪最風騷的操作,還有一個更為華麗的財技:

4月28日,另外一家上市公司長園集團發佈公告,公司擬以長園深瑞、中鋰新材兩家子公司採購沃特瑪相關電池模組。長園深瑞向沃特瑪購買A類電池PACK,產品單價略低於市場價,合同總價款為9998.38萬元,該《銷售合同》中約定貨款結算按照《三方抵消協議》約定執行;中鋰新材則基於減少應收賬款及降低經營風險,將向沃特瑪購買同類產品,合同總價為6163.21萬元。公司特別提到,該《銷售合同》中約定中鋰新材可通過背書沃特瑪為出票人的商業承兌匯票給沃特瑪的方式用以支付貨款。

這方案仔細看大有文章,因為沒有人出錢沒有人收錢,交易各方都是互換的債務或票據。

由於這個方案涉及到關聯交易,因此存在著通過關聯方向上市公司利益輸送的嫌疑,不過不管怎麼說,通過關聯方輸血求生,也要比關聯方佔用上市公司利益好一些。

沃特瑪在技術創新上不求上進外,在這類財技上花樣百出,另外還有一些小手段,比如公司搞的租車業務。

2017年年報概覽,又一家資金鍊瀕臨斷裂的上市公司,堅瑞沃能

公司的營收2016年後開始飛躍式增長,如果剔除沃特瑪商譽減值的影響,淨利潤似乎也還可以。

但是,公司的營收構成卻很奇怪:

2017年年報概覽,又一家資金鍊瀕臨斷裂的上市公司,堅瑞沃能

公司超八成的營收來自新能源汽車租售及運營。電池廠還做汽車?

沃特瑪牽頭組織了一個創新聯盟,在全國各地成立了一系列的新沃運力汽車公司,進行電動貨車的銷售和租賃。由於一輛車的補貼最高可達8萬多元(需跑滿3萬公里方可獲取補貼,估算一年方可達到標準),一方面給客戶拉貨可以賺錢,一方面還有政府補貼可以拿,這些資產都是奔跑的人民幣。

2017年年報概覽,又一家資金鍊瀕臨斷裂的上市公司,堅瑞沃能

新沃動力是一家純電動物流運力整體服務提供商。目前該公司在全國投放物流車15000餘輛,在運營的有12000餘輛。2017年底,新沃運力計劃在深圳地區新增投放5277輛車。

這些車的電池均從沃特瑪採購,沒有客戶,不如自己製造客戶... ...

從事電動貨車業務的,不僅僅是沃特瑪,還有董小姐的銀隆汽車和杉杉股份。看來這個細分領域充滿了商機啊!

然後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為什麼大佬們寧可投資看不到盈利模式的小黃車小橙車,也不願進入這個行業呢?想必就不難理解了。

其實大佬們是投資了新能源車的,比如騰訊是特斯拉的第二大股東,蔚來汽車更是拉攏了各路知名資本,但他們普遍不看好國內的新能源中上游企業。

個人感覺中國的鋰電中上游行業,一是技術含量不高,二是避險能力太差。

或許,靠鉅額的國家補貼,能貼出一部分強大的新能源企業。那麼,芯片業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