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1 探访廖仲恺、何香凝墓地现状:采用悬吊式葬法,寓意鲜明!


廖仲恺、何香凝和儿女廖承志、廖梦醒合影一张。

廖仲恺、何香凝墓位于钟山南麓天堡城下,明孝陵以西。此地临前湖,古树参天,森林茂密,环境幽美。墓高逾6米,用水泥砌筑而成。

见坟冢如此高大,就问几位锻炼身体的老者:“廖与何的遗体葬于墓的哪个位置?”老者答,墓的中部。并言廖仲恺墓葬很有特色,采用的是悬葬。廖墓为何要用悬葬呢?事情还得从82年前说起。

廖仲恺(1877年—1925年),字恩煦,广东惠阳人,孙中山先生的亲密故友。1925年8月20日被刺遇难。1926年6月,其灵柩由夫人何香凝运来南京,9月于此举行国葬。当时采用的方式是悬吊式葬法,据说,对廖进行悬葬,就是为了纪念此案悬而未决,寓意可谓鲜明。

在廖仲恺遇难后,何香凝延续了他的事业,奋斗多年,在人民中享有很高的声誉。1972年9月1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5岁。

1972年9月6日,有关部门经过充分的准备,把廖仲恺墓的后中部两块水泥板打开,将何香凝的遗体送入墓中与廖仲恺合葬。至今后封上的两块水泥板仍有很明显的痕迹。廖仲恺墓前的原墓碑的碑文,由廖承志改写成“廖仲恺何香凝之墓”。

逝者已去,空留遗恨,那主使杀害廖公的凶手未揪出来的悬案恐怕只能一悬到底,而廖何二位的墓地因其幽雅美丽已经成为钟山脚下的一个旅游景观,他们悬棺而葬的传说,也为后人瞻仰凭吊增添了一项新的话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