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紅樓夢》中寶釵明明知道寶玉的意中人是黛玉,為何還要嫁給寶玉?

感情灣情感巷


原著寫八十回,後四十回續寶釵與寶玉結婚是在黛玉病死時,前八十回寫到紫娟試寶玉想找賈母辦理此事,寶釵大觀園查後出園回家,三人關係到此。

根據寶琴十亭懷古,紫娟接下來會找賈母告知寶玉黛玉之事,並把二人的真摯情感表明。賈母意料之中又乎意料之外,為了二人之情,已關係二人生死之情上,賈母驚駭,聽從紫娟安排成全了寶黛西廂樓會,私訂終身。以為如此王夫人必也被迫於生米熟飯而同意。

王夫人知道後對紫娟進行拷打,對黛玉進行驅趕。在晴雯事後,大觀園事後,王夫人終於對林黛玉進行打擊,驅逐。林黛玉與老媽子丫環回到家鄉,是病是死傳到賈府。賈寶玉是在這之後娶的寶釵。續寫以王熙鳳掉包,賈母林黛玉死後談起嬉笑,這是不可能的。賈母對林黛玉不能由有愛突然無情如此。不顧及她死活而讓寶玉與寶釵成婚。

寶玉之病也是在林黛玉被攆走不知死活而病,所謂丟玉是此意。續寫為了維護代表封建利益的王夫人而誣陷林黛玉死於不被選擇為寶玉妻而死。其真相掩飾王夫人對黛玉的打殺,對自由戀愛的摧殘在先。代表封建統治的思想頑固與腐朽。而把視線轉移為林黛玉聽到婚訊的為此哀的自行尋死。而賈母對寶釵為寶玉沖喜的積極態度與之前判若兩人。這都是為維護王夫人,封建王者家天下的舊禮,賈母也轉向王夫人不與之抗衡,不符合原著除夕夜賈母破陳腐舊套之意。續寫寶玉寶釵結婚,認為賈母也倒向王夫人一方,是維護統治階級舊道舊禮的勝利,是王夫人代表的統治階級思想戰勝賈母破舊套思想的勝利。是封建王者之道勝於新興階級曲藝文學新思想的勝利。

表面的另一種書寫意味背後新思想取得進步與成功,意味寶黛之戀取得精神上的勝利,突破舊思想而結合。雖然二人被拆散,林黛玉被驅逐,但這一思想震撼了舊道。續寫用寶釵與寶玉的結合來表示封建舊道統治的成功。

而文中以司棋與他表哥爭取新思想不成,遭扼殺,林小紅與賈芸私下戀愛成功,都在意味經過打擊的新思想不死。從林小紅與賈芸是衝破舊道用智慧在精神戀愛上成功,司棋之死二人不成,在意味著寶黛事件進展,經過挫折。寶黛在紫娟與賈母幫助下徹底實現了西廂記的現實,私訂終身,有情人成眷屬。即使遭到打擊,自由戀愛已取得勝利。此後寶釵嫁寶玉表面的婚姻下不幸發生。


青木皮


有人會講,寶釵的人生,是不是充滿著矛盾的,明明知道寶玉心中是黛玉,但為啥也嫁給寶玉呢?很多人覺得在寶玉和寶釵這個婚姻上,寶釵一直是被動的,是被安排的對象,而她從來沒有為自己爭取過。

我不太認同這個觀點,而是一直覺得寶釵在自己婚姻的選擇上,一直很儒家很正統很世俗,她不會在乎什麼愛情存在不存在,而是去想,這個婚姻對我和家庭有沒有好處,而從商人家庭出身的寶釵,則是一個很實際的人,她進京,一方面可能是為了家族需要進京待選,結果沒有被選進京,便一直住在賈府,沒有出去,在這個過程中,與寶玉的婚姻一步步達成。

而在寶玉和黛玉之間,寶釵是後來者,很多時候,她是無法進入到寶玉的世界的,但是她做人做的非常好,獲得了王夫人,賈母以及賈府上下人的認可,所以雖然沒有收穫愛情,但是收穫了對她來講還不錯的婚姻,至少對她這樣一個家庭的女孩子來講,也算是高攀了(薛家就是商人家庭,在當時地位不高),所以這樣選擇的背後,也是最終的悲劇產生,她嫁給了寶玉,其實是嫁給了賈府,還是守寡了。


大野澤的風



《紅樓夢》中寶玉和黛玉的愛情可以說令人唏噓不已,原本是前生註定的緣分,因為家長們的反對,也因為“金玉良緣”的插足,所以他們今生註定無法在一起。那麼一向賢惠大度的寶釵,為什麼在明明知道寶玉愛的人其實是黛玉的情況下,卻還是選擇嫁給寶玉呢?

一、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其實無論寶釵是否喜歡寶玉,王夫人和薛姨媽都會做主讓他們結合的。因為從王夫人的立場上來看,如果寶玉的妻子是寶釵,不僅可以提升她在賈府中的地位,甚至可以以此來鞏固王家的地位。

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古代,到了婚嫁之齡的男女,基本無法為自己的姻緣作主,而一向“隨分從時”的寶釵,自然不會違逆姨母和母親的意願,即便自己不情願,也不得不聽從父母安排。

實際上在那個時代的背景下,幾乎每個女子都無法決定自己的未來,迎春就是最好的例子——因為父親的貪婪,嫁給了“中山狼”孫紹祖,最後以悲劇收場。即便是賈母、賈政等人,也無法干涉。


二、為了自己的家族

寶釵進京原本是為了待選一事,可沒想到自己的親哥哥薛蟠半路因為香菱打死了人,也害得她失去了選秀的資格,所以她的姻緣就沒了著落,對薛姨媽來說,只能為女兒另擇佳偶。

長期住在賈府的薛家,無論在薛姨媽還是寶釵眼中,即便寶玉仍有點像一個長不大的孩子,這種情況下“寶二奶奶”也已經成了寶釵最好的選擇。

而且,當時的薛家已經越來越走下坡路了,薛蟠又如此不成器,振興家族的重擔早已落在了寶釵一個女孩子的身上。憑藉寶釵的美麗又博學多才,和賈家聯姻是挽救家族破敗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其實寶釵待選,未必出於情願,多半也是為家族長久之計,既然進不了宮,加入賈府,實現四大家族內部的聯姻,也未嘗不是一件對家族有利之事。為了家族,薛姨媽不得不如此,識大體的寶釵也只得如此。


三、寶釵是喜歡寶玉的

雖然寶玉不喜歡寶釵,但寶釵卻對寶玉是頗有好感的,其實從很多事情上都能夠得出結論。

雖然書中明確交代了寶釵知道母親曾經跟王夫人放風“金玉良緣”一事,總刻意遠著寶玉。但寶釵畢竟仍然是一個處於豆蔻年華的青春少女,面對一個愛女兒勝過愛自己的男孩子,不動心也是很難做到的。所以,她才會經常找藉口到怡紅院找寶玉說話,惹得晴雯抱怨過“有事沒事跑過來坐著,叫我們半夜三更不得睡覺!”寶玉和黛玉在一處時,她總是巧合地就出現了。

最明顯的就是寶玉捱打,寶釵看望那一回,一向含蓄的寶釵,竟然忘情地說出“早聽人一句話,也不至有今日,別說老太太、太太心疼,就是我們看著,心裡也疼”,說完之後卻羞紅了臉,這分明是愛一個人才會有的狀態!可

是寶釵最後還是失望了,因為她還是聽到了寶玉夢中的喊罵聲“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或許從那時起,寶釵就不再對寶玉有愛情的期許了吧。

實際上即便沒有寶釵,王夫人也不太可能同意黛玉嫁給寶玉的,因為黛玉的身體和性格都不是王夫人所喜歡的。只不過寶釵的出現,讓王夫人多了一個更好的選擇。當然,對於寶釵而言,再深的友情也抵不過愛情的力量和振興家族的責任。


少讀紅樓


古代人和現代人不同,現代人講究一夫一妻,如果男人心裡有另外一個女人,即使再愛,也不能嫁給他。古代不同,古代男子可以三妻四妾,男人心裡有誰不重要,重要的是男子去娶誰,誰是明媒正娶的妻子。

《紅樓夢》中寶釵明明知道寶玉的意中人是黛玉,還要嫁給寶玉,這不奇怪。寶釵想要的是榮國府寶二奶奶的位置,至於寶玉心裡有黛玉,這沒有什麼,有黛玉又能怎樣?黛玉已經死了,一個死人是搶不過活人的,寶釵有自信能當好榮國府的寶二奶奶。

寶釵在大觀園裡就是姐妹們的主心骨,寶釵有自信在以後的日子裡,成為寶玉的主心骨。

寶釵嫁給寶玉是奉母親之命,媒妁之言。也是她努力的結果。

寶釵嫁給寶玉不是自己能決定的,是奉薛姨媽之命,媒妁之言嫁進賈府的。即使寶釵對寶玉心裡有黛玉心生不滿,也是暗地裡的,不能擺到檯面上。她也不可能拒絕和寶玉結婚。和寶玉結婚是寶釵努力了很久才得到的結果,她當然不能放棄。

娶妻娶賢,妻子不能嫉妒。

那個年代,妻子要賢惠,不能嫉妒,要支持丈夫娶姨太太,即使霸道如王熙鳳,為了顯示自己的賢名,還要在屋裡放一個平兒,和平兒共伺一夫。賈璉娶了尤二姐,鳳姐也不敢表示不滿。寶釵也一樣,她不能因為寶玉心裡有黛玉,就和拒絕成婚,那樣她就會留下妒婦的惡名,這樣的女子,不會有人家敢娶的。因此寶釵明知寶玉心裡沒有自己,依然嫁給他。


在寶玉的心中,任何女孩子都是用來疼的,用來愛的。

寶釵知道寶玉對女孩子極其珍重,極其喜愛。即使寶玉不喜歡誰,也不會對誰疾言厲色。他對女孩子是極溫柔的,嫁給他不會擔心受到虐待,因此寶釵義無反顧的嫁給了寶玉。


潤楊的紅樓筆記


寶釵明明知道寶玉的意中人是黛玉,為何還要嫁給他?這個是真的是非常難受的事情,可是要知道,那個時候,兒女婚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個人的意願是沒用的。

如果個人反對有效的話,我們就不會看到那麼多的悲劇。比如《孔雀東南飛》裡,只是因為婆婆不喜歡蘭芝,所以焦仲卿把她休了,最後落得他們各自了結。



比如梁山伯與祝英臺,他們也是心心相印,卻也是最後葬在一起,因為那個時代是不講兒女私情的,如果講兒女私情,必定是大不敬,大不孝。


在古代就是盲婚啞嫁的,男男女女不到揭開蓋頭的那一剎那,不可能知道自己嫁的是誰,不知道自己娶的是誰。比如書中,大家記得,湘雲因為說了人家,所以史家派人把她接回去了,再也沒來賈家玩過。岫煙說了薛蝌,我們看書的人知道是薛姨媽保媒,可是我們那時候也沒有見過薛蝌長的什麼樣子,岫煙就更不知道了。

寶釵明知道寶玉喜歡黛玉,可是她不得不嫁,因為,這是她們的父母做主的,她不能反對。她作為一個女兒,必須遵從父母的命令嫁人。如果她沒有薛姨媽了,她的哥哥也可以把她隨便嫁給哪個人,哪怕是嫁給一個瞎子瘸子,她也只能嫁。這就是那個時代的悲哀,她是不能反對的。



而她不妒忌嗎?她當然妒忌黛玉了,可是她沒有辦法啊!她只能選擇聽家長的話。比如她在寶玉房裡,替襲人做刺繡的時候,那個時候的她,她是喜歡寶玉的,可是她突然聽到他夢裡說不信金玉良緣,偏要說“木石前盟”,她猛然一聽,不覺怔了。


因為她雖然也喜歡寶玉,可是她知道家人的意思,是要金玉良緣的,也就是說必須要家人提親才可以的。而寶黛這樣的行為舉止,顯然是她不能接受的,無法想象的。可是她雖然知道了,她卻也沒有反對過,因為她的心性也是非常善良的。只是封建枷鎖把她壓制的太狠,給她膽子,她也不能做出違背禮教的事情來。

所以她顯然是默認寶黛戀的,可是她作為一個封建淑女,她認為她必須聽家人的話。她和寶玉是一直相敬如賓的,這才是她的生活,她也許天真的認為黛玉不在了,只要她對寶玉好,寶玉也一定會和她好好過日子的。畢竟在那個時代,不是愛情至上的,而是孝敬父母,聽從父母的話,這才是生活必須的。愛情在夫妻之間,幾乎是不存在的。

當然大詞人賀鑄和他的妻子之間就是一直相濡以沫之後的愛情,也是處久了之後的親情。而這樣的愛情,大概也是寶釵的願望吧!所以即便是她知道寶黛相戀,她想起來了也是會傷心落淚的,可是她也是會為他們開解的。妒忌歸妒忌,日子總是要過的,畢竟到最後的才是贏家嘛!


荷唯洛之戀


《紅樓夢》中,寶釵清楚的知道“寶黛私情”是在第 三十六回“繡鴛鴦夢兆絳芸軒”。

這是在入住大觀園第一年的端午節後,農曆五月中旬的一天中午。寶釵在怡紅院中接過襲人手中的寶玉肚兜繡了起來。

原文:這裡寶釵只剛做了兩三個花瓣,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姻緣,我偏說是木石姻緣!”寶釵聽了這話,不覺怔了。
到第四十二回“蘅蕪君蘭言解疑語”中,寶釵坦誠的告訴黛玉,她在七、八歲時就看過了《西廂》、《琵琶》、《元人百種》這樣的書了。黛玉聽了心知肚明,知道寶釵早已知道了“寶黛私情”,黛玉“垂頭吃茶,心下暗伏。”

第四十五回“金蘭契互剖金蘭語”釵黛已經結為金蘭姐妹了。
第五十七回“慧紫鵑情辭試莽玉、慈姨媽愛語慰痴顰”,在“紫鵑試玉”後,薛姨媽瀟湘館放風願意為“寶黛姻緣”保媒,實際就是薛家正式公開宣佈了退出“金玉良緣”。

第六十二回寶釵黛玉親密默契共用一杯茶。

原文:襲人便送了那鍾(茶)去,偏(黛玉)和寶釵在一處,只得一鍾茶便說:“那位渴了那位先接了,我再倒去。”寶釵笑道:“我卻不渴,只要一口漱一漱就是了。”說著先拿起來喝了一口,剩下半杯遞在黛玉手內。襲人笑說:“我再倒去。”黛玉笑道:“你知道我這病大夫不許多吃茶,這半鍾儘夠了,難為你想的到。”說畢飲幹,將杯放下。


第七十八回、王夫人抄檢大觀園之後,寶釵拒絕王夫人和鳳姐請她繼續留住大觀園的邀請,正式請辭徹底搬出大觀園。

封建包辦婚姻,子女的婚姻由父母做主。就是男女雙方都無權選擇自己的結婚對象,必須服從父母親對男女雙方的婚姻安排。

所以,其實根本不存在寶釵自己“要嫁給寶玉”這件事情,只能說不論寶釵自己愛不愛寶玉,她都順從了封建家長們包辦婚姻的安排~嫁給了寶玉。


不知道在題主心目中,寶釵應該怎麼樣對待家長們為她安排的“金玉良緣”?題主是不是覺得寶釵應該像鴛鴦那樣“抗婚”,手拿剪刀✂️威脅所有人,如果逼她嫁給寶玉的話,她就“鉸了頭髮,做姑子去!”。

應該是這樣子嗎?


阿丹151014015


《紅樓夢》中寶釵明明知道寶玉的意中人是黛玉,為何還要嫁給寶玉?

  寶玉和黛玉是上輩子的緣份,兩人“日則同行同坐,夜則同息同止,真是言和意順,略無參商。”稍稍長大一些後,兩人的感情依然沒有變化,賈寶玉還是恨不得一天天地紮根瀟湘館,為他的林妹妹講故事,解悶,關心她的生活起居,而林黛玉也老記掛著他是不是又要捱罵,出行是否安全。兩人心心相印,是人人皆知的事情,心思通透的薛寶釵,不會不知道。

  可是,為什麼她還要嫁給寶玉?

  第一,寶釵喜歡寶玉。

  當然了,這個喜歡是有個過程的。參加選秀之前,寶玉當然不會是寶釵的人生選擇,那會兒的寶玉不過就是個小表弟而已,可是當她選秀失敗,年紀漸大,個人問題擺在前面時,寶玉便成為她的選項之一。

 (劇照)

 寶玉長相出眾,性情溫和,家世根基都是上上之選,尤其是他待人還十分用心。他不喜歡賈雨村那樣的人物,卻總是聽父親的話,一次次地去見面,對姑娘們更是上心,就連自己院裡的丫頭,都能得到他的關心(雖然很少,人都認不全),自己被打得沒形象了,還怕其他人受牽連,老是自己背鍋,這樣用心的人,當然值得去喜歡。至於愛這個東西,偶爾也是有的吧。

  寶玉被打得很慘,薛寶釵託著一丸“神藥”,跨過了大半個園子,到了怡紅院,鄭重其事地交待襲人用法,還非常難得地說出了自己心疼的話。寶釵是個穩重的姑娘,如此,實在是情急之下說出了真心話啊,所以她自悔失言,馬上就紅了臉。

  寶釵是很理智(冷血)的,在她眼裡,金釧死了也就死了,糊塗得很,尤三姐死了,柳湘蓮失蹤了,也不過是別人家的事,和自己又有什麼關係?可在寶玉的怡紅院,她竟然情不自禁地替他繡貼身肚兜,這個舉動太失儀了,但是她就做得那麼自然,要說沒有喜歡寶玉的意思,恐怕也是選擇性無視了。

  第二,長輩們的安排。

  在各方操作下,金玉姻緣的說法廣為流傳,與木石姻緣形成敵對之勢。在她們生存的那個時代,戀愛是一回事,結婚是另一回事。婚姻都是講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哪怕你們愛得死去活來,沒個正常的程序,根本行不通,禮法最重要。薛寶釵長相出眾,品行端方,是持家的好助力,雖然說家世配不上寶玉,但是在賈府日薄西山,已經很難找到門當戶對的女子時,深得王夫人喜歡的寶釵就給提了上來——當然有博弈,但是王夫人贏了。做了好幾年功課的寶釵,終於被選中,成為寶二奶奶。

  有長輩們的許可,又有寶釵自己的意思,想不成事都難。寶玉是個被人當成寵物養的無事忙,他左右不了任何人。他是愛黛玉的,但愛能當飯吃嗎?愛情種東西,在大家族的婚姻裡,不是必備條件,他救不了他和黛玉這個孤女的愛情。在寶釵看來,愛情是婚後的事,相敬如賓就行了,寶玉不象愛林黛玉那麼深,可是寶玉也不討厭她嘛,只要成親,有的是機會。

  人都是自私的,她懂得要振興家族,自己的後半生要幸福,只有聽從長輩的安排,她相信自己的手段,婚後一定可以把寶玉給調教好,實現她的美夢——可惜事與願違,賈寶玉沒娶上林妹妹,乾脆選擇了出家!哎呀,這可咋整啊。(宛如清揚)

我是愛好者清揚,就這麼猜一猜吧,畢竟我也不是寶釵,歡迎各位關注轉發置評!


宛如清揚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這句話形容寶釵嫁賈寶玉應該也恰當。

薛寶釵嫁給賈寶玉是八十回後的情節。作為《紅樓夢》愛好者,一般不會看通行本120回《紅樓夢》,所以寶釵為何嫁給賈寶玉就成了無頭公案。只能根據之前的情節進行適當推測。

首先,[終身誤]曲子的暗示。

我覺得[終身誤]曲子最點睛的兩個詞是“空對著”“終不忘”,這明顯表明薛寶釵和賈寶玉的婚後生活是在林黛玉死後。八十回後雖然講了林黛玉死在賈寶玉迎娶薛寶釵的婚禮進行時。但我認為解釋不通。原因就是賈寶玉丟玉傻了。賈寶玉傻過,但不是丟了通靈寶玉,而是紫娟騙賈寶玉林黛玉要回林家。五十七回一整回都是圍繞賈寶玉傻了的情節展開,可見賈寶玉會傻是因為怕失去林黛玉。但如果真失去會怎樣?是不是還會傻一回?我認為一定會!寶玉的失玉是失去林黛玉。這樣無論是懵懂中和薛寶釵結婚還是其他原因結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婚後二人雖然齊眉舉案,但賈寶玉還是空對著薛寶釵,而終不忘林黛玉,最後踐行承諾,出家而去。

其次,繡鴛鴦到底洩露了寶釵心思。

三十六回“繡鴛鴦”是薛寶釵做的最不恰當一件事。卻極可能是寶釵情不自禁的行為。薛寶釵大中午要跑去怡紅院找寶玉談說解午倦,不想寶玉正睡午覺。襲人在床前給寶玉繡鴛鴦肚兜。按理寶玉睡覺,寶釵客氣幾句就該走才是。可她偏偏和襲人聊起了這個活計。不但如此,還在襲人出去的時候回身坐在了床前自己繡了起來。

書中講寶釵深愛這個繡的精緻,難道不是寶釵下意識留在寶玉身邊的行為麼?畢竟她之前因為“金玉良姻”的傳言一直躲著賈寶玉走。這會四下無人,難免一絲真情流露罷了。

最後,釵黛合一也是寶釵嫁賈寶玉的原因。

薛寶釵和林黛玉之所以一起合輯[終身誤],就是一見寶玉誤終身的意思。兩個人一個承載了愛情,一個承載了婚姻,合在一起是一個女人的一生。而寶釵和黛玉又有很多互補的地方。合二為一才是一個完美的女子。可惜世事難料終難如願罷了。

薛寶釵一定對賈寶玉有情。那時候男女相識本就不易,一生能有一個機會認識一個男子殊為不易。更多是迎春嫁給孫紹祖一樣,之前根本不知道什麼樣子。嫁過去之後好不好全靠命運。林黛玉死後一定刺激賈寶玉不正常。我認為賈寶玉再次痴傻了。賈家為了治好寶玉就想出來李代桃僵的計策用巨大的喜悅刺激賈寶玉。所以就有了一場婚禮。但婚禮不可能隨便舉辦。新娘一定是林黛玉才可以。註定新娘子要假冒黛玉嫁入。這時候那些攀權附貴如傅秋芳家等都閃了,也許就是這時寶釵挺身而出做了義舉,所以賈寶玉在不知情的情況下才娶了薛寶釵。

我認為《紅樓夢》一定寫完了的。但因為某種原因失去了八十回後。續書人一定看過,但又不想按照曹雪芹本意書寫,就乾脆將寶玉的婚禮李代桃僵篡改成黛玉還活著,寶釵嫁進來增加戲劇衝突。不想一改將寶釵嫁寶玉徹底成了一個大陰謀。我認為有點過了。畢竟從哪裡看賈家和賈寶玉那時候都不值得寶釵下嫁,真要耍陰謀何必嫁賈家!諸君意下如何?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君箋雅侃紅樓


寶釵是出了名的通情達理,端莊賢淑,寬容大度,善解人意,與黛玉給人的印象完全相反。所以,無論公子小姐,還是丫鬟婆子,沒有說寶釵不好的。

至於,寶釵到底嫉妒黛玉嗎?我想是不會的。



“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雖是一介女子,志向卻不小,可惜,天不遂人願。入不了宮,做榮國府的少奶奶也不失為一條好後路。賈府顯赫,貴妃新寵,姨媽有意撮合,寶玉的家世、才華、相貌、人品都是上等的,嫁給他,不虧。

至於黛玉,畢竟寶黛青梅竹馬,從小一處長大,感情自然比旁人深厚些。初戀都是最美好的,最難忘的,但初戀能走到最後的實在是鳳毛麟角。況且,寶釵對眾姐妹極好,與黛玉也是真心相交,惺惺相惜,她是真的喜歡這個妹妹。

寶釵是大家閨秀,才不會像腹黑女二那樣耍什麼心機,也不會一哭二鬧三上吊那俗套。她有信心,不到最後,下定論還早。有元春和姨媽的支持,有金玉良緣的美談,自己也不差,與黛玉只是不同風格而已,不輸她。

她可以等,等到寶玉發現她的好,接納她,疼她愛她,與她一起相伴到老。


一抒己見


嫉妒啊!但是為什麼知道不喜歡自己她就不能嫁給了呢?

其實還有一點很簡單,那就是黛玉要的是愛情(雖然黛玉也想要婚姻,但是她更看重的是兩個人在情感上的交流),而寶釵要的是婚姻(雖然寶釵明知道自己不被喜歡,也要腆著臉橫亙在寶黛之間)。

最明顯的一點是,寶釵不像寶玉和黛玉一樣,只知道愛情,在她看來,很多東西比愛情重要。比如說獲得事業上的成功(嫁一個好男人大概在那個年代和事業上的成功也差不多),不然何以看待她的柳絮詞裡面的“好風憑藉力,送我上青雲”以及對於賈元春皇妃位置的垂涎之意。更明顯的是,她希望自己的相公也能走仕途經濟之路。在她看來,對於男人來說,仕途經濟才是正路;對於女生來說,相夫教子、針織女工才是本分。

正是因為追求不同,所以兩個人也不同。而賈寶玉對於黛玉而言,是可以帶給她愛情的一心人;對於寶釵而言,卻是可以帶給她榮華富貴的伴侶。即她對於另一半沒有過高的情感需求,但物質或者名利需求是比較高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薛家振興家業的重擔,也落在了她的頭上。

我們可以說薛寶釵是自討沒趣的,也可以說她是忍辱負重的,還可以說她是薄命悽苦的。

總而言之,黛玉和寶釵,命運都不怎麼好。其實,不管你怎麼選擇,命運都不會繞過任何人。

短短一生中,一個人也許可以有很多選擇,但大的選擇可能只有一兩次。

重要的是,既然選擇了,就不要後悔。

既然選擇了前行,又怎顧得上風雨兼程!

短短的一生啊!活出自己最重要吧!

林黛玉高傲了的自己,是個性獨立的綻放。

薛寶釵委屈了的自己,也算是“自己”吧!

《紅樓夢》確乎是悲劇。

而人生,大概就是悲劇的集合體。

別人眼裡的喜劇,未嘗不是悲劇;別人眼裡的悲劇,未嘗不是喜劇。

如魚飲水,冷暖自知。

是鷹隼就去翱翔,是燕雀就去安居,有夢想就去實現。從這個角度來說,世人世事,沒有什麼不可理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