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老照片:1939年的天津特大水災


1939年天津水災是1939年8月至10月期間在中國天津發生的一次洪水災害。這場災害造成當時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超過10萬間房屋被沖毀,六十五萬天津及其周邊居民成為災民。

天津地處 華北平原,而華北平原西起 太行山、北依 燕山,這兩座山脈的迎風區為大暴雨集中地帶,而且這片區域地形陡峭,地勢低窪,土層植被覆蓋薄,特別容易造成大洪水。

天津歷史上曾經多次發生過水災,從 1653年到 1939年之間, 1653年、 1654年、 1668年、 1801年、 1871年、 1890年和 1917年這些年份,天津都遭遇了比較大的 洪澇災害。其中,比較嚴重的就是 1917年和 1939年這兩次大水災。

1939年的那場水災除了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也是密不可分的。當時日本軍方為了削弱抗日武裝力量所採取的決堤放水的行動也使海河流域沿岸得防汛抗洪設施遭到了破壞。當時,日軍扒開 大清河、 子牙河、 滹沱河和 滏陽河等河沿岸的182處河堤。

1939年 8月, 華北地區普降暴雨,海河上游和天津市內多處河道水勢猛漲,洪水匯成一片。 1939年 8月20日,陳塘莊大埝崩決,海河以南地區成為澤國。 8月21日洪水進入天津市區,小劉莊、謙德莊和佟樓等地相繼被洪水淹沒。

此後,天津市區百分之八十的地區被洪水所淹,大部分地區被洪水浸泡長達一個半月之久,天津的陸路交通和工商業瀕臨癱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 法幣約6億元。

1939年 8月20日,日軍天津防衛司令官 本間雅晴建議抗洪指揮命令系統一元化,時任天津市市長 溫世珍和 天津英租界、 天津法租界的首腦欣然同意。日本出動第二十七師團和中日官民以及英法駐屯軍有關人員修壩排水並進行防疫、救護和清掃等抗災工作。

在抗災過程中,天津市內的所有水上船隻全部投入到救助災民的行動中。天津市內被水淹沒的平房和低層建築中的居民被安置到安全的區域。由於天津市外的難民大量湧入天津地區,天津當局又開始組織力量將災民向 北京疏散。

8月24日,天津當局制定並強制推行了食品等標準價格。 9月27日,天津當局發佈《水災復興資金貸付條例》。 9月28日,天津當局進行清掃消毒檢查。 1939年 10月初,洪水告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